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科学笔记
    知识提纲



    篇 总
    第节 感 第节 水肿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二节 淋证
    第四节 喘证
    第章 肺系病证 第五节 肺痈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四节 阳痿
    中 医 科 学
    第八节 肺痿
    第节 心悸 第五节 遗精
    第二节 胸痹 第节 郁证
    第三节 寐 第二节 血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四节 癲狂 第六章 气血津液 第三节 痰饮
    第五节 痫病 第四节 消渴
    第六节 痴呆 第五节 汗
    第七节 厥证 盗汗
    第节 胃痛 第六节 伤
    第二节 痞满 发热
    第三节 呕吐 第七节 虚劳
    第四节 噎膈 第八节 肥胖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五节 呃逆 第九节 癌病
    第六节 腹痛 第节 痹证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二节 痉证
    第九节 便秘
    篇 第节 胁痛 第七章 肢体络 第三节 痿证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颤证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头痛 第五节 腰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



    第章 肺系疾病
    第节 感
    定义:感受风邪时行病毒导致常见外感疾病床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适脉浮特征
    二源流:1提出病证
    2伤寒认识风寒感轻重
    3诸病源候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名
    5丹溪心法认病位肺提出治疗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名
    7温病学说兴起风热感纳入温病卫分证创立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病机:
    ()发病学特点:卫外功减弱外邪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卫表失
    (三)病理性质寒热两类:
    (四)预良少传变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寒热虚实辨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解表达邪
    (三)分型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参苏饮
    5阴虚感:加减葳蕤汤
    五感温病早期鉴诊断普通感时行感鉴诊断
    六预防预

    第二节 咳嗽
    定义:定义: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伤(脏腑功失调伤肺)种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逆出现咳嗽咯痰表现时谓咳嗽病
    二源流:1述咳嗽病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外感伤两类提出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治伤咳嗽甘养阴宜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述燥病机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动静原
    6证指南医案进步谈外感咳嗽伤咳嗽治疗
    7解放:
    三病病机:
    1病位肺肝脾肾关
    2病理特点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四条演变伤咳嗽四条演变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外感伤
    (二)治疗原:外感咳嗽:祛邪利肺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
    (三)分型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2)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二陈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稳六君子汤
    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五风寒感风寒咳嗽鉴风热感风热咳嗽鉴
    六感咳嗽疾病转化外感伤咳嗽转化

    第三节 哮证
    定义:哮病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特征发时喉中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常重证反复发作者缓解期常气短
    二源流:1秦汉阶段:
    2隋唐阶段:
    3宋金元阶段:朱丹溪:首创哮喘名病理专痰治疗提出分期治思想
    4明清阶段:虞抟哮声响名喘气息言
    三病病机:
    ()病:津液凝聚成痰伏藏肺成发病夙根
    (二)病机:
    1病位肺系关系肺肾
    2病理素痰
    3病理关键痰气壅塞气道肺失肃降
    4病理性质:发作期邪实缓解期正虚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邪实正虚
    (二)治疗原:发时治标时治
    (三)分证治:
    (1)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表寒里饮者青龙汤实虚苏子降气汤
    2热哮期: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热盛伤阴麦冬汤痰气壅实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证: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喘固汤
    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生脉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五哮证喘证鉴
    六哮证喘证转化

    第四节 喘证
    定义:喘证呼吸困难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卧特征病证严重者致喘脱见种急慢性疾病程中
    二源流:1喘证症状病病位详细述
    2金匮略总结外感喘证治疗验
    3金元医家充实伤致喘证治
    4明代明确提出虚喘实喘辨证纲领类证治裁喘外感者治肺伤者治肾
    三病病机:
    1病位肺肾病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①肺气②肾气根
    2病理性质虚实分:①实喘肺②虚喘肺肾③虚实见
    3重证影响心:①心肺②心肾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虚实
    (二)治疗原:实:袪邪利气虚:培补摄纳
    (三)分证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汗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支饮复感外寒喘咳青龙汤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腹中气坠者补中益气汤
    2肾虚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黑锡丹配合蛤蚧散

    第五节 肺痈
    定义: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种病证属痈床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味臭浊痰甚脓血相兼特征
    二源流:
    三病病机:热壅血瘀初期肺卫表证成痈期热壅血瘀溃脓期痰热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恢复期邪正虚阴伤气耗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三)分型治:
    1初期:银翘散
    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金解毒散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肺痈风热咳嗽鉴
    六肺痈预调摄

    第六节 肺痨
    定义:肺痨痨虫袭肺引起具传染性慢性虚弱性疾患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特征轻者诸证间作重者相继发生兼见存
    二源流:
    1病床特点较具体记载认病属虚劳范围慢性虚损性疾病
    2张仲景金匮略篇叙述病合症
    3中藏·传尸已认识病具传染性
    4许叔微普济事方提出病肺虫引起
    5朱丹溪倡导痨瘵阴虚说.确立滋阴降火治疗法
    6仁斋直指方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点
    7元代葛久著十药神书第肺痨专著
    8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两治
    三病病机:
    ()病:感染痨虫正气虚弱
    (二)病机:
    1病位肺影响脾肾
    2发病学方面痨虫发病条件正虚发病关键
    3病理性质阴虚
    4病理演变:初起阴虚继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期阴阳两虚
    5生变证: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三)分型治: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丸合秦芄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证:补天造丸
    五肺痈肺痨鉴

    第七节 肺胀
    定义:肺胀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愈导致肺气胀满敛降种病证床表现胸部膨满憋闷塞喘息气咳嗽痰烦躁心悸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病程缠绵时轻时重久难愈严重者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源流:1 病名见
    2 金匮略记载表现治法方剂
    3 诸病源候认识病理特点
    4 朱丹溪提出痰夹瘀血碍气病
    5 李粹认治疗分虚实
    三病病机:
    1病位肺继累脾肾期涉心
    2病理关键肺气胀满敛降
    3病理素痰浊水饮瘀血
    4病理性质属虚标实:复感外邪时偏标实时偏虚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标实: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开窍熄风止血虚:补养心肺益肾健脾
    (三)分型治:
    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服安宫牛黄丸宝丹
    4肺肾气虚证:喘固汤合补肺汤
    5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五预调摄

    第八节 肺痿
    定义:肺叶痿弱肺脏慢性虚损性疾患床咳吐浊唾涎沫
    二病病机:
    ()病: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二)病机:虚热肺痿虚寒肺痿
    三辨证治:
    ()辨证点:虚热虚寒
    (二)治疗原:补肺生津
    (三)分型治:
    1虚热: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2虚寒: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第二章 心系疾病
    第章 心悸
    定义:心悸指病觉心中悸动惊惕安甚种病证床呈发作性情绪波动劳累度诱发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惊悸病情较重者怔忡呈持续性
    二源流:
    1心悸名称惊惕惊骇惊狂惊惑惊躁等名
    2张仲景伤寒金医略称心悸惊悸心悸心中悸等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常方剂
    3宋严济生方惊悸怔忡病病机病情演变治法方药详细记载
    4朱丹溪进步提出责虚痰理认血虚痰迷痰火惊悸原
    5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
    三病病机:
    1病位心涉脾肾
    2病理关键心失养扰动心神心神宁
    3病理性质虚实分虚气血阴阳亏损心失养实邪扰心心神宁
    4病理转变:期出现心阳欲脱危重证候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虚养心安神实瘀血活血化瘀痰热清热化痰
    (三)分型治: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丹痰热扰胃失降心神安黄连温胆汤
    2心血足证:脾汤
    3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阴虚相火妄动知柏黄丸
    4心阳振证: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肾阳虚衰制水水气凌心真武汤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
    7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五惊悸怔忡鉴

    第二节 胸痹
    定义:胸痹胸中气血痹阻引起疾病 床胸部闷痛甚胸痛彻背喘息卧特征轻者仅感胸闷窒呼吸欠畅重者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二源流:
    1胸痹名床表现描述相详细描述真心痛表现预
    2东汉张仲景正式提出胸痹名称胸痹病机纳阳微阴弦
    3宋代圣济总录专列胸痹门讨胸痹病
    4明清时代胸痹认识进步提高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发展
    三病病机:
    1病位心涉肝脾肾
    2素体阳虚胸阳振形成胸痹病理基础
    3病理素阴寒痰浊瘀血相互患
    4病理性质总属虚标实
    5病理转化实致虚虚致实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先治标顾治标常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扶正常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
    (三)分型治:
    1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血瘀轻者丹参饮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四逆汤阴寒极盛胸痹重证乌头赤石脂丸苏合香丸
    5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6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参养荣汤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饮
    五胸痹真心痛胸痹胃痛胁痛悬饮鉴
    六胸痹心悸转化

    第三节 寐
    定义:寐常获正常睡眠持征类病证轻者入睡困难寐酣时寐时醒醒寐重彻夜寐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病位心脑涉肾脾肝
    2病理关键阴阳失交神舍心神宁
    3病理转化:
    四辨证治
    ()辨证点:明确特征分清虚实
    (二)治疗原: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宜补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宜泻余消导中清火化痰
    (三)分型治:
    (1)实证
    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痰食阻滞胃中半夏秫米汤加神曲山楂莱菔子痰热重便通者礞石滚痰丸
    (2)虚证
    1心肾交证:六味黄丸合交泰丸
    2心脾两虚证:脾汤脾汤养心汤化裁
    3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血虚阳浮虚烦寐酸枣仁汤气血足脾汤病血虚肝热寐者琥珀寐丸心肾交虚阳扰者交泰丸
    五心悸寐转化

    第四节 癫狂
    定义:癫狂床常见精神失常疾病癫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伦次静少动特征狂证精神亢奋狂躁安喧扰宁骂詈毁物动怒特征二者区联系难截然分开癫狂称青壮年见
    二源流:
    1病病病机表现特征治疗已较系统记载:
    2难提出癫狂鉴(重阴者癫重阳者狂)表现
    3朱丹溪:癫属阴狂属阳……率痰结心胸间提出癫狂痰关系
    4明代王肯堂癫狂痫区分开
    5王清首倡瘀血开辟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狂先河
    三病病机:
    1病位心(脑)涉肝脾肾等脏
    2病理素气痰火瘀
    3病理关键神明逆乱
    4病理性质实证病理类型癫狂两种
    总:癫狂病机特点癫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痰火扰神明失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初发时宜清热涤痰疏肝理气安神定志病久宜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瘀血活血化瘀
    (三)分型治:
    (1)癫证
    1痰气郁结证:逍遥散合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证:养心汤合越鞠丸甘麦枣汤
    (2)狂证
    1痰火扰神证:生铁落饮阳明热盛便秘结加减承气汤神志较清痰热未温胆汤
    2痰热瘀结证:癫狂梦醒汤
    3火盛阴伤证: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五癫狂转预调摄

    第五节 痫证
    定义痫病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病证特征发作性精神恍惚突然意识丧失发仆倒省事两目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口中怪移时苏醒常
    二源流:
    1秦汉阶段
    ①早源∶胎病癫疾发病先天素关
    2隋唐阶段痫证认识较提高
    ①巢元方痫病分风痫惊痫食痫痰痫提出发作周期长短孙思 邈分心痫肝痫肺痫肾痫肠痫
    3宋元时代 病病机治疗发展
    ①陈择认脏气阴阳失调神乱病
    ②朱丹溪强调痰迷心窍引发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
    4明清痫证认识较发展
    ①王肯堂首先癫狂痫区分开前述虞抟张痰治叶天士补充痫病虚证治法王清仁补充气虚血瘀型治法
    三病病机:
    1病位心脑涉肝
    2病理素痰常兼气火风瘀等邪
    3病理关键痰聚气逆风痰闭阻神机失元神失控
    4病理转化:病机转化决定正气盛衰痰邪深浅痫病痰具风气聚散胶固难化两特点痫病久发难愈反复止正胶痼心胸顽痰致发作时间久暂间歇期长短气机逆痰浊聚程度关
    5痫证日久邪伤精气致心肾亏虚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
    1频繁发作者治标着重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2时补虚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三)分型治:
    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痰火壅实便秘结竹沥达痰丸
    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
    4必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脾汤
    5心肾亏虚证:左丸合天王补心丹偏肾虚者河车造丸日久愈见神志恍惚恐惧抑郁合甘麦枣汤
    五癲狂痫鉴
    六痫预防调摄

    第六节 疾呆
    定义:髓减脑消神机失导致种神志异常疾病呆傻愚笨智低善忘等床表现轻者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顿善忘重表现终日语闭门独居口中喃喃言矢颠倒行失常忽笑忽哭欲食数日知饥饿
    二源流:
    三病病机:髓海足神机失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开郁逐痰活血通窍肝泻火
    (三)分型治:
    1髓海足证:七福饮
    2脾肾两虚证:少丹
    3痰浊蒙窍证:涤痰汤
    4瘀血阻证:通窍活血汤
    五预转调摄

    第七节 厥证
    定义:厥证指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致突然发生时性昏倒知事伴四肢逆冷床表现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般短时间苏醒病情重者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厥复导致死亡
    二源流:
    1厥三种情况
    ①暴死厥
    ②四末逆冷厥
    ③逆乱厥
    2继承中发展认识深化阶段
    ①伤寒金匮略厥四肢厥冷厥者手足逆冷(厥阴篇)
    ②病机阴阳贯厥者阴阳气相接便厥(厥阴篇)
    3系统认识阶段
    ①景岳全书·厥逆总结明代前厥证认识提出虚实治厥证符合床实际
    三病病机:
    ()病理点: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
    (二)病理性质 虚实两类:
    1实证病机气血逆乱清窍壅塞
    2虚证病机气血虚亏荣清窍
    (三)病机转化 体质关:
    1气盛余容易逆乱
    2气血虚损容易陷虚脱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
    (三)分型治:
    (1)气厥:
    1实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时服逍遥散
    2虚证: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时服香砂六君丸加甘麦枣汤
    (2)血厥:
    1实证:羚角钩藤汤通瘀煎
    2虚证:急独参汤继参养营汤
    (3)痰厥:寻痰汤痰湿化热礞石滚痰丸

    第三章 肝胆病证
    第章 胃痛
    定义:胃痛称胃脘痛脾胃受损气血调引起胃脘部疼痛证病证
    二源流:
    1胃痛名首见胃痛病病机作述诸述世治疗研究胃痛奠定基础
    2张仲景金匮略涉胃痛治提出痛者虚痛者实创立建中汤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吴茱萸汤芍药甘草汤等治疗胃痛效方剂
    3唐代孙思邈九种心痛说总说九种心痛指胃痛
    4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门创益气温中理气 胃法
    5医学正传认孙思邈指九种心痛皆胃脘实心
    6景岳全书着重强调气滞病机张治 理气
    7李中梓医宗必读孙奎赤水玉珠胃补法痛补法提出批评强调辨证治疗
    8叶天士症指南医案 初病久病入络 气络血指出胃病仅气滞密切关 系久痛入络必然引起血行畅治疗施理气活血法
    9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概括胃痛寒热虚实气血病机症治法 病辨证治更加完善
    三病病机:
    1病位胃 肝脾关系密切
    2病理性质虚实两类:通痛(实)荣痛(虚)
    3病理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4病理演变:胃痛型间转化胃热炽盛迫血妄行脾统血转吐血便血气滞血瘀胃失降转呕吐反胃痰瘀壅塞胃脘转噎膈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理气胃止痛
    (三)分型治:
    1寒邪客胃证: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证:保丸胃脘痛胀便闭者合承气汤胃痛急剧拒苔黄燥便秘合承气汤
    3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沉香降气散
    4湿热伤中证:清中汤
    5瘀血停胃证:失笑散合丹参饮脾胃虚寒脾统血黄土汤失血日久心悸少气梦少寐唇白舌淡脾汤
    6胃阴亏耗证: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寒胜疼甚哎吐肢冷建中汤理中丸寒热错杂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利甘草泻心汤

    第二章 痞满
    定义:痞满种素导致中焦气机利升降失常病证心痞塞胸膈胀满触形柔软压痛特征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病位脾胃病理点气机升降失常
    2病理关键:中焦气机利升降失职
    3病理性质虚实两类:
    4病理素气滞食滞痰湿湿热
    四辨证治:
    ()辨证点:先虚实寒热
    (二)治疗原:调理脾胃升降行气痞消满
    (三)分型治:
    (1)实痞
    1饮食停证:保丸
    2痰湿中阻证:二陈胃汤
    3湿热阻胃证: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证:越鞠丸合枳术丸
    (2)虚痞
    1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
    2胃阴足证:益胃汤

    第三节 呕吐
    定义:胃失降气逆胃容物食道口腔吐出种病证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病理点胃失降胃气逆
    2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
    3病位胃肝脾关系密切
    4病理转化
    四辨证治:
    ()辨证点:虚实
    (二)治疗原:胃降逆
    (三)分型治:
    (1)实证:
    1外邪犯胃证:藿香正气散感受秽浊气忽然呕吐先吞服玉枢丹
    2食滞停证:保丸积滞较腹满便秘合承气汤胃中积热食已吐口臭渴竹茹汤
    3痰饮阻证:关夏汤合苓桂术甘汤痰郁化热壅阻肺温胆汤
    3肝气犯胃证: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2)虚证:
    1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
    2脾胃阳虚证:理中汤呕吐日久肝嗵俱虚气逆复丹
    3胃阴足证:麦门冬汤

    第四节 噎膈
    定义:噎膈指吞咽时梗噎饮食难纳复出疾患噎噎塞指吞咽时哽噎膈格拒指饮食噎单独出现常膈前驱噎膈称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病位食道属胃气病变脏腑肝脾肾三脏关
    2病理关键食狭窄胃失通降津液干涸
    3病理素气滞痰阻瘀血
    4病理性质属虚标实
    四辨证治:
    ()辨证点:虚实
    (二)治疗原:
    (三)分型治:
    1痰气交阻证:启膈散津伤便秘增液汤加白蜜
    2瘀血结证:通幽汤服药吐难咽先服玉枢丹
    3津亏热结证:沙参麦冬汤便通黄甘草汤
    4气虚阳微证:补气运脾汤

    第五节 呃逆
    定义:气逆部喉间呃呃连声声短频令制种疾病
    二源流:
    三病病机:胃失降膈间气机利胃气逆动膈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胃降气呃
    (三)分型治:
    1胃中寒冷证:丁香散
    2胃火逆证:竹叶石膏汤便秘结合承气汤
    3气机郁滞证:五磨饮子气逆痰阻合旋复代赭汤二陈汤
    4脾胃阳虚证:理中丸呃逆止心痞硬合旋复代赭汤中气亏补中益气汤
    5胃阴足证: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第六章 腹痛
    定义:胃脘耻骨毛际部位发生疼痛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基病理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畅脉痹阻通痛脏腑脉失养荣痛
    2病理性质外寒热虚实四端
    3病理素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四辨证治:
    ()辨证点:寒热虚实气血腑脏
    (二)治疗原:通
    医学真传:夫通痛理通法调气血调血气通气逆者旁达通虚者助通寒者温通非通法必泄妄矣
    (三)分型治:
    1寒邪阻证: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焦受寒厥阴气失疏泄暖肝煎腹中冷痛手足逆冷乌头桂枝汤腹中雷鸣切痛附子粳米汤
    2湿热壅滞证:承气汤
    3饮食积滞证: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5瘀血停证: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证:建中汤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建中汤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

    第七章 泄泻
    定义:泄泻脾胃功障碍造成水谷停滞清浊混杂引起排便次数增粪质稀薄完谷化甚泻出水样特征病证
    二源流:
    1首载病名病风寒湿热病位脾胃肠肠
    2难提出五泄
    3隋前泄泻痢疾统称利诸病源候泄痢分开
    4景岳全书提出利水法治疗泄泻
    5李中梓提出治泻九法
    6林佩琴述五更泻机理
    三病病机:
    1病位脾胃肝肾肠关
    2病理关键脾虚湿盛
    3病理素湿夹寒夹热夹滞
    4病理性质虚实两类
    5病理转化
    四辨证治:
    ()辨证点:寒热虚实
    (二)治疗原: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三)分型治:
    (1)暴泻:
    1寒湿盛证:藿香正气散湿邪偏重胃苓汤
    2湿热伤中证:葛根芩连汤湿邪偏重苔黄厚腻合胃散
    3食滞肠胃证:保丸食滞较重化热枳实导滞丸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脾阳虚衰阴寒盛附子理中丸加吴萸肉桂久泻止中气陷补中益气汤
    2肾阳虚衰证:四神丸久泻止中气陷合桃花汤
    3肝气脾证:痛泻方
    五泄泻痢疾鉴
    六泄泻痢疾转化
    七预防

    第八章 痢疾
    定义:痢疾外感时邪疫毒伤饮食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腹痛腹泻里急重排赤白脓血便床表现具传染性外感疾病发夏秋季
    二源流:
    1称病肠澼素问.阴阳明说:食饮节起居时者阴受阴受入五脏入五脏满闭塞飧泄久肠澼
    2难谓瘕泄难五十七难说:瘕泄者里急重数圊便
    3伤寒称利提出休息利说
    4金匮略称热利重利便脓血治疗提供白头翁汤桃花汤等效方剂
    5东晋葛洪痢称病区般泄泻世医家接受葛洪首次提出传染性说
    6唐孙思邈千金方称病滞立热痢冷痢疳温痢痢四立方百零二首
    7宋严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痢疾病名称谓痢疾者古谓滞
    8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痢篇指出:时疫作痢方家相染相似述痢疾病湿热治疗方面提出:壮实病宜虚弱老久病宜升首先提出噤口痢
    9刘河间强调:行血便脓愈调气重
    10喻嘉言倡逆流挽舟法说
    11顾松园医镜治痢四忌:忌汗忌补忌忌分利便
    12医学实易载奇恒痢证
    13痢疾专著:孔毓礼痢疾吴道源痢疾汇参
    三病病机:
    1病位肠脾胃关
    2病理点邪滞肠壅阻气血邪蕴肠腑气血凝滞肠壁脂膜血络腐败化脓血气机阻滞腑气通
    3病理性质虚实寒热分:
    4病理演变:感邪体质演变成种类型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
    (三)分型治:
    1湿热痢:芍药汤初起见表证者活败毒散 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者葛根芩连汤表证已减痢犹未止香连丸
    2疫毒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神昏谵语合神犀丹紫雪丹
    3寒湿痢: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桃花汤合真养脏汤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6休息痢:连理汤久痢顽固愈寒热错杂乌梅丸噤口痢呕逆食口气秽臭开噤散

    第九章 便秘
    定义:便秘指粪便肠道滞留久秘结通排便周期延长周期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粪质硬便意排便畅类病证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病位肠肺脾胃肝肾关基病理肠传导失常
    2病理性质寒热虚实四类
    3转预: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通
    (三)分型治:
    (1)实秘:
    1热秘:麻子仁丸兼郁怒伤肝服更衣丸
    2气秘:六磨汤
    3冷秘:温脾汤合半硫丸
    (2)虚秘:
    1气虚秘:黄芪汤
    2血虚秘:润肠丸
    3阴虚秘:增液汤
    4阳虚秘:济川煎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节 胁痛
    定义:胁指胁肋部胸壁两侧腋第十二肋骨胁痛指侧两侧胁肋部疼痛表现病证
    二源流:
    三病病机:
    1病位:表现胁肋病位肝胆脾胃肾关
    2病机点肝郁气滞疏泄利络脉失
    3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实络脉通虚络脉失养
    4病机转化气血转化二虚实转化三疾病转化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气血辨虚实
    (二)治疗原:疏肝络止痛
    (三)分型治:
    1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证:贯煎

    第二节 黄疸
    定义:黄疸身黄目黄便黄证病证中目睛黄染确定诊断重
    二源流:
    1首创病名奠定理基础
    ⑴病名:尿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素问·气象
    ⑵证:身黄目黄尿黄爪甲黄
    2张仲景黄确定分类治法
    ⑴病病机:湿邪寒湿瘀热
    ⑵分类:黄疸谷疸女劳疸酒疸黑疸
    ⑶治疗:利尿发汗泻
    ⑷预:黄疸病十八日期
    3隋唐时期黄疸分类发展
    诸病源候黄疸分二十八候首次提出阴黄急黄名称
    千金方重提五疸:黄汗易黑疸
    4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中黄疸阴黄阳黄进行分类
    5景岳全书首提胆黄名
    6沈氏尊生书黄疸传染性严重性认识
    7叶天士提出阳明治胃阴晦治脾著名观点
    三病病机:
    1病位肝胆涉脾胃:脾胃病湿肝胆病黄
    2病理素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中湿邪仲景曰黄家湿世湿成疸说
    3病理性质阴阳分:
    4病理转化感邪体质关:
    5预: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化湿邪利便
    (三)分型治:
    (1)阳黄
    1热重湿证:茵陈蒿汤砂石阻滞胆道宜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郁金
    2湿重热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证:柴胡汤
    4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犀角散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证: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调治
    1湿热留恋证:茵陈四苓散
    2肝脾调证:柴胡疏肝散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鳖甲丸

    第三节 积聚
    定义:积聚指腹结块胀痛病症中积属形固定移痛定处病属血分脏病聚形聚散常痛定处病属气分腑病积:积累堆积意引申病气积蓄处指肿块明显固定移病证聚:聚集意聚散处指肿块明显时隐时现病位固定病证
    二源流:
    1首先提出病名形成治作探讨
    2难明确积聚病理床表现
    3金匮略记载著名方剂
    4景岳全书提出攻消散补四治法
    5医宗必读提出分初中末三阶段治疗原
    6清代:治法方药更加丰富名贤辈出
    三病病机:
    ()病机关键:气滞血瘀
    (二)发病肝脾关系密切
    (三)积聚形成正气强弱关
    (四)积聚病理转黄疸鼓胀血证昏迷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期正虚应予养正积
    聚证实治疗行气散结
    (三)分型治:
    (1)聚证:
    1肝气郁结证:逍遥散木香气丸
    2食滞痰阻证:六磨汤
    (2)积证
    1气滞血阻证: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气滞血阻较甚兼寒象七气汤
    2瘀血结证:膈逐瘀汤合六君子汤积志肿坚硬正气受损服鳖甲煎丸
    3正虚瘀结证:八珍汤合化积丸

    第四节 鼓胀
    定义:鼓胀指腹部胀鼓类病证床腹胀满皮色苍黄脉络显露特征
    二源流:
    1:早提出鼓胀病名床表现
    2病源:认鼓胀发病感受水毒关成阳气外虚阴气积脾虚作胀病久病积劳成损成者
    3外台秘:认臌胀正虚邪留脾气虚

    4丹溪心法: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
    5兰室秘藏:认脾胃虚弱致病
    6景岳全书:认病机气水互结辨证 寒热虚实
    7李梴提出治疗法喻昌唐容川拓宽病
    三病病机:
    ()鼓胀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损伤
    (二)病理性质虚标实
    (三)病理素气血水互结
    (四)病理变化胶痼难解预较差易生变证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标实者.根气血水偏盛分采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暂攻逐法时配疏肝健脾虚者根阴阳分采取温补脾肾滋养肝肾法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
    (三)分型治:
    1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证:实脾饮
    3水热蕴结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证:调营饮
    5阳虚水盛证:附子理苓汤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证:六味黄丸合贯煎

    第五节 头痛
    定义:名头风头疼种常见病症床常见觉症状
    二源流:
    1东垣十书:络分类治疗头痛开始头痛分外感头痛伤头痛根症状病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补充太阴头痛少阴头痛李东垣头痛分药创始
    2丹溪心法:朱丹溪认头痛偏痰火痰病家伤头痛治疗中重意义提出头痛加引药观点
    三病病机:
    1头痛分外感伤两两类:
    2病理性质虚实两类
    3病位头累肝脾肾三脏
    4病理素风火痰瘀虚五类
    四辨证治:
    ()辨证点:
    1阳明头痛前额眉棱等处
    2少阳头痛头两侧连耳部
    3太阳头痛头部连项
    4厥阴头痛巅顶部位连目系
    (二)治疗原:
    1外感头痛治疏风祛邪根兼邪兼散寒清热祛湿伤头痛需分虚实虚证治滋阴养血益肾填精实证肝祛痰化瘀
    2引药应: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蒿
    (三)分型治: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便秘结黄连清丸
    3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
    (2)伤头痛
    1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
    3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4肾虚头痛:补元煎
    5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第六节 眩晕
    定义:眩晕指清窍失养出现头晕眼花症类病证
    二源流:
    1称眩认属肝髓海足血虚邪中等素关素问真诸风掉眩皆属肝肝关灵枢卫气虚眩气血亏虚
    2张仲景痰饮立
    3金元时期:刘河间风火朱丹溪痰作眩痰浊
    明清:张景岳虚作眩肾阴虚虞抟:根肥瘦分痰湿虚火叶天士:风张介宾虚作眩
    4代医家瘀血关
    三病病机:
    1病位头(脑)肝脾肾关
    2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虚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足实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亢
    3病理素风火痰虚瘀
    四眩晕鉴诊断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补虚:补气血补肾精泻实:肝潜阳化痰熄风活血化瘀调阴阳: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肝风动者潜阳熄风育阴熄风
    (三)分型治:
    1肝阳亢证:天麻钩藤饮见目赤便秘选加黄芒硝龙荟丸
    2气血亏虚证:脾汤
    3肾精足证:左丸
    4痰湿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证:通窍活血汤

    第七节 中风
    定义:中风卒然昏仆省事半身遂口眼涡斜语言利证病证病轻者昏仆仅见半身遂口眼涡斜等症状
    二源流:
    1中风病床表现述
    2张仲景金匮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首创中风病名证分类法邪络肌肤仁邪重胜邪入腑识邪入脏舌难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病重新认识分水岭唐宋前:认虚邪中外风立唐宋:风立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李东垣:正气虚朱丹溪:湿痰生热王履:真中风类中风明代:张景岳:伤积损李中梓:闭证脱证
    4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王清:气虚血瘀创立补阳五汤治疗偏瘫
    5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中西贯通认识中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
    三病病机:
    1基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心脑肝肾关
    2病理素虚火气血风痰六端
    3病理性质属虚标实
    4病理类型分中络中脏腑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中络中脏腑中脏腑闭证脱证闭证辨阳闭阴闭
    (二)治疗原:中络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中脏腑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救阴回阳固脱恢复期遗症期扶正祛邪标兼顾
    (三)分型治:
    (1)中络
    1风痰入络证:真方白丸子
    2风阳扰证: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证:镇肝息风汤
    (2)中脏腑
    1闭证
    1.1痰热腑实证:桃仁承气汤
    1.2痰火瘀闭证:羚角钩藤汤
    1.3痰浊瘀闭证:涤痰汤见戴阳证者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2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合生脉散
    (3)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解语丹
    2气虚络瘀证:补阳五汤
    3肝肾亏虚证:左丸合黄饮子

    第八节 瘿病
    定义: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床表现类疾病
    二源流::庄子德充符瘿病名
    三病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四鉴诊断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三)分型治:
    1气郁痰阻证: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证: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证: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证:天王补心丹贯煎

    第九节 疟疾
    定义:
    二源流:
    三病病机: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点:袪邪截疟
    (三)分型治:
    1正疟:柴胡截疟饮截疟七宝饮
    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参汤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热瘴:清瘴汤冷瘴:加味换金正气散
    5劳疟:饮

    加:耳鸣耳聋
    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治肝胆实治脾肾虚宜清疏中宜升补宜滋降
    (三)辨证治:
    1肝胆火盛证:龙胆泻肝汤
    2痰火郁结证:温胆汤痰胸闷便畅礞石滚痰丸
    3风热扰证:银翘散
    4肾精亏虚证:耳聋左慈丸肾亏复外风虚实合事黄汤肾阳足肢清冷阳痿腰酸贞元饮送服黑锡丹肾精足肝热郁滋水清肝饮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节 水肿
    定义:水肿指种原引起体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床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全身浮肿特征病证严重者伴胸水腹水
    二源流:
    1中称水根症状分风水石水涌 水水肿治疗提出治权衡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治疗原
    2金匮略张仲景称水气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提出发汗利尿两治法
    3宋代严水肿分阳水阴水治疗倡导温脾暖肾开创补法
    4仁斋直指方创活血利水法
    5医学入门提出疮毒导致水肿说法
    三病病机:
    1病位肺脾肾关键肾基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2病理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3病理性质阴水阳水分
    4病理基础阳气虚损
    5病理转化阳转阴实转虚虚中夹实床见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发汗利尿泻逐水
    (三)分型治: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麻黄连翘赤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湿热久羁化燥伤阴猪苓汤
    (2)阴水
    1脾阳虚衰证:实脾饮
    2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节 淋证
    定义:淋证指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腹拘急痛引腰腹病证
    二源流:
    1淋名称始见
    2金匮略·消渴便利淋病脉证治中病症状作描述:淋病便粟状腹弦急痛引脐中
    3诸病源候概括病机:诸淋者肾虚膀胱热述石淋成
    4唐代千金方外台秘淋证纳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分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5景岳全书认寒热虚实完善辨证治容
    三病病机:
    1病位:肾膀胱肝脾关
    2基病理:湿热蕴结焦肾膀胱气化利
    3病理变化:热淋:湿热注膀胱气化利血淋: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石淋:湿热煎熬尿液形成砂石膏淋:湿热阻滞脂液循常道气淋:肝气郁滞气火郁膀胱劳淋:久淋伤正湿热留恋
    4病理性质:虚实两类实证——湿热气滞虚证——脾肾足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实清利虚补益
    (三)分型治: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
    3血淋:蓟饮子肾阴足虚火扰动阴血知柏黄丸
    4气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解分清饮脾肾两虚气固摄膏淋汤偏脾虚中气陷配补中益气汤偏肾阴虚七味气汤偏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6劳淋:山药丸中气陷补中益气汤阴虚火旺知柏黄丸

    第三节 癃闭
    定义:癃闭便量少排尿困难甚便闭塞通症种病证常肾膀胱气化失司致癃:便利点滴短少病势较缓慢闭:便闭塞点滴全欲解病势较急暴
    二源流:
    1癃闭名首见该书称癃闭闭癃〈灵枢·输〉:三焦者…实闭癃虚遗溺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利癃约遗溺素问·标病传篇:膀胱病便闭
    2伤寒金匮略淋病便利记载:五苓散猪苓汤蒲灰散滑石白鱼散等
    3孙思邈千金方中载导尿术治便通方法世界早关导尿术记载
    4朱丹溪运探吐法治疗便通
    5明张景岳开始淋癃分开成独立疾病癃闭分四型强调气化重性
    6李粹分五型四法:称滋肾涤热正治清金润燥隔二治燥脾健胃隔三治
    三病病机:
    1病位膀胱肾基病理变化膀胱气化失调
    2病理素:湿热热毒气滞痰瘀
    3病理性质虚实分
    4病理转化:
    四鉴诊断转化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
    1原:腑通通利
    2方法:实证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虚证补脾肾助气化
    (三)分型治:
    1膀胱湿热证:八正散兼心烦口舌生疮合导赤散湿热久恋焦肾阴灼伤滋肾通关丸湿热蕴结三焦黄连温胆汤
    2肺热壅盛证:清肺饮兼尿赤灼热腹胀满合八正散
    3肝郁气滞证:沉香散肝郁气滞合六磨汤
    4浊瘀阻塞证:代抵丸
    5脾气升证: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气虚阴脾阴足参苓白术散脾虚肾济生肾气丸
    6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精血俱亏病督脉香茸丸肾阳衰惫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附:关格
    定义:关格脾肾虚衰气化利浊邪壅塞三焦致便通呕吐见床危重病证便通谓关呕吐时作称格
    二源流:
    三病病机:脾肾衰惫气化利湿浊毒邪蕴三焦
    四:鉴诊断: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攻补兼施标兼顾
    (三)分型治:
    1脾肾阳虚湿浊蕴证:湿脾汤合吴茱萸汤水气凌心椒苈黄丸尿少便通合滋痛通关丸
    2肝肾阴虚肝风动证:杞菊黄合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证: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涤痰汤狂躁痉厥服紫雪丹心阳欲脱参附龙牡汤外灌肠法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遗精
    辨证治
    ()辨证点:梦心梦肾
    (二)治疗原:实证清泄虚证补益
    (三)分型治:
    1君相火旺证:黄连清心饮合三封髓丹心肾交火灼心阴天王补心丹加石菖蒲莲子心阴虚火旺知柏黄丸补阴丸心神宁心悸易惊安神定志丸
    2湿热注证:程氏萆薢分清饮湿热注肝龙胆泻肝汤兼见胸腹脘闷头晕肢困苍术二陈汤加黄柏升麻柴胡
    3劳伤心脾证:妙香散中气陷补中益气汤心脾血虚脾汤
    4肾气固证:金锁固精丸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
    第节 郁证
    定义:郁证情志畅气机郁滞导致病证心情抑郁情绪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易哭咽中异物梗塞等症床表现类病证
    二病病机:
    1病位肝涉心脾肾
    2病理点肝气郁滞疏泄情志功失常
    3病理素气血痰火湿食
    4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初起实气血痰火湿食阻滞日久虚虚中夹实长期迁延愈转虚劳
    三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疏通气机
    (三)分型治:
    (1)实证:
    1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丹栀消遥散
    3痰气郁结证:半夏厚朴汤痰热温胆汤
    (2)虚证
    1心神失养证:甘麦枣汤
    2心脾两虚证:脾汤
    3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六味黄丸

    第二节 血证
    定义:种原引起火热熏灼气虚摄导致血液循常道溢口鼻诸窍泄前二阴渗出肌肤形成出血性疾患统称血证
    二源流:
    1早血生理病理较深认识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血外溢血外溢衄血阴络伤血溢血溢血
    2金匮略吐血衄血便血辨证治作具体述早记载泻心场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方剂提出衄家发汗明训
    3诸病源候称血病
    4备急千金方犀角黄场治疗血证
    5济生方失血病机强调热盛迫血妄行
    6朱丹溪阴虚导致出血新见解
    7医学正传首先种出血病证纳统称血证
    8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著名治吐血三法强调行血补肝降气治疗吐血中重作
    9景岳全书引起出血病机提纲挚领概括火盛气虚两方面
    10医贯重视气血关系明确提出血脱必先益气张
    11血证述血证专书种血证病病机辨证治均许精辟述提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等通治血证纲
    三病病机:
    ()病机关键: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摄血溢脉外二类
    (二)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
    (三)失血导致气血两虚甚厥脱
    (四)蓄积体成瘀血
    (五)血证转三种素:引起血证病关出血量出血速度关兼见病症关
    四辨证治:
    ()辨证点:辨出血部位脏腑病位
    (二)治疗原:治火治气治血
    (三)分型治: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桑菊饮
    2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3肝火炎证:龙胆泻肝汤
    4气血志虚证:脾汤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证:六味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证:桑杏汤
    2肝火犯肺证: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
    (四)吐血
    1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证:脾汤出血气血脱急独参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证:榆散槐角丸
    2气虚摄证:脾汤
    3脾胃虚寒证:黄土汤
    (六)尿血
    1焦温热证:蓟饮子
    2肾虚火旺证:知柏黄丸
    3脾统血证:脾汤气虚陷者补中益气汤
    4肾气固证:山药丸
    (七)紫斑
    1血热妄行证:十灰散
    2阴虚火旺证:茜根散肾阴亏虚者六味黄丸
    3气摄血证:脾汤
    五相病理导致血证相处方治疗血证

    第三节 痰饮
    定义:痰饮指体水液输市运化失常停积某部位类病证称淡饮流饮
    床特征饮停位置异床痰饮(狭义)悬饮支饮溢饮等类型
    二源流:
    ()称积饮
    (二)金匮略首创痰饮病名张仲景世称痰饮病鼻祖金匮略里设专篇讨提出四饮治法方药辨证治基础
    (三)隋唐金元渐痰证饮证分
    1 朱丹溪创立痰病学说成伤杂病重容
    2 杨士瀛痰饮概念作明确区分
    3 叶天士提出外饮治脾饮治肾法
    三病病机:
    ()三焦气化失宣
    (二)肺脾肾功障碍:1肺脾肾障碍生理病理2痰饮生成重点脾
    (三)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虚标实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温化
    (三)分型治:
    (1)痰饮
    1脾阳虚弱证:苓桂术甘汤合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证:甘遂半夏汤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证: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证: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证: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热证: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3)溢饮
    1表寒里饮证: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证:青龙汤体虚表著苓甘五味姜辛汤饮寒少外表证喘咳痰稀息葶苈枣泻肺汤邪实正虚饮郁化热木防汤
    2脾肾阳虚证: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五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胃鉴
    六痰饮疾病变化

    第四节 消渴
    定义:尿饮食形体消瘦(三少)尿甜味床表现病证常阴亏燥热五脏虚弱致
    二源流:
    ()病名始方药创金匮
    1消渴名首见素问·奇病根病机症状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记载认五脏足情志失调食肥甘病病强调体质素病发病中重作胃肠热结耗伤津液病机
    2汉·张仲景金匮略专篇讨.早提出治疗方药白虎加参汤肾气九等
    (二)隋唐宋际认识发展
    1品方新意
    2巢源方观点
    3千金方外台秘重视息调养
    4陈择渐定三消分治
    (三)金元四家贡献
    1刘完素作三消2张子3朱丹溪4李东垣朱丹溪完成三消分治方案
    (四)明代理治疗方法较发展
    消转重治肺肾更加重视阐发命门火衰重提三消重视补脾生津辨非消渴
    1证治准绳消瘅渴饮消(谓膈消)消谷善饥中消(谓消中)渴便数膏消(谓肾消)
    2医学心悟渴饮消消谷善饥中消口渴水膏者消
    三病病机
    ()病位病机:消肺火刑肺燥中消胃火盛阴伤消肾阴阳失调
    (二)病理点阴虚燥热阴虚燥热标
    (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
    (四)阴虚燥热变证百出
    (五)慢性久病导致瘀血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三)分型治:
    (1)消:
    1肺热津伤证:消渴方肺热津伤气阴两伤玉泉丸二冬汤
    (2)中消:
    1胃热炽盛证:玉女煎便秘结行增液承气汤证白虎加参汤
    2气阴亏虚证:七味白术散
    (3)消:
    1肾阴亏虚证:六味黄丸
    2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
    五预防调摄
    六转发症:血瘀重病机中医病机血脉涩滞瘀血痹阻核心活血化瘀防治糖尿病关键

    第五节 汗盗汗
    定义:阴阳失调腠理固致汗液外泄失常病证
    二源流:
    三病病机: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固营卫失汗液外泄失常
    1肺气足营卫致卫外失司津液外泄
    2阴虚火旺邪热郁蒸逼津外泄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虚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清肝泄热化湿营
    (三)分型治:
    1肺卫固证:桂枝加黄芪汤玉屏风散
    2阴虚火旺证:六黄汤阴虚火热甚改麦味黄丸
    3邪热郁蒸证:龙胆泻肝汤热势盛改四妙丸
    4心血足证:脾汤
    五汗脱汗战汗黄汗鉴

    第六节 伤发热
    定义:伤病脏腑功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基病机发热表现病证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低热觉发热体温高
    二源流:金元李东垣气虚发热辨证治疗做出重五献拟定补中益气汤作治疗重力剂.甘温热治法具体化
    三病病机:
    ()病理性质纳虚实两类
    1气郁化火瘀血阻滞痰湿停聚致者属实基病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引起发热
    2中气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阳气虚哀致者属虚基病机气血阴阳亏虚阴血足阴配阳水济火阳气亢盛发热阳气虚衰阴火生阳气外浮发热
    (二)病理点总属脏腑功失调阴阳失衡致
    (三)病理转起病原患者体质治疗影响等素关
    四鉴诊断: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调理阴阳补虚泻实
    1实证:行气活血化湿
    2虚证: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三)分型治:
    1阴虚发热证:清骨散
    2血虚发热证:脾汤
    3气虚发热证: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证: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证: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黄连温胆汤合中汤
    7血瘀发热证:血府逐瘀汤

    第七节 虚劳
    定义:虚劳虚损劳伤总称种原引起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足病机种慢性衰弱证候总称
    二源流:
    1素问·通评虚实说精气夺虚视虚证总纲时提出虚证分类治疗方面纲领
    2难·十四难述五损症状提出治疗法
    3金医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首先提出虚劳病名治疗方面突出温补脾肾辨证治
    4诸病源候较详细述虚劳种证候症状提出五劳六极七伤名称具体容
    5李东垣脾胃中虚劳理认识床治疗较发展重视脾胃长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滋阴降火
    6明代张景岳虚劳病证候治均作全面纳述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
    7理虚元鉴虚劳专书虚劳病病机治疗预防护理均较详细述著名理虚三提出
    8清代吴澄居集历代研究虚劳资料做较系统汇集整理研究虚劳价值参考书
    三病病机:
    ()病损部位五脏
    (二)病理性质气血阴阳亏耗纯属虚症
    (三)病理关键脾肾
    (四)气血阴阳亏损五脏侧重
    (五)虚劳转预体质强弱脾肾功病情况治疗护理等素关
    四鉴诊断: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
    (三)分型治:
    (1)气虚:
    1肺气虚证:补肺汤证
    2心气虚证:七福饮
    3脾气虚证: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证: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证:养心汤脾汤
    2肝血虚证:四物汤干血瘀结新血生羸瘦服黄庶虫丸
    (3)阴虚:
    1肺阴虚证: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证: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证:益胃汤
    4肝阴虚证:补肝汤
    5肾阴虚证:左丸
    (4)阳虚:
    1心阳虚证:保元汤
    2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证:右丸
    六预调摄

    第八节 肥胖

    第九节 癌病

    第七章 肢体络病证
    第节 痹证
    定义:痹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体闭阻络气血运行畅导致疾病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重着麻木屈伸利甚关节肿胀灼热僵硬变形床特征轻者病肢体重者侵犯脏
    二源流:
    1:专篇讨痹症痹证贡献四:病名病分类病理演变
    2金匮略:痹症称历节专篇讨
    3诸病源候:巢元方认体虚受邪痹症发病基础
    4千金方:收载较痹症方剂常独活寄生汤首载
    5宋金元明:严称白虎历节朱丹溪称痛风王肯堂根表现称鹤膝风鼓槌风
    6李中梓述三痹治疗
    7叶天士久痹活血化瘀法治疗重虫类药物搜风通络
    三病病机:
    ()病机点病邪阻滞络气血运行 畅通痛
    (二)病理素风寒湿热痰瘀种
    (三)病理演变:痹症初病实久虚实夹杂容易出现三种病理变化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祛邪通络
    (三)分型治:
    (1)风寒湿痹:
    1行痹:防风汤邪化热象者桂枝芍药知母汤
    2痛痹:乌头汤
    3着痹:薏苡仁汤风寒湿明显者蠲痹汤
    (2)风湿热证: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热毒炽盛化火伤津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
    (3)痰瘀痹阻证:双合汤
    (4)肝肾两虚证:补血荣筋丸日久气血足肝肾亏虚选独活寄生汤

    第二节 痉证
    定义: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口噤角弓反张表现种病证
    二源流:
    三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
    (三)分型治:
    1邪壅络证:羌活胜湿汤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葛根汤风邪偏盛栝蒌桂枝汤
    2肝热盛证: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四物汤合定风珠

    第三节 痿证
    定义: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力日久引起肌肉萎缩瘫痪种病证痿者萎枯萎义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
    二源流:
    1痿颇详:述病病机证候分类治痿法提出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命名分类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著名观点
    2丹溪心法提出泻南方补北方治疗原
    3景岳全书提出虚证治法
    4叶天士认痿证肝肾肺胃四病
    三病病机:
    1病变筋脉肌肉根源五脏虚损
    2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外感温邪湿热导致者属实伤致脾胃虚肝肾虚者属虚常见虚标实虚实错杂病机
    3病理素温邪湿热瘀血
    4病虚实少热寒少肾虚肺热标阳明失职尤常参见
    5病理转化预:外感致痿邪祛正复数预较伤致痿病程漫长间夹热夹痰夹瘀治愈难度较预较差
    四鉴诊断:
    五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实证宜祛邪络虚证宜扶正补虚
    1治痿独取阳明:①补益天②取者取阳明热邪清阳明热
    2痿病妄风药
    (三)分型治:
    1肺热津伤证:清燥救肺汤
    2湿热侵淫证: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痰脾虚湿盛六君子汤
    4肝肾亏损证:虚潜丸病久阴损阳阴阳两虚鹿角胶丸加味四斤丸热甚者锁阳干姜六味黄丸加牛骨髓鹿角胶枸杞子阳虚畏寒加右丸
    5脉络瘀阻证:圣愈汤合补阳五汤瘀血久留圣愈汤送服黄庶虫丸
    六预调摄研究进展

    第四节 颤证
    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
    (三)分型治:
    1风阳动证: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2痰热风动证: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气血亏虚证:参养荣汤
    4髓海足证:龟鹿二仙膏合定风珠
    5阳气虚衰证:黄饮子

    第五节 腰痛
    定义:腰痛—指腰部疼痛症状类病证表现腰部侧两侧腰脊中常肾虚邪客腰部导致血气运行畅脉络绌急腰府失养致
    二源流:
    1首先提出肾腰痛关系
    2金匮略创肾着病立寒湿腰痛治法
    3七松岩集提出腰痛分虚实
    4证治汇补倡导补肾先分标虚实
    三病病机:
    1病理点: 病络根源肾肾虚发病基础
    2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实证腰痛机理邪阻脉气血运行畅虚证腰痛机理脉失濡养
    3虚肾虚实非肾实
    四辨证治:
    ()辨证点:
    (二)治疗原:虚:补肾壮腰实:袪邪通络
    (三)分型治:
    1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肝肾虚损气血亏虚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湿热腰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肾阴虚:左丸相火偏亢知柏黄丸补阴丸虚苏腰痛阴阳俱虚阴虚热杜仲丸
    肾阳虚:右丸明显阴阳偏盛者青娥丸房劳度致肾虚腰痛河车造丸补髓丹



























    文档香网(httpswwwxiangdangnet)户传

    《香当网》用户分享的内容,不代表《香当网》观点或立场,请自行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该内容是文档的文本内容,更好的格式请下载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档的实际排版效果,会与网站的显示效果略有不同!!

    需要 10 香币 [ 分享文档获得香币 ]

    下载文档

    相关文档

    中医内科学总结版教材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4年前   
    797    0

    中医内科学下册相关习题

    第三章 脾胃病证第一节 胃痛一、  择题:1“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这话出自①《素问.举痛论》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③《素问.痹痛论》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4年前   
    753    0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一、感冒-解表达邪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证型治法代表方药方歌1. 风寒束表证辛温...

    3年前   
    555    0

    中医内科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中医内科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外感表证的热型是:( )  A....

    5年前   
    1639    0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总结要点大全

     血清脂肪酶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血清及尿淀粉酶来自胰腺和唾液腺的分泌。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淀粉酶随消化液进入消化道,少量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 ...

    5年前   
    777    0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第一篇:《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

    9年前   
    551    0

    中医诊断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

    6年前   
    1318    0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带教单位 XXX医院 指导老师 XXX 继承人 XXX 跟师日期 XX年4月2日 跟师地点 老师诊室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 X,男,60岁。右上腹痛一天,...

    5年前   
    3242    1

    中医专业核心笔记总结.txt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 中医专业核心笔记总结.txt [下载这本Txt小说] 中医专业核心笔记总结 一、解表药   1.1辛温解...

    5年前   
    918    0

    内科学模拟试题

    内科学模拟试题

    6年前   
    1596    0

    内科学重点合集总结

    外科学重点 (考试专用) 1.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表: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短,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后,可出现轻重不等的气短,逐渐加重...

    5年前   
    2110    0

    医学培训 《内科学》名解总结

    《内科学》名解总结(注:此名解皆为历年考试名解,由于预防专业和临床专业所修的学分不同,导致考试范围、考试重点都有些区别。总结基于第八版《内科学》,只供参考,不要押题。另外感谢提供资料以及参与总...

    4年前   
    600    0

    兽医内科学(复习要点及重点)

    兽医内科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兽医内科学的概念 *是研究家畜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属兽医专业主干课程,是动物临床医学的核心和基础。 *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研究和...

    5年前   
    1551    0

    医学培训 《内科学》病例分析

    《内科学》病例分析(注:此病理分析大多不完整,只有诊断名称,请大家翻阅相关内容。感谢提供资料以及参与总结的人员!)08级影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肝炎啊神马的1、诊断及鉴别诊断2、诊断依据3、进一...

    4年前   
    776    0

    医学培训 《内科学》大题总结

    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鉴别诊断(P20 By孟华)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可以引起类似症状的慢性疾病。

    4年前   
    537    0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带教单位 XXX医院 指导老师 XXX 继承人 XXX 跟师日期 XX年4月2日 跟师地点 老师诊室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 苏庆...

    5年前   
    19936    1

    中医院华诞_中医之歌

    中医院华诞_中医之歌 男:五千年文明,蕴育了中华医术。 女:九万里疆土,谱写着生命华章。 男:神州大地,处处飘扬着中医大旗。 女:华夏四方,处处荡漾着百草药香。 男:华佗、扁鹊、万代...

    13年前   
    14350    0

    最新医生护士考试训练专用内科学题库及答案

    医生护士考试训练专用内科学题库及答案

    4年前   
    750    0

    中医工作总结

    中医工作总结加强医院管理  以病人为中心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名院                 **县中医院中医工作总结 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和要求,我院全面贯彻落实...

    8年前   
    482    0

    中医工作总结

    20**年,我县医**中医工作在省卫生厅统一安排部署和市卫生局的支持指导下,围绕全县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我县实际,以“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为抓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

    6年前   
    17691    0

    文档贡献者

    文***享

    贡献于2019-12-22

    下载需要 10 香币 [香币充值 ]
    亲,您也可以通过 分享原创文档 来获得香币奖励!
    下载文档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