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冬病夏治
    • 2. 起源冬病夏治最早起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的“春夏养阳”,并且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的结合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形成了新的一种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 3. 何谓“冬病”顾名思义,“冬病”即为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阳气不足
    • 4. 上述种种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症状消失。因此,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水泥地,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   头痛,头痛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 头风病”,每遇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此外,还应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长时间吹风。   逢冬怕冷,逢冬怕冷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应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其阳气。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生活中的冬病夏防
    • 5. 夏天防治:正气、阴阳、脏腑正气人体内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能力。扶正气,使人体自身67有效地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是健康的前提。 阴阳组成人体及自然界整体相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平阴阳,是健康的关键。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调脏腑,以保证脏腑功能正常发挥,是健康的基础。
    • 6.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 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 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6
    • 7. 冬病夏治的方法
    • 8. 冬病夏治之天灸疗法 它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选择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中药研成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直接贴敷在患者背部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经络腧穴的共同作用直接影响到相关脏腑,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三伏天灸疗法是通过贴药后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因此,该疗法除了治病之外,主要是防病,能够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病频率和减轻发病时症状,结合多种康复训练,最终达到根治的目的。
    • 9. 天灸时间:伏前天灸时间 7月2日(星期日) 初伏天灸时间 7月12日(星期三) 中伏天灸时间 7月22日(星期六)
    • 10.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 1.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类慢性胃、肠功能失调,慢性结肠炎 3. 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椎病,各类关节疼痛。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10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11. 注意事项(一)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1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 12. 注意事项(二)“冬病夏治”药物贴敷灸疗多在夏季7月进行,尤以三伏天为佳。每年头、中、末伏第一天或前后二天各贴一次,连贴三年。  贴敷施灸前须清洁皮肤。严重皮肤疾病、过敏体质、吐衄者、妊娠勿用。  小儿与孕妇为特殊人群。如咳喘较多,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安全、副作用少且每天使用时间短的益气贴。  每次贴灸1小时,小儿30分钏。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或微痒可多贴几小时,待药物干后取下。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个别病人有时局部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来医院门诊随诊。  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出汗的话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的用电扇微风吹吹。还要注意的是饮食,贴敷的当天最好不要吃冷饮以及冰镇的食品,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
    • 13. 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冬病夏治·三伏敷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具体方法: (一)敷贴疗法的穴位:   大椎(第七颈椎下)   肺俞(双侧)(第三胸椎旁开1.5寸)   膏肓(双侧)(第四胸椎旁开3寸) (二)操作要点 1、敷贴药物:取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按比例混合研磨成80目粉末;取新鲜大蒜捣绒,加蒸馏水,调配浓度为30%的大蒜汁;两者调成糊状即可。或用生姜汁调制亦可。 2、将调好的药物捏成小药饼,贴在选好的穴位上:大椎、肺俞(双侧)、膏肓(双侧),外加胶布固定。 3、贴敷时间:通常在每年的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三天的当天各贴一次,连续贴三年。     每次贴敷时间长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灵活处理,成人一般可贴1小时。小儿及体质较弱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30分钟,个别对药物特别敏感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皮肤出现热辣烧灼明显的不能耐受者可提前去药。 4、刺激量:以皮肤潮红,或有痒感为度。    除“冬病夏治·三伏敷贴”外,还可以进行“冬至进补·三九敷贴”疗法,即在冬季三九天(每年 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防治以上疾病。 5、注意事项    穴位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选准穴位,认真固定,时间适宜;精确配方,注意保存,综合治疗,提高效果。     敷贴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及海鲜、辛辣等食物。
    • 14. 冬病夏治——怕冷、虚寒体质畏寒怕冷为脾虚时脾阳不能通达四肢,肾阳虚不能温暖四肢所致,通常用温补脾肾,活血通络,温经回阳的中药(如当归四逆汤)和针灸,有一定的效果。除了晚上用热水泡脚外,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同时适当地慢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可过度,尽量不要大量出汗,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食疗方法: (1)当归15克,生姜30克,桂枝10克,羊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诸药(白布包)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 (2)附片10克,花椒15克,小茴5克,狗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狗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阳散寒. (3)肉桂,小茴香,花椒,干姜,干辣椒各10克,牛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 (4)苁蓉,熟地,当归,肉桂,小茴各10克,羊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
    • 15. 冬病夏治——风湿关节疼痛风湿关节病发病的原因:主要由于身体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由于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所以很多人认为,投医治疗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情减缓即停止用药,以致治疗不彻底,病情不断反复和加重。其实夏季是治疗痹症的好时机,不但有治疗作用,还有预防意义。 风湿关节病冬病夏治的原因:夏季炎热气候多变,所谓暑热多兼湿邪。此时人亦喜食生冷、贪凉、室内用电扇、空调等,稍不慎即使外湿留于关节。湿是一种重浊、粘滞的病邪,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暑湿邪同时侵入体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更加重病情。所以,对于风湿关节疼痛的病人,冬病夏治的时机最好不要错过。 风湿关节疼痛的日常护理和治疗:夏季头伏开始进行针灸并配合药物治疗,平时注意防寒保暖,经常用热水泡脚并揉搓脚心至发热。另外可用一块纯棉的布缝一个袋子,大小酌情,里面装上粗盐粒(一定要是粗盐),再将袋口缝好,这样就做成一个盐袋,用时在微波炉里加热一两分钟,以皮肤可以承受的热度为宜,取出后用热盐袋敷在关节处,可以除湿,缓解关节疼痛(此法也可用于颈椎病人缓解颈椎疼痛使用)。
    • 16. 冬病夏治——风湿头痛一、风湿头痛的中医治疗:风湿头痛时头像衣服包裹一般,昏胀沉重,身重倦怠,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15克,独活12克,白术10克,菊花10克,枳壳10克,川芎18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荆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纳呆胸闷者,加厚朴10克,陈皮6克;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0克。 二、风湿头痛的食疗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布,肢体乏力,食少胸闷,恶心欲吐) 食疗原则:疏风胜湿。 药粥食谱: 苍耳子粥(苍耳子10克、粳米100克):苍耳子捣烂,水适量绞取汁,加人粳米煮粥,空腹食。不宜与猪、牛肉同食。 藿香荷叶粥(藿香15克、荷叶 30~50克、白芷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星):荷叶洗净,与藿香、白芷共煎取汁,粳米同煮为粥。调入冰糖,温服,一天两次。 饮食且忌:忌食多油粘腻之物
    • 17. 夏季养生法则一: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 18. 二: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 19. 三: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 20. 二: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 21. 夏季保健养生之道以下从起居、情志、运动、饮食、药物、穴位等方面加以描述。
    • 22. 起 居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睡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咖啡、浓茶等。
    • 23. 情 志因为夏属火,与心气相应;夏日炎炎,心火易于上炎,心浮气躁,人们的火气也往往比较的旺盛。火气一上来,心神也就难以宁静,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容易出现紊乱。所以夏季里需要注意心气心神的调养。
    • 24. 夏季饮食炎热的夏季是很多人又爱又恨的季节。夏季太热,容易让人没胃口。夏季怎样饮食才能更健康呢?夏季饮食原则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介绍夏季饮食原则。
    • 25. 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不建议多吃,以免心火过旺。
    • 26. /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 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温作用。雪糕、冰砖等 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饮料品种较多,大都营养价值不高,还是少饮为好,多饮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 27. 勿忘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 28. 增加蛋白质的供应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的摄入量在100-120克为宜,且要求一半以上为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盛夏机体代谢的需求。
    • 29. 绿豆木瓜美容养生粥 材料:绿豆、大米、百合、小麦、薏仁、木瓜粉等 作用:此粥清热解毒,凉血,润养肺经,安神养肤,对乳腺发育很有帮助。常食能使皮肤变得光洁柔嫩、皱纹减少、面色红润。
    • 30. 清热润燥粥 材料:小米、大米、花生、核桃、松子、杏仁、红枣、山楂、红豆等。 作用:此粥能养肾气,健脾胃,清热润燥,增强机体免疫和防癌,是一种适合各类人群延年益寿的佳品。
    • 31. 常备防暑药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金银花、菊花、荷叶。
    • 32. 运 动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 33. 细菌性痢疾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蚊虫传染也是夏季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 34. 细菌性食物中毒 每年夏季,特别是的七八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今年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夏季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气候炎热,细菌易繁殖,人们吃进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病。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有很多,如大肠杆菌、弧菌等。
    • 35. 夏日抑郁夏天,许多人发现自己常常会早醒。心理医生提醒说,早醒可能是抑郁的信号。 早醒的人睡眠时间肯定不足,次日就会感到疲乏、混沌、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低等。长期早醒的人还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如心悸、胸闷、腰酸、腹胀、纳差等。由此便构成了“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
    • 36. 夏季早防冬季病临床医学表明,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过高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便会发作或转为严重。由此看来,从初夏开始,就必须处处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 37. 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37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