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经济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2. 专题概述时限:1840到1949 专题线索: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曲折发展
    • 3.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4.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
    • 5. 一、外来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的兴办
    • 6. 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的企业简表时间地点国籍企业名称1843香港英阿白丁船坞1843上海英墨海书馆1845广州英柯拜船坞1845宁波美美华书院1846广州美丹麦岛船坞
    • 7. 甲午战前在华外国直接投资创办企业的获利状况企业名称年代资本利润利润率香港黄埔船坞公司18861562 500元375 049元24.0%祥生船厂1891800 000两139 903两17.5%耶松船厂1892750 000两101 128两13.5%资料来源:孙玉堂《抗戈集》第118页
    • 8.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外来资本主义利用经济特权入侵中国 2、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 3、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织”与“耕”的分离 4、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 9.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 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可简称为 “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与商品经济相对应
    • 1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1.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12.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外来资本主义利用经济特权入侵中国
    • 1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6.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外来资本主义利用经济特权入侵中国 2、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
    • 1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8.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外来资本主义利用经济特权入侵中国 2、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 3、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织”与“耕”的分离
    • 1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0.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外来资本主义利用经济特权入侵中国 2、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 3、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织”与“耕”的分离 4、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 2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4.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 2、过程: (1) 纺与织的分离:洋纱输入与土纱竞争—农民购买洋纱——纺纱手工业者破产 (2)织与耕的分离:洋布输入与土布竞争——农民购买洋布——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外来资本主义收购原料(或农民为获得货币)——农民出售农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促进商品经济,瓦解自然经济。
    • 25. 探究: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1、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2、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 26. 三、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1、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局势及洋务派的出现 2、洋务派的主张及代表 3、“自强”口号下的近代军事工业 4、“求富”口号下的近代民用工业 5、近代海军的建立 6、新式学校及留学生的派遣 7、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失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 27. 三、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1、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局势及洋务派的出现
    • 2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9. 兴办军事工业 (自强)兴办民用工业 (求富)筹划海防建立 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校 派遣留学生京师福州上海天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
    • 30. 1884年,经十年努力,正式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水师,拥有各类舰艇五、六十艘。这是北洋海军舰艇。
    • 31. 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它共计花费约1200万两,------共计拥有大小舰艇15艘,总吨位数12 296吨,总马力10 655匹。总计安装重炮10尊、此重炮7尊、轻炮53尊、机关炮44尊、鱼雷筒8具。其中有:英国造巡洋舰2艘;钢壳炮船6艘;其余6艘为福州船政局制造,1艘为江南制造总局制造。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32. 一八六二年为了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 33. 留美幼童
    • 34. 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面对内忧外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③筹划海防,建立三支近代海军 ④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了
    • 35.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践的开端;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36.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单纯依靠学习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第二,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 37.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民族资本主义所产生的背景及时间 2、代表企业 3、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 38.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民族资本主义所产生的背景及时间 2、代表企业
    • 39.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早期中国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 40.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 41.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民族资本主义所产生的背景及时间 2、代表企业 3、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 42.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2:主要投资于轻工业 3: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探究: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会有这样的特点?
    • 43.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产业结构: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出现近代工业(外企、官企、私企) 二、技术结构:手工生产——出现机器生产 三、企业组织形式: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工厂、公司、股份制公司 四、需求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 44.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一、所有制结构: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夏商西周:土地国有 手工业:官营和民间 商业:官商和私商 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 手工业:官营和民间 商业:官商和私商 二、产业结构: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 三、技术结构:手工生产 四、企业组织形式: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五、需求结构:自给自足为主
    • 45.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46.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3) 1、发展的原因 (1)《马关条约》后,外国在华投资出现狂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制度的变迁 2、发展的概况 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47.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3) 1、发展的原因 (1)《马关条约》后,外国在华投资出现狂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48.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公益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的任何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杂派以及在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起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中日马关条约》
    • 49.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 1、发展的原因 (1)《马关条约》后,外国在华投资出现狂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制度的变迁
    • 50. “当此库款支纳,财力困敝,------问诸官而官亦无款可筹,问诸民而诸民更无力之可顾,出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齐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 —— 侨商张振勋
    • 51. “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前事之长,乃可作后事之师。”------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国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治,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预约变法“的谕旨(1901年1月29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颁布)
    • 52. 1902年9月,盛宣怀奏设上海商务会议公所。1903年,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7月,清政府设商部。商部成立后,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 53.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 1、发展的原因 (1)《马关条约》后,外国在华投资出现狂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制度的变迁
    • 54.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3) 1、发展的原因 (1)《马关条约》后,外国在华投资出现狂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制度的变迁 2、发展的概况
    • 55. (1)设厂数目多:甲午战争前的20年中,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纯粹商办企业制有50余家,平均每年设立2家多一点。甲午战争后的19年间,设立的厂矿达463家,年均设立24.4家,是过去的10倍以上(2)资本额扩大:1894年私人资本总额为710万元,1913年达到9110.3元,(3)私人资本企业的平均规模大大提高------(4)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 56.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 57.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 1、发展的原因 (1)《马关条约》后,外国在华投资出现狂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制度的变迁 2、发展的概况 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58. 康有为:君主立宪孙中山:民主共和
    • 59.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2、发展的状况 3、存在的问题 4、一战后的衰退
    • 60.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措施
    • 61.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措施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62.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措施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 63. 1919年清华大学生焚烧日货
    • 64.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措施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大经济侵略。
    • 65.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数为100)
    • 66. 二、短暂的春天(1914—1921)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措施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大经济侵略。 (5)实业救国思潮
    • 67. 大生纱厂在1912年至1921年的10年间尤其在一战期间,大生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大生企业陆续进口机器设备创办了大生二厂、三厂、副厂等新厂;另一方面大生企业仅一、二厂,到1921年两厂资本增加到360多万两,同时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欧洲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到1922年后,张謇的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凡鄙人之为------而即借各股东之力,以成鄙人建设一新新世界雏形之志” —张謇
    • 68. “只有中国人自己兴办实业,才能解决民生食用所需” —荣德生
    • 69. 二、短暂的春天(1914—1921)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2、发展的状况
    • 70. “据统计,1903-1908年民办企业年均注册的厂矿为21.1家,1913-1915年增至41.3家,1916-1918年最高达124.6家.1920年同1913年比较,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这种速度在中近代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7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2. 1913-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替代情况 单位:万担年份进口数量出口数量出超(+)入超(-)开设厂家(家)设立资本 (万元)1913259.6811.95-247.7315196.31914219.726.99-212.73898.3191517.7419.66+1.938195.3191623.3528.97+5.6317373.3191767.8879.80+11.929153.019180.46201.19+200.7416424.8191927.13269.43+242.2912257.0192051.10396.08+344.9816496.0192175.27204.70+129.4314556.8资料来源:上海市粮食局等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 73. 二、短暂的春天(1914—1921)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2、发展的状况 3、存在的问题
    • 74.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 7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6. 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84%
    • 77. 二、短暂的春天(1914—1921)1、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 2、发展的状况 3、存在的问题 4、一战后的衰退
    • 78. 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 79. 三、曲折发展1、南京国民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7—1936) 2、抗战时期时期中国的民族经济(1937—1945) (1)中国民族企业遭受日本侵华战争空前残酷的打击 (2)战时体制之下,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抗战胜利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80. 三、曲折发展1、南京国民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7—1936)
    • 81. 传统的观点认为,国民政府致力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努力,遏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基本进入停滞和倒退状态,然而,如果公正、理性的去分析一下,应该说民营经济还是有很大发展的。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82. 官僚资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指国民党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国外也有观点将其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83. 中央银行北京分行旧址(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交民巷,现为中国金融出版社使用)
    • 84. 根据经济学家罗斯托的论述,一个国家经济起飞须具备三个条件:(1)生产性投资率接近到占国民收入的10%(中国当时8.86%)(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部门已很高的速度发展(电力、面粉)(3)有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存在。------战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显示中国具备了“起飞”的条件。如果没有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扩大化,中国经济起飞并非完全不可能。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85. 三、曲折发展1、南京国民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7—1936) 2、抗战时期时期中国的民族经济(1937—1945) (1)中国民族企业遭受日本侵华战争空前残酷的打击
    • 86. 据上海社会局的调查: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上海工厂被毁者达2270家,损失达8亿元。除上海外,长江三角洲地带工业设备损失达50%。武汉三镇损失也极为惨重,工厂彻底破坏占12%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87. 自抗战开始就进行的厂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结束。据统计,该时期内经由国民政府协助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机器资料为70 991吨,技工12 164人,其中机械工业占40.4%,纺织工业占21.7%,化学工业占12.5%,教育用具工业占8.2%------。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88. 三、曲折发展1、南京国民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7—1936) 2、抗战时期时期中国的民族经济(1937—1945) (1)中国民族企业遭受日本侵华战争空前残酷的打击 (2)战时体制之下,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 89. 国民 政府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和“专卖制度”。--------《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规定》:经济部对指定物品的生产或经营之方法,原料之种类及存量,运销方法,售价及利润等,均“明定适当之标准”;对于指定之物品,得“收买其全部或一部” 。 ——摘自吕沁《南京政府施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及方法 》
    • 90. 1942年,(国民)政府把盐、烟、火柴和糖、茶叶、酒类物品纳入专卖事业局管辖,实行专卖。盐、糖、火柴、烟四类产品实施专卖的三年多时间里,专卖总额高达100亿法币。此项政 策非但使政府加强对商品经营的控制更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1942年为四亿七千多万元,1943年是十七亿四千多万元。 ——摘自吕沁《南京政府施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及方法 》
    • 91. 1942年-1944年盐、糖、烟和火柴专卖收益指数增长率品名194219431944盐100131.71112.37糖100331.08415.60烟100968.921937.21火柴100974.46419.52合计100224.32340.21资料来源: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
    • 92. 产品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煤85%92%91%84%81%76%75%75%生铁94%92%89%85%72%49%44%35%钢78%67%60%45%20%9%8%4%有色金属66%59%55%49%45%34%24%4%棉纱75%65%55%44%35%36%18%28%抗战时期后方民营企业在主要工矿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资料来源: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中的垄断地位与民营资本比较》
    • 93. 探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统购统销、专卖制度),你对此政策怎么看? 1、战争的需要、集中物力、财力支持战争 2、官僚阶层掌握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是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 94. 三、曲折发展1、南京国民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7—1936) 2、抗战时期时期中国的民族经济(1937—1945) (1)中国民族企业遭受日本侵华战争空前残酷的打击 (2)战时体制之下,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抗战胜利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95. 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成立之处,再对外政策上就确立了明显的亲美方针------而战后美国在华经济实力的增长是与两国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提供的便捷密切相关。这些条约表面上平等互惠,但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差距悬殊,事实上是不平等互惠的。美国的经济势力正是借助条约创造的便利而深入中国的。在战后所有有关中美经贸关系的条约中,以1946年11月4日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最为重要。
    • 96. 据统计:在战前1936年的中国贸易总额中,美国所占比重为22.6%,而到了1946年则上升为53.2%。在中国战前1936年的进口贸易总值中,美国只占17.9%的份额,而到1946年则上升为57.2%,到1948年上升到66.5%。美国产品潮水般的涌来,以致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各大城市都是“无货不美,有美皆备”。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97. 关于战后(官僚资本)国家资本的的发展与膨胀,有学者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是大量接受敌伪产业。主观上国民政府认识到发展国家资本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受战后国际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30年代大危机”后,不论曾经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或刚刚战败的德日,都加强了国家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且内战的发生也必然支持国家资本的发展。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 98. 战后国营经济、民营经济在部分产业中所占比例变化 年份 产业 1945年 1946年 1947年国营私营国营私营国营私营民生工业6.193.927.172.938.161.9棉纱0.0100.027.672.435.864.2棉布0.0100.025.075.033.666.4水泥业5.194.928.571.533.166.9纸业0.0100.08.591.512.187.9资料来源: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
    • 99.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19C 70s前后甲午战后民国建立 到一战一战后南京国民 政府到抗战解放 战争过渡时期1234567时间发展情况
    • 100. 探究:为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如此艰难曲折? 1、所产生的社会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