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三
《望洞庭》教学设计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望洞庭》教学设计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望洞庭》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案1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古...
《望洞庭》分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
《望洞庭》析疑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
望洞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
《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一(2)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
《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一(1)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望洞庭》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望洞庭》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望洞庭》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实物、图片、拼音,读准确“黄、红、猫、桃、杏、苹”6个生字。 2、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掌握“多——少”“大——...
《比一比》教学设计《比一比》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
活动一 设计制作请柬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中“设计制作请柬”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请柬,俗称请贴,是邀请客...
1、知识与能力: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读背并积累古诗句。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能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3、能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并能深入体会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11、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2、方法与过程:引导抓...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