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带一路”打 开“筑梦空间”
    • 2. “One Belt and One Road”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或OBOR)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 “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 3. 主要内容:古今丝绸之路提出背景与影响挑战与战略意义中国的措施与进展
    • 4. 古代丝绸之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 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 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其主港历代有所变迁,先后经历了徐闻古港、广州、泉州、漳州等。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其主港是青岛古港,可驶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 5. 现代丝绸之路:现代陆上丝绸之路:现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65个地、市、州的430多个县、市,到中俄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 6. 习近平的想法
    • 7. 提出背景国际背景国内背景
    • 8. 国际背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世界经济。中国借此机会,将有利于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国战略、政策融入到“一带一路”和APEC当中,实现共赢。 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这些战略中,每个都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每个都是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的,每个都是符合亚太乃至亚欧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战略利益。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虽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济的能力仍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欧美日正在不断强化其在新一轮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这些对我国都将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国际间和大国间的竞争和矛盾日趋激烈,并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我们要有长期与之和平共处的理念,不断提高我国在应对国际市场方面的周旋能力。
    • 9. 国内背景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3.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4. 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 10. 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 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 1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2. 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 13. 3.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的安全。
    • 14. 4. 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 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
    • 15. 面临的挑战:
    • 16. 面临的困难:1. 援助对象与投资环境 途径国家,风格复杂,很多都没有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如中东国家和土耳其等国的世俗化政治和伊斯兰宗教一直在拉锯中,俄罗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冲突日趋升级,与原苏联国家的局部冲突不断。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与中国还有领土纠纷,中国与他们的合作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代入立场站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少的挑战。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他们未完成或未开始现代化的转型,其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还不及中国,更不提法治水平、契约精神、商业环境,有的国家连政局都不稳,像阿富汗以及非洲的很多国家。对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否顺利完成是首先会面对的问题,前任领导人承诺,后任领导撕毁合约的情况在中国对非的投资中并不少见。
    • 17. 2.中国在输出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需要输出配套制度,帮助、督促输入国建立适宜的投资环境、减少贸易障碍、保护境外与私人投资等,在项目选择等方面,更要注意市场导向,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以此维护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的利益。  同时,西方国家在司法公正、国民待遇、市场准入、贸易壁垒、政府信息透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设置诸多困难,中国做好了面对多轮谈判、磋商、国际仲裁、舆论压力等问题了吗?
    • 18. 3. 4 区域内大多数地区基础设施和实际需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中国国内沿边地区、中亚地区在内,由于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与欧洲、亚洲人口密集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大规模的投入是否能够获得回报仍有待观察。 中国还面临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一带一路计划是否会干扰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 怎样避免中国供应商在国外的竞争,我们是否要合并两桶油、合并各地形形色色的路桥与建工公司?中国多年发展形成的竞争市场如何自处?而这些问题不理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能走到哪一步,实难预料。
    • 19. 意义:“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但让中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还将输出装备、技术、管理与标准,并通过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增强能源与地缘安全。而“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步面向东盟,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
    • 20. 意义更有效的使 用外汇,直接效益未必理想,但 产生的综合 力无法估量 摆脱产能过 剩的问题, 很多产能在 国内根本没 市场 从长远看, 赢得和培育 出更庞大的 市场,减少 外贸摩擦 培养消费市 场,世界经 济竞争最重 要的是掌控 市场、掌控 产业链 推动人民币 “走出去”, 进而带动金融企业走出 去 01
    • 21. 中国的举措:2003年起,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区域性贸易活动在新疆地区逐步开展,伊犁自治州不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兯同筹 建“中哈自由贸易区”。2009年 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以来,我国与中亚的交往日益密切,对于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 系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更主要强调的是有拓展性的对 外发展关系,而非局限于实体 道路和交通。在东南沿海向外 延伸的区域,最有基础和拓展 空间的就是与东盟的合作。国 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言 中强调:“东南亚地区自古以 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 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 伙伴兰系,共同建设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铁外交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RCEP谈判签订金砖银行上合银行丝路基金
    • 22. 提供贷款减免关税培养人才增加援助消除债务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愿意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国交好的不发达国家提供部分商品的减免关税待遇,使相互间的贸易繁荣起来。中国将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各类人才,在当地设立培训和研究机构,为留学生提供政府奖学金等,使当地经济能从内在真正发展起来。在涉及农业,粮援,教育培训、卫生、清洁能源等诸多领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在金融危机下,不减免援助,与兄弟国家一起共同发展,共克时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客服自身困难,继续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等帮助。
    • 2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7. 个人见解与看法: 其实由于丝绸之路建设的美好前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之前,各国已经纷纷提出自己的战略设想,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及“北南走廊”计划。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后计划不得不搁置,中国是否应该广泛吸取各国的教训呢。 在我看来,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首先,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其次,相关国家首先应深入开展交流和对话,在广泛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相互之间的政策沟通,努力消除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促进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以及市场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再者,应着力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已有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区域成员之间选择定期或不定期对话协商、签署贸易或投资协定、建立双边或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等多种方式推动区域经济深度合作的尝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观察员涵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许多国家,具有广泛的区域代表性和凝聚力,可在推动经济带合作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中国和东盟合作机制为本地区提供了重要政策沟通平台,并形成了实质性一体化合作框架,应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为区域内成员之间的高水平贸易投资制度性合作机制建设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