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章 成本计算
    • 2. 一、成本信息之于决策的有用性
    • 3.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
    • 4.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已销商品成本,从而有助于核定企业的期间损益;
    • 5. 在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层次组织多品种产品生产时,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确定某些特殊用户订货产品的价格;
    • 6.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考核企业的业绩,衡量企业在各个制造环节的耗费并进一步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
    • 7. 二、成本的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1、制造成本 也称生产成本包括: 直接人工 核算上就是生产工人的工资 直接材料 对具体企业而言是指构成其产品的各种物资 制造费用
    • 8. 2、非制造成本(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 9. (二)按成本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量)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 10.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 11. 例2-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专用生产设备的月折旧额为10 000元。 该设备最大加工能力为4 000件/月, 当该设备分别生产1 000件、 2 000件、3 000件和4 000件是,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如下表:产量(件)固定成本(元)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元)1 00010 000102 00010 00053 00010 0003.334 00010 0002.50
    • 12. 固定成本产量产量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00
    • 13. 固定成本的分类 根据固定成本在“固定性”的强弱上可分细为 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
    • 14.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时间范围: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具有固定性。 空间范围: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 当原有相关范围被打破后,固定成本将在新的相关范围内表现为固定性。
    • 15.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变动的成本。 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 v=b×m v 变动成本总额 b 单位变动成本 m 业务量
    • 16. 例2-2 我们假定上例中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20元。 产量(件)材料总成本(元)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元)1 00020 000202 00040 000203 00060 000204 00080 00020
    • 17. 0总成本产量产量单位变动成本
    • 18. 变动成本的分类 酌量性变动成本 指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酬的工人酬金,按销售收入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等。
    • 19. 约束性变动成本 指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料成本。 上述两类变动成本对特定的产品而言,其单位量是确定的。
    • 20. 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 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范围内才能实现,超出这一范围这种关系可能不存在。0产量 m成本v相关范围
    • 21.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同性质的成本。基本特征是,其发生额的高低虽然受业务量大小影响,但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混合成本可分三类: 半变动成本 半固定成本 延伸成本
    • 22. 半变动成本 当业务量为零时,成本为一个非零基数;当业务发生是。成本以该基数为起点,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比例变化,呈现出变动成本性态。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属半变动成本。 可用 y=a+bx 表示产量成本0变动成本部分固定成本部分
    • 23. 半固定成本 特征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保持不变,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额时,起发生额突然跃升到一个新水平;然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0产量成本
    • 24. 延伸固定成本 特征是在业务量的某有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该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成本业务量0临界业务量
    • 25. (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 是与决策有关系的成本,也就是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加以计量的未来成本。如付现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 无关成本 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是无须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等。
    • 26.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一)历史成本法 基本作法就是以若干时期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 历史成本法分: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
    • 27. 月份产量(件)电费(元)18002 00026001 70039002 25041 0002 55058002 15061 1002 750 71 0002 46081 0002 52099002 320107001 950111 1002 650121 2002 900 例:某企业去年12个月的产量和电费支出的关系
    • 28. 高低点法 y1=a+bx1 y2=a+bx2 散布图法 回归直线法
    • 29. (二)帐户分析法 帐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成本、帐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帐户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各有关成本帐户的具体内容,判断其特征是更接近于固定成本,还是更接近于变动成本,进而直接将其确定为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
    • 30. 帐 户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生产成本 — 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 —燃料、动力 —修理费 —工 资 —折旧费 —办公费240 00030 00012 0004 0008 00020 0006 000合 计320 000例:某企业某生产车间某月的成本数据
    • 31. (三)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 32. 基本步骤1、确定成本研究项目; 2、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3、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 4、以最佳操作方法为标准方法,测定成本项目的每一构成内容,并按成本性态分别确定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 33.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 34.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扣除。
    • 35.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制造成本 直接成本 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非制造成本 销售费用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
    • 36.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 制造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产品成本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非制造成本期间费用
    • 37.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补偿方式的一致性;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 38.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的差异性;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 39. (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例: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当月某种产品共生产50件,销售40件,月末结存10件,成本项目如下表: 成本项目单产品项目成本项目总成本直接材料20010 000直接人工603 000变动性制造成本201 000固定性制造成本2 000管理费用4 000销售费用3 000合计23 000
    • 40.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各期利润不同   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完全相同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的利润  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完全成本法的利润
    • 41. (三)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2、完全成本成本法的优缺点
    • 42. 评价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劣时,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有机构成的提高,固定性制造费用当然也会提高,相对而言直接成本特别是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于决策的作用恐怕要另当别论了。
    • 43. 日常核算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在产品(生产成本)”、“产成本”账户均登记变动成本。 设置“变动制造费用”账户,借方用以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动费用,期末则将其发生额转入“在产品”账户。也可以将“变动制造费用”账户作为“在产品”账户的二级账户处理,这样做更符合传统的成本计算习惯。(四)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 44. 设置“固定制造费用”帐户,借方用以归集当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则将应由已销产品负担的部分自贷方转入“销售成本”帐户的借方而列入损益表;该帐户的期末余额则为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所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与“在产品”和“产成品”帐户的余额一起合计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下。
    • 45. 设置“变动非制造费用”和“固定非制造费用”帐户,借方用以分别归集销售和管理费用中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期末则如数由贷方转入“本年利润”帐户。
    • 46. 指为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可细分为 间接人工 (如设备养护、维修人员的工资) 间接材料( 如各种工具、物料的消耗成本) 其他制造费用 (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维修费、保险费;车间用动力费、照明费)返回
    • 47.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职工教育培训费、技术开发费。返回
    • 48.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也称承诺性固定成本。例如,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房屋设备租金、不动产税、财产保险费、照明费、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等。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约束性。返回
    • 49. 优点: 变动成本法增强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变动成本法便于进行各个部门的业绩评价; 变动成本法能够有利与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 50. 缺点: 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至少目前不符合税法要求; 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的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会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低。返回
    • 51. 四 作业成本计算法(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一)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二)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 52. 新的企业观要求以作业未基础计算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产品成本结构改变,要求更加重视间接费用的合理分配 单一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暴露出明显不足,发展多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势在必行 实时制的产生导致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越来越不适用
    • 53. 甲公司有A、B、C三种主打产品。 B产品是公司产量最高的产品,让CEO刘先生纳闷的是,竞争对手B类产品的价格似乎总比公司的低。案例与思考
    • 54. “不知为何,竞争对手似乎总是可以压低B产品的价格,让我们处于被动的局面”。
    • 55. “应该说,我们的生产效率未必比竞争对手低,而且我们刚上了一套计算机控制的制造系统”。
    • 56. 此外,C产品是公司获利的重要来源,“但从市场情况看,我们已经多次提高了C产品的价格,客户依然络绎不绝”。 “难道竞争对手对这个市场不感兴趣?”
    • 57. 整个市场形势让人感到迷惑不解: B产品产量大,价格却上不去;C产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好象还有提价的空间。
    • 58. 公司新上任的CFO莫先生,通过数周的工作,解开了这个谜。 结果令人吃惊
    • 59. 公司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相对简单的B产品的成本,同时大大低估了C产品的成本。 也就是说,成本在B、C两种产品之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
    • 60. 工艺复杂、产量低的C产品,事实上没有承担其应分配的成本份额,而工艺简单 、产量高的B产品则承担了过多的成本份额。
    • 61. “我们在制定价格的过程中,依据了错误的成本信息”。 成本扭曲导致价格扭曲。公司将B产品的价格定得偏高,而C产品的价格则偏低。
    • 62. 这样一来,竞争对手总是可以把与B类产品相竞争的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与此相反,由于公司C类产品的成本估计偏低,所以竞争对手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而以低成本制定的偏低价格,则让C类产品在市场上异常火爆。
    • 63. (一)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 64. 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 65. 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 简言之: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消耗作业
    • 66. 作业成本计算体系
    • 67.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 68. 作 业
    • 69.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是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一项作业可能是非常具体的活动,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 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
    • 70. 资源
    • 71. 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源(车床和厂房等)。
    • 72. 任何一项产品放入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 73. 成本动因
    • 74.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分为: 资源成本因素: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 作业成本因素: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因素。
    • 75. 作业中心
    • 76. 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
    • 77. 一般说来,作业中心是基于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专门以成本计算为目的设置或划定的,传统制造企业的经营过程被习惯地分为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这三个环节,而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理论,这三个环节都可以称为作业中心。
    • 78. 制造中心
    • 79. 制造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实质上是指计算制造中心产出的产品的成本。一般地,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总可以划定为若干制造中心,划定制造中心的依据是各制造中心只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某个系族多种产品。
    • 80.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将作业执行中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计算作业成本 第二阶段 作业成本分配到个有关成本对象
    • 81. 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 作业成本法认为,讲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成本追溯 动因分配 分 摊
    • 82. 成本分配应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 83. (二)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 84. 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步骤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就是要把资源耗费价值予以分解并分配给作业,再将各作业汇集的价值分配给最终产品或服务。 作业的认定 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 85. 作业的认定 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作业的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 作业认定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根据企业总得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种形式是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 86. 例 . 某企业作业清单作业名称作业说明材料订购包括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供应方式材料检验对每批购入的材料进行质量、数量检验生产准备每批产品投产前,进行设备调整等准备工作发放材料每批产品投产前,将生产所需材料发往个生产车间材料切割将管材、圆钢切割成适于加工的毛坯工件车床加工使用车床加工零件(轴和连杆)铣床加工使用铣床加工零件(齿轮)刨床加工使用刨床加工零件(变速箱外壳)产品组装人工装配变速箱产品质量检验人工检验产品质量包装用木箱将产品包装车间管理组织和刮泥车间、提供维持生产的田间
    • 87. 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成本库(cost pool)是有同质的成本动因构成的成本费用,应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用水平负责。 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成本库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单位级作业成本库、批次级作业成本库、产品级作业成本库及生产维持水平作业成本库四类。
    • 88. 单位级作业是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单位产品时所从事的作业,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如果产量增加一倍时,则直接人工成本也会增加一倍。
    • 89. 批次级作业是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对每批产品的机器准备、订单处理、原料处理、检验及生产规划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是该批产品所有单位产品的固定(或共同)成本。
    • 90. 例如机器从生产某批产品,转向生产另一批产品时,就需要对机器进行准备。当生产批数愈多时,机器准备成本就愈多,但与产量多少无关。
    • 91. 产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这种作业的目的是服务于各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对一种产品编制材料清单、数控规划、处理工程变更、测试线路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数和批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
    • 92. 生产维持级作业是为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行政管理、工厂保安,维修,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 93. 不同层级的作业成本单位级作业成本批次级作业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维持级作业成本分配给批次分配给各品种 产 品 成 本分配给批次分配给批次分配给品种
    • 94. 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
    • 95. 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 作业的资源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库资源成本动因机器运作作业机器小时安装作业安装小时清洁作业平方米材料移动作业搬运次数、搬运距离、吨公里人事管理作业雇员人数、工作时间能源消耗电表、流量表、装机功率与运行时间制作订单作业订单数量顾客服务作业服务电话次数、服务产品品种数,服务时间
    • 96. 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在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再根据作业量计算成本对象应负担的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总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 业务动因 持续动因 强度动因
    • 97. 业务动因 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每次作业的成本相等。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 98. 持续动因 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 99. 强度动因 强度动因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 强度动因一般使用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的试制等,用产品订单或工作单记录每次作业时耗用的所有资源极其成本,订单或工作记录单记录的全部作业成本也就是计入该订单产品的成本
    • 100. 作业成本驱动产品成本,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同时也是作业成本法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