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2.1 现代会计理论的种类 2.2传统的研究方法 2.3创新的研究方法 现代会计理论的两大流派是规范性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以及行为会计理论。 规范性理论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规范性理论是要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实证会计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其创立者是Watts和Zimmerman。 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 1
    • 2. 第一节 现代会计理论的种类会计理论有各种流派,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 2.1.1 规范性理论(Normative Theory) 规范性,就是试图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 规范性理论(NormativeTheory) 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 (What should to be),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所以,规范性理论并不完全满意于现有的会计惯例和做法,而是要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 2
    • 3. 典型的规范性理论美国会计学家穆尼茨1961年发表的“会计的基本假定”、澳大利亚会计学家雷蒙德. J.钱伯斯1966年发表的“会计、计量与经济行为。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FASC),都属于典型的规范性理论。 3
    • 4. 2.1.2 实证会计理论(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 1、实证会计理论的起源 实证会计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 孔德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而应以实证的、确实的事实为依据,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而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 实证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拓展这样一种“理论”或“假设”,即对还未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有效和富有意义(即不落俗套)的预测。 4
    • 5. Watts和Zimmerman将这一理论移植到会计学领域: 2、(实证)会计理论的目标; 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解释是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应当解释为什么一些公司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LIFO),而不是先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 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必就是未来现象,它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尚未从数据中收集到的现象。 5
    • 6. 如何构建实证会计理论实证法要求在构建会计理论时,应根据实际效应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 人们在会计理论研究的许多方面,已应用了实证法,如,会计上的利润平滑规则,会计准则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变动,等等。6
    • 7. 实证会计理论所关注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企业采用这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而不是另外一种也可以被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对新颁布之会计准则的反应等。 实证会计还关心企业为什么会反对某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或原有会计准则的取消。 这些现象的经验研究结果可预测出某些会计规章制度在其执行时可能产生的影响。 7
    • 8. 3、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 实证会计理论所关注的是经济和会计现象,并致力寻求如下问题的答案 (1)选择不同会计方法的成本和效益是多少? (2)制订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成本和效益是多少? (3)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4)在有关的组织契约下,经理人员的会计行为表现有何特点?8
    • 9. 4、实证会计理论的假定: (1)所有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个人都是理性的,都追求价值效用的最大化: (2)管理人员有权选择会计政策以求得效用的最大化,或改变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生产方针以求得其效用最大化; (3)管理人员通常可以采取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动。 9
    • 10. 4、实证会计理论的方法论实证会计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实证会计理论在方法论上比规范会计理论更具科学性。 实证会计理论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经济学上大部分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基础。它也是科学上广为采用的理论观点。 10
    • 11. 5、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性会计理论的比较(1)关于规范性命题的目标 Watts和Zimmerman认为规范性命题必须明确目标和目标函数。 所谓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是指那些能影响设定目标的特定行为或变量。 规范会计有两个可能的目标: 一是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二是财富的公平分配(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Wealth),但这两个目标都是不完美的或主观的。 11
    • 12. (2)规范性命题目标的缺陷经济效率并没有把同一时点的利益的备选方案分成不同的等级,而对财富的公平分配则未考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偏好。 我们无法确证这些偏好将按可望导致一致性的结果或统一性的形式进行综合; 即使能导致一致性或统一性的结果,可能也只是会计人员所确定的结果,它无法解决不同个人在决策方面的差异。12
    • 13. 主观性 规范会计理论所认定的目标及日标函数被认为是不受不同个人偏好的影响的。 如果根据目标和目标函数所做的推论符合逻辑,那么,其推论之结果自然也就无懈可击 。13
    • 14. 如果理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那么这样的理论就是不可行的。 规范会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与一定的目标相联系。但规范会计理论这些目标都是主观的,未能对其适当性进行经验验证。 实证会计理论认为,规范会计理论中的结论是不可接受的。 例如,有些人认为资产应按现时销售价格来反映,以使债权人知晓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按现时成本来反映,以使投资者知晓交给管理者操持之资金能否保持企业的经营能力。这些都是规范会计理论的范畴。然而,在诸多方面都表明这些结论是不可接受的: 14
    • 15. (1)由于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因此不可能证实或反驳财务会计应当向债权人提供有关企业变现能力或其他方面的信息。 (2)正由于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因此也不可能证实或反驳财务会计应当向投资者提供企业维持其经营能力的信息。 (3)由于难以对哪一目标更为重要做出判断,因此也就不可能对相关理论的客观性做出评价。 15
    • 16. 6、实证会计理论具有以下各项优点(1)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某一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可以接受或抛弃某理论,就方法论而言要优于规范会计理论。 (2)实证会计理论的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而不是像规范会计理论那样描述会计实务,它克服了规范会计理论中的目标及目标函数的束缚,从而在没有谁先谁后的目标前提下得出结论。 16
    • 17. (3)可以评价现有会计原则的合理性,这是规范会计理论无可比拟的。 (4)实证会计理论试图将会计、企业和市场纳入一个模型,从而可以在整个经济框架结构中分析会计问题。 17
    • 18. 7、行为会计理论 行为会计(Behavioral Accounting)是研究特定约束条件下会计行为的指向及其变动规律的学科,它是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 18
    • 19. 行为会计理论内容: 会计行为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律并且可以控制的。 会计行为是各约束条件的函数。即会计行为取决于各影响因素形成的约束条件。 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一组约束条件,就有与之相对应的会计行为,包括会计个体的行为相关会计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等。 行为会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ofstedt、Bamber、Alston和Libby等。 19
    • 20.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会计理论第 七 讲主讲教师: 吴斌20
    • 21. 第二节 传统的研究方法 在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如描述性会计理论、规范性会计理论、决策性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等。 传统的研究方法反映了会计理论发展过程的不同历史背景,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传统研究方法,是指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一些会计理论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 21
    • 22. 2.2.1 归纳法归纳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 归纳法是一种从大量特殊事项的观察、计量、分类中概括出一般性关系或结论的研究方法。 22
    • 23. 图示如下:23
    • 24. 2.2.2 演绎法(Deductive ApProach) 1、演绎法的概念 演绎法是从一定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 演绎法以有关财务报告目标、假设或其他概念为前提,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24
    • 25. 例如, 财务会计中,根据“持续经营”前提假设,可以推出结论:生产企业获取或持有资产有为了以后的生产耗用而不是销售变现,因此可以不考虑其市价变动。 正因为企业继续经营,其债权债务关系可以按原始交易价格存在,而不必考虑清算变现情况。 因此能进而推导出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证明是合理的一系列资产、负债的计价技术和程序。 25
    • 26. 2、演绎法的推导程序为: 26
    • 27. 3、演绎法的特点 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 应该注意: 推导结论取决于前提命题,如果前提命题错误,则整个理论结构都将是错误的。 27
    • 28. 演绎法的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以基本假设为起点。 逐步推导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或程序。 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则是以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目标为前提,进而推导出一系列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演绎法的运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 第一,假设一基本原则一准则一具体程序; 第二,目标一信息质量特征一要素一确认;28
    • 29. 4、演绎推导的基本步骤 (1)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目标; (2)说明基本假设或目标对财务会汁的指导作用; (3)根据既定假设或目标,推导相关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4)以基本原则或概念来指导必要的会计准则; (5)进一步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程序。29
    • 30. 演绎法运用的两种不同逻辑推理第一,假设一基本原则一准则一具体程序; 以来自外部客观环境的会计假设作为前提命题,强调客观环境对财务会计或会计准则的制约作用; 第二,目标一信息质量特征一要素一确认; 把财务报告目标(使用者对信息的主观需要)作为发展和制订会计原则和准则的最高层次概念,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20世纪70年代之前第一种演绎方法较为流行。 70年代之后,由于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行为科学、信息论等新兴学科向会计领域渗透,第二种演绎推导方法得到更快的发展。 30
    • 31. 2.2.3伦理法(Ethical Approach) 伦理法又称道德法。 它是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 这些道德标准主要包括; 公允,真实、合理、不偏不倚等。 31
    • 32. 以社会伦理标准构建会计理论;(1)会计程序对一切利益集团都必须公平对待; (2)财务报告应保持真实或不弄虚作假; (3)会计数据应当是“公允的”或无偏向的。 32
    • 33. 美国会计学家吉姆斯·w ·帕蒂洛 强调应当把道德标准作为会计的主要概念,即财务会计的基本标准应当是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和它的方法应符合逻辑和前后一贯,而其推理过程的最终验证在于现实中的应用。 33
    • 34. 亨德里克森 “公允”和“无偏见”是指财务报表不受不适当的利益集团或偏见的影响,它们不应带有损害其他人而为任何特定个人或集团服务的目的。 各方面的利益都要公平地加以考虑。 不能人为偏向管理当局或业主的意愿。“合理”则要求遵循正式或非正式认可的公正准则或程序处理。 34
    • 35. 英国1948年《公司法)第149号规定 在会计年度结束时,公司必须按照“真实和公正的观点”。 提供资产负债表来表达公司的财务状况,提供损益计算书表达会计年度中的利润或亏损。 要求特许会计师(CA)在查账报告中要说明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真实和公允的观点”。35
    • 36. 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美国会计界对“公允性”也有两种理解: 其一,“公允性”是独立于公认会计原则之外的基本原则; 其二,“公允性”不独立于公认会计原则之外,但应作为财务报表评价的最高标准。 财务会计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真实和公允;但财务报表仍然要受到基本道德标准的约束。 36
    • 37.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有关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中的规定。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书中,必须同时说明,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前后期保持一致和能否公允地表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动。37
    • 38.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财务报表被描述为: 按真实和公允的观点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在财务报表中必须运用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质量特征,一般就能达到按真实和公允观点加以表述而意欲达到的结果。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注意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上获得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甚至,在联合国的会计与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的决议中,对财务报表也规定了“真实和公允”的要求,从而使会计的这些基本道德要求也为政府间有关官方组织或民间准则制订机构的接受,这将对会计理论构建产生很大的影响。 38
    • 39. 2.2.4 社会学法(Socialogieal Approach) 用社会学法构建会计理论,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一研究方法是把“公允性”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福利”方面,并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 现有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的评价,都要依据它们所规定的财务报告对社会各个集团利益的影响。这一确定方法还包含一种期望:会计数据要有助于“社会福利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假定已经存在一种既定的“社会价值”,可以用来作为建立会计理论的标准。39
    • 40. 1、如何确定和衡量“社会价值”西方国家不少著名的会计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提出,会计应服务于公共利益。 贝德福得还进一步认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与会计上的收益计量密切相关。 收益对社会是最有益的。所以,“经营收益”的计量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它能促进社会的经营职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已确定的收益可作为实现社会经营目标所必需的计算数据 。40
    • 41. 2、社会经济会计倡导应用社会学方法来构建会计理论,并试图建立财务会计的一个新分支——社会经济会计。 社会经济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要鼓励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运行的企业,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即要明确企业的“社会成本”(Social Cost)和社会效益”(Social Benefit)的内在特性,形成多种形式的社会责任会计与报告。41
    • 42. 3、社会学法强调会计应提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得到许多西方国家政府、民间组织、政治力量和公众舆论的支持,并且在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中得到充分反映。 “公司报告”提出了一些新的年度报表,如增值表和雇员(就业)报告等,强调研究“社会会计”,尽可能提示企业经营活动使社会发生的成本与效益关系。 在美国,有人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之一是:报告能确定、描述并计量能影响社会的企业活动。报告这些信息,对于说明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42
    • 43. 例如英国1976年发布的“公司报告” 讨论稿第一部分论述了公司的社会经营责任。 公司的社会经营责任产生于公司对社会的受托责任。犹如公司的董事被认为是股东的代理人一样,公司同社会之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能源和管理能力的竞争。 经济主体利用社会的资源,就必须对各项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环境保护和公众福利负责。并且有责任维持或增进人们的生活标准,并且为社会创造财富。43
    • 44.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会计理论第 八 讲主讲教师: 吴斌44
    • 45. 2.2.5 经济学法1、研究内容 侧重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技术方法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控制能力的影响。 社会学法强调反映“社会福利”,伦理学法强调“公允”、“真实”和“无偏见”地对社会所有集团提供会计信息,经济学法则讲求总体的经济影响和后果。45
    • 46. 2、经济学法的基本观点经济学法认为,对不同会计技术方法的选择将取决于它们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或者说,以经济学法构建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应当反映经济现实; (2)会计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经济后果; 经济现实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形势; 经济后果主要体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目标。 46
    • 47. 3、经济学法的实例从经济现实来考虑会计政策或选择会计方法的实例有: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很多国家的税法都同意企业的存货流动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而且企业可采用加速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这样可以提高当期销货成本和经营费用,使企业计算的净收益比较符合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真实收益” , 有利于避免虚盈实亏现象。 有利于企业再生产,更主要是有利于整个经济的稳定,或者能符合政府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和进行重投资的宏观经济目标。 47
    • 48. 案例分析美国国会在1962年通过了政府提出的一项收入法案,其中规定对1961年以后取得并投人经营的固定资产可按其成本的一定百分比扣减各该年度的应付所得税。 这项措施又称为:“投资贷项” 这实际是一种所得税减免。 采纳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投资加速更新设备和采用新技术。48
    • 49. “投资贷项”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美国会计学界曾出现两种主张: 一是把这种税收减免分期递延,作为设备使用年限内每年成本的减少,可称为“递延法”; 二是把全部税收减免列入当年的所得税计算,称为“流尽法” 或“减税法”。 这两种观点分别受到有关利益集团的支持,井都对会计准则制订产生了压力。显然,如果从经济学法来看,会计政策应服从于经济政策(即鼓励企业投资),采用后一种处理方法才符合美国政府制订政策的意图。49
    • 50.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更加注意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能否符合经济现实。 例如,它在1979年9月发表第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SFAS No.33)就是因为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二位数,它才要求一部分证券公开上市的大公司在财务报表之外补充提供有关物价变动调糙的资料或其他信息。50
    • 51. 会计准则与方法技术的变动,可以看作是对经济现实或有关经济后果的一种积极反应。 198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至2-3%许多公司反映这种补充资料的效用等于其编制费用,因此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6年12月又公布了第89号准则公告以取代第33号准则公告,对提供有关物价变动补充资料的规定做了两项重要的修订: (1)由强制性提示改为自愿(或鼓励)性提示; (2)由分别按不变购买力基础和现行成本基础提供调整资料改为只需提供按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基础编制的补充资料。 51
    • 52. 第三节 创新的研究方法 创新的研究方法的建立 传统的研究方法都试图根据经验和环境条件,或者伦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要求来建立描述性的或规范性的会计理论,以便指导会计人员的未来行为。 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之后,会计理论研究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其目的侧重了证实、预测或构建一些新的会计理论。 相对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它们被称为“创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事项法、系统法、实证法等。 52
    • 53. 2.3.1事项法1、传统的会计方法是“价值法”或“使用者需要法” 会计信息主要属于价值信息,并主要通过几张总括的通用财务报表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价值法理论的会计的目的; 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来决定使用者的决策模式。53
    • 54. 2、事项法的要点(各取所需)第一,不同的用途需要会计提供不同的数据,要想使通过用货币表现的价值信息对一切使用者都有用是不可能的; 第二,财务报表只能满足主要使用者的共同需要,应该考虑到使用者有自己的特殊用途与专门的信息需要;54
    • 55. 使用者要利用会计数据来预测、测定特定的事项(如生产线、销售线等)。 使用者根据自己对这些事项的预测来决定其决策模式所必需的输入信息。 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尤其是分配、递延、预计、摊销、汇总等程序有时是多余的,因为不是会计人员,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把同他们的决策最有用的数据转变成最适合其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 55
    • 56. 3、事项法的本质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 所谓事项是指可以观察到的,亦可用会计数据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企业自创立以来的所有有关会计事项,通过账户分别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报表。 表上的所有汇总系统法数字都可以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报表,表上的所有汇总数字都可以加以分解。分别列示企业开业以来的全部事项。56
    • 57. 4、事项法的运用(不同的使用者则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事项中取得有用信息) 存货不是只反映年末用价值表示的单一余额,而应当同时表示存货的购买、消耗(包括数量与金额等事项),会计人员甚至可以不必再按存货流动假设计算各个期间的存货余额。 收益表则被视作企业在某个期间所发生经营事项的直接表现,而且应侧重于表内描述经营活动的重要事项,如销货收入、销货成本、销货退回、折扣、营业费用、其他主要收入与损失等等。 收益表的确切名称叫做“经营事项表”。57
    • 58. 2.3.2 系统法1、系统的理解 系统是为达到预期的特定目标的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构成要素的具体目标,也有使各自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不同方法。 所有的系统又都有共同的特征,即都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要素之间的有序联结结构。 每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58
    • 59. 2、会计理论如何引入系统法第一,要正确处理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范围及其框架。 第二,系统应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并要保持一定的有序结构。所以要研究会计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59
    • 60. 第三,每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标,它决定了该系统应包括哪些要素,它们应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实现预期目标。所以,在会计系统内也要确定其目标或目的,而且应把目标作为首要概念来考虑。 第四,会计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同环境保持密切的物质、能源、信息等交换,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有序的结构。但它是动态性的,必须根据环境变化而呈现出必要的变革 60
    • 61. 2.3.3实证法1、实证法的产生 实证法来自西方哲学流派中的实用主义。 各种概念的涵义要从它们的结果中去寻找,思想的职能在于作为行动的指南,而真理要明显地根据信念的实际后果去验证。 实用主义只承认存在的事实,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都要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依据。 61
    • 62. 实证法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 如果这些概念、程序有助于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的,或有助于投资人、债权人或其他使用都理解财务报表,并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决策,则它们是有用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62
    • 63. 2、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实证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引进实证法,美国会计学家詹森在1976年发表的“关于会计研究和会计管制现状的反映” 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实证会计理论将能解释: (1)已存在的会计现实或“为什么会计是这样”; (2)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 (3)这些现象在人们和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63
    • 64. 3、实证法的研究方法根据关于不同企业和经济资源配置所提示的财务信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解释或预测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或特定会计程序方法的选择。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法要求 (1)提出一定的假定或假说; (2)应用实际证据来验证或驳斥,只有实际存在的才被认为是合理的。 64
    • 65. 4、实证法的基本内容 管理当局、投资人、债权人、准则制订者和政府人士都是有理性的,他们试图获得最大的效用(功利),这些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在选择会计政策和准则时,都是把可以互相代替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以便从所选择的方法程序中能获得最大的效用。65
    • 66. 例如一些会计学者通过较多的实例调查发现,由于企业的营业盛衰有周期性,企业管理当局将有意选择可以使净收益均匀化的会计准则或程序。 因为能“拉平收益” 的会计方法程序可以: (1)提高收益预测的可靠性; (2)减少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3)增进对管理绩效和声誉的信任,减小被解聘的压力,从而使管理当局获得最大的效用。 66
    • 67. 关于会计准则和程序对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实证法得出的结论是,股票价格并不是像传统理论设想的那样取决于公司报告的收益或每股盈利,而是取决于现金流量。 在存在高效率证券市场情况下,两个企业即使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程序,如果其“现金流量”的分配相同,其股票价格变动也会出现大致相同的情况。 选择会计程序的核心是要考虑它们对现金流量所产生的影响,而不仅限于报告净收益数字。67
    • 68. 实证法还假定,会计理论也是一种“经济利益” 它的供给和需求也要由市场来决定。 其需求是对“理由”和“辩解”的需要,既定利益集团为了会计准则有利于其利益增加才需要这种“理由”和“辩解”,而会计理论的“供给”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如通过一项准则所需的政治程序提供“论证”。 全部实证法还假定,会计理论也是一种“经济利益” 它的供给和需求也要由市场来决定。 Watts和Zimmerman认为,现有的会计准则并不是合理的。这是因为:被证明合理的准则只是使既得利益集团受益的准则;既得利益集团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解决不同的问题;不问的既得利益集团很可能导致不同的会计准则。 68
    • 69. 5、实证法的特点实证法只承认存在的事实。 必须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说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或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这一方法在实务界尚未获得普遍的认可。主要原因在于: 关于“有用”的解释缺乏基本标准。比如,会计信息对谁有用?应具有什么目的?对某一特定集团有用的会计信息,对另一利益集团未必有用。由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重功利、讲实用,实证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发展较快。69
    • 70. 本章小结 现代会计理论的两大流派是规范性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此外还有行为会计理论。 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包括: 1、归纳法 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其优点是,可以不受预定的模式所束缚,并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70
    • 71. 2、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定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 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 71
    • 72. 3、伦理法伦理法又称道德法,是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 伦理法的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公允、真实、合理、不偏不倚等。 72
    • 73. 4、社会学法社会学法强调会汁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会学法把“公允性”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福利”方面,并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73
    • 74. 5、经济学法经济学法侧重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技术方法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控制能力的影响,讲求总体的经济影响和后果。74
    • 75. 6、创新的会计研究方法主要有事项法、系统法、实证法。 事项法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 系统法是将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引入会计学科来构建会计理论。 实证法来自西方哲学流振中的实用主义。 它的特点是必须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说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或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75
    • 76.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