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会计职业 公共会计和私人会计
    • 2. 公共会计(CPA) 审计 税收筹划 管理咨询
    • 3. 私人会计一般会计(编制财务报表) 成本会计(分析成本以降低费用) 预算编制 信息系统设计 内部审计
    • 4. 会计领域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 5.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目的 主要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为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信息 是否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 是 否
    • 6. 财务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损益(损益表)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量表)
    • 7. 资产是经济资源,该资源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同时,预期该资源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8. 资产要素定义中为什么强调由交易引起?为了便于计量。例如: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资产要素定义中为什么强调未来经济利益?关注资产的质量。(谨慎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9. 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按流动性排列)
    • 10. 负债:指债权人权益,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责任,履行该责任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按偿债期的长短,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 11. 债权人 债务银行等银行借款/应付利息供应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顾客预收账款雇员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政府应交税金债权投资者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股权投资者应付股利
    • 12. 按是否有筹资成本:负债可分为:有筹资成本的负债(如银行借款、应付债券、应付票据等)和无筹资成本的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收账款等)
    • 13.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所有者权益也可用公式表示为: 所有者权益=本+利 本:即投资者投入部分 (投资者要求:保值) 利:经营中累计获利部分 (投资者要求:增值)
    • 14. 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本: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 (股份有限公司:股本;非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非股份有限公司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在注册资本中享有投资比例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本为公司发行股票的面值。换言之,超过应享投资比例的部分(资本溢价)和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股本溢价)为资本公积。
    • 15. 资本公积的来源和用途来源:①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②接受捐赠; ③资产重估增值; ④债务重组导致资本公积增减; ⑤资本折算差额。 用途:转增资本(增股)
    • 16. 盈余公积的来源和用途来源:从净利润中提取,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用途:①转赠资本(赠股或称送股); ②弥补亏损(亏损弥补渠道:税前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 ③向投资者发放股利。
    • 17. 从资产负债表了解的会计信息:企业规模:根据资产总额 债务政策: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 18.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有形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负债与有形资产比率 =负债总额/有形净资产
    • 19.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与营业无关的称为“营业外收入”
    • 20. 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权责发生制下,对收入和费用及相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是以取得收款权利或支付款项的责任为依据的,即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支付,而是以应不应该由本期受益或由本期负担作为确认本期收入或本期费用的标准。 例如,应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付的短期借款的利息;应由本期负担而已于前期支付的保险费、报刊杂志费、租赁费等;应确认为本期收益而尚未收到的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本期销售货物的收入等。
    • 21. 收付实现制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反,在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时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凡是本期收到的和支付的,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的和未曾支付的,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 22. 【小思考1】 在权责发生制下,下列货款中应列作本期收入的是: 本月销售货款收存银行 上月销售货款本月收存银行 本月预收下月货款存入银行 本月收回上月多付给销货方的预付款存入银行
    • 23. 【小思考2】 在权责发生制下,下列应列作本期费用的有: 应由本期负担的但尚未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 预付下季度的保险费; 已于前期发生的应由本期负担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尚未支付的应由本期负担的房屋租赁费。
    • 24. 【小思考3】 某企业于当年7月1日持有A公司年利率12%、每年6月30日付息一次的长期债券50000元,在年终结账时,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该企业应否确认投资收益?确认多少?
    • 25. 【小思考4】 某企业5月份预收销货款50000元,出售货物收到款项30000元,出售产品20000元货款未收到,收到上月对方前欠货款10000元。在收付实现制下,本月的收入是: (1)90 000元 (2)110 000元 (3)80 000元 (4) 60 000元 【答案】(1)
    • 26. 会计假设:建立会计学科所假定的一些基本公理。 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
    • 27.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为谁核算,即界定核算的范围。 形成会计主体假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尤其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前者不一定要求是后者。比如,分厂、集团公司等。
    • 28.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下去。对应假设:破产清算假设。 问题讨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实际成本还是变现价值? 持续经营假设作用 ① 历史成本计价 ② 权责发生制:预提与待摊问题。 ③资本保全:资本与收益支出划分问题。
    • 29.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间隔相同的时间单位(时期)。比如,一年为会计期。我国:年、季、月为期间单位。 会计分期假设的作用 ①界定报告期间 ②为收入与费用配比提供依据 ③一贯性与可比性的要求:期间相同,年报、中报。
    • 30.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经济业务能以货币计量。 问题讨论:人力资源是不是会计反映对象? 货币计量假设的作用 将各种形态不同的资产用统一的计量单位衡量,便于汇总。 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 ①核算范围:竞争能力、产品质量等 ②币值不变:物价变动
    • 31.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 32. 企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理由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客观地确定下来的,或者是企业的财产物资在购建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因而比较客观。 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因而可以随时进行验证,既获取方便又真实可信。
    • 33. 历史成本计价可以使企业核算手续大大简化,由于不需经常调整账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 历史成本计价下的经营费用是以实际耗费(实际成本)来计量,收入又是企业销售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即企业的收入与费用的配合和收益衡量都是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之上,也就不容易歪曲或任意操纵企业经营收益。
    • 34. 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局限性 当货币购买力变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不能够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而企业资产的现价,恰恰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守历史成本计价基础,当货币购买力变动大时,会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 35. 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
    • 36. 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当是相同的。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坚持一致性原则,可以防止某些企业或个人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人为地操纵成本、利润等会计指标,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 37. 一致性与可比性 一致性是对某一会计主体而言,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要连贯一致; 可比性主要是对不同企业而言的,即各企业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应当一致,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 38. 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是指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或有损失),应当合理预计,并予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有收益),则不能提前入账。 不可高估资产和收益(收入),不可低估负债和费用(损失)。
    • 39. 谨慎原则的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例如: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 40.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合并反映。
    • 41.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仅涉及当期业绩的支出。该支出应费用化,计入损益表; 资本性支出,涉及几个会计期间的支出。该支出应资本化,计入资产负债表。
    • 42. 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划分的目的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状况与净收益的正确反映。一笔资本性支出,如果作为收益性支出即费用处理,结果会使资产价值缩小,使当期费用增加从而减少当期的净收益。相反,一笔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即费用处理的支出,如果列为资本性支出,就会使资产的价值升高,使当期的费用减少,从而增加当期的净收益。
    • 43. 例如渝太白公司1997年年报中将该年度钛白粉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借款利息以及应付债权利息8 064 万元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成本。然而,实际上钛白粉工程已于1995年下半年开始试产,1996年已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 44. 实质重于形式 为使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其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事实进行会计确认,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的依据。
    • 45. 例如售后回购 售后回租 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之间的关系
    • 46. 配比原则会计主体应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同与之相关的费用相配比,计算出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损益)。 即:收入—费用=损益 经过分配,“损益”最终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 47. 其余的会计原则有真实性 相关性 及时性 明晰性
    • 48. 费用和成本费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 成本:对象化的费用,是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消耗的费用
    • 49. 费用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 直接材料 直接费用 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 其他直接费 间接费用 费用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 50. 费用的分类 2、按经济性质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工资及福利费 折旧费 利息费用 税金 其他
    • 51. 利润财务资本保全下的利润和经济利润; 当期收益利润概念和损益满计利润概念; 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概念和收付实现制下的利润概念。
    • 52. 从损益表了解的会计信息反映获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净额 费用成本利润率=净利润/费用成本额
    • 53. 从B.S和I.S了解的会计信息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 净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投资者投入1元钱所获取的报酬 (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实质上是投资者的再投入) 每股盈余(EPS) =(净收益—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 54. 营运能力分析:公司运用其资产的效果如何?全部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占用额 资产平均占用额=(期初资产余额+期末资产余额)/2 该指标说明全部资产利用的有效性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 55.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 =(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额 固定资产平均净额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 56. 引起现金流入、流出的活动有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
    • 57. 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主要包括: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58. 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各项税费; 4.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59. 投资活动流入的现金主要包括: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60. 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 1.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2.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61. 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主要包括: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2.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62. 筹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 1.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2.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63. 引起现金流入、流出的其他业务接受捐赠或对外捐赠现金; 取得罚款收入或发生罚款支出。
    • 64. 现金流量表(CFS)编制基础:收付实现制 编制依据: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现金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