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章 自我意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 ——笛卡尔
    • 2. 意识的分类 意识 环境意识 自我意识主我是积极地知 觉和思考的自我宾我是被注意、思 考或知觉的客体主我 I宾我 Me
    • 3.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 自我意识的涵义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 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 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 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 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 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 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 的心理系统。
    • 4.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1、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合目标性。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 5.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等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 6.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 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主要有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 觉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三个标志。 (二)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三)自我意识发展 从依靠别人的评价转向独立评价;从评价别人转向自我 评价;从具体行动的评价转向运用个性品质评价,从单纯 依靠表面现象与行为的效果转向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
    • 7.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它不是与生俱 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 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对 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逐渐形成。
    • 8. (一)他人的反馈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 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 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否定性评价过多 时,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 9. (一)他人的反馈(习得性无助1)实验1:塞利格曼1967 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 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 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 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 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 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 10. (一)他人的反馈(习得性无助2)实验2 :塞里格曼1975 年 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 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 一种噪音, 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 种噪音, 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 不给受试 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 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 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 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 的一侧时, 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 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 音。 实验结果表明, 在原来的实验中, 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 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 他们在 “穿梭箱” 的实验中, 学会了把 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使噪音停止, 而第二组受试者, 也就是说在原 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 他们的手指仍然 停留在原处, 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 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 11. (一)他人的反馈(习得性无助3)①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 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②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 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 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 怒的形式表现出来。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 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 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
    • 12. (二)反射性评价1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人有时并 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但我们可以从他们 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解自己。 符号互动学者库利提出“镜中我”(Looking- glassself),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像别人感知我 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 的对象,我们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 己,这一过程称之为反射性评价。
    • 13. (二)反射性评价2案例:一个大学生的信: “我感到非常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当我在 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地谈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 时,谈话经常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 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使 我非常痛苦。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中,我的家境略 好些,可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一直主动地想与同学相处 好,甚至做了一系列努力都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在中学以 前,我一直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因为 不知道该如何做。”
    • 14.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在内部线索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 为来推断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如当 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个体的行为既具有外显性更有内倾性,因而依据自己行 为的判断为自我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内部线索了解自己, 如想法、情绪来了解自己,而且比外显行为更准确,因 为行为易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更易伪装。
    • 15. (四)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 自我,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 人做比较。 社会比较也是每个个体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方面。没有 社会比较,就没有自我的进一步优化。当然,自我比较并 不总是向着积极的方向,自我比较又分为向上比较、向下 比较与相似比较。当个体的目的与动机不同时,采用的社 会比较策略也不相同。例如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 使学生与那些不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 我成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自己更 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 16.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特点成年时期自我的形成,是经过整个青年期的分化、整合 过程之后最终完成的,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包括自小积 累的经验、对他人的态度及来自他人的评价,独立的意识 及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与身份等。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是自我 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在青年期生理、认识、情感等各 方面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感受力的提高,使他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 始去发现、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形成自己独 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 17.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一)自我认识更自觉主动 (二)自我评价更具客观性 (三)自我体验丰富而不稳定 (四)自我发展愿望强烈
    • 18.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一)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对大学生而言,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 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的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二)空间上的“自主性” 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 特别是网络更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平等自由的学习与 交流空间。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更为大学生自我意 识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 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大学生的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性。
    • 19.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童年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 时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则是人格初步形成并定型的 时期,成年期是人格成熟时期。自我意识是人格发 展的核心要素,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 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 成熟,期间经历了分化——矛盾——整合的过程。
    • 20.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11、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有主观我与客观我之分,英语中的I与Me能很好地 区分这一含义,前者是主观我,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 什么;后者作宾语使用,表示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 主观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 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 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个人与社会 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 标志。但是,由于自我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所处的 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观我与客观我并不总是存 在着统一。
    • 21.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2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 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现实自我是个 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 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主观性较强。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 距的,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 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 理问题。
    • 22.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3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5、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 23. 活动一:三个我是否协调①请每个同学预备三张白纸。 ②请在第一张白纸上描述“理想的我”,时间约为7、8分钟。 ③请将已写好的第一张白纸搁置在一旁,暂时不准再观看。接着在第 二张具体描述“现实中的我” ,时间约为7、8分钟。 ④再将已写好的第一、二张白纸搁置在一旁,暂时不准再观看。接着 在第三张纸上具体描述“ 别人眼中的我”(父母、老师、同学或一重要人 物),可以叫组员写,时间约为7、8分钟。 ⑤请每个人将所有三张纸都放在桌上,各自对纸上的三个“我”作出检 核与默想,主要是看看三个“我”是否协调和谐。如果不和谐,则差异何 在,并尝试找出原因所在。 ⑥请大家在小组内自由分享整个习作过程的心路历程。 ⑦请大家一同探索,看看怎样可以使三个“我”更加协调一致,形成三 个“我”更协调一致的方案。
    • 24.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 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 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 断调整、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中, 他们努力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 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大学生逐渐 在多向度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向理想自我靠近。这也 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从多维度观察的自我同 一性越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越好,人格越完善。反 之则反之。
    • 25. 1、积极自我的建立:自我肯定自我肯定,即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 面、深刻。这种积极自我的特点是在经过痛苦的选 择与调整之后,大学生逐渐成长,使自己的理想我 与现实我趋于统一,主观我与他观我趋于一致,对 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理性。 积极的自我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 自己的不足与劣势,他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 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 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
    • 26. 2、消极自我的建立: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 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 价较低,并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他们不但不 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 缺少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 力。 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 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 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 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 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 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的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 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 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整合。
    • 27. 3、自我冲突 自我冲突是难以达到整合的自我意识,它表现为自我评价始终在真 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 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 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 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 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 自我萎缩型的大学生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他 们消极放任、自怨自哀,甚至麻木、自卑,以至于越来越消沉、对自 己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或绝望轻生。 自我冲突的大学生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客观认识自己与他 人,客观看待成功与挫折,这样才能使自我意识在良性轨道上循环。
    • 28. 活动二 :我是谁? ①请以“我……”、“我是……”、“我喜欢……”、“我要……”、“我 曾……”、“我不……”、“我可以……”、“我想……”等等句型写下20个 描述自己的句子。 ②归类: 涉及自己未来的有几项? 主客观情况的各有几句? 身体状况(年龄、形体等)的有几项? 心理自我(情绪状况的,才智状况)有几项? 社会自我,社会关系状况(品德、与人关系等)有几项? 表示积极和消极的句子各有几句? ③如果表示积极的句子多于表示消极的句子,说明你的自我接纳状况 良好。相反,你的消极陈述的句子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这显示你不 能很好地接纳自己,你的自尊程度较低,这时你需要内省一番,寻找问 题的根源。 哪一方面过低评价了自己?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有认识偏差?
    • 29.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完善 自我意识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 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的过程,正如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真正 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终生不悔。
    • 30.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一)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 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 自我和自我发展。 (二)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三)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 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四)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 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 永无止境。
    • 31. 二、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1、正确的自我认知▲ 2、客观的自我评价 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 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 3、积极的自我提升 提高自我效能感、克服自我障碍。▲ 4、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 ▲
    • 32. 1、正确的自我认知▲例:这是一位大二学生的自我描述: 我是一个内向、坚强、上进、自信、有理想、懂事、好学、乐于 助人、嫉恶如仇、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与优秀、有一点自私、妒忌心 强、自制力弱、说些小谎的大学男生。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有些害羞、不用父母操心、上进的、 不乱花钱、有些懒惰的大男孩; 在兄弟姐妹眼中(只有一个妹妹):我是妹妹心中可以依靠与信赖 的大哥,是一个诚实守信、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在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大方、乐于助人、受人尊敬、好人缘、有些 懒散、追求自由的人; 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默默无闻、成绩优秀、自律、品学兼优的学 生; 在恋人眼中:我是一个懂得爱、有责任感、守时守信、有幽默感、 坚强的好男人。
    • 33. 2、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悦纳)其一,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优劣 成败。 其二,改变过分追求完美的习惯,不苛求自己。在积极 心态中最大限度开发潜能。 其三,建立和巩固良好的自我感觉。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 点都列出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经常看,最好背下 来。通过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里树立信 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人,你绝不比别人差。无 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做对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记住这一 点,甚至为此酬谢自己。 其四,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但不被它们打垮,永 远给自己机会。
    • 34. 活动三:目光炯炯 ▲要求: 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 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一分钟内 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先清楚地明确地 说“不”,然后再说拒绝的理由,但不要找借口。 讨论提纲: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 待别人?
    • 35. 3、积极的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 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 自我障碍是指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 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
    • 36. 活动四:优点轰炸▲要求: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 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 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 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讨论提纲: 1、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 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 37. 4、关注自我成长案例:成长的烦恼: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我是一个来自于教师家庭的孩子,父母视我为 “掌中宝”,在父母关爱的目光中成长,我的心是自 由而轻松的,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就读的经历使 我坚信我是属于全国一流大学的。
    • 38. 案例:成长的烦恼,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然而,由于高考的失误,虽然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读 书,却不是我梦想中的学校。在接到通知的一刻,我哭得 天昏地暗,第一次遭此重创我几乎站不起来,我怕听到中 学同学到名牌大学读书的消息,我担心自己的失败成为同 学的笑料。当九月明媚的阳光照在开心的大学新生脸上 时,我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反正想既来之则安之,而心 中的结并没有解开。由于盲目的自信,确信高考成绩超出 其他同学八十分,完全有能力胜任大学的学习,学习没有 了动力,生活没有了目标,正如大海上漂浮的小舟,完全 失却了原来的方向,在茫然徘徊中迎来了期末考试,我意 外地收获了不及格的结果,我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而是 将这一切归咎于我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归咎于命运的不 公平。
    • 39. 案例:成长的烦恼,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第二学期,百无聊赖的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 上进心,我那棵曾经不服输的心复苏了,但这次不是为学 习而是为网络,我彻夜上网聊天打游戏,在游戏中体现虚 拟世界的成功。可想而知,第二学期五门功课同时亮起了 红灯,学位没有了,不用说梦想中的名牌大学,连大学生 的资格已将丢失,谁把我的青春弄丢了?正在此时,学校 发出了回家的指令。我真的非常懊悔,第一次我深深自 责,我辜负了家长厚重的期望,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我 对不起培养我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有负于自己的年华, 此刻,我才发现大学的灯光是那么明亮,校园是那么美 丽,而大学生活是如此让人难以割舍……
    • 40. 活动五:目标搜索 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你近期内要完成的五件事情,可以 是学习、交友、旅游、练字、买衣服、读完一本书或参加 某方面活动等。 假如你有特殊事情,必须在五件事中抹掉两项,体验一 下你现在的心情如何?你会抹掉哪两项? 现在又有特殊情况发生,你必须再抹掉一项,你的心情 又如何呢? 现在还要再抹掉一项,你又做出怎样决定呢? 最后只剩下一件事了,这就是从近期内你最想做的、对 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这就是你当前的奋斗目标。
    • 41. 活动五:目标搜索▲然后大家静坐在座位上,想下面六个问题: 你努力做这件事可能获得的一些具体的好处。 你不努力做这件事将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做这件事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 做这件事的最好方法。 做这件事的时间计划。 同行中最优秀的人是如何做这件事情的。
    • 42.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 1、过分追求完美 (1)过分追求完美的表现: 自我期望值很高, 苛求自己也苛求别人,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不完 美。 (2)改善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接纳人性中的不 完美; 第二,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 第三,目标合理恰。 人际交往中的“出丑效应”
    • 43.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2、过度自我接受 (1)表现:高估自己,盲目乐观,自以为是 (2)调适方法: 第一,承认自己的不足; 第二,欣赏他人的长处; 第三.多与他人交往。 举例: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
    • 44.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3、过度自卑: (1)表现:否定自我,不满意自己,认为自己 一无是处。 (2)调适方法: 第一,客观的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 ; 第二,正确地表现自己,寻找闪光点,积累优 势; 第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对自己的期望。
    • 45.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4、自我中心 (1)表现:凡事从自我出发,只关心自己,不 顾忌他人感受和需要。 (2)调适方法: 第一,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低 他人; 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
    • 46. 乔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 – –– – – – 别人知道的自己知道的自己不知的别人不知的(A) 公开区(B) 盲目区(C) 隐秘区(D) 未知区防卫的、孤立的自我 开放的、协调的自我
    • 47. 开放的自我A B C DA B C D防卫的自我
    • 48. 感悟:“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 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 盈了。”完善自我,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昨 天之我”向“今日之我”、 “明日之我”迈进。珍惜已 有的自我,追求更好、更高 的自我,做一个“自如的、 独特的、最好的我”。
    • 49. 在第一段录像里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 50. 第二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 51. 第三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 52. 第四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当教授向他的测试对象放完这四段录像,让他们从上面的这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选出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
    • 53. 想知道测试的结果吗?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 54.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看到了心理学里著名的“出丑效应”,又叫“仰巴脚效应”。就是对于那些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比如打翻咖啡杯这样的细节,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理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我们从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恰恰会降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尽管别人不知道,他心里对自己的缺点也可能是心知肚明的。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