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 主要内容第一节 职业概述第二节 职业的分类与发展趋势第三节 职业素质与职业资格第四节 职业生涯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生涯
    • 3. 第一节 职业概述一、职业的概念与特点二、职业的特征三、职业的功能
    • 4. 一、职业的概念与特点(一)职业的概念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的体现。
    • 5. 总体而言,职业一般包括如下特点:(1)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是从事职业的目的。(2)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职业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4)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5)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 6.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职业:(1)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丰富以至能吸引劳动者长期稳定地投入其中才能够成为职业。并且,劳动者从事这项工作时还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取得合理的劳动报酬,满足劳动者的物质需求。(2)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一种社会角色,劳动者必须按照社会结构中这一社会角色规定的规范去行事。(3)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 7. 二、职业的特征1.同一性某一类别的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因此,人们就会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基于此,才形成了诸如行业工会、行业联合体等社会组织。2.差异性不同职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变化。3.层次性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及人们对职业的看法或舆论评价的不同,不同职业就有了层次之分。这种职业层次是由不同职业所需付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收入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因素所决定的。4.时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变化迅速,在旧职业逐渐消失、新职业不断出现的同时,同一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有些职业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热门职业。
    • 8. 三、职业的功能职业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处理好职业问题对人一生的发展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1.职业的个体功能2.职业的社会功能
    • 9. 1.职业的个体功能(1)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是个人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2)职业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手段,当个人从事的职业能使个人的特长、兴趣得到充分发挥时,也就促进了个性的充分发展。(3)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是个人贡献社会的途径。(4)职业是个人获得名誉、权力、地位和金钱的来源。
    • 10. 2.职业的社会功能(1)职业存在和职业活动构成了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活动。(2)职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3)职业分工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主体。(4)职业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5)职业的运动(如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层次间矛盾的解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 11. 第二节 职业的分类与发展趋势一、职业的分类二、职业的发展趋势
    • 12. 一、职业的分类职业分类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活动的性质、对象、内容、形式、功用和结果等进行类型划分和归总的工作。职业分类的目的是将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行工作类型,划分成规范统一、井然有序的层次或类别。职业分类是国家经济、劳动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职业分类能有效掌握和观测国家经济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变动发展,并能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确定目标与方向。
    • 13. 一、职业的分类(一)国外的职业分类1.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性质、层次分类白领工作人员专业性和科技性的工作人员,如会计、建筑师、计算机专家、工程师、法官、医生、教师、牧师、社会科学家和作家等;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蓝领工作人员手工艺及类似工人,如木匠、砖瓦匠、建造工、保养工和油漆工等;运输装置操作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如饲养人员、建筑工人、垃圾工和伐木工等;服务性行业工人,如清扫服务工、农场工人、私人服务人员等。
    • 14. 2.按心理个别差异分类现实型主要是指熟练的手工和技术工作,通常指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的工作,在西方常被称为“蓝领”职业。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包括木匠、鞋匠、锁匠、产业工人、运输工人(司机)等。研究型主要是指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包括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怎样构成和发展变化的工作人员。艺术型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类工作。这些工作是人们使用语言、音像、动作、色彩等创造艺术的工作。作家、艺术家、舞蹈演员、摄影师、书画家和雕塑家等各类文艺工作者就是从事这类职业的人。社会型主要是指为人办事的工作,即教育人、医治人、帮助人、服务人的工作。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包括教师、医生、护士、服务员、家庭保姆等。企业型是指那些劝说和指派他人去做某事的工作。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包括国家机关及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党政干部、经理、厂长、律师、商业顾问、推销员等。常规型通常是指办公室工作,即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活动安排等打交道的工作。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办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分为六种。
    • 15. (1)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10个大类、43个中类、133个小类。这种分类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2)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它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 200多个职业。这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3 .按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分类 这种分类较为普遍,主要有以下两种具体分类。
    • 16. 一、职业分类 (二)我国的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由于它的编制与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的修订同步进行,相互完全兼容,因此,它本身也就代表了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 838个)如表所示。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
    • 17. 大 类中类小类细类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51625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14115379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1245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843147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30121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71951 119第七大类:军人111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111
    • 18. 二、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第一、第二产业的社会职业以消亡变动和重组为主,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又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当前职业的发展态势及特点
    • 19. 第一,社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第二,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第三,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第四,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越来越小,行业特征愈加淡化。第五,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
    • 20. 二、职业的发展趋势(二)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1.职业分工更趋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出现综合化和多元化趋势2.职业结构的重心发生转移,第三产业的职业数量不断增加3.职业活动内容不断弃旧更新4.职业人员的社会活动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5.职业模式趋于易变1)工作方式的变革 2)组织方式的变革 3)人际关系的变革1)从业多样化 2)就业自主化 3)流动加速化
    • 21. 二、职业的发展趋势(三)未来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公共及个人服务业金融保险资讯服务商业医疗保健文教休闲工程师
    • 22. 第三节 职业素质与职业资格一、职业素质的概念与特征二、基本职业素质三、各类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四、职业资格
    • 23. 一、职业素质的概念与特征(一)职业素质的概念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
    • 24. 一、职业素质的概念与特征职业素质具有以下特征:(1)职业性(2)稳定性(3)内在性(4)整体性(5)发展性
    • 25. 不同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1)职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稳定性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体会到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3)内在性
    • 26.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其整体素质密切相关。我们说某人的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一个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好;同样的,一个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4)整体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通过受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 形成的,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高速发展社会的对人们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所以,职业素质又具有发展性。(5)发展性
    • 27. 二、基本职业素质未来社会职业的流动性增强是一种必然,但是,不管未来社会职业流动的频率如何,任何职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质的要求是不变的。一般而言,基本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优秀的道德品质(二)扎实的专业技能(三)健康的身体素质(四)良好的心理素质(五)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六)强烈的竞争和创新意识(七)一专多能的素质(八)利用信息的能力
    • 28. (一)优秀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个体在实现其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大学生若是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而是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工作抱着极端功利的态度,认为“理想,就是有利就想;前途,就是有钱就图”,那么,可以设想,这样的学生不管有多么出色的专业水平,也都不会做出一番成就的。对从业者而言,不管他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优秀的道德品质必然是其第一张“通行证”。
    • 29. (二)扎实的专业技能当一个人具备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之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所谓专业技能,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即一个人对其所学习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就是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例如,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多的文学知识,可以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计算机系的学生要对计算机的研究领域非常熟悉,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能。此外,大学生在保证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同时,还应该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有所了解,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为复合型人才。
    • 30. (三)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通常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受长时间紧张工作的考验,或者忍受长途工作旅行的辛劳,这一切都要求从业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身体健康资源,否则将无力适应未来日子里艰苦的工作考验。正如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言:“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这种种道理都很明显,用不着任何证明。”
    • 31.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作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心理素质渗透到人的一切行动中,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因为人的一切言行实际上就是其心理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在充满竞争意识的当代社会,各种职业对劳动者的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视。因此,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期间,必须认真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 32. (五)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人总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正如荀子所言:“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人际交往是人类基本的社会性需求,无论是乐于交往还是惧怕交往,都不能避开它。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人际交往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在调查了数千名被解雇的人员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些被解雇的人员中,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遭到解雇的人数占总数的2/3。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人际交往观念,加强个性品质修养,学习并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艺术,从而培养自己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吸引力。
    • 33. (六)强烈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化在将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同时,也为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条件。竞争机制的引入,既要求从业者有勇于获胜的胆识,也要求他们有敢于承担失败的勇气。因此,新时代的职业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使“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需要一大批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创业者。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祖国繁荣强盛的历史重任,必须要具有强烈的竞争和创新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 34. (七)一专多能的素质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下,新工艺、新产品、新部门必然要求从业者不断地变换工作,进行适应性流动。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将引起社会经济各部门发生巨大的变化,要求新型人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的优先选择。因此,面对社会发展给职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大学生不管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在认真学习本专业,即精通“一专”的基础上,努力扩展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多能”。
    • 35. (八)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存储、加工、运用、交流能力)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信息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由于网络化的实现即通过网络来开发信息资源将成为主流,网络中运行的正是信息,因而对信息的开发、占有、控制、使用就成为未来社会各职业的核心。这样,信息人才及每个人的信息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以获取有关的信息,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己识别信息、分析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 36. 三、各类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得职业种类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尽管所有职业都有相同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但随着职业发展的专业化,不同种类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和要求。社会文化型职业技术应用型职业经济管理型职业科学研究型职业行政管理型职业公共服务型职业每种类型的职业素质要求都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知识结构
    • 37. (一)社会文化型职业社会文化型职业是指从事文化创作,为社会成员提供精神产品的职业,如文艺创作、服装设计、舞蹈设计和广告设计等职业。1.职业道德2.职业能力3.知识结构
    • 38. (1)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创作是社会文化型职业的生命,而且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从材料的收集至艺术作品的完成,往往要作者历经多次重复不断地调整、修改,因此,从业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促使自己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于社会文化型职业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所以从业者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质量负责。作者必须以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高尚品德来从事这一职业,多给社会创造出激奋人心、催人向上的精神产品,避免发表带有污秽、愚昧或反动内容,容易误导公众,给社会造成危害的作品。二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一些社会文化型的职业岗位涉及国家的机密,关系到国家、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有的甚至是代表国家和政府舆论的喉舌。因此,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要怀着对国家、政府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去面对工作,努力为国家和政府服务,使自己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1.职业道德
    • 39. 2.职业能力(1)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从业者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一种知觉能力,它贯穿于作者每一次创作的全过程。只有具备这种观察力,从业者才能从平淡中看出奇迹,从险峻中看出平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敏锐的观察力是这类职业者的基本素质。(2)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是在以材料为基本的前提下,通过作者的思维和想象进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就要保持与发展好奇心,提倡怀疑精神,因为创造性是社会文化型职业的特征。所以社会文化型职业者要真正取得艺术创作的成功,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 40. (3)迅速吸收新思想的开放心态艺术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新颖性和独特性上。而作品要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要求作者具有吸收新思想的开放心态,在继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新的文化,丰富自己作品的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4)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是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首先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唯有创新,才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使自己独具慧眼,从变幻莫测的情势中挖掘和发现有价值的创作素材,然后,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精神产品。(5)特殊的气质和全神贯注的创作冲动特殊的气质主要指创作者的个性心理、个人品质和个人风格。社会文化型职业的从业者要有独特的个性,特别是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要敢于从实际出发,打破旧的传统,敢于标新立异。另外,在创作时,要集中精力,以全神贯注的创作冲动投入到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 41. (1)良好的美学知识美学主要研究美感的本质,美感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美感的心理形式、审美标准等基本问题。社会文化型职业的从业者要创造出合乎美的规律、合乎人性的作品,就必须对美学有较多的了解,不仅要掌握美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从美学角度去从事创作活动,灵活地把美学知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出符合社会生活要求和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2)对主流文化的充分了解主流文化体现着时代的风尚,显示出时代的思潮。社会文化型职业者创作的每一个艺术产品,要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就必须在作品中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体现时代的风貌,否则,作品就会囿于传统而无新意。3.知识结构
    • 42. (二)技术应用型职业技术应用型职业主要是指从事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职业。1.职业道德2.职业能力3.知识结构
    • 43. (1)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野外作业、劳碌奔波是技术应用型职业从业者要经常面对的工作状况,特别是工程类的技术应用型职业,风餐露宿更是习以为常。因此,这类职业的从业者必须锻造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随时准备着同各种困难和挫折作持久的斗争,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方可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技术应用有严格科学的操作规范,来不得半点的纰漏和疏忽。从事这一职业,必须练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工作中要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认认真真去操作,既不能偷工减料,犯冒进的错误,也不能急于求成,仓促了事,犯粗枝大叶的毛病。(3)谦虚谨慎,能深入工作第一线,和同事密切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技术应用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从事这类职业必须谦虚谨慎,不懂或一知半解的事不能盲目地去做,要虚心学习,勤于向内行的老专家、老师傅请教。同时,要善于与同事合作,发扬协作精神,共同攻克技术难题。1.职业道德
    • 44. 2.职业能力(1)勇于创新的精神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应用型职业的从业者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成果,才能真正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要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要注重科技成果的社会实用性、生产的成本、操作工序的便捷性,投入生产的现实性等方面。从业者还要不断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来武装自己,促使高新技术产品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出来,为社会服务。(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应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求技术人员保持冷静的头脑,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深层的思考,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对一个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要求。(3)较强的图表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在技术工作中,经常要进行图表设计,并配以文字说明,只有具备了这一方面的素质,从业者才能将自己的各项设计通过图表和文字体现出来。
    • 45.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相关知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导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从业者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于这些知识,从业者光掌握还不够,还必须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另外,技术人员还要掌握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促进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2)有较强的外语水平,能够迅速掌握本学科最新的技术动向外语是技术应用型职业必须攻克的一门课程,掌握好外语,就可以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迅速把握本行业的国际动向,促使自己向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看齐。同时也有利于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引向国际化轨道,保持本行业的先进性。(3)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是技术人员强有力的工作工具,如图表的设计、文字的输入等,通过计算机处理,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方便快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展本职工作。3.知识结构
    • 46. (三)经济管理型职业经济管理型职业是指专门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职业。1.职业道德2.职业能力3.知识结构
    • 47. (1)高尚的职业修养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公守法,不谋私利,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强烈的金融责任意识经济与金融密不可分,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金融责任意识,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要保证不违反国家的金融法规和国际金融惯例,保证经济活动沿着健康、正确、有效的轨道运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3)严格保守金融、商业机密这是经济管理型职业基本的道德规范。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涵盖了金融、财政、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从业者掌握着这些方面的信息,包括一些机密内容,除非获得授权,否则,这些机密是不可外泄的。因此,经济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保守金融、商业机密,守口如瓶。1.职业道德
    • 48. 2.职业能力(1)迅速捕捉最新信息的能力经济预测的准确性、战略设计与策划的正确性都与经济管理人员能否迅速捕捉、处理、分析、运用信息密切相关。所以,一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基本技能,能迅速捕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以获得感知,进而形成理性思维,为预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的联结点,是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联结公众感情的桥梁和纽带,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的。所以,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以便联络各方面的感情,获取信息和求得多方的关心与支持。(3)熟练的业务处理技能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对这些事务的处理要求既快又准,不然稍一疏忽,就会酿成大错。因此,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处理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一素质,才能灵活地处理好日常业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
    • 49. (4)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业务拓展、市场开发都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出一个经济管理工作者工作能力的强弱。另外,经济管理活动要求管理人员要懂得开发市场,懂得市场分析和预测,因此,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市场开发能力。(5)预测与决策能力一个优秀的经济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者,应有对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经济发展走势及周期具有科学、准确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要敢于、善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或合理调整决策,保持决策与经济发展过程的动态协调。(6)战略设计与策划能力未来社会经济管理者的策划能力应远远强于台前发号施令的能力,应该能设计出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规范的、适宜变革创新的发展规划,使经济管理者由发号施令的“司令官”向目光敏锐的预测家转变。
    • 50. (1)坚实的专业知识,用以确保分析判断的准确性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要有经济学、经济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科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发展动态、发展趋向及自然环境、生态等相关自然科学。对于这些知识,要学会应用辩证分析、实证分析、均衡分析、总量与个量、动态与静态及熟悉建立模型等经济学的方法,以确保分析判断的准确性。(2)极强的外语水平,能够迅速掌握最新的世界经济动态经济管理者要熟悉、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熟练地掌握外语,有利于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和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及技能,便于了解他国的经济文化和经济动态,把握世界最新的经济动向,从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能立足国内、面向国外,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3)极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应用广泛日常业务处理中要经常运用计算机,以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经济运转速度;掌握和了解各类信息要运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登录国际互联网,可以了解到各类经济信息,为日常的经济预测、经济分析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便于管理者迅速进行决策。3.知识结构
    • 51. (四)科学研究型职业科学研究型职业是指对基础理论、信息情报、学科应用技术等的研究、调查、分析以及实验等工作,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大类。1.职业道德2.职业能力3.知识结构
    • 52. (1)热爱专业,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科学研究人员要热爱本职专业,对从事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从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认识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把科学研究视为自己的生命,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己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勤于实践,刻苦钻研,不畏艰辛,不计较名利坚实的科研功底来自科研工作者日常的实践,来自平时不畏艰辛、勤勤恳恳地创造。因此,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必须务实、勤奋、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只有在科学研究中勤于实践、刻苦钻研、不畏艰辛,才能在这一领域中有所作为。(3)具有高度的协作精神,在科研攻关中善于与人协作当今时代是合作的时代,要想在科研工作中卓有建树,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单枪匹马作战是难以有所突破的。要善于与他人合作,群策群力,只有利用集体的智慧,才能攻破道道难题。因此,科研工作者不能忽视自身协作能力的培养,要乐于合作、善于协调,达到优势互补,产生合力。1.职业道德
    • 53. 2.职业能力(1)较强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和求异,这是发现新问题的重要起点。科研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知,才能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建树,为科研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善于收集信息,注重资料积累和经验总结科研工作从业者必须要学会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科研课题,发掘、搜集科技信息后加以分析估计,以便发现适用于研究课题的信息,同时在调查研究中,可以不断积累各种资料,总结经验,以便为下一步的科研工作打好基础。(3)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遵循这么一个公式:问题—假说—理论。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激发自己去实践、去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和实践材料提出科学的假设,假设经过实践证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
    • 54. (4)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还应具备社会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从事此职业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社会活动能力,通过与人沟通和交流来收集信息。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演说能力,不仅能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而且还要善于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还要具备很好的理解判断能力,以便从别人的举止、言行、谈吐以及社会的一些现状中发现问题。(5)高度的综合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发展趋势要求科研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素质。一个科研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创造。没有综合能力,就不能建立起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仿生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未来学等中间科学体系,也就不能建立起系统论、控制论这种横断科学体系。因此,科研工作人员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科学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55. (1)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科研工作人员应具备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专长又要有博见,达到专长与博见的有效结合。(2)精通外语和计算机科研工作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特别是外语资料,同时因工作需要,还要出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这就要求科研工作人员要比其他职业的从业者更精通外语,以便直接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本国的科研工作与国际接轨。另外,科研工作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3)懂得与本专业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整体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在逐步消失,大量的边缘学科、横向学科等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日益加强,使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日益紧密。学科相邻之处,往往是新学科的增长点。(4)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基础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一切工作的理论工具。作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去从事本职工作,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辩证自然观、辩证唯物认识论、唯物历史观等哲学的观点去指导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人员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保证工作不脱离实际。3.知识结构
    • 56. (五)行政管理型职业行政管理型职业是指在党政机关或者单位中的行政部门从事组织、决策、管理等活动的职业。1.职业道德2.职业能力3.知识结构
    • 57. (1)坚定的政治立场行政管理型职业要求从业者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要坚持党性原则,严于律己,敢于和善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潮、腐败的作风作斗争。要知法、守法、执法,服从组织领导。任何时候都要与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3)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踏踏实实地投入行政工作,才有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甘于寂寞,甘于清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职业道德
    • 58. (4)大局意识心系大局、服从大局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素质。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观察形势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大局,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5)奉献精神行政管理工作工作随机性强,突发事件多,小则会占去许多个人时间,大则甚至会牺牲个人的利益。所以,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合格的行政工作者所必备的。(6)敬业精神行政管理人员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行政事业,勇于探索和不懈追求的人,才有可能获得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
    • 59. 2.职业能力(1)筹划能力行政管理人员要有战略头脑,有深谋远虑、运筹全局、当机立断的能力,能及时做出科学判断,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筹划和决断不是头脑一热就拍板,而是靠平时对情况的深入了解、经验的积累和决策能力的提高。(2)组织协调能力行政组织往往由一些职能部门组成,各职能部门相互的工作又往往都是要通过协调加以解决。行政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各类活动都有赖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协调,一个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体现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配合默契、步调一致的行动。(3)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进行交往、联络公众的能力,它是组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一种必备条件,是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管理工作者广结善缘,争取公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社交能力是人的性格、学识、口才、阅历、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善于交友,能建立广泛的工作关系,扩展自己的各类活动范围,形成有机合作的整体。而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为解决问题与外界交涉,与各类人士接触,积极开展互助,也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良好的社交能力。
    • 60. (4)随机应变能力在行政管理中,许多工作内容具有随机性常常出现变量和未知数。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机警、灵敏,有随时可以应付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调节具体的行政管理策略和措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5)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是行政事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行政工作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行政工作者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求得行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6)信息管理能力行政管理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对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宣布成立之时,就是它开始大量收集和处理信息之日。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是通过计算机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会使用计算机、会利用互联网,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
    • 61. (1)较高的理论修养行政管理工作要求从业者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努力学习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的知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提高工作水平,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2)广博的知识面行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性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知识多样化。首先,应掌握一些社会科学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学、会计学和外语等。其次,要有一定的管理科学知识。再次,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3)积累工作经验行政管理工作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必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地采用新的形式去实施活动。这就要求管理者有很高的职业水准,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3.知识结构
    • 62. (六)公共服务型职业公共服务型职业是为社会公众的生活、为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提供基本服务的职业,其中包括救死扶伤、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人际关系、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等方面的工作。1.职业道德2.职业能力3.知识结构
    • 63. 1)强烈的服务意识从事这一职业的工作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的定位,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以服务为己任,多方面学习服务技能。2)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事公共服务型职业,必须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以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去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1.职业道德
    • 64. 2.职业能力(1)较强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公共服务型职业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就要去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这样才能走进公众的心中,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公共服务型职业从业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需要,从而把准服务的方向,把服务引向深入,才能组织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形象设计能力公共服务型职业从业者经常要在各种社交场合亮相,因此,从业者必须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通过语言艺术来吸引别人、说服别人。另外,公共服务型职业从业者还必须具有自我形象设计能力,向社会公众示以高雅的气质、开朗的性格、端庄的仪表、文明的举止和文雅的谈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支持理解和帮助,顺利推动工作的开展。
    • 65.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一定的相关知识公共服务型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从业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从业者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2)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共服务型职业人员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本国公民,也有来自各国的贵宾。为能给外国来宾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从业者必须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用外语同外宾沟通交流。同时,为了提高信息收集效率和实现办公现代化,从业者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提高办事水平和服务效率。3.知识结构
    • 66. 四、职业资格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 67. (一)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不同的职业分为全国统一鉴定和省级劳动部门统一鉴定。全国统一鉴定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5月和11月。实行全国统一鉴定的职业有:秘书、营销师、物业管理员、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和心理咨询师等。
    • 68. (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级高级技师(一级)技师(二级)高级工(三级)中级工(四级)初级工(五级)
    • 69. (三)法律依据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
    • 70. 第四节 职业生涯一、职业生涯的概念二、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 71. 一、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是指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包括职业的维持与变更、职务升迁与职位的变动等,它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整体“路线图”。 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连续从事的职业发展过程,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遵循传统观念,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持续而稳定地在岗位上晋升、增值;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经历不同的岗位、职业甚至行业。
    • 72. 二、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一)职业准备阶段(二)职业选择阶段(三)职业适应阶段(四)职业稳定阶段(五)职业衰退阶段(六)职业结束阶段人的发展阶段职业的发展阶段
    • 73. (一)职业准备阶段职业准备阶段一般从14~15岁开始,延续到18~22岁。这是一个人就业前学习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素质形成的主要时期。每一个择业者都有着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和要求,都想经过充分的准备,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但实际上,在职业生涯准备阶段,许多人是盲目的,甚至是由家长或老师代替决定的。
    • 74. (二)职业选择阶段职业选择阶段一般集中在17~30岁。这是一个人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准备的基础上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的劳动者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人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本身的素质及愿望作出职业选择,这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职业选择不仅仅是择业者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直到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算结束。
    • 75. (三)职业适应阶段职业适应阶段一般在就业后的1~2年。这一阶段是对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实际检验。择业者刚刚踏上职业岗位,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就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具备工作岗位要求素质的人,就能够顺利适应某一职业;而自身的职业能力、人格特点等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差距较大的人,则难以与职业要求相适应,也可能重新对职业进行选择。
    • 76. (四)职业稳定阶段职业稳定阶段一般从20~30岁开始,延续到40~50岁。这一时期是人的职业生涯的主体,也是成就事业和获得社会地位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可能发展稳定并取得阶段成功,但也可能遭遇发展瓶颈,面临中年危机等。对于大部分来说,这一阶段应该致力于某一领域的深入稳定发展,以求得升迁和能力的专精。如果从业者的素质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就可能抓住机会逐步取得成果,成为某一领域出色的人才,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 77. (五)职业衰退阶段职业衰退阶段一般从45~50岁开始,延续到55~60岁。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迈向老年。一般来说,这一阶段上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应该规划退休以及退休后的目标转移方案。
    • 78. (六)职业结束阶段职业结束阶段一般是指60岁以后。这一阶段,人们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等其他原因,逐渐丧失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 79. (本页无文本内容)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