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0 古诗两首
    • 2.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于谦的《石灰吟》。于谦
    • 3.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七言绝句
    • 4. 开采石灰石
    • 5. 开采石灰石千锤万击出深山
    • 6. 烧制石灰
    • 7. 烧制生石灰烈火焚烧若等闲
    • 8. 生石灰
    • 9. 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随着“吱”一声响,块状的生石灰化作粉末。粉骨碎身全不怕
    • 10. 石灰的作用
    • 11. 石灰的作用要留清白在人间
    • 12.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里有吟咏的意思。石灰吟:吟咏石灰。
    • 13. 诗意点拨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中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 14.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作者简介
    • 15.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作者简介
    • 16. 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形容敲打撞击的次数极多,这是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敲打撞击。 焚:烧。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指身体粉碎。 全:都。 清白:一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纯洁,没有污点。 人间:人世间。联系古诗注释,你能大致了解全诗含义吗?试试看,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 17.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全不畏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 18.     廉政故事—于谦拒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 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 两袖清风为黎民。 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 19.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灰飞烟灭,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代宗朱祁钰和满朝文武慌作一团,众多大臣建议南迁。此时,于谦完全可以附和众人所议,博个拥立之功。不过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组织京城军民,调集各地兵马,击退了瓦剌 là 的进攻,粉碎了其野心,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夺门之变,野心家徐有贞以“虽无显迹,意有之”的借口将于谦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于谦不去辩白? 后来,我恍然大悟。荣华富贵不重要,生或者死不重要,皇帝的恩宠或者猜忌也不重要,大臣们的恩将仇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道德和理想”,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退缩;实现了自己匡扶社稷的理想,将大明江山扛在肩上走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对他而言,不再有什么遗憾了。
    • 20.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
    • 21.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 22.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小结:
    • 23.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 24. 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 25. 《墨梅》为题画诗。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 26. 作品信息元·王冕《墨梅》 【名称】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体裁】七言绝句,题画诗。
    • 27. 作者简介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浙江人,常在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 2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9. 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 迎霜斗雪,绽放在风雪中,高洁、坚强、谦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也给人以发奋图强的激励。梅花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傲骨的象征,被人们誉为钢筋铁骨,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 30. 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吾:我。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树:指梅树。 痕:痕迹。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之气。这里指高尚的气节。 满:充满,弥漫。 乾坤:指天地。(用水墨画的梅花)
    • 31.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清香的气味。一语双关,指高尚的气节。 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注释】
    • 32. 【译文】第一二句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第三四句意思: 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 33. 小结 :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 34. 《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 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 35. 好像平常事一样。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乾坤:天地 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 36.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37.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春雪未销。
    • 38. 思考、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作者通过对石头 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墨梅》的作者是 , 朝人。诗人借 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 的高尚情操。
    • 39. 思考、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明 代诗人 于谦 。作者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 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的思想感情。
    • 40. 思考、填空 (2)《墨梅》的作者是 王冕 , 元 朝人。诗人借 墨梅 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的高尚情操。
    • 41.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 42.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