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经济学研究过程
    • 2. 本章的目的介绍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讨论每个步骤在研究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介绍如何选择确定研究题目; 介绍如何设计研究计划。
    • 3. 经济学研究的过程研究工作没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步骤清单,但存在一些经过实践检验因而具有参考价值的准则与方法。
    • 4. 经济学研究活动的要素有关所研究问题的陈述,即提供为什么需要研究的背景信息。 提出拟实现的目标。 列出待检验的假说。 确定适用的理论框架和相应的分析方法。 确定研究需要的数据和取得数据的方法。 制定详细的研究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要求。 明确研究结果向谁报告、如何报告。 确定所需要的资源(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
    • 5. 选择研究题目选题即是识别和确定拟研究的问题,这是研究工作中最重要和最有创造性的方面。 确定研究题目的前提是识别出有待研究的问题并了解面临的限制条件。 在研究设计中应该说明所选择研究问题的合理性,即就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做出清晰的解释。 对于什么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共同接受的标准,通常要由研究者个人做出判断。
    • 6. 可研究的问题可研究的问题(researchable problem)首先应具有必要性,但并非所有具有必要性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可研究的问题。 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是由于通过研究所收集的信息和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或导致问题得到解决。 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作用是表明自己具有与学位相适应的研究能力,因而需要选择自己有能力和条件处理的问题。 难度(不同学位的要求) 条件限制(能力、资源、时间)
    • 7. 选题前的准备工作阅读与拟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 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选择研究的突破口和思路。 有条件时对有关现象进行实地观察 在存在问题的地方直接进行观察,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问题的感性知识,了解问题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发生,另一方面可以确定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来源。 认真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 对所关心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目的是确定这一现象与其它现象之间的联系及如何对其作出解释。这包括有哪些变量可以解释所关心现象的发生过程、这些变量的重要性、解释所关心现象时需要利用到哪些概念等。 因而在选题时,你应该已经占有足够的知识,知道该如何组织和联系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现象。
    • 8. 确定拟研究的问题开始发现现象组织现象阅读有关研究材料 对实际情况进行观察 思考并将研究问题具体化形成对变量间关系的认识 汇集有关的各种论据和解释 确定其中与所研究问题有密切关系的论据和解释明确个人的兴趣 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条件
    • 9.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拟研究的问题可能是当前的热点,但过一个时期后是否仍会为热点? 完成拟议中的研究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别人的支持和合作(调查访问的难易程度/利用别人数据文件的可能性/所涉及问题的政治和社会敏感性)? 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是否丰富?能否及时和方便得到(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限制)? 这项研究是否符合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 研究活动能否得到必要的支持?
    • 10. 形成研究假说假说(hypothesis)为数据收集工作和分析工作提供指导。 假说的形成应该先于数据收集工作。 假说可以根据现有的理论形成,也可以根据经验观察形成: 在实证研究中,现有的理论和经验规律均被视作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认识,用作自己研究活动的待检验假说。
    • 11. 理论假说需要具有的性质假说必须具有“如果…,那么…”这样的形式。 不论就依据的理论而言还是就其中所包含的变量而言,假说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 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应该能够对假说进行经验验证,以确定其真伪。 假说必须能够为研究活动提供指导,即指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用何种分析技术处理收集的数据并对假说进行检验。 假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若干个层次。 假说可以是肯定性陈述,也可以是否定性陈述。 假说应该与拟研究问题有内在联系,就对策性研究而言,假说应该与拟考虑采取的政策措施保持必要的联系。
    • 12. 假说的表达形式文字表述(林毅夫,第五章P137) 假说1:政府收购价格上升与市场价的上升对农业供给有同样的正向影响; 数学函数表述 面积(或单产)=f(政府价格+,市场价格+,其它变量) 使用数学函数表述方式时,也需要做必要的文字说明。
    • 13. 可检验的假说与不可检验的假说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例2:在商品经济中,商品按价值量相等原则进行的交换(等价交换)。 例3:在完善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要素价格由其边际产出价值所决定。
    • 14. 假说检验进行假说检验的目的是通过严谨的方法获得新知识。 进行假说检验需要得到完整和可靠的数据,并采用合适的技术,因而这项工作受到时间和资源限制。
    • 15. 假定假定(Assumption)确定出推理的适用范围:作为分析工作前提的条件,可以是与实际一致的,也可以是一种为方便分析工作而做的简化抽象。 假定的质量高低(与现实的符合程度)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信程度。 当假定不符合实际时,分析结论可能具有逻辑正确性,但却与实际不尽一致。
    • 16.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确定通过研究活动要实现什么。 学位论文研究 研究目标确定出研究的范围、研究所需要的手段、预期的研究结果及其用途。 研究目标建立起隐含在假说内的理论关系与研究所用分析方法选择的关系。 研究目标的确定必须针对所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活动有助于解决问题 研究目标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研究活动规模必须是在资源允许的范围之内。
    • 17. 表述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包括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说明研究活动的总体目的,后者说明在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主要方面拟实现的目的。具体目标一般不宜超过三项。 对每个具体目标需要提供下列信息(不同性质研究可能不同) 列出待检验的具体假说,或准备回答的具体问题; 说明拟分析的因素,解释其间的相互关系; 介绍计划的数据来源、收集方法和步骤; 陈述准备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拟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 18. 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叙述研究设计的细节,即回答研究总目标和每个具体目标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考虑按以下形式进行检查: 目标 实现目标的方法 需要执行的研究活动 1. 方法1 活动1 2. 方法2 活动2 … … …
    • 19. 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叙述研究设计的细节,即回答研究总目标和每个具体目标如何实现这一问题。 考虑的按照以下形式进行检查: 目标 实现目标的方法 需要执行的研究活动 1. 方法1 活动1 2. 方法2 活动2 … … …
    • 20. 研究立项书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问题定义确定目标形成概念框架文献综述与评论研究方法和程序
    • 21.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一)拟研究的问题:入世后农民的农业收入会下降,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假说: 农民的农业收入下降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 削减关税是引起价格下降的基本原因; 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支持有助于防止农民收入下降。 备择假说: 市场价格低迷是由于国内需求疲软所导致的,削减关税不会引起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民的农业收入下降是由于农产品需求减少引起的; 提高技术效率后供给增加可能导致价格进一步下降,因而无助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 22.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一)总目的:找出解决入世后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具体目的: 研究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测定履行入世承诺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确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产品供给和竞争力的影响。
    • 23.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一)适用理论和研究方法; 市场供求均衡与价格形成理论(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 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分析方法(比较优势测定、政策效果分析); 农业技术理论(生产函数模型)。 所需要数据 贸易数据 行为参数 技术试验/应用数据
    • 24.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二)拟研究的问题:某地区粮食产量低,农民处于贫困状态; 假说: 如果该地区农民增加现代投入使用,那么粮食产量可以提高,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隐含粮食价格不变的假定)。 农民未能多使用现代投入是由于该地区缺少供应(经济/技术因素,投入的合理经济界限)。 改善运输设施可增加当地市场上现代投入的供应。 隐含的假定:资源条件、市场发育程度、能力等不变;
    • 25.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二)总目的:确定增加现代投入对解决当地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 具体目的: 测定现代投入使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 测定粮食生产对当地农民收入的贡献,特别是增加现代投入导致的增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确定当地市场现代投入供应是否充足,即在目前的价格下农民是否愿意增加投入,或价格下降后对需求有多大刺激作用; 改善运输是否能够导致供给增加或成本下降,即对改善运输设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 26.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二)适用理论和分析方法: 有关粮食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属于农业技术学科,可以利用估计生产函数的方法、统计分组方法或实验资料来确定。 农民生产决策则属于生产经济学内容,可以通过分析农民的决策模式来判断投入供应和价格变化产生的影响,这需要利用对农民决策行为的调查资料来分析,如农民的投入意向。 当地粮食市场变化则需要利用市场学知识,判断增产是否一定能够增收,为此需要调查和分析当地市场粮食需求(这一点也可以用假定将其排除在研究内容之外)。 对改善基础设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则需要利用投资理论及长期市场前景分析。
    • 27. 研究计划构思的案例(二)数据收集:上述研究需要利用农户信息和地区性市场信息。 农户信息可以采用如直接观察、访问和利用农户经营记录等形式。需要调查的资料有农户资源数量(记录)、资源利用状况(动态观察)、农作制度、投入产出系数(记录或调查)、投入和产出价格、态度和意向等。 市场信息则涉及投入供给和产品需求。
    • 28. 编制研究工作计划研究工作计划包括各项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在收集数据前考虑如何分析数据有这样一些理由:这有助于事先明确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从而防止遗漏或收集不必要的数据;有助于保证所收集的数据能够经得起分析检验。
    • 29. 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研究问题陈述 研究的意义 本领域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本项研究的目的 分析的理论框架 分析方法 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和取得方法 预期成果和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 30. 项目建议书应该回答的问题什么是准备研究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什么具有社会或科学上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 研究项目准备怎么样执行? 从研究活动预期得到哪些成果? 谁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主要受益者? 项目需要多大的预算?
    • 31. 研究项目设计书的结构标题(副标题) 第一章前言 拟研究的问题 与该问题有关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论框架) 选题依据 第二章 所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 用统计数据反映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以前的研究/文献综述(理论/方法) 第三章 研究目标 一般目标(拟通过研究实现什么目标) 具体目标(分解后的各项任务)
    • 32. 研究项目设计书的结构第四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选择及其依据 一般性假说(理论依据/经验工作基础) 准备检验的假说(包括虚假设和备择假设) 需要的假定前提条件 说明如何对假说进行检验 数据资料要求 所需要的数据(定义/性质) 已知的数据来源和取得方法 预期结果 结论的价值(理论/应用) 认识到的局限性(影响结论可靠性的因素/结论的适用范围/假定前提的现实性) 实现研究目标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
    • 33. 研究项目设计书的结构第五章 研究工作的参加人员和时间安排 第六章 项目经费预算 附录 参考文献 调查方案 调查表 其它有关的背景资料 有关研究背景情况的图表 数学模型推导过程
    • 34. 本校开题报告要求的内容一、选题依据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写作提纲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说明 进展安排 三、研究基础 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成绩 论文开展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说明
    • 35. 写作研究问题及其背景(一)简要地简明什么是拟研究的问题 背景情况 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国家、地区和当地背景情况,包括政府政策和发展的优先选择,该研究项目是否与政府目标相一致; 本单位及其它单位是否进行过与该题目相联系的研究; 有助于理解问题的统计资料及其它信息; 简短的文献综述。
    • 36. 写作研究问题及其背景(二)问题陈述 问题的历史演变、性质和程度; 哪些人受到影响和影响的严重性; 通过研究所产生的解决方案如何能够帮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陈述数量化)。 具体地说,这一部分需要提供: 拟研究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地区、与研究有关的发展问题; 该研究问题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即对该问题的研究是否有助于解决发展问题; 陈述该研究工作如何有助于解决所识别的问题。
    • 37. 说明研究项目的必要性(一)理论必要性 验证已经被证明的理论。为了检验和说明已经经过验证的理论的正确性(相对于所分析的具体对象),重新按照原先的研究设计进行研究。 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选择新的角度或新的方法,重新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 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范围。证明这一理论扩展到其它领域的适用性。 对原有理论产生怀疑,准备全面或部分否定该理论。 随着新情况的出现,需要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 38. 说明研究项目的必要性(二)实际应用需要 掌握信息,了解工作和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求得对事物基本状况或发展变化的了解; 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及考核和和总结; 制定规划和计划,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 制定、修改或执行政策; 解决某些特殊问题。
    • 39. 形成研究建议用清晰的语句表达出拟研究的问题和拟实现的目标 指出研究拟涉及到的有限的一组现象 描述研究问题陈述中所提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针对问题提出一种可能的原因解释或假设的解决办法 限定研究范围(一般为一个具体问题) 形成待检验假说 在写研究建议前,应该尝试将问题表述成假说形式,对这些假说可以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由于研究问题陈述限定了研究工作的范围,因而一项研究工作应该只有一个焦点,或一组相互联系但又各自独立的一组待检验假说。 假说必须是明确的,从而可以肯定或否定。含糊的假说不能构成研究工作的良好基础,仅在最初的思考阶段可以接受。 若经过思考后仍旧不能形成任何假说,这意味着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尚未达到可以进行研究的地步,在此情况下应该缩小研究问题。 确定对假说进行检验的方法
    • 40. 检查研究问题陈述写作研究问题陈述有助于使学生对心目中的研究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亦有助于读者理解研究内容。应检查的问题有: 所用的语句是否能够明确地陈述拟研究的问题? 陈述中是否指出了与问题有关的全部变量? 陈述中是否给出了关于变量的必要信息,如变量的确切定义? 陈述中是否给出了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 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构成研究工作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指导,其表达形式有: 准备证实的单一假说(命题); 相互竞争的若干个假说。
    • 41. 写作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研究目标 总目标(说明研究要达到的一般目的) 具体目标(体现研究问题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可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只有解决所有部分才能实现总目标;每个具体目标均可以考虑写成单独的可检验假说)。 研究方法(针对每个具体目标提供下列信息): 有关总的研究方法的简短陈述; 列出待检验的具体假说; 描述和解释需要分析的变量,包括作为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的总体和样本、抽样单位和样本选择标准和样本规模等; 描述准备如何取得一手和二手资料,指出信息来源、抽样方法和步骤; 陈述准备如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分析技术和所需要的技术手段。
    • 42. 写作预期结果和影响效果列出由研究活动预期产生出的结果,特别是对以下方面可能做出的贡献: 解决研究问题的对策方案; 该领域的技术和科学知识; 问题地区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 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学知识。 影响效果 说明研究如何有助于解决解决所关注的问题; 谁是研究成果的直接和间接受益者; 研究结果如何才能使潜在受益人获益(扩散机制)。
    • 43. 与研究项目有关的补充性活动说明哪些活动有助于顺利完成项目和扩大影响效果,例如: 对研究项目参加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掌握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为保证完成研究所需要完成取得的外部支持; 为使研究的初步和最终成果得到扩散和推广所需要进行的活动,如会议、研讨会、新闻发布等; 研究报告印刷和散发。
    • 44. 项目参加机构和人员提供有关项目参加机构和人员研究能力的信息: 参加机构的硬件配置、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与其它机构的合作等。 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分配。 每个研究人员的背景(简历放在附录)及为完成指定工作所需要补充的技能。 研究项目与所在机构总体工作安排之间的关系和对项目的行政管理安排。
    • 45. 项目经费预算完成一个研究项目所需要的资源包括: 研究机构已有的硬件和设备; 在研究地区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项目成果推广使用机构的投入; 项目执行费用和管理费用; 需要由资助机构提供的金额。
    • 46. 项目工作计划为了确保项目成功执行,需要考虑下列步骤: 确定项目目标; 决定为实现目标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决定项目工作任务的重要时间分界和考核标准; 决定每项工作任务的持续时间; 为每项工作选择最适宜的执行时间; 将研究资源分配于每项工作任务; 制定工作进程表,根据任务间的逻辑联系确定是否存在冲突; 按计划执行研究任务。 对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而言,制定和执行计划主要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必须满足最终的时间要求。
    • 47. 表达项目工作计划文字表述 用表格分时间段表示方式 利用项目管理技术的示意图表示 一些资助机构要求有明确的阶段性投入、产出和考核指标等说明。
    • 48. 工作任务进程表  月/季   1 2 3 4 5 6 7 8 9 活动1 ○   ●             活动2 ○   ●         …   ○     ●       活动K             ○   ● 说明:符号○ 表示活动开始;●表示完成。如果有需要说明的中间成果,那么可以增加其他符号来表示。
    • 49. 第四章 学位论文研究
    • 50. 本章目的讨论学位论文研究面临的特殊情况和要求; 介绍学位论文研究过程; 讨论文献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介绍调查工作组织; 讨论研究方法选择; 讨论如何进行答辩准备工作。
    • 51. 学位论文研究的作用学位论文研究考核学生: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专题研究工作的能力; 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对本专业领域内研究问题的了解程度; 独立从事研究活动的能力; 用语言文字表达研究结果的能力。
    • 52. 学位论文研究的基本步骤开题准备工作 文献阅读 选择确定研究题目 制定研究方案/计划 调查和资料收集 数据资料分析 写作论文初稿 论文定稿 答辩
    • 53. 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在校期间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准备确定研究题目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文献阅读和综述调研资料分析写作初稿导师审阅和修改答辩和最终定稿
    • 54. 选题的指导原则本人对该领域的情况较为熟悉; 该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意义; 研究工作符合本人未来的事业发展需要; 研究工作不大可能受到资料使用的限制; 拥有完成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其它条件 就该题目完成的论文应能达到国家/学校对相应学位的要求。 需要注意到: 一般而言,若论文研究能够与导师的研究工作相结合,那么通常容易形成能够被接受的研究建议。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选题时主要听从导师的建议,但是有必要认识到,论文研究要靠自己来完成,并且反映的是自己达到的学术水平。
    • 55. 选题的实际情况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某个特殊问题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并拟对此深入进行研究,以求在这一方向上取得发展; 导师在某一领域有较强的研究工作基础(甚至有相应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在该领域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扩展研究的深度。
    • 56. 选题的类型就经济中当前存在的某个重要问题做对策性研究,将已有的或新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特定环境; 就本领域内某个重要理论观点进行抽象理论分析或学说学研究; 就可以应用于本领域的分析方法进行的研究。
    • 57. 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清,研究题目偏大或偏小; 很多人倾向于选择大题目,但缺乏深入和全面开展工作的条件,研究工作停留在无法得到事实支持的空洞论述上,虽然从形式上看讨论了一个重大问题,但缺乏论证性内容。 小题目虽然看上去可能缺乏重要性,但研究工作需要对问题作深入解剖,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技术上的难度可能更大,在方法上创新的可能性更大。 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可操作性。
    • 58. 文献阅读的具体目的避免缺乏依据的研究或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了解研究的前沿领域,从而可以确定拟进行的研究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增进已有的知识,为此需要怎样开展研究。 分析确定以前的研究哪些是成功的,哪些不成功,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有哪些研究途径尚未得到过尝试,为研究工作提供指导思路。 掌握问题的发展背景,揭示问题的概念框架,为研究者提出自己的假说和假定提供依据。 了解可行的技术路线选择和可能的数据来源等。 论证自己的研究发现时可进行对比。
    • 59. 什么是学术文献?我国1983年颁布的《文献著录总则》中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在应用工作中,文献的存在形式有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像文献和有声文献等。在研究工作中利用较多的是文字文献和数据文献(数据库)。 并非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在内容上都符合学术文献的要求。学术文献指经过审核的文献,主要包括专业学术杂志和书籍、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等。
    • 60. 应用工作中文献检索步骤若有条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查寻,则可以对拟研究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文献检索,根据得到的文献题目和摘要判断文献的价值,确定出准备阅读的文献。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索引类刊物对本领域的文献进行检索。 若缺乏上述条件,则可以从本领域近期刊物中查找有价值的文献,然后根据其引用的参考文献找出其它有价值的相关文献。 向具有专长的人请教,请其推荐参考文献。
    • 61. 文献阅读阅读文献的主要目的是要识别和描述与你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即明确以前的研究与你计划进行的研究有什么样的联系。 在可能的情况下,文献阅读应从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始。这样做有两个益处: 使你较早地了解到最新的进展; 最新的研究通常可以提供以前研究的有关信息。 首选的文献应为本领域的综述性期刊文章,这类文章将多种来源的文献资料综合组织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一个有关该领域思想发展过程的清晰的脉络和对不同认识的解释、分析、比较,指出需要注意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从而为研究工作打下一个较全面的理论框架。
    • 62. 文献阅读方法大致浏览的目的是一般性地了解该文献是否对自己的研究题目具有参考价值,然后确定是否应精读。大致浏览的步骤为: 根据题目是否贴切选择拟阅读论文; 阅读论文的摘要或引言部分、各节题目和结论部分,大致了解其内容; 判断该论文是否有必要精读。 精读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文献所陈述的理论、方法、结论和引用资料,从中吸取自己研究可以借鉴的内容。精读需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论点(理论框架)、论据、论证方法、分析的逻辑性、所使用资料、相关文献等。对于这样的文献要采取多次深入阅读、与其它文献参照阅读等方法,开清其内容实质和论证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在阅读时需要注意按规范保留记录。这里要注意一是不要受权威意见的束缚,二是要注意分析不同见解的论证依据和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 63. 文献阅读记录对所阅读文献要有条理和准确地做书面记录,以便在以后的论文写作工作中引用。建议采用详细和系统地做笔记的方式。需要记录的方面有文献中报告的研究问题、目标、方法、重要发现、主要结论、方法和观念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涉及到的问题等。 在记录文献资料方面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是忽略有关文献的次要信息,如文章出处、出版时间、出版单位地点和页码等,在最后完成论文的参考文献时需要花费时间再次查寻。
    • 64. 对文献阅读的要求文献阅读的全面性虽然是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多并非就是工作质量高,更主要的在于理解和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对收集的资料需要进行选择和分类,使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更便于在研究工作中使用。资料选择是从所取得的资料中确定出对研究课题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有有争议的见解,需要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整理出来,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支持自己见解的分析意见要摘录下来,作为辅助论据。对于发现的论证中的缺陷或未回答问题也要注意,看在自己的研究中能否将研究进一步推进。资料整理应与自己研究拟采用的论证策略结合进来,选择列出文献中发现的主要论点和分论点及相应论据。
    • 65. 文献阅读中常用的记录方法资料卡片:使用方便,灵活,费用低,便于分类保存和查找。每张卡片应只记录单一内容,主要有文献的核心论点、论据、方法、有价值的论述等。对于文献信息要严格按照最后引用时记录。 活页笔记:其作用与资料卡片相同,但可以包括较长的摘录。 资料剪贴:在剪贴本上要包括完整的出处信息,以便于以后查对。 复印文献:在性质上同剪贴。 磁盘文件:从网上取得的信息可以以磁盘文件形式保存,并可根据需要调用阅读。
    • 66. 阅读笔记的一种理想格式阅读时间: 年 月 日 作者: 文章/章节题目: 来源(刊物/书籍名称): 起止页码: 出版时间: 出版地点: 出版社: 馆藏信息: 要点: 引文:如果能够按照下面建议的方式做读书笔记,那么所积累的材料将有助于完成一个良好的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的工作也将更为容易完成。
    • 67. 文献阅读工作核对表所阅读的文献是否与拟研究问题有关?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提供了有关拟研究问题的一般背景材料?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有助于增进对拟研究问题的了解,从而明确了可以如何着手做?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提供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改变了你对该领域重要问题的认识?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有值得在论文中引用的内容?
    • 68. 调研工作应该在开展调查工作之前制定出调查提纲或调查表,并确定适合的调查方法; 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数据、事实、意见和观点等。 应该在制定调研工作计划时考虑如何使用调查数据和资料。
    • 69. 事先考虑如何分析数据的必要性保证能够收集到所有研究中将利用的数据和资料; 避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收集不必要的数据资料; 保证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经得起检验。
    • 70. 调查工作之前应考虑的问题研究工作需要什么资料? 为什么需要这些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本项研究有多大价值? 如果不搜集这些资料,对研究工作质量的影响有多大? 从哪里可以得到这些资料?资料以何种形式存在(文件、书籍、数据库)? 取得这些资料是否需要特殊的批准? 什么时候需要这些资料? 当得到这些资料后准备如何利用或分析?
    • 71. 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的步骤确定研究目的明确资料需求确定资料来源决定资料搜集方法设计调查表试验调查样本选择资料搜集与检验资料分析完成分析报告
    • 72. 数据资料搜集工作步骤首先从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料中寻找(自己的文件、图书馆、网上数据库、有关机构等)。 如果还需要进一步搜集资料,应注意了解从哪里下手。在这方面有必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 对于得到的所有资料都有必要进行检验核实,决不能盲目相信所得到的资料是完整和可靠的。在这方面,利用常识和逻辑都可以帮助发现问题。
    • 73. 调查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认识到,提供资料的人对你完成调研(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不负有任何责任,因而需要尊重其要求。 在开展调研工作时,应保留一本工作日记,记录重要的工作进展,包括所接触的人、讨论的话题、所得到的重要信息等。在有必要对资料进行核对或补充时,利用这一记录可以方便地发现所需要找的人。
    • 74. 调查表设计要求设计良好的调查表应该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所问问题简明扼要; 被调查者易于理解和回答,调查者易于记录; 调查内容能够满足分析需要。
    • 75. 设计调查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区分由调查人员观察后填写的内容和需要经询问或由调查对象填写的内容; 单因素提问,即每个问题只涉及问题的某一个方面; 在可能的情况下事先列出预期的答案,调查者可以用划钩方式来做出选择; 防止提出含糊不清的问题,注意使受教育较少的人也能够准确理解需要回答的问题; 避免提出具有诱导作用的问题; 避免提出涉及个人隐私或易引起情绪化反应的问题; 正式调查前开展预调查,以检验调查表设计。
    • 76. 开展调查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果需要调查的内容多,过于费时,则需要考虑能否删除对分析影响不大的项目,或采用对一个较小样本进行详细调查而从其余调查对象那里取得较少的一般资料这样一种策略。 调查访问基于回忆,存在随时间推移可靠性下降的情况。 若当地有影响人物在场,调查对象可能会有较大顾虑,不愿意报告真实情况。 调查对象有时会为迎合调查人员表示出的偏好而有意慌报实际情况。
    • 77. 调查工作检验表(一)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需要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执行,并且需要较大的费用。在选择这种方法前应考虑下列问题: 本项研究能否利用二手资料来完成? 能否通过直接观察或典型调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如果回答为否,则需要考虑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此时需要先回答: 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来完成调查工作? 如发现问卷调查方法是不必要的或不可行的,通常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
    • 78. 调查工作检验表(二)如果决心进行抽样调查,则需要考虑: 是否需要调查一个相当大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能否从一个相对较小的样本获得详细的回答? 是否希望调查对象在回答调查表所问问题之外提供更多的信息? 如果对第一个问题回答为是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为否,则可以采取分发调查表方式。 如果对第一个问题回答为否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为是,则可以采取直接访问方式。
    • 79. 调查数据质量检验(一)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调查对象未回答问题 拒绝回答/无效回答/无能力回答/不在家 调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漏 未能按预定方案抽取样本 对调查问题未能正确的解释说明 对调查对象的回答未能正确理解 错误记录调查对象的回答
    • 80. 调查数据质量检验(二)调查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办法调查对象不符合抽样要求补充抽样或排除不符合要求的对象调查资料不完整或不可靠(部分/全部)根据是否缺少关键资料确定能否利用调查资料或进行补充调查调查工作质量差(无效表比例高)补充调查或排除无效样本对于存在次要错误或疏漏的资料,可以通过按一定规则进行编辑加工来校正错误,如明显的填写笔误,或逻辑上可以由其它回答加以验证的项目(收入、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分项和总和的关系),或只将可信资料用于某些方面的分析。对于检验中发现的错误应标示出来,在录入时用特殊符号反映(代表无效的文字字符/空白/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的数值)。
    • 81. 经济数据的类型按照数据形成的性质 时间序列数据-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据。 截面数据-来自同一时间不同观察对象的数据。 按照数据收集方法 一手资料-根据本研究需要自己收集的数据 二手资料-由别人收集并且经过加工的数据 政府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例:各种统计年鉴) 政府及机构内部统计资料(例:农业部内部信息) 相关参考文献中提供的数据(例:专著或论文中的数据) 内部研究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例:未发表的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 82. 使用二手资料利用二手资料的优点: 节省费用 提高分析的时效性 利用二手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种资料是在过去出于不同目的或在不同条件下收集的,使用前应判断是否符合本研究的需要,确切了解指标的定义和收集方法,以避免错误地做出解释。
    • 83. 第五章 学位(学术)论文写作
    • 84. 本章内容学位论文的规范框架结构 概念框架 文献综述 研究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引用 图表
    • 85. 本章目的介绍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 讨论各主要部分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分析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介绍文字和图形处理技巧。
    • 86. 学术论文的性质学术论文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内用来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并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文章。 学术论文要求体现 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内的某个问题获得的新发现或提出新学说、新构想; 作者对某些学术观点做深入探讨后提出新的认识; 作者对旧的学说提出不同见解,修正其错误和补充其疏漏。
    • 87. 写作学术论文的注意事项学术论文如同其它文章一样,只有在明确谁是读者、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他们希望获得哪些信息后,才可能写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文章。 写作是一个过程,在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我们促使自己提练、阐明自己的思想,按逻辑顺序对思想进行组织,并以其他人能够领会的方式表达出思想过程及其理由。 为了保证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研究获得的信息,在写作时通常应事先拟定一个提纲。
    • 88. 写作学术论文的注意事项写作时要明确了解所使用的重要概念; 对于读者可能不熟悉的概念要在适当的地方给出严谨的定义; 对于使用较普遍的概念,若文章中需要有更精确的定义,同样也需要予以说明,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存在歧义的概念; 要注意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在首次使用缩略语,一定要给出其完整的名称; 当论文借鉴国外理论或方法时,可能遇到外文词汇缺乏适当的中文译义。此时可以采用给出自己选择的翻译名,同时在括号中注明对应的外文概念,然后在正文中全部使用该词,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外文词汇。
    • 89. 学位论文的性质和作用学位论文是为通过考试而做的学术研究报告; 学位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反映为提交答辩的论文。 所完成论文的质量是本人研究能力的证明,并不直接涉及对导师能力的评价。
    • 90. 国家对学位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于授予研究生学位做出以下规定 第五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权硕士学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六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权博士学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工作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对学生学术水平的考核实际上主要依据学位论文。
    • 91. 学位论文的特点学位论文读者是指导教师和主考教师,他们对该领域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有丰富的知识,但对于研究所涉及的具体地区的情况可能没有足够的了解。 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学位论文写作应注意以下原则: 文字表述应符合专业规范,具有学术论文所要求的逻辑结构; 用本专业术语表达概念和进行论辩,可以直接使用本专业的技术词汇而不必加以解释,当所用词汇与通常接受的含义不同时则必须予以说明,注意尽可能避免使用新创词汇; 论辩需要有可检验的事实作为依据,具有适当的深度和逻辑上的严谨性; 有明确的结论。 假定读者希望得知你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信息来源,即应该准确地给出参考文献。
    • 92. 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一般分三个阶段: 拟定写作提纲 拟定论文提纲可以使整篇论文写作有一个指导性框架,明确主要层次和论述要点,有利于形成清晰明确的思路和合理的逻辑结构。 拟定提纲一般为由略到详,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论文框架不断进行修改。 写作初稿 定稿
    • 93. 如何组织学位论文的内容首先从陈述所研究问题开始,概括给出最主要的概念; 给出必要的背景,但不应该太长; 直接交待与研究有关事实和所进行的分析; 简要解释说明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论文评审者通常都已经形成了对论文结构的预期,这反映为通常采用的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为了满足这种预期,学生有必要遵照学位论文规范。 对于学位论文长度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取决于完整交待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需要,硕士论文多数在3-5万字之间,博士论文在7-10万字左右。
    • 94. 起草论文初稿(一)起草论文初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一、按论文框架结构先后顺序写作; 优点: 能够较好地保证论文内容具有逻辑条理性; 在与导师交流时可以保证其得到较完整的概念; 问题 写作时需要有充分的积累,缺乏灵活性,不适合发挥作者的主动性; 通常难以保证与导师及时交流。
    • 95. 起草论文初稿(二)二、按作者对情况/资料掌握的程度写作。 优点: 允许作者先完成考虑较为成熟的部分,而将其余部分留在以后完成; 可以就某一重要方面较早地与导师进行深入讨论,以得到改进意见; 问题 不同时期完成的部分之间在逻辑上和分析见解上可能出现不一致。 写作初稿时要注意抓住灵感,畅开思路,不必过分注重细节。
    • 96. 学位论文的框架(一)致谢 论文摘要(中英文) 目录(正文/图/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工作的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所研究问题介绍 2.1. 研究问题的一般背景(问题的性质、范围、重要性、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索) 2.2. 本项研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 (所研究地区/部门情况) 2.3. 研究资料介绍
    • 97. 学位论文的框架(一)第三章 目标和方法 3.1 该领域研究进展综述(文献综述) 3.1.1 理论 3.1.2 方法 3.2 本项研究的目标 3.2.1 一般目标 3.2.2 具体目标(待检验的假说) 3.3. 研究方法 3.3.1.研究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概念框架) 3.3.2.研究方法选择的经验工作基础(数据要求) 3.3.3.具体方法和执行步骤 3.3.3.1 如何收集数据资料 3.3.3.2 如何分析数据(相对与拟进行的假说检验) 3.4. 认识到的局限性(影响结论可靠性的因素/结论的适用范围/前提条件的现实性)
    • 98. 学位论文的框架(一)第四章 结果和分析 4.1 取得的研究结果 4.2 对结果的分析解释 4.3 概括(主要发现/结果的可靠性/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工作的简要概括 5.2 研究发现与结论 5.3 政策含义或建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附图/附表/有关的背景资料(例如调查表)
    • 99. 学位论文的框架(二)致谢 论文摘要(中英文) 目录(正文/图/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有关研究问题的一般背景 1.2. 具体研究问题的陈述 1.3. 研究目标(一般/具体) 1.4. 待检验假说 1.5.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作为研究问题理论基础的文献 2.2. 有关具体问题的文献 2.3. 有关方法的文献
    • 100. 学位论文的框架(二)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概念框架 3.1.1 借鉴的一般性理论 3.1.2 根据所研究具体问题进行的修改/扩展 3.2 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及收集方法 3.3. 具体分析方法和预期结果 第四章 对研究对象的描述 4.1 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4.2 有关问题的具体情况方法和执行步骤 4.3. 研究数据收集过程及遇到的问题 4.4. 样本数据的特性(数据质量)
    • 101. 学位论文的框架(二)第五章 结果和分析 5.1 取得的研究结果 5.2 对结果的分析解释 5.3 概括(主要发现/结果的可靠性/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工作的简要概括 6.2 研究发现与结论 6.3 政策含义或建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附图/附表/有关的背景资料(例如调查表)
    • 102. 学位论文的基本内容背景情况介绍 根据所获得资料对研究问题做背景介绍; 对研究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做背景介绍。 文献综述 写作内容与研究计划相同,只是在内容上需要将以后获得的资料充实进来,并根据与实际研究工作的关系进行概括和组织。 分析结果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有条理地报告必要的结果。 结论与政策含义 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
    • 103. 论文的标题常见的命题方法有: 揭示课题的中心内容。这一方法具有高度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论文内容。 交待研究的范围。这类标题不反映作者所持有的观点,只对各章节的内容做出限定,其作用是给读者提供有关内容的信息。 用提问题的方式。这类标题用提问句形式,隐但作者的主张和见解已经隐含在其中。 用形象化的语句。其目的不是揭示论文的内容,而是表达作者的情感。
    • 104. 论文标题的确定副标题是对标题的补充、解释、强调或限定。分标题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清晰显示论文的层次性。 标题的写作要求是: 题目要明确,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主要论点,使读者看到标题后便能知道所要论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态度。 题目要恰当,与论文内容相一致。 题目要简练。 题目要新颖,有自己的独特性,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 105. 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必须有文献综述。 对于学生而言,写作文献综述的最初作用是为了找到有关研究工作的正确的感觉。文献综述反映出你对研究项目的看法,为描述问题和确定目标提供支持,并为随后的概念思考和方法选择定下基调。 文献综述一般占到论文内容的10-20%。
    • 106. 文献综述在研究中的意义学位研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都要求有文献综述部分,多数研究项目申请书也要求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做的概括。 然而文献阅读是任何一项研究活动的起点。不管是否要求提交正式的书面文献综述,在没有了解与你的研究领域有关的文献知识前,不应该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文献时需要作批判性思考,以便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价值(或对拟研究问题的指导意义)做出判断,通过这一过程将所读文献中的思想转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 107. 文献综述的主要作用了解本领域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状况,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哪些尚待解决,从而考虑确定自己研究的突破口; 将自己的研究工作纳入历史框架,即建立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之上; 从文献获得如何进行研究的思路,例如如何提出问题、有哪些类型的问题、如何寻找解决办法等。
    • 108. 文献综述写作文献综述工作应该在研究活动的初期着手进行,但并不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可以指导研究工作的框架。 写文献综述也需要构思一个提纲,列出拟讨论的主要方面(如概念体系的发展、研究方法的发展、重要应用等)。 文献综述可以有一段引言,为随后的讨论定下基调。在结尾部分可以作一个简短的总结,以使读者获得一个清晰的了解。 文献综述可以考虑采用分小标题的方式将内容加以归类,每个专题对逻辑上相近的文献集中进行讨论,同一份文献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小标题下。另一种方式是按发展过程组织内容的表述顺序,此时在内容上可能出现前后交叉。
    • 109. 文献综述写作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清楚地说明文献与你的研究之间的关系,包括从中获得哪些借鉴,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别。 写作文献综述的目的并不是要对以前的研究做详细解释,而是使读者能够了解与你的研究相关的现有研究的主要方面。对以前研究的优点、缺点和贡献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 110. 完成文献综述的一般性准则先做文献摘要,在掌握足够资料并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后再着手写作文献综述。 在起草阶段,对文献的分析和评论可以写得长些,以后再进行修改、调整或补充。 选择几篇优秀的文献综述作为模式,但不宜选择与自己所研究问题相同的题目,以防抑制创新意识,甚至直接抄袭。 写作前先考虑如何安排陈述,如按时间或主题排序。 避免在文献综述中包括过长的引文。
    • 111. 完成文献综述的一般性准则文献综述中一般没有必要列出文献中的图表,只有当不使用这些图表就无法解释时才可以考虑引用。 论文综述应能够反映出你阅读文献的广泛程度及适用性。 不应将没有真正阅读的文献列为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后期常常会发现需要在论文中反映新获得的文献,因而文献综述写作工作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 112. 文献综述质量检查核对表文献综述是否列出了该领域所有重要的研究工作,即哪些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一般都应该熟悉的文献? 文献综述中是否引用了该领域最著名作者的文章? 文献综述中是否引用了一些最新发表的文章? 引用文献中是否包括了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 有多少篇文献是自己找的? 引用文献的数量是否能反映出你的工作量?
    • 113. 文献综述考核标准你是否做了足够的努力来了解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你是否广泛地了解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能否独立和批判性对该领域研究工作现状做出概括总结? 你是否了解与该领域有关的主要观点,知道哪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尚有待解决? 你能否明确和令人信服地回答,文献阅读对你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你解释所得结果的方式有哪些影响? 你能否通过文献综述明确地指出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而能够令人信服地表明你的贡献是什么? 你对文献的引用是否符合规范?
    • 114. 文献综述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一)为了增加文献的篇数而把一些表面上有关的文章列为文献,或照抄其它相关研究报告中的文献综述,甚至直接复制计算机检索结果,但是并没有真正阅读这些文献; 引用与自己的研究缺乏密切关系的文献,从而未能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 阅读中忽略重要的研究成果,从而没有能够吸取最新的发展。 未能认真阅读、思考和理解所引用的文献,以便从中抽出与研究有关的内容,并有条理地论述对自己研究的参考作用;
    • 115. 文献综述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二)缺乏与本研究有关的技术方法方面的文献; 缺乏理论知识和语言能力 缺乏可供参考的国内文献 将文献阅读时看到的每个有趣的观点都写入,但未独立地思考,导致出现观点之间缺乏联系甚至相互矛盾; 文献综述在内容上过分侧重于介绍结论和政策建议,而不是讨论文献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对本研究的借鉴价值。
    • 116. 文献引用文献引用并不仅限于文献综述部分,虽然在这一部分使用最为频繁。 引用文献资料时需要注意遵守规范的格式,在同一文件中一定要注意保证格式相同。 不同类型出版物有不同的文献引用格式要求。无论使用何种格式,都必须记住,注明资料来源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查找这一特定资料的完整信息。 一般而言,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该出现在论文中(综述、引文、注释、图表说明等);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出现的参考文献目录中。在完成论文后应检查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在论文中未明确引用的文献一般可以认为与论文内容没有密切关系,因而可删除。
    • 117. 在论文中注明资料来源的理由引用的资料可以作为自己所提出观点、主张的支持/反对论据; 使读者明确某个观点、主张、概念或成果来自于谁的研究; 表示出一种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科学态度和道德,即避免剽窃这一最严重的职业过失。 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会降低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创造性,有效收集、利用、整理和综合他人已经得到的信息是反映自己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诚实的态度可能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 根据规定,研究生必须提交分析中所用的数据。
    • 118. 文献引用的参考格式在正文中直接引用: 需要在首尾加引号,并在引用开始部分(一般为作者姓名后)用文字表明所引用内容来自哪个作者及出版时间。 例:XXX(1996)指出:“引用内容”。 在正文中间接引用 间接引用是用本人的语言将引用文献的要点转述出来,不需要用引号,但同样要指出作者和时间。 例:XXX(1996)指出,…。
    • 119. 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规范的论文都在正文之后列出参考文献。 对参考文献需要按照某种规则顺序列出(一般以作者名字的拼音或英文字母为顺序),以便于读者进行检索。 可以利用Word软件的排序功能; 建议不要采取自己编序号的方式。 不同出版物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但都要求提供所引用文献的一系列详细信息。
    • 120. 参考文献目录格式(一)著作: 著者. 书名. 版本. 其他责任者. 出版地, 出版年. Backhouse, R.E. (ed.). New Directions in Economic Methodology. London: Routledge, 1994. 埃思里奇 T.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朱刚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李洁民,何宝昌编.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与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及以前各期).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著作中的文献:作者. 题名. 见(In): 原文献责任者.书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年.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世界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选择.见:唐正平编.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76.
    • 121. 参考文献目录格式(二)论文集中的文献:作者. 题名. 见(In): 编者.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年.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格式与著作中的论文相类似. 期刊论文:顺序号 作者. 题名. 刊名,年,卷(期):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Park J,汪三贵.中国的小额信贷. 农村社会经济学刊,1997,下卷:1-10. Houck, J.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2, 74(5):1059-1065. Corbett, J. and D. Vines. Asian currency and financial crises: Lessons from vulnerability, crisis, and collapse. The World Economy, March 1999 (forthcoming or in press). 学位论文: 作者. 论文名. 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XXX.棉花育种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其政策含义(硕士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2000.
    • 122. 参考文献目录格式(三)学术会议论文: 作者. 题名. 会议名称. 会址. 会议召开时间 柯炳生.国际农业环境与我国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学术研讨会.成都,1999年10月16-18日. Lu, F. China’s grain trade policy and food trade patter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Challenges for the Asia-Pacific, Makati, Philippines, October 1-3, 1996. 未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报告: 作者. 题名. (序列名称及编号). 作者单位及地址. 发表时间 Kraft, D., W. Furtan, and E. Tyrchniewicz.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 January 1996. 从网络上调用的文献: 作者. 题名. 文献来源网址 WTO. Annual Report 2000. 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anrep_e/anre00_e.pdf. 2000.
    • 123. 列出参考文献的规则(一)具体作者未知,只知道出版单位:以单位作为作者。 引用文献为编辑出版的书中某一章:列出该章实际作者,该章题目,书名及编辑者,和页码等。(同时应在参考文献中给出该书的信息)。 未出版的学位论文:引用同书籍,只是出版单位为作者所在学校,并说明学位性质。 正在印刷出版中的文献:同书籍,只在最后用括号说明正在印刷中。 收入会议论文集的文章:说明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出版者及该文页码。 编辑出版的书籍:同书籍,只在作者后面加编辑(编或ed.)。
    • 124. 列出参考文献的规则(二)某书的新版本:同书籍,在书名后说明为第几版。 未署名文章:作者用Anon.,其余同期刊/报刊文章。 不规则序列出版物中的文章/报告:以出版单位为作者,并说明出版序列号。 以序列出版物为数据来源:以最后一期信息为准,在书名后加括号说明引用本期及以前各期。 未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在文章名后说明会议名称、地点和时间。 引用报刊上署名作者的文章:同期刊文章,在报刊名后说明日期和页码。
    • 125. 理论框架写作目的: 说明本项研究依据的理论框架; 将研究目的转化成待检验假说 表述方式 文字表述 图形模型 理论模型图 因果关系图 数学模型 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 126. 理论框架的文字表述一般采取罗列主要影响因素的方式; 可以结合讨论每个重要因素的影响机制和方向; 不够直观; 无法提供数量概念。例:我国的粮食消费行为 根据消费行为理论,粮食需求由收入、粮食价格和其它食品价格所决定。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因素,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粮食消费偏好。近年来,国外文化的影响也成为引起粮食消费习惯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沿海大中城市。
    • 127. 理论框架的图形表述理论模型图 可以简明直观地表达对问题成因的认识; 适合于强调主要的影响因素或机制; 可以引出研究中使用理论概念 便于确定分析评价方法; 高度简化,某些假定与实践存在差距; 因果关系图 可以简明地反映对多种因果联系的认识; 不提供数量性的信息。
    • 128. 例1: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PQ1Q2Q3PQDT口粮饲料粮食深加工粮食总需求D1D2D3S*SQ2Q1P1P2P1P2我国的粮食需求肯定缺乏价格弹性吗?
    • 129. 例2:中国农产品价格模型的机制国际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生产者价格农村消费者价格城镇消费者价格国际市场价格总供给非农业收入农民居民收入供给政策,技术进步农村需求人口增长城镇需求关税/汇率消费品分配贸易控制总需求净贸易收入
    • 130. 理论框架的数学模型表述优点: 能够处理多种因素和复杂的因果关系; 推理和论证过程严谨; 可以直接为调查工作和理论检验工作提供指导。 弱点 部分读者可能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写作 首先给出抽象的理论表达式; 可以用下标反映时间,以体现动态因果关系; 可以用解释变量的上标反映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 然后给出本项研究采取的经验表达式; 列出选择经验表达式时做的重要假定; 指出检验理论假说的方式。
    • 131. 例:反映理论框架的数学模型粮食生产函数的理论表达式 式中:Y为产量,A为面积,K为物质投入,L为劳动投入,T为技术水平。 经验表达式 假定(部分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性质) 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一项必需的投入; 技术变化是外生的,并且为一个稳定的过程; 要素替代弹性不变。 可以检验要素的作用、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 例:检验不变规模报酬 虚假设 H0:1+2+3=1;备择假设Ha:1+2+31
    • 132. 分析论证中应注意的要点(一)从运行机制角度简要说明所分析现象之间关系预期的性质; 简要说明所用数据资料的性质; 依据自己取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解释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如需要利用其它事实来解释,则应在文章中说明来源; 讨论所得数据/论据与其它数据是否一致,能否用其它方式解释; 分析所采用的研究策略是否有效; 确认是否存在多种证据,每种都有数据支持,并且都支持所做的解释;
    • 133. 分析论证中应注意的要点(二)注意依据基本常识来识别论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各种经济运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例:不可能实现的增长速度/不合理的偏差 说明研究工作进行中遇到的问题,指出其对研究结论可能产生的影响; 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解释研究结果时应该提供足够的细节,不要加入评论和个人的价值判断,不要用过分的言语估价自己所取得研究结果的意义。
    • 134. 论证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仅表述个人主观见解而没有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中使用欠清晰的概念; 不了解数据来源、定义、收集方法等,因而做出错误的解释; 数量分析方法或结果解释错误; 文献引用不全面; 结论与自己的研究脱节; 将别人的研究成果视作硬论据,但并不了解其研究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将别人的观点(特别如领导人讲话和政府文件等)作为论据。
    • 135. 论文结论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和对论证分析结果的集中归纳。这部分主要内容有: 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对所研究问题的探讨性看法 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在结论部分有时需要将所研究问题做再次阐述,以使其得到强调。
    • 136. 结论部分写作先简要说明所研究问题,不必谈论与此关系不密切的事; 说明所取得的数据及论证方法,不必过长的叙述研究过程; 强调利用经验事实对假说的检验结果,并严谨地讨论其政策含义,不必罗列与自己研究发现无关的一般化对策建议; 指出研究工作的主要局限性和已认识到的改进建议。
    • 137. 论文定稿修改定稿应该在初稿完成后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这时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可能出现新的构思。 修改定稿并非是在枝节上对文章润色,而是从结构立论等方面进行检验,以排除任何逻辑上的错误。 对论文的修改包括由补充论证材料而引起的修改、论证方法的修改完善、观点的修改、论文结构的修改、语言文字的修改。语言文字的修改并不仅仅是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保持概念的清晰性和一致性。 修改论文时,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个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正式提交论文前,要认真进行一次阅读,排除可能的技术性错误。
    • 138. 学位论文的附录部分对于与论文分析联系不十分密切、但对该领域研究感兴趣的人也许需要利用的资料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以减少正文篇幅。这样的内容可能有: 研究地区的背景资料 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 调查工作中使用的调查表 详细的分析结果
    • 139. 本校学位论文要求的格式论文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摘要(五号黑体):摘要内容(五号楷体) 关键词(五号黑体):摘要内容(五号楷体) 一、一级标题(四号楷体) (一) 二级标题(五号黑体) 正文(五号宋体) 3、三级标题 (4) 四级标题 参考文献(四号楷体) (1)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时间。(五号宋体)
    • 140. 图表排序论文中的图表和公式可以采取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或按章中出现的顺序采用章序号加图表序号的方式。引用时需要保证正确的对应关系。
    • 141. 脚注使用注释的运用。注释是对论文的引文出处、语汇、内容所作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了便利读者对引文的查找和核实,或对特殊概念及专业术语给予较详细的解释。注释方法有夹注、脚注和尾注等。夹注是在引文之后用括号形式注明引文的作者、时间等内容。脚注在一页纸下端注明说明信息,在引文未端右上角标出序号,通常以页为单位。尾注是在全文后集中给出注释信息,通常按全文中出现先后统一排序。 由于论文要求列出参考文献,因而在正文引用时只需要给出引文的作者和时间,不必用脚注给出全部文献出处信息。在论文中可以用脚注对特殊概念或情况作出辅助说明。
    • 142. 建立论文提纲建立论文提纲首先选择视图,然后选择大纲模式。选择后首先出现一级标题,按一次TAB键后变为二级标题。每次加车后均为当前使用的标题层次。选择大纲模式下的倒退键则退回上一层标题。用上下箭头可以将当前所在行上移或下移。在已经录入正文后,按全部键可以显示整个论文的提纲。进行文字输入时可以返回到普通视图方式。
    • 143. 建立目录在利用Word程序加工论文时,可以选择“插入索引和目录”指令自动建立目录。具体步骤为: 将标题按层次分别设置为相应等级的标题(可选择范围为标题1-9); 在全文加工完毕后,将光标移动到目录插入位置,然后选择“插入索引和目录”下面的“插入目录”指令,选择满意的目录格式和包括的标题级数(一般在四级以内),然后由软件自动生成全文目录; 若有新的修改,在完成后重新进行第二步,选择取代原目录。
    • 144. 输入数学公式WORD软件可以调用方程式生成器来输入数学公式。操作步骤为: 选用插入对象Microsoft公式回车; 按拟输入的数学公式在菜单中顺序选择所用的数学符号或打入相应文字; 完成后退出; 双击该方程式可以进入编辑状态。
    • 145. 生成表格在WORD中生成表格有三种方式: 直接调用WORD的表格功能设置,然后手工输入数据或从其它软件复制入数据; 从Excel这样的电子数据表格直接复制; 选择插入对象Microsoft Excel表格回车。 建议一般不要选择最后一种方式,因该方式将全部数据都调入文件,不必要的增大了文件。
    • 146. 生成统计数据图WORD软件具有一定的图形功能,可以用来生成经济研究中常用的反映数据的二维或三维图形(折线图/饼图/柱形图/面积图等)。操作步骤为: 选用插入对象Microsoft Graph回车; 选择图形类型; 手工输入或从其它文件调入数据; 设置坐标轴(单轴或双轴)、添加图例、标题和坐标轴说明、调整位置; 退出图形操作后,用鼠标确定图形大小。
    • 147. 生成图形模型在WORD中生成图形模型有三种方式 在WORD中直接生成 选择插入对象Microsoft图表回车; 按要求输入必要的信息。 在WORD中调用Power point软件 选择插入对象Microsoft Power point幻灯片回车; 按需要制作幻灯片后回车。 利用Power point软件绘图,然后复制到WORD之中
    • 148. 生成地图在WORD中生成地图有两种方式: 在WORD中直接生成 选择插入对象Microsoft地图回车; 按要求输入必要的信息。 在Excel中生成,然后复制到WORD 在Excel中选择插入对象Microsoft地图回车; 利用已经输入的数据生成地图; 将地图复制到WORD文件中; 用鼠标调节图形大小。
    • 149. 参考文献排序WORD软件可以对文章的段按一定要求排序,论文参考文献排序(一般按拼音顺序)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操作步骤为: 建立参考文献,需要保证每一份引用的文献均为一独立的段; 用光标圈出全部参考文献所在块; 选择表格排序文字排序依据为段落类型为拼音依递增顺序确定; 软件自动完成所圈定内容的排序。
    • 150. 论文报告与答辩答辩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讲述时间受到限制(一般为15-30分钟); 答辩的主要目的是使评审教师感到满意。 准备工作的步骤: 准备一个清楚的提纲及其它介绍研究结果的材料,可以用如Power point这样的软件生成; 事先预习(可以与其它同学组成小组,进行预习);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说明材料,以便在回答问题时引用。
    • 151. 准备汇报提纲汇报提纲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论文标题和研究问题 论文内容的组织结构 研究目的 前人研究成果要点及本项研究从中得到哪些借鉴 用文字或数学式表达的理论假说 所用研究方法 研究地区/问题背景情况 执行情况 分析结果 结论
    • 152. 答辩答辩前需要周密计划报告要点和时间分配,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和清晰地介绍研究工作的各项要点。 考虑按报告内容的逻辑顺序准备胶片/幻灯片,其内容包括各部分报告的要点、必要的背景情况、用图表和文字反映的分析结果等。 报告者应该在所拟提纲的基础上充分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此,有必要准备一些有关分析结果细节的材料,以便于在介绍和提问时做更详细的解释。 答辩反映学生的理论功底、心理素质和交流技能。不仅要能够回答以标准学术语言表达的问题,还要准备回答提出的错误问题,包括无关的问题、含有概念错误的问题、含有提问者价值观念的问题等。此时可以采取解释自己如何理解的方式婉转地陈述看法,避免与提问者直接辨驳。
    • 153. 对论文和答辩情况的评判标准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所选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研究中所使用数据资料的质量 口头表述是否清楚和具有逻辑性 表述时是否有不良习惯 能否有效利用做报告的技术手段 给出的说明材料是否适当 能否准确理解和迅速地回答问题 答辩准备工作的好坏
    • 154.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这一核对表的作用是及时识别有可能影响研究工作按计划取得进展的因素,保证研究工作能够达到可以接受的质量。 应根据自己研究工作的特殊情况确定需要核对的内容。
    • 155. 一、研究进展情况核对表阶段1:着手研究准备工作 确定你准备在哪个一般性的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列出该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从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较为了解的题目; 确定你准备通过研究活动来回答的问题; 确认完成预想的工作不会遇到严重障碍; 起草研究建议,在征求导师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 156. 一、研究进展情况核对表阶段2:开展研究工作 查阅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书籍、刊物等,保存一详细和完整的阅读笔记; 开始起草文献综述部分; 确定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回答你所想回答的问题; 制定数据资料收集工作的时间安排,并付诸施行,直到完成拟定的任务; 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注意根据上述安排与导师核对研究进展情况。
    • 157. 一、研究进展情况核对表阶段3:开始论文写作 完成数据分析工作; 拟定论文提纲; 起草论文主体部分,包括介绍背景情况,解释分析结果及其政策含义; 起草结论和引言部分; 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论文初稿。 需要事先计划好何时提交论文初稿,以确保导师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并给出修改建议。
    • 158. 一、研究进展情况核对表阶段4:最终完成研究工作 将参考文献、解释说明和附录等放入论文; 完成论文的修改稿; 检查和消除语言文字错误; 检查和消除图、表、公式错误; 检查和消除文献引用错误; 编页码和完成论文目录; 提交最终论文。 确保按要求格式和时间提交供评审的论文。
    • 159. 一、研究进展情况核对表阶段5:答辩 按规范格式拟定答辩提纲; 选择可行的汇报技术手段; 根据提纲准备汇报要点和材料; 准备深入解释重点问题的辅助资料。
    • 160. 二、潜在问题核对表选题 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和资源限制内满意的完成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是否能够满足对所申请学位的质量要求? 能否从所在单位/地区取得所需要的参考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 完成该研究工作是否需要利用具有敏感性或保密性的资料? 进行该研究是否需要自己不具备的特殊技能、知识或语言能力? 如果对4和5的回答为是,则应该考虑更换题目。如果对3的回答为否,则需要再次确认是否没有正确地了解资料信息,如果情况确实如此,则该项目需要在具有条件的单位/地区进行。如果对1的回答为否,则可能是题目不够明确,或涉及范围过大,此时需要考虑压缩研究工作。如果对2的回答为否,则可能是研究工作难度过低,不足以全面反映研究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