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二OO四年十二月 编制:JONE
    • 2. 课程目录第一篇基础知识—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篇ISO14001:1996标准讲解 第三篇审核知识 第四篇环境因素的识别与影响评价 第五篇案例分析 第六篇模拟角色练习
    • 3. 第一篇标准的来源及产生
    • 4.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什么是环境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5.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并受自然界的统治。很久很久以来,人类依附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环境中索取赖以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逐步适应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但由于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向周围环境的索取也是极为有限,必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相对有限,远远低于环境的自生和更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如铁路的修建、运河的开通、五金矿的建立、交通工具的发达等等这些活动不断影响是、着自然界的更新.
    • 6.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上升,人口密度的膨胀,人类的需求也在逐步膨胀,以前那种自生自灭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开始由听从自然过渡到改造自然再过渡到征服自然界来满足自身的一切所需,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界如大力砍伐林木、开采地下的各种矿产资源,毫不理会自然界的各种反应。
    • 7.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各种污染源/物的产生导致地球逐渐枯竭,无法忍受的程度,人类开始意识到这种生存危机,于是开始优质生育,限制人类以前那种无限制的大量生育状态,科学家们庄严地提出《增长的极限》问题,发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警告。
    • 8.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各类环境的产生及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臭氧层被破坏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 海洋污染和海洋保护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与保护问题 生态环境恶化
    • 9.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各种环境问题实例: (一) 从1957年到1987年30年中总量增加近2倍,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主要 表现在气候异常,全球性气温升高。 有专家估计,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仍然按目前的速度增长, 到2030年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 2~5℃(比过去一万年升高的速度还高),由此将造成海平面上升 20~140cm。
    • 10.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二)臭氧——人类的保护伞 我们大家都知道臭氧层主要作用是滤掉紫外线,防止人类被紫外线辐射所损伤,从而引起皮肤病、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高(经臭氧层滤掉的紫外线约占70%—90%),堪称人类的保护伞。 由于消耗臭氧层的氯氟烃类物质的大量排放和长期积累,导致臭氧层明显减少。 1985年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一个达2720万km2的臭氧空洞,比整个北美 洲面积还大。后来在欧洲、北极、西伯利亚也发现臭氧空洞。 专家认为,臭氧总量每减少10%,紫外线辐射强度便可增大20%。
    • 11.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三)有毒有害物质 对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问题,主要是人类用于喷洒防害虫的农药以及肥壮农作物的化肥,这些化学物质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 12.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四)海洋——人类的资源宝库 全世界每年向大海排放的污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盐类有200亿吨, 垃圾和污水中的有机物达330万吨。 每年倾倒大海的船舶垃圾640万吨,从船上仍进大海的塑料集装箱500万个,倾倒海洋里的包装材料2万多吨。每年有13万吨以上的塑料网、绳、救生衣扔进大海,由于塑料污染,每年约有100万只海豚、10万只海豹及鲸类死亡。 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2000万吨(其中油船漏40万吨 )。 此外,还向大海倾倒固体、液体废物、有毒或放射性废物。
    • 13.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五)生物物种——地球的宝贵资源 据专家估计,由于环境等原因,到2050年将有25%的物种陷入绝境,6万种植物濒临灭绝, 而一个物种的形成要经过2千到1万代才能巩固下来。
    • 14.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六)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表现在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化、退化;淡水缺乏和被污染 以及空气污染。 土壤沙漠化,全球每年以5万—7万的速度扩展; 世界森林的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 淡水缺乏已成为捆扰世界经济发展和许多国家人民生活的大问题;空气污染则是最突出的问题,最近5年世界约有15亿人口居住区空气烟尘达不到国际标准要求的水准,人类面临呼吸紊乱和癌症的威胁,导致提前死亡的人数每年约有30万—50万人。
    • 15.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环境危机 上述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通常叫环境危机,也有人将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统称为环境危机。 这些问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遭受到严重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同时人类也意识到面对的不再是百依百顺地接受人类改造与征服的自然,而是对人类的每一次错误的实践都进行毫不留情进行报复的自然界。 正使这种相互之间的无形战争,是人类意识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 16.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 正是由于环境危机,保护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人 类的共同问题: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的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500多万人由于饮水不卫生而死亡。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造成6000人死亡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天死亡4000人。 1953年日本九州的熊本县因排入水体的废水中含甲基汞, 导致180多人患病,患者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 神经失常……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煤炭和石油是人类社会所依赖的主要能源,据测算,按照当前的开 采和消耗水平,煤只能再采200年,石油—100多年;而到20世纪末 世界人口达到60亿,地球的最大承受能力只有80亿。 请思考: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多久?
    • 17.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性大问题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大气污染 —1943年5~10月美国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二次污染) —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大气污染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大气污染 —1953年~61年日本水污染事件—海洋污染、汞污染(二次污染) —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大气污染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食品污染 —1931~75年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镉污染
    • 18.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氯氟烃类物质和排放二氧化硫最多的国家。 1998年322个城市的环境监测表明,72%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处于3类和超3类标准状态,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大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50个城市中,我国有31个,其中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我国占8个,酸雨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 19.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二)水体污染情况严重 七大水系和太湖、巢湖、滇池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超过60%。 地下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面积已达50% 海洋近水域遭到大范围污染,江河入海口和城市附近海域3类和劣3类水质占59.7%,东海和渤海都是污染严重的区域。
    • 20. 第一章 标准的起源(三)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 1998年全国城市垃圾发生量为1。4亿吨以上;垃圾粪便处理率只有49%,其中无害化处理率仅有10%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在城市周围,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而且造成水体、空气、土壤污染和疾病传播,影响了城市景观,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此外,城市噪音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噪音环境中,交通噪音仍有扩大趋势。 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3月13日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 21.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的成立 早在1990年,在ISO/IEC出版的《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求》一书中,将“环境与安全”问题列为标准化问题,提到日程。到了1991年7月ISO成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该咨询组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于1992年秋向ISO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像质量管理那样,对环境也制定一套管理标准,以加强组织获得和衡量改善环境的能力。此外,SAGE还就环境管理标准化,提出三条原则性建议:        制定标准的基本方法应与ISO9000系列标准相似       标准应简单,普遍适用,环境性能应是可验证       应避免形成贸易壁垒 同时还建议成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根据SAGE的建议,ISO于1992年10月做出成立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的决定。随后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并着手ISO14000标准的起草工作
    • 22.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TC207的宗旨、职责和业务范围 ★  宗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 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职责—根据ISO的宗旨和目的,就涉及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广泛研讨; 协调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进行环境管理的信息交流; 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开展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 业务范围—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化 备注:不包括污染物的测试方法(此项工作主要由ISO/TC146空气质量、ISO/TC147水质、ISO/TC90固体质量、ISO/TC43声学等技术委员会负责)、污染物和排放物的极限值、环境水平或环境质量、产品标准。
    • 23.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 TC207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 ISO14000系列标准应不增加贸易壁垒,无论对环境好的地区还是环境差的地区 ISO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对内、对外的认证、注册等 ISO14000系列标准必须回避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 TC207制定标准的原则: ISO14000系列标准应真实和非欺骗性 评价方法、试验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方法,而必须采用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 保证再现性的试验方法。 ISO14000系列标准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不应损害商业机密信息 非歧视性 能进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和教育培训
    • 24.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及其特点ISO/TC207从1993年6月成立,到1996年10月,经ISO颁布了5个属于环境管理体系(EMS)和环境审核方面(EA)方面的标准,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首批标准而非全部,我们国家已等同采用,这5个标准分别是: GB/T24001:1996idt 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4:1996idt ISO14004:1996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24010:1996idt ISO14010:1996 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 GB/T24011:1996idt ISO14011:1996 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GB/T24012:1996idt ISO14012:1996 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 25.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及其特点自愿原则— 组织是否实施采用本标准以及向哪个机构申请认证,完全取决于自愿,不 受任何强迫和行政的干预 广泛适用性—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 既可以用于对内(国内)、对外(国外)的认证注册,也可以用于自我 管理 灵活性—除了要求组织遵守环境法规、坚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之外,并无 对组织有任何硬性规定,仅提出按照标准建立体系,以实现环境方针、环境 目标和指标的框架要求,并没有规定组织必须达到的环境表现或行为的指标; 标准对组织指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允许组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 并没有要求组织制定统一的目标指标。 兼容性—同ISO9001:2000标准的兼容性 全过程预防—预防为主贯穿ISO14000系列标准 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是ISO14000的灵魂 备注:GB/T24001:1996idt ISO14001:1996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标准,不仅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审核、评审的依据也是制定ISO14000系列其他标准的依据,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
    • 26. 第二篇ISO14001:1996标准知识
    • 27. 目录第一章基础和术语 第二章标准解析
    • 28. 第一章 基本术语1.持续改进 [定义]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个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理解要点] 改进的对象—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 改进的基础—组织的环境方针 改进是个过程,遵循P—D—C—A循环的原理螺旋式上升,不断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 改进是一个管理过程,管理有主次之分,先住后次,不必发生于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
    • 29. 第一章 基本术语2.环境 [定义]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理解要点] 外部存在:即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种客观的外部存在,例如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等等。 环境不是上述要素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他们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是动态不断变化的系统。
    • 30. 第一章 基本术语3.环境因素 [定义] 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理解要点] 组织虽然向人类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种多样,但在提供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消耗资源能源,通过消耗资源能源,不断对周围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向大气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向江河湖泊排放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烟尘的产生、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都属于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即环境因素。
    • 31. 第一章 基本术语4.环境影响 [定义]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意或有害的变化。 [理解要点] 环境影响不一定都是有害的,也可能导致环境向好方 向变化,也可能导致环境恶化。 环境影响与环境因素之间为因果关系,即环境因素是 因,环境影响是果。
    • 32. 第一章 基本术语5.环境管理体系 [定义] 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测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理解要点]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环境管理体系只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组成。 为了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组织需要确定相应的组织结构、职责并配置必要的资源;确定相应的程序和惯例;计划相应的运行过程等。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遵循P-D-C-A戴明循环圈,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 33. 第一章 基本术语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定义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理解要点 --审核的方法多种多样,审核证据通常来自审核范围内所进行的面谈、文件审阅、对活动与情况的观察、测量与试验结果或其它方法。 --为了保证审核过程的系统性和可靠性,应制定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无论由内部或外部人员进行审核,都应使审核具备公正、客观和独立性。 --审核人员应受过适当的培训,具备此方面的能力。 --审核结果一般用报告的方式提出,在审核报告中应包括诸如审核目的与范围、审核对象、审核准则、审核时间、审核组成员名单、审核过程简况以及审核结论等。
    • 34. 第一章 基本术语7.环境目标 [定义]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理解要点] 环境目标制定的依据—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可行应予以量化,即要定量,用环境表现参数来表达,以便监测和测量
    • 35. 第一章 基本术语8.环境表现(行为) [定义] 组织基于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理解要点] 环境表现即组织对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监测结果 环境表现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不一定是好的或令人满意的,也不一定是不好的或不能令人不满意的。 环境表现如何与组织对其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有关,如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等。 环境表现与环境影响虽然都属于结果,但环境表现一定是可测量的,即定量的;环境影响则不然。 环境影响(果) = (环境因素 + 组织运行控制)——(因) 环境表现(果) = (环境因素 + 组织运行控制) ——(因)
    • 36. 第一章 基本术语9.环境方针 [定义]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理解要点] 是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宗旨和方向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正式颁布 环境目标与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
    • 37. 第一章 基本术语10.环境指标 [定义]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她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理解要点] 环境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测量性。
    • 38. 第一章 基本术语11.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 39. 第一章 基本术语12.组织(organization) 定义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 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和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理解要点: ---组织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概念,可大可小,更不管其所有制形式如何。 --“组织”它可以管理性的,经营销售性和生产性的,也可以是它们的结合体。 --大组织内部可带有小组织,如总厂和分厂,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可称为一个组织。
    • 40. 第一章 基本术语13.污染预防 定义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 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理解要点 --污染预防并不排除对污染的治理。 --污染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必须长期坚持才可能见到成效。 --考虑污染预防的对策时必须全面,包括过程、材料、处理、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使用等,以避免出现改好一处,其他多处受到影响的局面。
    • 41. 4.1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这是总的要求。
    • 42. [理解要点] 建立—从组织决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始直至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全过程,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方针的建立、环境目标指标的确立、组织机构的设定和职责的确定、程序文件的编制、资源的配置、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等整个过程。 保持—即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运行后,组织要严格按照体系的规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监测和测量环境表现,发现不符合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改进等。
    • 43.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 可为公众所获取。
    • 44. [理解要点] 环境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颁布 环境方针满足两个承诺: 一是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一是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如中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如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有关协议等。 环境方针提供一个框架: 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即环境目标指标要符合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 应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并为公众所获取(公开化) 应定期评审、修订,以不断适合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若组织从属于更大的组织,则环境方针应得到其认可。
    • 45. 4.3规划(策划) 4.3.1环境因素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 46.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一个或多个程序,多少以满足组织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如“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组织识别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能够控制或可以对其施加影响 组织建立环境目标时,应考虑识别的重大环境因素或组织的重大因素是组织建立环境目标的输入内容之一 组织识别环境因素应包含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组织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 47. 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向水体的排放 向大气的排放 固体废弃物 噪声污染 资源能源的消耗 其他的地域环境及社会问题 土壤污染
    • 48. 重大环境因素的识别流程 建立程序—识别环境因素—整理环境因素—判定环境因素—确定级别识别重大环境因素—建立环境目标应考虑—环境因素的更新与重新识别 三种时态: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时,应对所选择的地点进行地质勘察—识别过去遗留的环境因素如地底下有无存在环境危险源;在确定后应考虑施工过程中能够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验收通过交付后应考虑所用的原材料如装饰用的涂料以后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三种状:正常如机器设备正常运转情况下能够产生什么环境影响;(异常)机器启动或停机时又能产生什么环境影响和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产生什么环境影响;(紧急)天灾人祸发生时如火灾、地震等
    • 49.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 50. 建立程序—如“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和获取控制程序”确定并获取适用于组织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适用的法律—指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如: 中国环境保护法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国水污染防治法 其他要求—如与官方机构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的通知、标准等、相关方的要求如周围居民的要求等。 法律法规的管理程序: 识别确定(如法律法规清单)—获取的渠道方法(如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网络的关注与下载)—获取—分发与遵守—检查遵守情况—更新与重新识别
    • 51. 4.3.3目标和指标 [标准原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与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 52. [理解要点] 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 涉及组织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 形成文件 可行时,应予以量化 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应考虑六个方面: 组织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 可选的技术方案 财务的投入 组织的目前实际情况 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相关方的要求或建议
    • 53. 4.3.4环境管理方案 [标准原文]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 54. 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 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职责 实现的方法和进度 环境管理方案的作用: 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的数量: 满足组织确立的环境目标指标要求 环境管理方案的更新时机: 组织有新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时 或组织的某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内容时
    • 55. 4.4实施和运行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标准原文]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她)们是否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 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 56. [理解要点] 组织结构和职责如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职责、管理者代表的职责等应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传达——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管理者提供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控制所需,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等 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明确其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保持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
    • 57.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标准原文]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任的工作。
    • 58. [理解要点] 培训的范围——组织中凡是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 培训的目的—— 组织参加培训人员意识到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的重要性。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 的环境效益。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 响应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 59. 对人员的要求—— 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或(和)工作经验,满足其所担任的工作需求 培训的需求——满足培训目的的要求 组织形成程序——如培训控制程序 组织应保留培训记录(4.5.3) 培训流程: 相关人员能力的判定——培训范围的确定或类别——培训需求的确定(如培训计划)——培训的实施 —— 培训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不符合的改进——相关记录的归档与保存
    • 60. 4.4.3信息交流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 61. [理解要点] 信息交流范围——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相互之间 组织与相关方 信息交流内容——有关组织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 应考虑涉及重要环境因素方面的外部联络的处 理(并记录其决定) 组织建立程序——如信息交流程序 信息交流程序: 交流范围——交流内容——对交流产生或发现的不符合处理尤其涉及到组织重要环境因素方面与外部联 络的处理——处理结果的跟踪——交流相关记录的归档与保存
    • 62.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标准原文]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 63. [理解要点] 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存在的形式——书面或电子形式(以适合与组织的实际运做方式为宜) 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 对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组织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或渠道。
    • 64. 4.4.5文件控制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文件便于查找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迅速将失效的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的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 65.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程序——如文件控制程序 组织建立程序的目的或作用: 文件便于查找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发放到位 迅速将失效的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如加盖“作废留用”标识或其他标识 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管理——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的期间内予以留存。 内容——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 66. 4.4.6运行控制 [标准原文]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 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他们在程序规定 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 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 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 67. [理解要点] 控制的对象——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即过程 程序的建立——如“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应符合:建立的时机或必要性规定运行标准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如“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确保其向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规定的要求。
    • 68.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做出响应,并减少或预防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 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 69.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程序——如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组织建立程序的目的或作用: 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一旦发生,做出响应,并减少或预防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程序的修订时机: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应定期试验该程序如演习(可模拟整个过程也可以模拟其中某个环节,前提是——可行,可制定演习方案等)
    • 70.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监测和测量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 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 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以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 法规的遵循情况。
    • 71.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程序——如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的内容: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包括对环境表现如组织所取得的环境绩效 有关的运行控制如组织所确定的运行标准执行情况与效果如何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如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以及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 72.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是否了解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 是否按照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环境管理以及实施效果 程序应包括的内容: 监测和测量的内容 监测和测量的时机与频次 监测和测量记录的归档与保存 监测设备的管理(采购——校准——标识——校准的记录保存——使用与维护——维护有关记录的保存)
    • 73. 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 74. [理解要点] —要求: —建立程序文件如“环境不符合处理控制程序” —程序的作用 —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 不符合的处理与调查的职责和权限(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实施措施—验证措施)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与处理—调查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实施措施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即遵循P—D—C—A循环圈) ★     措施与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     措施应实施完成 ★     对于措施引起文件的更改,应按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 75. 4.5.3记录 [标准原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和处置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 76. [理解要点] —要求 —建立程序文件如“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字迹清楚 —标识明确 —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 —具有可追溯性 —对记录的保存和管理达到以下效果 —便于查阅 —防止损坏、变质或遗失 —记录的作用:证明组织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及证明 环境管理体系得以有效实施
    • 77.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记录包括: —培训记录 —与外部信息交流的记录 —环境监测和测量方面的记录 —监测设备的校准记录(对目标指标的测量、运行控制的结果、环境绩效的监测等) —监测设备的维护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记录(452)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评审结果
    • 78. 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标准原文] 组织应指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 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 以前的审核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 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 79. [理解要点] 审核的时机—定期(由组织自身确定) 审核的目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向管理者汇报审核结果 审核的策划应考虑: —以前的审核结果 —审核的范围 —审核的频次 —审核的方法(如查阅文件、现场棉谈、现场查看、查看记录等) —审核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 —审核结果的报告职责和权限(审核组的组建和审核员的选择与调配等) —审核过程的重要程度 —审核的时间 策划的结果—形成程序文件如“内审控制程序”和方案(如审核计划、检查表等)
    • 80. 4.6管理评审 [标准原文]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 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 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 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 81. [理解要点] 管理评审的时机—组织规定的时间间隔 管理评审的目的—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充分性: 体系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是否覆盖所有要素、编制的文件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等) 所制定的方针是否符合本标准42的要求(一个框架、两个承诺、形成文件、为公众所获取等) 所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完全 所定的环境管理方案是否考虑组织的实际情况(六个方面) 所建立的环境管理方案与运行控制程序是否包括了所识别的所有重要环境因素
    • 82. —适用性 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 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所保存的记录是否具有对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追溯性 所建立的环境管理方案是否合理和可行 所确定的环境目标指标是否具有可实现性 所建立的环境管理方案与运行控制是否能满足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需要
    • 83. —有效性 组织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环境管理方案是否按规定的期限完成 环境目标与指标是否得到实现 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或降低了其污染
    • 84. 管理评审的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外审的结果 —不断变换的客观环境包括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相关方 的要求以及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等 —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建立环境方针时) 管理评审结果 —应形成文件 —是否需要修订环境方针、环境目标与指标 —环境管理体系是否需要变化
    • 85. 体系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 持续改进法律与 其他要求环境因素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记录目标 和指标监测与测量环境管理方案不符合 纠正和预防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机构和职责 文件 文件控制 培训、意识与能力 信息交流总 思 考 运行控制 管理评审
    • 86. 本章思考题: 1.环境方针的作用是什么?制定时应包括什么要素? 2.为什么说确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以重大环境因素和影响为基础? 3.环境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编写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5.定期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有何重要意义? 6.如何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7.在EMS中保证执行环境管理方案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如何实施? 8.记录应包括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9.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化程序应掌握的要点是什么? 10.阐述不符合评审后的处理方法。 11.试述管理评审与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区别。
    • 87. 第三篇审核知识讲解
    • 88. 目录常用的术语和定义 环境审核的类型 内审的特点 内审的目的 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内审工作流程 —内审准备 —首次会议 —现场审核(内审注意事项/审核方法及技巧/不合格的分类原则) —末次会议 —审核报告编制 —不符合跟踪与验证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审核异同 内审与外审区别
    • 89. 审核常用的术语[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 90. 审核常用的术语[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 多次)审核
    • 91. 审核常用的术语 [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 92. 审核常用的术语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 93. 审核常用的术语审核证据(audit evidence) [定义] ISO14010:1996对审核证据的定义是: 关于事实的可验证的信息、记录或陈述。 [理解要点] 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供审核员用来判断是否符合审核准则. 审核证据通常来自审核范围内所进行的面谈、文件审阅、对活动与情况的观察、测量与试验结果或其他方法。
    • 94. 审核常用的术语环境审核 [定义]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特定的环境活动、事件、状况、管理体系或有关上述事项的信息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化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委托方。 [理解要点] 环境审核是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措施) 环境审核的目的—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依据审核准则判断是否符合 环境审核的对象—环境活动、事件、状况、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关的信息等 环境审核的过程形成文件
    • 95. 审核常用的术语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定义]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给管理者。 [理解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目的—获取证据判定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与规 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符合性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形成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呈报组织的管理者
    • 96. 审核常用的术语[审核委托方]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 人员 [受审方] —接受审核的组织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审核方] —实施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 97. 审核常用的术语[审核组]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注1:通常任命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 注2:审核组可包括实习审核员。在需要时可包括技术专家。 注3:观察员可以随同审核组,但不作为其成员。 [技术专家] —(审核)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 注1:特定知识或技术包括关于被审核的组织、过程或活 动的知识或技术,以及语言或文化指导。 注2:在审核组中,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核员。
    • 98. 环境审核的类型第二方审核 (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第三方审核 (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第一方审核 (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审核环境行为符合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应负责任审核环境标志审核
    • 99.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2.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第一方审核) 顾名思义,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以组织自身的名义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为了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不允许审核自己的工作 3.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a) 第二方审核 以相关方的名义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 b) 第三方审核 与组织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机构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证明组织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有一个认可机关,由认可机关认可的认证机构实施第三方审核。与第一方和第二方审核相比,第三方审核的独立性和严密性更高。
    • 100.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特点Ⅰ客观性 Ⅱ公正性 Ⅲ正式性 Ⅳ计划性 Ⅴ独立性 Ⅵ系统性 Ⅶ文件化
    • 101. —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ISO14001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 要求,是否按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运行是否有效,以达到改进组 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预防污染。组织应实施以下事项: 1.对照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ISO14001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文件等),判断受审核部门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2.判断受审核部门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地实施和保持; 3.发现受审核部门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可予以改进的领域,并将其明确; 4.评估管理评审在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效能。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目的
    • 102. 内审时机和频次例行性审核 一般情况下,组织每年进行1至2次内部审核 临时性审核 当出现以下情况,组织应追加审核: —出现严重环境事故 —相关方严重投诉 —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 —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 —组织架构发生重大调整
    • 103. 内审频次一年进行多少次内审,取决于: ※ 组织所识别的重大环境因素 ※ 组织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情况 ※ 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 ※ 相关方的关注程度 ※ 覆盖的场所分布情况 备注: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两次即可
    • 104. 内审工作流程内审准备内审实施内审报告编制不符合跟踪与验证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末次会议
    • 105. 内审策划内审策划 —内审的频次 —内审时机 —成立内审组 —任命内审组长 —内审范围
    • 106. 年度内审计划审核目的:验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审核准则:ISO14001:1996标准;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第一次审核审核 范围职能部门:ISO14001:1996要素:审核时间:2003年6月8日~9日为期两天审核 组: 组长:胡锦涛 成员:朱琳、李鹏 第二次审核审核 范围职能部门:ISO14001:1996要素:审核时间:2003年6月8日~9日为期两天审核 组: 组长:胡锦涛 成员:朱琳、李鹏 备注:每次审核日程具体见“每次审核计划”编制/日期: 李鹏20030105 批准/日期:胡锦涛20030108
    • 107. 内审准备内审准备 —翻阅受审部门的文件 —编制审核计划 —编制审核检查表
    • 108. 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审核目的 —审核范围 —审核准则 —审核时间 —审核组 —审核日程
    • 109. 审核目的:验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审核准则:ISO14001:1996标准;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审核范围: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活动和场所审核时间:2003年6月8日~9日为期两天审核 组: 组长:胡锦涛 第一组组长:温家宝 成员:朱琳、李鹏 第二组组长:江泽民 成员:吴仪、宋祖英审核日程 组别 受审部门 及审核要点 日期及进度第一组第二组6月08日08:30~09:00首次会议09:00~11:30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4.1/4.2/4.3.2/4.3.3/4.3.4/4.4.1/4.4.3/4.4.7/4.6 人力资源部 4.2/4.3.1/4.3.2/4.3.3/4.3.4/4.4.1/4.4.2/4.4.3/4.4.6/4.4.7/4.5.1/4.5.2审核计划
    • 110. 审核计划(续)6月8日11:30~13:30中午休息13:30~18:00动力工程部生产部18:00~18:30审核组内部会议6月9日08:30~10:00继续动力工程部继续生产部10:00~11:30行政部销售部11:30~13:30中午休息13:30~14:30继续行政部物控部14:30~17:00品管部17:00~18:00审核组内部会议18:00~18:30末次会议编制/日期:江泽民20030601 批准/日期:胡锦涛20030602
    • 111. 审核计划审核计划编制注意事项: ※ 时间策划,突出重点 ※ 审核人员安排 ※ 审核思路 ※ 审核时间每天必须满足8个小时 ※ 审核要点不能遗漏
    • 112. 学员练习一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制造部人力资源部品管部研发部仓储部市场部采购部体系办某集团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如下,请练习编制内审计划
    • 113. 练习答案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4.1/4.2/4.3.1/4.3.2/4.3.3/4.3.4/4.4.1/4.4.4/4.5.4/4.6 制造部 4.2/4.4.1/4.3.1/4.3.3/4.3.4/4.4.6/4.4.7/4.4.2/4.4.3/4.3.2/4.5.2 品管部 4.2/4.4.1/4.3.1/4.3.3/4.3.4/4.4.6/4.4.7/4.4.2/4.4.3/4.3.2/4.5.2 研发部 4.2/4.4.1/4.3.1/4.3.3/4.3.4/4.4.6/4.4.7/4.4.2/4.4.3/4.3.2/4.5.2 仓储部 4.2/4.4.1/4.3.1/4.3.3/4.3.4/4.4.6/4.4.7/4.4.2/4.4.3/4.3.2/4.5.2 体系办 4.2/4.4.1/4.4.2/4.4.5/4.5.3/4.5.4/4.5.1/45.2/4.4.3
    • 114. 练习答案市场部 4.2/4.4.1/4.3.1/4.3.3/4.3.4/4.4.6/4.4.7/4.4.2/4.4.3/4.3.2/4.5.2 人力资源部 4.2/4.4.1/4.4.2 采购部 4.2/4.4.1/4.4.3/4.4.6/4.4.7/4.5.2
    • 115. 内审职责和权限※内审组组成: — 一名组长 — 一名或若干名组员 ※能力要求: 所有内审组成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能力实施审核 具有一定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具有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公司的活动、产品等比较了解 ※内审组长(除上述以外) 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强的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较熟悉 备注:若审核时,内审组一组,最好是两个人到四个人
    • 116. 内审组长 控制审核全过程 ,包括: a. 控制审核计划 b. 控制审核进度 c. 控制审核气氛 d. 控制审核纪律 e. 内审准备和策划内审工作 f. 主持内审首次会议 g. 协调和分配内审员工作 h. 在审核过程中指导审核组工作 i. 在审核过程中与受审方协商 j. 对审核发现具有最终决定权 k. 对审核结论具有最终决定权 l.主持内审末次会议 m. 编制内审报告 n. 对内审不符合项的跟踪与验证工作进行安排
    • 117. —内审组组员职责 a. 协助和支持内审组长开展内审工作 b. 对组长分配的工作做准备包括审查文件、编制内审检查表等 c. 参加首末次会议 d. 严格按照审核计划和内审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若需要变更 内审检查表需事先征求组长和受审方的意见 e. 作好审核记录 f. 向受审方解释和澄清审核有关事项 g. 与其他审核员进行沟通审核有关事宜 h. 按照组长要求开不符合报告 i. 协助组长报告审核结果
    • 118. 审核检查表审核检查表内容 ※受审部门 ※审核时间 ※审核员 ※ 审核地点 ※审核要素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审核评价
    • 119. 审核检查表受审部门审核员审核时间审核地点序号标准要素号审核内容审核记录评价备注:A—符合;B—观察项;C—轻微不符合;D—严重不符合
    • 120. 审核检查表作用 —审核员的作业指导书 —防止审核偏离 —提供一种审核思路 —防止审核内容遗漏 —明确审核目标 —体现审核员的专业形象 —作为审核的重要证据—记录
    • 121. 审核检查表受审部门生产部审核员乾隆、纪晓岚审核时间2002-08-08审核地点生产部办公室序号标准 要素号审核内容审核记录评价1431环境因素查生产部环境因素清单确认是否识别充分 查生产部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询问生产部负责人,在识别环境因素时都考虑了那些内容2433目标指标查看生产部的环境目标备注:A—符合;B—观察项;C—轻微不符合;D—严重不符合
    • 122. 审核检查表受审部门生产部审核员乾隆、纪晓岚审核时间2002-08-08审核地点生产部办公室序号标准要素号审核内容审核 记录评价14.3.4 环境 管理 方案查看生产部环境目标的管理方案确认是否与目标指标对应,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方法、时间及责任部门/人。2请问环境管理方案何时更新?询问生产部负责人备注:A—符合;B—观察项;C—轻微不符合;D—严重不符合
    • 123. 学员练习二 请编制ISO14001:1996 4.3.1环境因素与4.4.6运行控制的审核检查表
    • 124. 审核实施审核实施流程 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末次会议 审核组长主持 参会人员:审核组全体, 受审部门负责人 审核方法 、提问技巧、 审核组长主持 参会人员:审核组全体, 受审部门负责人
    • 125. 首次会议首次会议 —审核组长主持 —与会人员:审核组全体、受审部门负责人 —与会人员签到 —审核组长介绍 ※审核组成员 ※本次审核目的、审核范围、依据 ※本次审核日程 ※审核方法 ※审核发现分类 ※希望受审部门给予支持与帮助 ※ 领导做简短讲话 备注:首次会议时间一般30分钟
    • 126. 现场审核审核方法 ※ 抽样性审核 ※ 询问、交谈 ※ 查阅相关文件/记录 ※ 现场观察 审核方式 ※ 顺向审核 ※ 逆向审核 ※ 按照要素审核 ※ 按照部门审核
    • 127. 现场审核提问方法 ※开放式提问 常用的词语 —如何 —怎么 —什么时间 ※封闭式提问 常用的词语 —是/否
    • 128. 现场审核什么情况下用开放式提问方法 —需要获取大量信息时 什么情况下用封闭式提问方法 —已了解受审方的有关信息,只需要进一步证实时 备注:不论何种方式提问,都必须尊重受审方,多用礼 貌用语,少用质问式语言 受审方回答问题时,审核员一定看着对方,不可 心不在焉或做别的事情 注意聆听对方的回答,并不断以眼光或其他方式 鼓励对方回答
    • 129. 现场审核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审核计划进行,除非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时, 必 须报请审核组长 ※ 相信自己的抽样,不受受审方的影响 ※ 审核是抽样,是寻找证据,不是挑剔毛病 ※ 不能认为受审方一定有问题 ※ 审核对事不对人 ※ 不可随意翻阅受审方的文件/记录 ※ 不可随意在受审方现场乱走动 ※ 不可掺杂私人感情因素 ※ 不可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 不可将个人主观意见强加于受审方
    • 130. 审核发现审核发现分类 ※符合 —符合ISO14001:1996标准的要求、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符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其他要求或规定,即符合审核 准则的要求。 ※观察项/建议项 —没有不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有可能出现不符合的迹象或征兆或换 另外一种做法效果会更好 ※轻微不符合 —与审核准则比较,违背了审核准则的要求,但该不符合是孤立/偶然 出现的不会影响其他要素的运作或其他活动;该不符合非系统性不 符合等 ※严重不符合 —与审核准则比较,违背了审核准则的要求,但该不符合多次或多个地 方出现;该不符合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的有效性或其他活动的有效性; 某一要素整体失效;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 131. 审核发现6、重大不符合的判定原则 (1)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例如某一要素、某一关键过程重复出现的失效现象,即多次重复发生,而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纠正,因而形成系统性失效的不符合现象。 (2)体系运行出现区域性失效。例如某一部门中有关要素的全面失效。 (3)体系运行后仍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这说明体系并未能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7、重大不符合的种类 a) 直接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b) 严重不符合法律要求的; c) 未实现目标和指标又没采取任何对应手段的; d) 没有判断或分析重大环境因素; e) 没有对重大环境因素作出适当对策。
    • 132. 不符合报告不符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受审部门 审核时间 审核地点 审核员 不符合事实 不符合判定(包括性质、违背内容) 受审方确认 审核员签署 不符合原因分析 拟采取的纠正措施 措施效果验证
    • 133. 不符合报告受审部门Where审核员Who审核时间When审核地点Where不符合事实: 5W1H具体展开审核员:受审方:不符合判定Why违背ISO14001:1996,要素号:违背相关文件名称 编号 版本/状态  ⁘严重不符合 ⁘轻微不符合原因分析 分析人/日期:纠正措施 制定人/日期: 预计完成日期:效果验证 验证人/日期:
    • 134. 不符合报告不符合事实描述: 力求具体、清楚、准确 具有可追溯性 涉及到人名不写 对事不对人 不用转折词语 内容达到5W1H原则
    • 135. 不符合报告受审部门动力工程部审核员刘庸、和砷审核时间2003年6月8日审核地点锅炉房不符合事实: 审核员在锅炉房审核时发现,锅炉房所提供的“环境因素一览表”中缺少固体废弃物煤渣这一环境因素,其登记时间为2003年3月25日,编号为ER—008审核员:刘庸受审方:纪小岚不符合判定违背ISO14001:1996,要素号:4.3.1违背相关文件名称 编号 版本/状态  ⁘严重不符合  ■轻微不符合原因分析 分析人/日期:纠正措施 制定人/日期: 预计完成日期:效果验证 验证人/日期:
    • 136. 不符合报告中“该写”与“不该写” 该写不该写1、与时间有关的要写1、涉及人名不要写2、与数量有关的要写2、自己的习惯用语不要写3、与记录有关的要写3、省略语不要写4、与文件有关的要写4、不明确的字眼不要写5、与参数有关的要写5、涉及机密内容的不要写6、与接口有关的要写7、与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要写8、与法律、法规的条款有关的要写9、要写被审方使用的专业术语10、与地点有关的要写
    • 137. 学员练习三请根据以下案例练习编制“不符合报告”,时间为10分钟 第一组 6月6日查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编号为A011其中有一项规定2月份要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审核发现,空压机仍漏天放置,该厂管理者代表解释:“现在环保局已经将我们厂所在的区域有原来的住宅区改为工业区,所以我们的噪声排放现在已达标,没有再建立空压机房的必要性。” 第二组 审核员在陪同人员陪同下,于8月8日在一家化工厂厂区巡视时,发现在该厂的某角落有一个非常大的硫酸储罐,并且该厂的环境因素清单有一项硫酸储罐的泄露。询问陪同人员,经证实指的就是此储罐,审核员询问对其采取那些控制措施?陪同人员说:“这个储罐非常结实,我们已经用了多年,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况且我们厂很多事要做,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将此事列入公司的议事日程上。”
    • 138. 末次会议主持人/与会人员/签到—同首次会议 末次会议介绍内容 ※感谢领导及受审方的配合与支持 ※肯定受审部门体系运行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重申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 ※宣布审核不符合报告(由组长或委托审核员) ※审核情况综述 ※说明审核的特性 ※对审核不符合的整改要求 ※宣布审核结论 ※领导做简短讲话 ※必要时与受审方交流沟通 ※宣布会议结束
    • 139. 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内容 ※ 审核目的 ※ 审核范围 ※ 审核依据 ※ 审核组 ※ 审核时间 ※ 审核情况综述 ※ 审核结论 ※ 附录
    • 140. 审核报告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审核 情况 综述①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②不符合分布情况以及严重程度 ③对不符合整改要求 ④对受审部门的期望或要求审核结论对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作出整体评价附录分发范围部门签收部门签收部门签收部门签收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 141. 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编制 —一般情况下由审核组长负责编制,管 理者代表批准即可。 —审核报告一般分发到受审部门负责人 —一般在现场审核结束一周内编制完毕
    • 142. 对EMS有效性的评价 a) 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 b)体系能否保证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 c) 对体系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能否实施有效控制; d) 三级检=监测机制是否形成并有效运做; e)员工环保意识是否提高; f)污染预防方面的成效; g)节能降耗的效果 h)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产品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审核报告
    • 143. 对EMS有效性的评价 a) 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 b)体系能否保证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 c) 对体系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能否实施有效控制; d) 三级检=监测机制是否形成并有效运做; e)员工环保意识是否提高; f)污染预防方面的成效; g)节能降耗的效果 h)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产品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审核报告
    • 144. 学员练习四请针对练习一编制一份“审核报告” 时间:15分钟
    • 145. 不符合的跟踪与验证目的 —跟进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的改进情况,防止不符合的 再次发生 —验证措施是否能够产生新的不符合 —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和符合性 —确保审核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 146. 不符合的跟踪与验证跟踪与验证内容 —确认受审部门是否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并按照规定期限实施纠正措施 —确认受审部门分析的原因与不符合事实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确认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或可操作性 —确认措施能否消除不符合产生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再次产生 —确认措施的实施能否导致新的不符合
    • 147. 不符合的跟踪与验证受审部门的职责 —针对不符合报告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原因 —针对原因讨论确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在规定期限内实施完毕 审核组职责 —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确认原因与不符合事实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 148. 常见的缺陷 最高管理层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关心程度直接影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不符合不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就没有意义,而在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由于最高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常常会仅仅指出不符合而告结束。内审中常见的缺陷有: a) 没有受过培训的、无经验的人进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b) 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有时得不到实施; c) 流于形式,纯粹为了应付认证机构的审核或相关方的审核 d) 即使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审核,但每次审核都是匆匆结束; e) 没有将内审纳入到日常的工作计划中; f) 没有对发现的不符合进行跟踪与验证; g) 内审结果没有纳入管理评审内容之中; h) 计划不合理,没有突出重点,抽样不合理内审常见的缺陷
    • 149. 成功审核的10个要点 a) 面谈时不仅仅拘泥于EMS,要用其他话题引起对方兴趣; b) 要积极应对,在符合体系要求时要表扬对方; c) 以激励的方式交谈,让对方明白你已注意到对方的工作和作用; d) 提问时要求对方回答具体化; e) 不能为达到审核目的而对对方发出指示、命令; f) 回避争论; g) 不能批评所得信息; h) 其间发现不符合,则迅速记录,并且不要过多评论,避免引起对方反感; i) 不能在说明审核情况时议论当事人; j) 要牢记发现不符合的目的是为了审核者和受审核者双方利益,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
    • 15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流程组织选择认证机构洽谈认证合同签署认证合同提交文件文件审查第一阶段审核组织整改不合格组织整改N组织提交整改材料认证机构验证第二阶段审核NYY
    • 15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流程不合格合格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不通过组织整改组织提交整改材料认证机构审查颁发证书/注册NY对于严重不合格, 一般情况组织可以 在三到六个月后 重新提交申请
    • 152. 第一阶段审核与第二阶段审核区别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审核目的确认组织是否可以进行第二阶段审核确认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判断是否可以推荐认证注册审核范围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主要场所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所有场所和活动审核内容文件审查;方针、目标、环境因素、法律法规、管理方案、组织结构和职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以及管理评审是否在进行。文件审查,审核ISO14001:1996标准的所有核心要素审核结论对文件的符合性与协调性作出评价;对第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作出结论对整个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与符合性作出结论;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可以推荐注册作出结论审核人日较少,约为整个审核人日的1/4~1/3较多,约为整个审核人日的2/3~3/4
    • 153. 内审与外审差异项目内审外审审核方没有区分(审核方、审核委托方、受审方),同为一个组织三方不同审核目的重在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体系是否批准认证审核计划例行性审核,可以采用分散式采用集中式,标准的所有要素和所有职能部门审核程序不太正规比较正规样本量时间充裕,样本量多,审核可以较深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深度相对较浅不符合分类按性质分类,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评价改进体系按严重程度分类,目的在于决定是否推荐注册认证不符合跟踪可以做指导不可以做指导
    • 154. 第四章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
    • 155.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 组织的过程 (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活动—燃煤燃烧SO2大气排放大气污染/酸雨产品—电冰箱氟里昂的使用破坏臭氧层服务—电冰箱售后服务 降低噪声维护用户健康
    • 156.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环境因素和评价环境影响的过程有下列四个步骤: 步骤1—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选择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大到足以对其进行有意义的验 证,小到足以对其充分理解。 步骤2—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 应尽可能多地确定与所选择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环 境因素。 步骤3—确定环境影响 应结合每一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多地确定其环境影响 ,包括实际的和潜在的,积极地和消极的影响。 步骤4—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
    • 157.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分类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与处置 能源、资源、原材料的消耗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其他
    • 158.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环境因素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包含哪些环境因素? 2)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是否产生重大有害环境影响? 3)  组织所处的地点有无特殊的环境要求,如是否环境敏感区域? 评价环境影响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  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任何更改和补充,将如何作用与环境 因素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影响? 2)  如果一个过程失效,将产生多大的环境影响? 3)  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事件的出现频率? 4)  从影响、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方面考虑,有哪些是重要环境因素? 5)  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是当地的、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 159.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 —积极的或负面的 —相关方有要求的 —其他
    • 160.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 —物料平衡计算法 —产品生命周期 —问卷调查 —专家咨询 —现场查看 —头脑风暴法 —查阅文件和记录 —测量 —水平对比 —纵向对比
    • 161.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识别要全面、充分 —从组织的活动、产品与服务中识别环境因素。环境 因素存在于组织的活动、产品与服务中,活动、产 品与服务是组织环境因素的载体。 —识别环境因素应包括可以控制的和希望施加影响的, 体现生命周期思想。 —识别环境因素应注重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与七 个方面。
    • 162.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三种状态 —正常 —异常(设备的开机、停机、检修、停电等) —紧急状态(设备故障、意外泄露、爆炸、火灾、雷击等) 三种时态 —过去 —现在 —未来 七个方面 —废气排放 —废水排放 —固体废弃物 —土壤污染 —能源资源的消耗 —社区环境问题(噪声、恶臭、灰尘) —相关法律法规
    • 163.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典型的问卷 —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多少? —产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多少?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数量多少?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考虑环境问题? —有哪些紧急状态?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 —水、电、煤、油用量各多少?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 —有哪些环保设备?维护状况如何? —产生哪些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置? —主要噪声源有哪些?厂界噪声是否达标? —有无居民投诉?做没做过调查?
    • 164. 练习五请就您所在的部门,识别存在的环境因素或潜在的环境因素
    • 165.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专家判断法 —跟踪环境影响 —是非判断法 —排放量对比法 —水平对比法 —纵向对比法 —相关方是否关注 —频率对比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 —权重打分法
    • 166.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考虑下述因素可便于评价环境影响 &从环境方面考虑: --环境影响的规模;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发生的概率; --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从经营方面考虑: --有关的法规和法律要求; --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费用; --改变对其他活动和过程有何影响; --相关方的关注; --对组织公众形象的影响。
    • 167.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发生频次A 序号项目评分标准1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42每日少于一次至每月一次33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24一年以上一次1环境影响范围B 序号项目评分标准1全球42国家33地区24局部1
    • 168. 序号项目评分标准1重大42严重33一般24轻微1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C 序号项目评分标准1极为敏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42较为关注,影响公司形象33关注或不关注,对公司形象有影响24不影响公司形象1相关方关注程度D
    • 169.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E 序号项目评分标准1测定值与规定值超标42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33测定值等于规定值24测定值优于规定值1序号有成熟技术且投入资金少于5万元评分标准1有成熟技术且投入资金大于5万元42有技术控制但处于考核阶段33目前没有相应的技术控制24有成熟技术且投入资金少于5万元1资金投入程度F
    • 170.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若A+B+C+D+E+F≥15分或单项为4分的,则为重要环境因素
    • 171. 练习六请针对您所识别的环境因素依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出重大因素
    • 172. 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紧急情况下 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目标指标应急准备和响应环境管理方案
    • 173. 环境因素的更新当组织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环境因素 —组织的活动范围变化(扩大、缩小、迁移) —组织的产品变化(包括所用原材料、储存方式、运输方式等) —组织的经营条件变化 —组织的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后 —组织新增加设备时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
    • 174. 第五篇案例分析
    • 175. 案例一审核员刚进工厂就看到门前的宣传栏中写着:“保护环境、造福人类、节能降耗、着眼未来”十六个大字。站在门口欢迎审核员的到来的环境环境管理者代表说:“这是我们的环境方针,为了方便员工记忆,用这十六个字精练地表达出了保护环境的意思。”4.2环境方针b\c
    • 176. 案例二某计量表生产厂,有一个对铝壳用酸进行表面处理的过程。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废水的酸度有要求。为了符合该条款,此工厂引入了中和过程,从自己的水井里面抽地下水来稀释废水,经稀释后的废水排入城市公共废水处理站。4.4.6运行控制
    • 177. 案例三审核员在一个采煤厂审核发现,煤洒落一地,询问煤厂负责人对此情况如何控制,负责人说关于煤的运输已经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他们没有办法进行控制。4.4.6运行控制 c
    • 178. 案例四审核员于6月8日在一家公司审核发现,该公司的一个环境管理方案规定通过在公司内部种植草的方法来减少烟尘的排放,计划在5月底完成,但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的草坪,询问相应负责人,负责人说至于种植草坪一事已经承包给一家专业公司,当时种植的草没有成活,他们已经答应若在8月份种植的草再不成活,将以10倍的价值进行赔偿。4.3.4环境管理方案
    • 179. 案例五某化工厂硫酸的存放属于重大环境因素,同时规定了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控制,审核员询问环境管理者代表对程序的执行情况有无进行过监督检查,环境管理者代表说我们总经理非常严厉,我们员工都非常怕他,有了规定谁敢不遵守?所以不用检查。4.4.6运行控制
    • 180. 案例六在某公司生产车间审核发现生产工人经常违反垃圾分类规定,问负责人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公司对此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都是以罚款方式处理,其中有一次某员工被罚500元,审核员继续问效果如何?负责人无奈地说,尽管如此,但还是时常发生。4.5.2不符合 纠正与预防措施
    • 181. 案例七审核员在审核体系部时,发现周围居民经常对工厂的粉尘投诉,相关文件也规定了对于相关方的投诉,必须在三日给予答复并记录,但在现场审核没有发现任何的处理记录,询问负责人,负责人说每天都有人对此投诉,答复都是一样,没有必要总是重复。4.4.3信息交流
    • 182. 案例八在某污水处理站,审核员查看了最近的污水监测记录,发现其中BOD连续几次监测都远远超标,审核员询问负责人如何处置,负责人说我们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同时也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审核员查看改进计划,规定于10月计划建立一个污水处理站,并且明确了责任部门、启动时间、完成时间以及预计投入资金等。
    • 183. 案例九在一家大型化工厂审核时,发现生产车间现场有一个高温高压的反应釜,审核员询问环境管理者代表如果此反应釜发生爆炸有无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管理者代表说:“这个反应釜我们用了很久,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 184. 案例十在生产车间现场审核时发现文件规定,干净的可回收的硬纸板应放在可回收的废物箱中,审核时看到工人仍把一些硬纸板放在不可回收废物箱中,审核员问生产工人是否清楚文件规定,生产工人说:“文件上说干净的放进去,对于那些沾了油污的不知道算不算干净的”
    • 185. 案例十一在一个化工生产厂审核发现,该公司为了实现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制定了一套环境管理方案,规定需要将过氧化氢放在远离热源避光的地方,在化学品仓库发现仓库管理员并没有按要求放置,经询问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说他根本不知道有此规定,并且从来没有人向他说过。4.4.3信息交流
    • 186. 案例十二审核员在某公司体系部审核,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体系部为公司内部审核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当审核员需要其提供内部审核记录时,体系部负责人说:“我们每个月都全厂查一次,发现不符合立即改进,所以没有什么记录。”
    • 187. 案例十三审核员在查看管理评审记录时,发现体系部在管理评审会议上的几项关于降低厂界噪声的提议都没有形成任何意见,问环境管理者代表,环境管理者代表无可奈何说,我们是一个小厂,说说可以,真要干什么就难了。
    • 188. 案例十四在采煤厂审核,审核员发现运输煤的车辆没有用布盖上,询问环境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说他们对此情况非常重视,每次都要和承包的运输公司交代一番,可他们总是不遵照执行。
    • 189. 案例十五在机加工车间审核员发现作业人员未按照文件的要求将铜、铁边角料分开放置作业员解释说:“反正市废品金属回收公司在收取的时候会分开的,我们文件的规定是多余的。”
    • 190. 案例十六审核员在工厂的配料室审核发现,配料过程中对于飞溅出来的油墨、稀料、颜料,员工用棉纱檫拭干净,审核员问道:“车间主任说这些棉纱和垃圾一起被人拉走了”。
    • 191. 第六篇模拟角色练习
    • 192. 练习要求分为两组 08:30—09:30 第一组审核方 第二组受审方 审核条款 ISO9001:20004.2.3; 4.2.4 ISO14001:19964.4.5;4.5.3 09:40—10:40 第一组受审方 第二组审核方 审核条款 ISO9001:20006.2; 8.5.2 ISO14001:19964.4.2;4.5.2 备注:编制审核检查表/召开首末次会议/每组开出至少一份不合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