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 2. 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
    • 3. 牢记“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含义表达技巧表现方法修辞方法议论:(多用于揭示题旨、卒章显志) 抒情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叙事抒情) 描写: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 记叙:人物经历,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抑扬、衬托、想象、象征、用典、意象叠加、化抽象为具体、对面落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多角度(动静、虚实、明暗、远近、感觉等)对比 渲染、铺垫、工笔、白描、衬托……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顶针、叠词 、双关、互文表达方式
    • 4. 明确: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 5.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 6. 熟练掌握“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 “三步骤”。 三步骤: (1)说名字。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 (2)说例子。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说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7.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写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从而写出诗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特别提醒:①此题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第三步。②若答“借景抒情”可得一半分。
    • 8. 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
    • 9.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 衬托、反语等
    • 10. 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11.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12.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春夜雨后,一弯新月挂在枝头,两岸细柳荡漾在水面上,兰溪江之水清澈如镜,在月光下映出如画的山色。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连下了三天的桃花雨后,兰溪水暴涨起来,喜欢新水逆流的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便纷纷游上溪头浅滩嬉戏。
    • 1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芙蓉如面名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1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用船前高高的桅杆和船桨代指战船。
    • 16.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 17.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 18. 【参考答案】(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 1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20.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中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比拟(拟人、拟物)
    • 21.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22. 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 23.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24.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25.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6.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 27.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28.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9.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故乡遥,何日去?家住无门,久作长安旅。 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30.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 31. 1.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 更 与 何 人 说 ?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浮生长恨欢娱少,肯为千金轻一笑?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32. 互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33. 排比:运用排比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34.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35.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36.  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3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
    • 38. 故园东望路漫漫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双袖龙钟泪不干 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 39. 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
    • 40.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 想象、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悬念、用典、照应、抑扬、 动静相衬、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
    • 41. 1、衬托或烘托正衬: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用相反的东西衬托。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逾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响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 42.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 43. 2、对比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44. 对比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 45. 对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46. 3、动静结合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 47.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 48.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明净的水面就像轻轻磨过的镜子映照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忽然一阵东风吹起,长长的柳条随着清风袅娜起舞,树上的积雨被风摇落,洒向池塘,荷叶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万点响声
    • 49.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4、虚与实
    • 50.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设想未来之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对面落笔。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51. 陇西行四首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 52.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 53.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 5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 55.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5.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 56.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 57. 6.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 58. 这首诗以小见大,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田家 父耕原上草,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59.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 60. 7、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 61. 8、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6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63.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64. 9、渲染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的 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中则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
    • 65.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故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这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 66. 答案:①。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刻。 ②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 ③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使读者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写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 67.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具体运用)。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课堂示例
    • 68. 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
    • 69. 记叙一、表达方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70. 议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71.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 72. 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性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 73. 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叙事)(议论)(抒情)
    • 74.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 75.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76.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77. 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 78.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 79.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 80.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 81. 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
    • 82.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 83.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 84.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 85. (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86.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 87. 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 88. 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 89. 答案的表述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 90. 课堂练习
    • 9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 92.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4分)简要说明
    • 93.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 94.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妙。”      
    • 95.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 96. 200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表达出作者想要回家的迫切心情。
    • 97.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2005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 98.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99. 3、200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表达出作者想要回家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