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代最高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七 明 县 中央—布政使司 府 —— 州 ——县 直隶州——县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 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 明后期全图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 4. 三司区划基本一致,个别地方有出入,如东北设辽东都司,不置布政使司;山东按察司兼管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中央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三司,三权分立。但中央集权。存在仿效宋朝有部分区划交叉的情况军权监察
    • 5. 明代辽东与内地之间的交往,只能通过两条道路进行。一条是经山海关与辽西走廊的陆路,另一条则是经渤海海峡,从山东半岛北部的登州、莱州到达辽东半岛的海路。洪武初年,明军从登莱地区渡海北上,击败残元势力,将辽东地方纳入明朝治下,而当时辽东驻军所需的粮食、布匹等后勤物资,也都要通过登辽之间的海路转运获得。在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上,明代辽东的民政与司法事务分别被划归山东布政司下属的辽海东宁分守道,以及山东按察司下属的辽海东宁分巡道管辖,从而形成了“辽东隶于山东”这一特殊的政区地理现象。辽 东 都 司山 东 布 政 司山 东 按 察 司还有一个原因:辽宁的军队因为缺乏给养来到山东生事,山东因此对其进行管辖。
    • 6. 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分立。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陆续向各地派巡抚、总督,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集于一身,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长官。 万历年间四总督:蓟辽、宣大、陕西、两广。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蓟辽总督:东北 宣大:宣化大同一带 陕西:西部地区 两广:抵御倭寇
    • 7. 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统军户,全国卫所千计,分隶两京都督府与十六都指挥使司、四行都指挥使司、三留守司。 十六都指挥使司:十三省各有一都司,以及万全都司治宣府卫、大宁都司治保定府、辽东都司治定辽卫。 四行都指挥使司: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福建行都司治建宁卫、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 三留守司:中都留守司治中都凤阳府、湖广行都司治郧阳府、兴都留守司治承天府(钟祥)。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卫所制度:军人另立户口,其余家人在一个户口。军户和普通编户不同,可以世袭。女儿也要嫁军户的儿子。形成两套独立的系统。北京南部对抗陕西的蒙古人控制河西走廊武夷山北,不太稳定西昌,通往云南的要塞湖北北部控制从湖北到河南的要道,明显陵(级别越来越低)
    • 8.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 9.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八、清 中央—省—府(直隶州 、厅)—县(散州、厅) 康熙六年设18省: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光绪九年新疆设巡抚,建行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三十三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省。终清之世为23省。
    • 10. 清代布政使辖区图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基本都是在400毫米以东的农耕区
    • 11.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南京,统领长江以北管理南部地区和崇明岛江苏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实行不同的管理,有其原因。
    • 12.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1885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慈禧太后据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会同议奏的结果,颁诏决定:“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着闽浙总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详细筹议,奏明办理。”以此为标志,清廷正式决定设立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台湾人认为1948年之前的人民称为原著名,后来搬入的成为移民。但是老师理解的原著名是高山族,双方理解不同。 但是移民对于台湾西部地区的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13. 八总督:直隶、两江、闽浙、陕甘、四川、云贵、两广、湖广。八总督不涵盖十八省,山东、山西、河南只设巡抚,不设总督。十五巡抚:十八省中甘肃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监管;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权利并不完全交叉,就是为了牵制总督。布政使司却沦为名义的掌权者,低于总督和巡抚。 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广东广西 湖南湖北掌握行政权、军权、司法权为了牵制总督
    • 14.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 15. 清代巡抚辖区图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 16.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灰色适合农业生产,周边地理不同,清朝对其进行不同管理。 新疆设伊犁将军。蒙古:乌里雅苏台将军 东北的将军都归总督管。盛京将军清朝时内忧外患,但是其行政区划制度保证了内部政治的稳定。
    • 17. 省—— 道——县 省——专区——县九 民国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民国元年(1912年),全国共划分为直隶、奉天、吉林、黑江、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新疆22省,外蒙古、内蒙古、青海、西藏、阿尔泰共27个省级行政区。随后 陆续设置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京兆、东省、胶澳商埠,废置阿尔 泰区域。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共有32个省级行政区。
    • 18.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裁京兆地方,直隶、奉天2省易名,特别区及胶澳商埠改设置省及特别市,新设宁夏、青海2省及上海、南京、西京、北平、天津5特别市及威海卫行政区,至抗战爆发前,共有39个省级行政区。抗战期间,重庆升为直辖市。抗战胜利以后,威海卫行政区改为省辖市,并自日本接收台湾及东北,东北地区依《东北新省区方案》划设9省3市,承认外蒙古独立。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共有35省12直辖市1西藏地方,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以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区域设置海南特别行政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后,曾基于军事需要,在部份省份设立跨省政务委员会以方面管理。 1947年至1950年期間,於各省份設立跨省級的軍政長官公署。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辛亥革命纪念雕塑 中国以宋为界,之前中央和地方权力平等,宋开始中央集权加强。因此宋元明清等王朝内部出现的稳定非常少九角是九州,十八星是十八省。不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东北三省。所以中国人民银行不能用。
    • 19. 第三节 行政区划的原则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氏族社会里只有部族居住地人口较集中,居住地周围是一片广大的狩猎区,氏族间没有明确的边界概念。商、周时期依然表现为城邦国家的特征,商代都邑之外为郊,为牧,为野;周代国外同样是郊,郊外是野。一 中国古代政区边界的产生
    • 20.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甸侯绥要荒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铚,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人少的时候没有界线。当人口慢慢增多,对空间需求增大,才产生了界线。原生态的地理形势,就想欧洲中世纪的城邦。秦国攻打郑国又退兵。证明当时的边界意识不强。
    • 21.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二 随山川形便原则与行政区边界 随山川形便原则 山川形便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
    • 22. 济、河惟兖州。 海、岱惟青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海惟扬州。 荆及衡阳惟荆州。 荆、河惟豫州。 华阳、黑水惟梁州。 黑水、西河惟雍州。 ——————禹贡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 “赵盾弒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 “不然。” 对说: “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济水和黄河是兖州战国初期,当时随山川形变设州已成习惯。但是禹贡并没有实践。
    • 23. 随山川形便作为行政区边界的优劣: 优: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异俗。 劣:完全以山川作为行政区边界,会成为一 个完善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 第三讲 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 历史上在四川建立的政权:蜀汉、成汉、前蜀、后蜀、明玉珍、张献忠。历史上在山西建立的政权:前赵、后赵、北汉。利用封闭的地势,会形成割据势力
    • 24. 江都郡 行政区边界与山川形势有出入。这样的行政区使所有凭借山川之险的因素完全消失。 明代南直隶南京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隋江都郡北宋河东路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三 犬牙交错原则与行政区边界 隋朝,不能以长江天堑作为界线不仅有军事意义,还服从了政治和经济的需要。富庶的江南地区可以救济穷困的江北
    • 25. 山陕峡谷
    • 26.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粤侯二人为戈船、下濑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汉书·南粤传》长沙马王堆汉代驻军图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犬牙交错的作用
    • 27. 江西陕西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犬牙交错、随山川形便与今日一级政区河北北京海南河北和北京也是犬牙交错,二者共享华北平原。西部为太行山脉,河北北部还有燕山山脉。环京津贫困带,河北省的承德和张家口,要求河北自己调控南部是亚热带,往北是温带。南部是稻米,北方是小米和糜子。秦岭控制在一个省,为了防止四川军势北上。同时也有军事带动作用。海南的省会应该设在雷州半岛,可用大陆牵制台州,以免防止台湾的历史上演
    • 28.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重庆70%的国家贫困县。现如今的政策优惠,让中心区带动地方,但是具体的边界还是值得商榷
    • 29. 现行行政区划的改革方案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新的一轮讨论,每个修改方案强调的重点均不一样,形成多种思路。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现行行政区划的改革方案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新的一轮讨论,每个修改方案强调的重点均不一样,形成多种思路。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 30. 本讲主要参考论著: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中华书局。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上、下),《文史》2006年第1期、第2期 辛德勇《两汉州制新考》,《文史》2007年第1期 第一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