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以前各个农业民族建立的王朝,周边民族的族属虽然不同,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互有伸缩的疆域之争,始终没有离开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交错带既是新生疆土的增长点,也是疆域内缩的终止线。 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之前,清王朝的版图不仅辽远,而且有着超越汉唐时期的完整疆域。
    • 2. 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格鲁塞《草原帝国》
    • 3. 第三节 清代晚期的疆界条约与疆域变迁《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与外国订立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条约由《阿巴哈依图界约》和《恰克图界约》组成,条约划定了自沙宾达巴哈至额尔古纳河上游清朝北部与俄国边界的走向,即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的边界走向。为了抵制沙俄在北方蒙古地区的扩张,清政府与俄国经两年谈判,1727年9月1日签订《中俄不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结束了中国有域无疆的历史。有疆有域的时代开始了
    • 4. 《中俄尼布楚条约》结束了中国有域无疆的历史,从此边界表述形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就此丧失了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民国时期再次失去漠北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唐努乌梁海(今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所在领地。
    • 5. 《中俄北京条约》第一条 决定详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玛乙月十六日(即咸丰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在瑷珲城所立和约之第一条,遵照是年伊云月初一日 (即五月初三日)在天津地方所立和约之第九条,此后两国东界定为由什勒喀、额尔古纳两河会处,即顺黑龙江下流至该江、乌苏里河会处。其北边地,属俄罗斯国,其南边地至乌苏里河口,所有地方属中国。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自松阿察河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口顺山岭至瑚布图河口,再由瑚布图河口顺珲春河及海中间之岭至图们江口,其东皆属俄罗斯国;其西皆属中国。
    • 6. 1858年5月中俄《瑷珲条约》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 1877年中俄《伊犁条约》 1882~188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要求把黑龙江以北划归俄罗斯
    • 7.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路线图18000公里的海岸线,尽管很长,中国却没有向海洋求生存。靖难之役中,永乐大帝发动政变,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派郑和7次下西洋,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 15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发现了跨越好望角的到达非洲的路线,之后还有哥伦布等。 1840年鸦片战争,打到了天津、北京,让当时的大清帝国甚为震动
    • 8. 海防重乎?塞防重乎?李鸿章王文韶左宗棠两江总督,提出海防为重塞方为重
    • 9.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李鸿章“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所以“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左宗棠新疆危机,当时有个中亚小国,浩罕,阿古柏煽动新疆脱离中国,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提出。新疆有很多蒙古人在这里,如果新疆失守,则蒙古就会混乱。慈禧太后,支持海防,也支持塞防。
    • 10. 左宗棠带领部队收复新疆,一队北疆、一队南疆,这次彻底解决了新疆问题。设伊犁将军管辖,还设置了新疆巡抚,驻守乌鲁木齐。 这片土地占中国国土的1/6,处于二级阶梯,有高屋建瓴的作用。
    • 11. 定远号第九讲 九州方圆 中国历史疆域变迁1894年定远号战舰英国和中国的冲突主要发生在陆地上,甲午海战的爆发和朝鲜半岛关系很大。之前一直是宗主国和被保护国的关系。之前朝鲜发生叛乱,大清去解决,这个时候日本介入,想要让朝鲜失去这种宗主关系。日本和中国在平壤发生战争,后来日本将中国的运武器船打沉,发生了甲午海战。中国军舰从德国引进,虽然质量很好,但是年久失修,与日本作战。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已经强大起来了,全国一心建设海军。 这时慈禧太后60岁大寿,把兴建海军投入到建颐和园等用处上。这是中国第一次海洋战争,结果惨败。
    • 12.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马关条约》共11款,涉及疆土条约内容: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 13. 第四节 关于疆域问题的余论一 疆域伸缩的多变性 疆域归属的时间性 三 “九州与四海=中国+夷狄”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 、八 蛮 、七 闽 、九 貉 、五 戎 、六 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汉唐时期,尽管有开疆拓土,但都是短暂的。当衰弱时期时,都退到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
    • 14. 《新唐书‧地理志》载:“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朝鲜、 新疆、中南半岛、 朝鲜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15. 王充《论衡》: “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高舄”。
    • 16. 第五节 当代边疆问题 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思想 北守南融 以藩为屏 以夷制夷 中国是天下中心 重陆轻海中国古代一直都有地缘政治的思想,自战国时都认为北方才是政治中心
    • 17. 地缘政治分析有两个主要内容: (1)阐述地理环境与政治大国的关系。 (2)列出包括相互作用的许多个政治实力单位的空间结构。 地缘政治将世界区分为大国集团。 “具有直接实力的世界”和“具有间接实力的世界”。主要大国是能够按自己的意志采取国际行动的国家,而弱国只有在大国为它提供机会时才能采取行动。
    • 18. 阿尔弗雷德·马汉(A1fred Thayer Mahan)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海权国力论。他将一国凭借其实力夺得制海权作为衡量世界强国的标准,并提出了夺取制海权所必须具备的六项条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领土、人口、民族素质及政府机制)。马汉的海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及其以后的几本著作中。马汉通过考察世界历史霸权的演变与发展,得出结论:争霸世界的关键在于夺取制海权。并且将这种能力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历史进程最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海权论海洋将世界各国连成一体,占70%左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 19. 麦金德则提出了陆权论的国力论。他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中指出,被称之为世界“心脏地区”的大片内陆区域,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较发达,加上铁路、公路网等陆上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大陆国家重新占据优势,具有较强的国力。 斯皮克曼(Nicho1as Spykman)继承了麦金德的传统并加以发扬广大。斯皮克曼修改了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认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各强国占领和控制的核心地区。拉采尔.F麦金德.H.J陆权论立足东方,提出近东、中东、远东的概念,这是在陆权论中提出的
    • 20. 包括印度地图在内的上世纪上半叶的各种地图中,中印之间的边界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得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在这条传统习惯线北侧地区长期以来归中国行政管辖。1905年出版的“印度行政区划图”中,中印边界东段的画法与中国的地图一致。1929年大英百科全书(第14版)中中国全图的中印边界东段部分与中国出版的图一致。而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边界”向北推移了大约100公里,大体沿喜马拉雅山脊线走向,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英属印度。 西姆拉会议: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开的“西姆拉会议”是以中国中央政府代表陈贻范为一方,西藏地方代表司伦夏扎为一方,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洪为调停人。会议开始的议题以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当局的关系为中心,最后划定内外藏分界,外藏为金沙江以西地区,境内由西藏地方当局管理。约文规定,中英政府承认西藏在中国宗主权之下,并承认外藏的自治权。 一 中印边界最后没有结果
    • 21. 西部有3万,东部有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有争议的土地喜马拉雅山的南部是藏民区,按照藏民是中国的政治,于是政治上属于中国。但是麦克马洪把界线划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线上。新藏公路,归属219国道,还有驻藏部队
    • 22. 麦克马洪线后来很多印度人迁入,还设了阿鲁纳切尔邦
    • 23. 台东 太平洋二 台湾战略地位台湾从康熙年间属于大陆,光绪时派过巡抚。
    • 24. 美国务卿杜勒斯在。 美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提出具有政治军事理念的“岛弧”概念: “第一岛链” —— 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 “第二岛链” —— 北起日本列岛,经小笠原群岛、硫黄群岛、马里亚纳群岛、 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延至哈马黑拉马等岛群。 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的关键地带
    • 25. 三 中朝边境 康熙51年确定中朝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于长白山天池南分水岭上立碑为记。 以后双方争端主要在图们江江源。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6月,中朝进行第一次勘界,没有结果。 1887年中朝进行第二次勘界,就土门、豆满江为图们江的别名达成共识,但对图们江源头存有异议,中坚持红丹水,朝认为红土水,后共同将石乙水奉为源头 宣统元年《中韩界务条款》,规定以图们江北源石乙水为界。 宣统元年《中韩界约条款》,明确图们江以北“间岛”属中国。 黄色红丹水;红色,红土水;蓝色,石乙水
    • 26. 间岛系指吉林省所属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地区,位于图们江北岸……日俄战后,日本并吞朝鲜,积极策划侵占中国东北,于1907年8月派兵占领‘间岛’,强行设立军政构……”吴禄贞正是此时受命前往延吉戍边的,在那设“延吉边务督办公署”,前后筹边三载。他面对强敌,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最后使得“日军不得不退出侵占地方,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协约》)。”      间岛问题日俄战争后,日本战胜,力量渗透到朝鲜。后来《间岛协议》确定间岛是中国的
    • 27. 《间岛协约》主要内容 1、完全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以图们江为国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为基点,以石乙水为分界线。 2、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允许外人居住及贸易。 3、在图们江以北开垦的土地上,仍然允许韩民居住。 4、居住该地的韩民须服从中国法律,归中国地方官宪管辖与裁判,与中国人同样履行纳税义务及听候其一切行政处置。 5、 间岛内韩民所有土地房屋可与中国民众财产同样受保护。在图们江沿岸设渡船,双方民众自由来往。 6、将来将吉长铁路延长到延吉南境,在韩国会宁同韩国铁路接轨。 7、“朝鲜总督府”(日本殖民机构)及文武各员两月内撤离。同时在上述通商地点设日本领事馆。
    • 28. 大陆架,原系地质地理概念,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从海岸向外延伸,坡度由缓至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止,平均坡度0.1度,外缘平均水深130米。  大陆坡,是从大陆架外缘急剧下降到深海底的巨大斜坡,平均坡度4度30分。 四 东海、南海问题
    • 29. 在中国方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中国方面主张的大陆架主权,可以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未到350海里的上限),并在这里与日本分界。海洋法公约77条继而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为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而日方反复强调的"EEZ中间线划分",则是与此毫不相干的另外一桩公案了,需要另案讨论;由此,中国对东海海底石油,可证在联合国海洋公约条款约束下,拥有无可辩驳的所有权和开采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六部分76条很明确的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中方主张的也正在于此。特别是第五款规定了1.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处。2.如果中间超过2500米深,就不算是大陆架的延伸了。 这两条正好能够把日本对东海油气资源的要求完全扼杀,并且能够从法理上保证中国开采东海石油的合法性。 因为从日本冲绳出发向西的海底,客观存在一个深度超过2900米的冲绳海槽,那海槽的存在,从而就成为了日本无法延伸其大陆架向西,以达到“大陆架350公里”上限的致命限制。
    • 3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2. 目前,南海诸岛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四十多个岛礁。南沙群岛中,除我控制永暑礁等7个岛礁,台湾控制太平岛外,东南亚部分国家侵占南海诸岛,越南占28个,菲律宾占7个,马来西亚占3个,印尼占2个,文莱占1个,中国只占9个,其中太平岛由台湾守军。
    • 33. 克莱因的国力方程 P=(C+E+M)×(S+W)P( Perceived Power )国力 , C (Critical Mass)基本实体 , E (Economic Capability)经济实力 , M (Military Capability)军事能力 , S (Strategic Purpose)明确的战略意图 , W (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
    • 34. 史念海、顾颉刚《中国疆域沿革史》 童书业《中国疆域沿革略》 王恢《中国历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