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逍 遥 游 庄子
    • 2.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 , 时期 人, 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 并称为 。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 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 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 由的“逍遥”之境。 周战国宋国蒙 道家“老庄”清静无为
    • 3. 《庄子》 《庄子》一书,今存 篇,分为 ,是庄子所作, 和 ,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 ,想象 ,气势 。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3内篇7波澜壮阔杂篇11外篇15奇特丰富汪洋恣肆
    • 4. 听课文朗读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蜩蝉 舂粮 蟪蛄 大椿 斥鴳 泠然 万仞 蓬蒿 tiáo chōng huì gū chūn chì yàn líng rèn hāo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 5. 四-1、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 6.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小年     大年朝菌 蟪蛄 众人 冥灵 大椿 彭祖
    • 7. 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 以世俗之见自视 以出类拔萃自居 (蜩、学鸠、斥鴳)宋荣子 列 子淡泊名利、犹有未树 超脱于世、犹有所待 (大鹏)未达逍遥之境
    • 8.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
    • 9. 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庄子•大宗师》   何为逍遥
    • 10. 藐姑射之山有 神人 居焉,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何为逍遥
    • 11. 至人 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生死无变于己。 ——《庄子·齐物论》何为逍遥
    • 12. 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
    • 13. 逍遥游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今天我们读《庄子》有哪些意义?请从思想和艺术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述己见
    • 14.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15.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 16. 16知特色一、手法: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二、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三、文风:纵横跌宕、错落有致、挥洒自如。
    • 17. 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 18.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起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读庄子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从庄子哲学的恢宏气象看来,也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思想角度,从不拘限于枝枝节节,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杀精细的分析,否则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说的“自大视细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从整体处观察事理,从各个角度作面面的透视。
    • 19. 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何看法?
    • 20. 逍遥游庄子
    • 21.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并称“老庄”。把智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他把随命运摆布作为最高的品德。庄子一方面宣扬如何养生、全身,一方面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摆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庄子生平
    • 22. 《庄子》 《庄子》一书,今存 ,分为 ,是庄子所作, 和 ,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23.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回顾经典:
    • 24. 六、《庄子·逍遥游》中的成语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 25. 万物皆 “有所待”鲲 、鹏大海运将徙小大舟深水 芥草杯水野马、尘埃蜩与学鸠对比以息相吹比喻强调适莽苍者 适百里者 适千里者行路备粮嘲笑大鹏(比喻)反驳第一段
    • 26. 小年:朝菌、蟪蛄、众人大年:冥灵、大椿、彭祖此小大之辨也不及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空间——时间)第二段
    • 27. 四类人: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 子:犹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人)自然万物有所待(物)第三段
    • 28. “无功”: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无已”: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逍遥之游
    • 29. 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逍遥游
    • 30. 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 31.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 32. 1、《谐》言鹏之物 汤问棘鹏之事2、蜩、鸠笑鹏——奚以之九万里 斥鷃笑鹏 ——奚适3、鹏——欲自由而不能的人 蜩鸠——无知而自大的人寓言故事 想象 夸张 比喻典籍说明 史实印证写作特色
    • 33.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34.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  《逍遥游》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齐物论》 至人实在是神妙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
    • 35. 鹏飞依风 野马尘埃以息吹水—舟;风—鸟路——粮自然万物皆有所待所待有大小(特殊例子)(普通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