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蜡 烛西蒙诺夫 【苏联】
    • 2.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 3.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 4. 阅读要求:①注意标注出重点字词的读音; ②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 5. 给下列字词注音: 烧 灼 桥头堡 地 窖 匍 匐 腋 下 拂 晓 瓦 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柯拉耶夫 舀 鞠 躬zhuóbǎojiàopú fúyèfúlìwēiqǐqì kē yēyǎo jū gōng
    • 6. 整体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7. 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埋葬苏联红军烈士。
    • 8. 内容探究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章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 9. 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的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 10. 1.阅读文章第14段,圈画出描写老妇人的动词。
    • 11. 示例“看”字说明老妇人矛盾的内心,想找人诉说,却没有一个人,渲染了法西斯屠杀人民所造成的惨况。 “摸”和“揣”字说明了老妇人对所要带上东西的珍惜之情。我:“我怎么能让他的尸体就这样暴露在广场上啊。” “我能做点什么呢?” “哦,对!我应该把他埋起来。” …… “我唯一的结婚红烛要不要给他用呢?” “还是不要吧,那可是我最最珍爱的东西呀!” “不!还是应该给他用,他可是为帮我们打敌人才死的,嗯,给他用值得!!”
    • 12. 2. 速读文章第15段 画出描写老妇人行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明了什么?
    • 13. 3. 听师读文章第17段 画出描写老妇人行动的动词,小组讨论说说老妇人为什么要整理烈士遗体?
    • 14. 4. 自读文章第19段后 小组讨论说说老妇人“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在这漫长的时间她又想到了什么?
    • 15. 3. 阅读文章第23段 写出23段中“拖”字说明了什么?
    • 16. 6.说一说老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7. 老妇人是一个 的人 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 忘我; 不惧危险,安葬烈士; 慈爱; 对法西斯充满仇恨; 有着强烈深沉的母亲般的爱……
    • 18. 7、齐读结尾两段后小组讨论文中烛光有何象征意义? ①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②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③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 19. 哀思生命之光两国情谊
    • 20. 祈祷和平祈祷 和平
    • 21. 3. 阅读文章第22、23、26段分别 (1)写出22段中老妇人为什么要“舀”那些水? (2)写出23段中“拖”字说明了什么? (3)写出26段中“一捧一捧慢慢地”表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