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投资银行(三) 价 值 评 估
    • 2. 目录从财务报表的角度判断公司现有资产的价值 从战略的角度判断公司的价值 案例——中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价值分析
    • 3. 财务分析概述一、什么是财务分析:定义及其解释 1、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 2、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 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 3、财务分析是个过程。 4、财务分析是认识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 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
    • 4.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一般目的: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目的可以分为:流动性分析;盈利性分析(资产盈利率和权益盈利率); 财务风险分析;专题分析:如破产预测、审计师的分析性检查程序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 2、因素分析法财务分析概述
    • 5.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 或变现价值。 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按年度分期报告,是短期的陈报,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消息。 财务分析概述
    • 6. 2、报表的真实性问题 要注意财务报告是否规范。 要注意财务报告是否有遗漏。 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 要注意审计报告的意见及审计师的信誉。 3、企业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影响可比性财务分析概述
    • 7. 4、比较基础问题 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 趋势分析以本企业历史数据作比较基础。 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计划预算作比较基础。 总之,对比较基础本身要准确理解,并且要在限定意义上使用分析结论,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财务分析概述
    • 8. 一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基本的财务比率资产负债表资产类: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帐款 减: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净额 预付帐款 年初数 期末数 25 50 12 6 11 8 200 400 1 2 199 398 4 22
    • 9. 其它应收款 存货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流动资产合计年初数 期末数 22 12 326 119 7 32 4 8 0 45 610 70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0.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清理 在建工程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固定资产合计 年初数 期末数 45 30 1617 2000 662 762 955 1238 12 0 25 10 10 8 1002 1256长期投资基本的财务比率
    • 11. 无形及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 其它长期资产 资产总计 年初数 期末数 8 6 15 5 0 3 1680 200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其它应付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年初数 期末数 45 60 4 5 109 100 4 10 12 7 1 2 16 12基本的财务比率
    • 13. 未交税金 未付利润 其它未交款 预提费用 待扣税金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它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年初数 期末数 4 5 10 28 1 7 5 9 4 2 0 50 5 3 220 30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4.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其它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 年初数 期末数 245 450 260 240 60 50 15 20 580 76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5.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年初数 期末数 100 100 10 16 40 74 730 750 880 940 1680 200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6. 损益表一、产品销售收入 减: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二、产品销售利润 加:其它业务利润 减: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上年实际 本年累计 2850 3000 2503 2644 20 22 28 28 299 306 36 20 40 46 96 11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7.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上年实际 本年累计  199  170  24  40   17   10   5   20  235  200   75  64  160  136基本的财务比率
    • 18. 利润分配表 上年实际 本年累计 一、净利润 160 136 减:应交特种基金 40 34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700 730 上年利润调整 0 -20 二、可供分配的利润 820 812 加:盈余公积补亏 0 0 减:提取盈余公积 40 34 应付利润   50 28 三、未分配利润 730 750基本的财务比率
    • 19. 二、变现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影响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 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 偿债能力的声誉 减少变现能力的因素: 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基本的财务比率
    • 20. 三、资产管理比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四、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基本的财务比率
    • 21. 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长期租赁(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担保责任 或有项目 五、盈利能力比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基本的财务比率
    • 22.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 分析图见下页)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主要内容:净收益、净资产与股数、 市价的关系 财务分析的应用
    • 23.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 X 权益乘数售销净利率 X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全部成本+其它利润--所得税 长期资产+流动资产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其它流动资产现金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存货净利 / 销售销售 / 资产总额财务分析的应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 24. 1.净收益分析: 净收益与股数比:每股净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 通股份总数 净收益与市价比:市盈率=市价/每股净收益 净收益分配: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数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留存盈余比率=(净利润-股利)/净利率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净收益/每股股利 再与市价比:股利获利率=每股股利/股票市价财务分析的应用
    • 25. 2.净资产 与股数比较: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数 与市价比较: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财务分析的应用
    • 26. 一、现金流量分析 1.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 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 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 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 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 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 2、某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财务分析的应用
    • 27.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财务分析的应用
    • 28. 财务分析的应用
    • 29. 财务分析的应用
    • 30. 财务分析的应用
    • 31. 3.结构分析:流入结构;流出结构; 流入流出比 4.流动性:(经营净流入/某种债务)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 期债务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 财务分析的应用
    • 32. 5.获取现金能力:(产出/投入) 销售现金比=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量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 普通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 入/全部资产 财务分析的应用
    • 33. 6.财务弹性:(现金供应与现金需求)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 5年经营现金净流入/(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 金股利)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7.收益质量:(实得/应得) 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入/(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财务分析的应用
    • 34. 目录从财务报表的角度判断公司现有资产的价值 从战略的角度判断公司的价值 案例——中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价值分析
    • 35. 从1996年至1998年500强排名中有102家企业(即20%)被排除。 1998年除制药业仍居第一外,其他行业变化比较大: 林产品、纸制品等被挤出前8名; 新增商业银行、航空公司、娱乐业。 此外,电信业营业收益率从过去的第8名升至第2,为10.2%。 经营状况最好的前8名行业中1995年有3个是服务业,现在有5个是服务业。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
    • 36. 若干国家跨国公司营业收入收益率比较
    • 37. 若干国家跨国公司 营业收入收益率比较(续表)资料来源:美国《财富》杂志
    • 38. 战略调整与业务重组9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的调整与改革 通用电气GE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联合技术公司UTC 杜邦DU PONT
    • 39. 战略调整与业务重组美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业务重组和机构改革的原则是: 企业经营目标:首先为股东赢利,不断提高资产收益率 企业战略调整: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从硬件产品向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转变。 企业业务重组:突出核心业务,发展相关多元化业务 企业机构改革:减少层级,精简人员,贴近客户,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
    • 40. 战略调整与业务重组 90年代中期西欧企业的改革 ————主动改革的德国企业 戴姆勒奔驰公司DBAG 大众汽车VW 赫司特HOECHST 西门子SIEMENS
    • 41. 战略调整与业务重组亚洲金融危机中被迫改革的韩国企业 三星、现代、大宇、LG和鲜京5大集团整改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压缩经营领域,突出主营业务 第二阶段,分解集团,主营业务公司独立经营 第三阶段,为增强主营业务竞争力,要求企业与外企合资合作、清理无竞争力企业
    • 42. 战略调整与业务重组90年代末开始调整和改革的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改革内容包括: 调整企业经营目的。目前多数公司认为,企业必须重视为股东赢利。索尼公司现在吧股东、员工和客户三者利益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突出企业经营重点 从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化转变为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全球化 进行企业管理结构的改革 进行财务制度改革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 43. 跨国公司的全球购并与战略重组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是跨国公司之间收购兼并的基本原因,收购兼并则进一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 以GE为例,通过业务重组,从80年代初的45个业务部门减少到12个,出售企业回收资金占80年代销售额30%(每年约100亿美元)收购资金高达700亿美元。
    • 44. 跨国公司的全球购并与战略重组推动跨国公司间购并风起云涌的客观原因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竞争范围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扩大到全球市场 新技术革命导致产品和技术更新不断加快,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单独长期垄断某种技术,必须寻找“可控制”的技术共享者 东亚金融危机迫使跨国公司加快战略调整以便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世纪之交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与购并必将极大地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和竞争规则
    • 45. 跨国公司把中国 纳入全球战略安排之中目前,美国最大20家工业公司中的19家,日本最大20家工业公司中的19家,德国最大10家工业公司中的9家均已在华投资。在如此之短是时间中,如此之多的世界级著名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国家投资,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极其激烈的竞争。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竞争。竞争有利地推动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即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进程
    • 46. 跨国公司把中国 纳入全球战略安排之中经过90年代以来的战略性投资,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安排中的一部分。 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生产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管理营运中心是3种重要的节点。 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已经初具规模。一些跨国公司也在中国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但是这些开发中心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往往只进行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开发。
    • 47. 跨国公司把中国 纳入全球战略安排之中在这些经营网络的节点中,增加值最大是营运中心。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足,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落后,中国还难以作为跨国公司的营运中心。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安排中,中国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上,在全球化中分享的利益有限。
    • 48. 跨国公司把中国 纳入全球战略安排之中中国面临着以下的严峻考验: 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 49. 美国投资银行如何在亚洲和中国直接投资——高盛的例子 高盛在亚洲的直接投资始于1992年。其时,建立了一支由11人组成的班子。只有科纳尔和另一位成员是西方人,其余均是在美国受过教育的亚洲人。迄至97年底,这支“绿色贝雷帽”已在亚洲投资了20个项目,价值7亿美元。
    • 50. 美国投资银行如何在亚洲和中国直接投资——高盛的例子当亚洲风暴横扫东亚时,高盛与其他纷纷撤离的西方投资者们反其道而行。他们仍在寻求那些能有效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东西的公司。 高盛选择投资者特别重视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能力与敬业精神。它所投资的大部分公司仍由第一代创业者掌握。在高盛看来,投资并不是一场被动的游戏。“问题不在于资金,而在于管理和变革”。
    • 51. 美国投资银行如何在亚洲和中国直接投资——高盛的例子高盛选择的公司通常具有杰出的生产效率,但只是有效的生产是不够的,他们的管理者还应该掌握现代营销,财务和重组其组织的全面技能,而这恰恰是高盛所乐于并擅于提供的东西。 高盛与其他西方机构的区别在于,他特别注重一些小型的,在一般行业(而非热门行业)中朴实无华的公司。这种做法的一个结果是高盛往往避免那些有数十家机构共同参与的对大型公司的“俱乐部式的投资”,并使自己能够对投资对象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 52. 美国投资银行如何在亚洲和中国直接投资——高盛的例子高盛的上述投资风格: 以深圳为基地的平安保险公司的例子 对“宝成”(Pon chen)的投资
    • 53. 高盛在亚洲的投资 (两岸三地部分) 中 国 上海冰激凌(已售出)(1993) 玉柴动力(1993) 平安保险 (1994) 上海中心广场(1997) 中国里尔(lear corp,China 1997)
    • 54. 高盛在亚洲的投资 (两岸三地部分) 香 港 FourtainSet Holdings(1996) Yue Yuen (1996) 华润北京置地(1996) Hung Hing Printing(1997)
    • 55. 高盛在亚洲的投资 (两岸三地部分) 台 湾 总督(7-eleven)连锁店(1994) 巨人制造(1995) Pou Chen(1996)
    • 56.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1、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评价侧重点: 摩根士丹利在《全球竞争优势》与《亚洲竞争优势》这两本书中都采用“竞争优势持续期”这一指标对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进行评估。 他们认为在经营活动中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比弱小的对手更具价值,这样的公司有望在其投入的每一分钱上得到更高的回报,所承担的风险却更少。
    • 57.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持续竞争优势期(Competitive Advantage Period 简称CAP)是指公司维持资产预期未来收益的净现值为正的时间,及投资收益率超过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及资本成本)的可持续时间。竞争优势越强,持续期越长,产生超额收益的时间以及公司股票价值也随之增加。
    • 58.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2、评价方法概述: 摩根士丹利对公司进行评价时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即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 59. 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对国家的经济竞争实力进行了评估,因为这对于国家资产分配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分配资产又是决定全球投资组合表现的关键性因素。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
    • 60.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摩根士丹利在对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r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的构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四个广泛的属性作为指标: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支持性行业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 61.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人口、地理状况等情况都会影响公司的竞争机会。 政治上的宏观政策影响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竞争者的竞争优势。 国家的地理状况同样影响着公司的资源状况。 国际经济状况对公司的影响。
    • 62.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行业状况分析: 虽然各个国家的地位分析引起进行跨国投资的投资者的很大关注,但对行业分析也能解释出企业取得优秀经营业绩的机遇。公司所在的行业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取得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63.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 在进行行业分析时,摩根士丹利公司重点注重行业的全球化问题,因为随着各国经济壁垒的解除,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各个行业都趋于全球化,只有具备了全球化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拥有竞争力的持续。
    • 64.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公司状况分析: 这一部分是评价的重点与核心。首先制定了公司所在的行业决定的其竞争优势因素的一系列指标,并设定评价标准参数。
    • 65.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然后对全球或亚洲的公司进行挑选,并对所选公司进行分类,分为“股票价格反映竞争优势”与“股票价格未反映竞争优势”两类。第三步对公司针对各指标进行评分,并对重点公司进行优劣势分析。
    • 66.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摩根士丹利针对不同行业确定了不同的竞争优势评价指标。 航空、汽车、银行、消费品、能源、造纸、地产、零售、技术、电信、公用事业 财务实力、管理层、规模、低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化、技术工人/创业、激励、监管/竞争环境、业务、技术、发展重点、营销、联盟、市场敏感度、基础设施、经济/政治、原材料、选址
    • 67.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 对公司财务进行评价时,采用了一整套支持性评价指标如下: 账面值(每股) 现金收益(每股) 股票收益率 EBITDA(每股) 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EBITDA 企业价值/营业额 增长率 营业收入(每股)
    • 68.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营业毛利率 价格/账面收益 价格/现金收益 市盈率 营业额 已用资本回报 股本回报 可持续性 提出了三个对于公司或国家的竞争力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货币价值、劳动力成本相对差异与技术实力。
    • 69.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3、小结: 摩根士丹利在对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时,采用了《竞争战略》中的四个广泛的属性作为指标: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支持性条件 公司战略、机构和竞争
    • 70. 摩根士丹利评价方法在进行行业分析时,摩根士丹利重点注重全球化问题。 在对公司进行分析时,提出了对竞争力起决定作用三个因素: 货币价格 劳动力成本相对差异 技术实力
    • 71.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一、亚洲及太平洋地图 (在世界版图上不同国家所在位置上绘有不同大小的汽车) 二、 报告内容梗概: 汽车工业的高壁垒使政府的监管成为关键。 印度和中国的汽车市场相对来说还没有被外国厂家入侵,仍属于被保护市场,他们免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绝大部分的影响. 在亚洲,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地方主导地位、领先的科技、品牌声誉、当地基础及政府监管政策。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重点关注印度的 Mahindra & Mahindra 公司和中国的庆铃公司。
    • 72.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三、综述: 观点一、非日本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现状是否导致对贸易壁垒的放宽是决定亚洲汽车行业优势的关键。 观点二、从投资的角度考虑,我们特别关注中国和印度。
    • 73. 观点三、在亚洲选取了几家具有竞争实力的公司进行分析(附表)。 谁拥有竞争优势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74.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续:
    • 75.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四、竞争格局:汽车产量过多,增长后劲太少  亚洲/太平洋地区汽车行业格局(以中国为例) 亚洲合资企业概况(以中国为例)
    • 76.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观点一、非亚洲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 在很大程度上,这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国内市场。 政府监管是取得优势的关键。 亚洲汽车市场—进口关税(以中国为例) 完全成品进口 旅行车 卡车 中国 100-150% 30-50%
    • 77.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世界一流的汽车技术。 充足的营销和维修能力。 可根据国内用户的要求开发迎合不同需求的各种车型。 非日本亚洲汽车公司试图统治世界市场时,则会由于不具备世界竞争优势而出现问题。 案例分析:日本公司如何维持其国内的统治地位?
    • 78. 观点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危机将严重打击当地的供应商和经销商 亚洲国内市场的衰退并不能由外国市场来弥补,出口几乎无济于事。(附表)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79. 附表——竞争因素:国际与国内 有利于跨国公司 有利于国内公司 品牌声誉 品牌声誉 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 全球平台 当地基础 规模经济 政府监管 全球融资 技术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调整计划将加速全球化的进程,并加剧亚洲的竞争。 国内的疲软需求和信贷紧缩将阻碍竞争。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1. 观点三、印度和中国不属于亚洲经济危机的受害者。 观点四、合并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汽车工业的各种问题。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2. 五、确定竞争优势 决定竞争优势的因素(附表) 当地的主导地位 政府保护 技术 品牌声誉 当地基础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3.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附表:亚洲汽车公司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优势
    • 84. 如何取得竞争优势 当地的主导地位 政府保护 技术 品牌声誉 当地基础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5. 明显的竞争劣势(附表) 竞争经验 对股东利益的关注程度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6.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附表:亚洲汽车公司竞争经验和对股东利益的关注程度
    • 87. 六、评估 亚洲个股简评 主要公司详细评述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 88. 亚洲汽车行业分析报告附表:亚洲/太平洋地区汽车业主要生产商
    • 89. 目录从财务报表的角度判断公司现有资产的价值 从战略的角度判断公司的价值 案例——中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价值分析
    • 90. 中国某集团似乎在创造价值销售收入 人民币亿元净利润 人民币亿元年递增率 =35%年递增率 =26%
    • 91. 该集团的投资资本回报较低投资资本回报 百分比税后营业净利润 人发币亿元投资资本 人发币亿元税、税前利润 人发币亿元税项 人发币亿元运营资本 人发币亿元固定资产和其它营业资产 人发币亿元销售收入 人发币亿元经营成本 人发币亿元-+-
    • 92. 该集团实际上在破坏价值经济利润 人发币亿元差幅 百分比投资资本 人发币亿元投资资本回报 百分比资本成本 百分比-债务成本 百分比股权成本 百分比权重= 85% 67% 67%权重= 15% 33% 33%
    • 93. 关键业绩指标对驱动股东价值创造观念非常重要关键业绩指标(KPIs) 生产周期时间 销售收入 单位成本 废品率 劳动生产率 经济利润 (EP) 折现现金 流量值业 绩 指 标驱动 因素驱动 因素驱动 因素股票 价格应 用公司各级用来制订目标和衡量业绩用于衡量各业务单元的短期总体效益评估、比较战略:用于衡量/权衡长期性项目对管理层质量的评估
    • 94. 中药制药产业驱动因素
    • 95. 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强: 中: 弱:▲产业内竞争近期将主要集中于建设系统、广泛、畅通的销售渠道,产业内利润向有着广泛销售网络的企业转移 产业内竞争加剧,大企业在竞争中相对占有优势,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拥有某一类特色产品的专利技术
    • 96. 行业成长性分析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对各行业进行分析和预测,评出看涨行业和看跌行业。在1992-1999年的评选中,制药业仅两次未能入选看涨行业,而看跌行业一次都为列入过,如表-1所示。
    • 97. 行业成长性分析 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情况和我国制药业的增长情况也恰恰证实了这一预测,199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只有1821亿美元,到1998年已增长到3301亿美元,(见图-1)年均增长7.8%,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我国医药产业起步较晚,基数较低,因此我国医药产业总统发展速度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1-1998年年均增长达11.25%,中药制药业发展速度则更快,1991-1998年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
    • 98. 行业成长性分析世界医药市场规模 单位:亿美元
    • 99. 行业成长性分析医药、中药工业产值和GDP增长率对比 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医药统计年鉴》92-98
    • 100.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我们将驱动我国中药业增长的因素归纳为6点: 政策因素:我国政府一直对医药产业给予政策倾斜与保护 价格因素:近年来中药价格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商品价格增长 人口因素:我国人口总量仍处于增长状态,且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 收入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人均收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观念因素:人们对自然越来越崇尚 技术因素:技术是驱动一切产业发展的动力
    • 101.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政策因素 94年因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致使医药业大幅滑坡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由于我国中药相对于化学药品发展较为落后,而且中药是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因此我国政府对中药一直采取了保护和扶持的态度,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药制药业的发展。 我国开始实施医药分业管理和建立OTC市场,这必将使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逐渐走向规范化,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 102.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价格因素中药业与医药及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对比
    • 103.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口驱动因素人口结构组成及变化趋势
    • 104.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口驱动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约7%的老年人口却消费了50%以上的药品。由于老年人和儿童自身身体的脆弱性以及化学药品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决定了老年人和儿童更是中药的主要消费群体。
    • 105.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 农村居民各年人均收入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元
    • 106.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城镇居民各年人均收入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元
    • 107.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1995年世界各国药品消费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108.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 农村人口医疗保健支出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109.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110.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111. 产业增长驱动因素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因素城镇人均收入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112. 产业价值链分析
    • 113.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 114.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与之相比我国医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具体到中药产业就更少了,据统计目前我国中药业研发投入平均只占药品销售收入的2%,由此,我国开发的中药新药中创新药极少,多数仅限于剂型的改换,在众多的药品发明申请专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发明专利只占中药发明申请数的3%,而这类发明恰恰是代表我国中药研究的较高水平。
    • 115.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医药产业经济运行国内外比较
    • 116. 中药原材料分析 实际上,药材生产的不标准也恰恰是造成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一个障碍,国外对药品的有效成分的最低标准和有害成分的最高标准有严格的规定,而我国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直接造成了中药各种成分含量的不稳定,从而阻碍了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出口。
    • 117. 中药生产工艺分析 世界公认的衡量医药产业生产工艺过程优劣的标准是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我国真正实施GMP始于1988年,但是直至1997年才有中药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到目前为止通过生产标准的中药企业尚不足10%,而且没有一家是企业整体通过GMP验证,不过是某一药品或某一生产线通过GMP验证。而日本中药生产企业已全面实施GMP,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显然落后的生产工艺过程是阻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障碍。
    • 118. 产业集中度分析 英国两大医药企业---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宣布合并,二者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药集团,占世界药品市场7%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我国医药产业的规模实在小的可怜。1999年我国医药行业一年的药品销售额1244.2亿元,才与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年的销售额125.5亿美元相当。
    • 119. 产业集中度分析中药企业单位及产值在医药工业中所占比重对比 中药工业企业占医药工业总数的33.6%,但其产值却只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7.65%,显然,总体来讲,中药业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生产能力低下,大部分中药企业规模小。从图—8和图—9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明显。
    • 120. 产业集中度分析按工业产值分组各组所占总企业数比重及占总利润比重
    • 121. 产业集中度分析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各组占总企业数比重及占总利润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年鉴》1997
    • 122. 产业集中度分析 固定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占中药企业总数的1%,其创造的利润只占中药产业的28%,而在日本10家主要中药厂的产值占全日本中药产值97.8% ,其中津村株式会社最大,年产值约占日本总产值70%,在我国,年产值最大的同仁堂,99年销售收入也不过才8.4亿,占中药年销售收入不足3%,这足已说明我国中药产业集中度偏低,规模效益难以发挥。随着,医药产业内竞争的加剧,必然出现我国中药制药业从分散走向集中的局面。
    • 123. 销售网络分析1997年中成药工业、医药工业与化学药品工业销售率比较
    • 124. 销售网络分析 在世界160亿美元的草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市场)中,我国中药仅占3.6%左右,这与我国中药大国的地位级不相称。而且在我国中药的出口比例中,以药材为主的局面日益严重,中成药出口比例过低。当然这其中有西方国家对中药不理解,歧视中药的原因,但我国中药产业自身开拓国际市场意识薄弱及产品质量低下,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125. 销售网络分析中药各年出口情况
    • 126. 产业经营战略转移时间 经营战略模式 战略转移驱动因素 战略重点 顾客定位 1975年前 创新科学模式 新药问世将获得丰厚利润 研究开发新药 医生 1975 创新产品模式 FDA颁布一系列管理新药 开发符合FDA 医生和FDA ∣ 开发与实验的规定,并对 要求的新药; 1990 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 降低开发成本; 做出规定 组建销售队伍 1990年 健康保护经营 健康保健组织和优先供给组 精简销售队伍 医疗保健 模式 织反对药品高价位;公司需 降低销售成本; 组织 负担退休职员的健康保健费 针对医疗保健 用 进行销售
    • 127. 产业经营战略转移时间 战略转移驱动因素 战略重点 客户定位 以前 医院售药 仿制产品,给医院 医生 回扣 短期内 OTC市场建立 产品销售渠道开发 国内消费者和医生 医药分业 长期 加入WTO 海外销售渠道开发 国内外消费者和医生 新药品开发 新剂型开发
    • 128. 产业竞争格局 随着医药分业管理和OTC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药产业内的竞争将会变得逐渐规范,并且会更加激烈。面对来自国外企业、合资企业的竞争,我国中药业的兼并、重组的步伐将会加快,其结果必然是提高整个产业集中度,最终使产业的利润向在新药开发能力、产品数目,销售网络等方面占有优势大公司转移。多数中小公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将被兼并和重组,最终存活的中小公司因某类特色产品见长在竞争中分得利润。
    • 129. 企业评价标准及评价中药企业的评价标准包括为以下几方面: 企业规模 销售网络规模 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 产品开发能力 产品品牌 产品结构
    • 130. 中药上市公司规模状况各上市公司规模指标排名
    • 131. 上市公司销售网络建设情况 目前为了使销售渠道畅通,许多上市公司都已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销售网络,目前初具规模和实力的有同仁堂、三九医药和太极集团。但是这三家公司销售网络各具特色,同仁堂以建立连锁店为主;太极集团收购桐君阁后,在全国设立4大销售集团,80多个市场部,其营销网络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地级城市和60%以上的区、县及农村市场;三九集团则是通过并购,实现了自身销售网络的扩大。这三家上市公司在销售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我们必须承认,销售渠道不畅依旧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国外市场的开辟显得更为薄弱.
    • 132. 产品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中药产品趋于雷同,产品科技含量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对于十几家上市公司来讲,由于基本都是行业里经营较具特色者,因而整体经营业绩稳健。
    • 133. 产品结构分析上市公司各种药品销售情况
    • 134. 产品结构分析上市公司各种药品销售情况
    • 135.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999年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比较
    • 136.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1 获利能力 总体上讲中药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比较强,除古汉集团和桐君阁之外,其他上市公司的销售利润率都在10%以上(太极集团的销售利润率低主要是因为太极集团占有桐君阁68.44%的股份所至,按太极集团母公司财务报表计算,其销售利润率为15.53%),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7%,高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更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同仁堂最高,已达到18.36%.
    • 137.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2 偿债能力 中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除桐君阁为70.97 %,债务比率偏高外,其他上市公司均在合理范围内,可见中药上市公司的债务压力较小,债务融资能力强,如果总资产收益率大于债务利息率,可以考虑加大债务融资来补充资金的需要. 3 变现能力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制造类企业这一指标最低应在1以上,而我国大多数中药上市公司的速动比率在1以下(只有天目药业和东阿阿胶在1以上),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再把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的因素考虑在内来计算保守速动比率,这一数值恐怕还要低的多,因为,中药产业应收帐款比例偏高已是制约中药业发展的严重问题,由此说明,中药企业的变现能力极差.
    • 138.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4 资产管理能力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指标,从上表计算所得我们可以看出,中药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偏低,基本集中在1左右,说明存货一年只能周转一次,这必然加大了存货的占用量,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变现能力.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提高企业存货利用率是众多中药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应收帐款周转率来看,云南白药,桐君阁,同仁堂,太极集团表现比较突出,回款速度快.
    • 139. 公司研发能力比较
    • 140. 公司研发能力比较
    • 141. 按各项评价指标对各上市公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