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戎不取道旁李
    • 2.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
    • 3.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一批文人编写,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知识备查
    • 4.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jùnláng yálín yíjìn
    • 5. 王戎不取道旁李25
    • 6. 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读准停顿。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7.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结合课本注释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王戎通过观察和分析推断出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去摘取。
    • 8.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曾经课文解读许多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 9.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争着跑过去。只有。 句意: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今义:指一项体育运动。果实皆取什么?
    • 10. 多子折枝
    • 11. 1、为什么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对比:反衬王戎的聪明过人。《呼风唤雨的世纪》、《蟋蟀的住宅》、《盘古开天地》等
    • 12.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句意: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生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问谁?问什么?取什么?为什么这么确定?大家相信他说的话吗?
    • 13. 2、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诸儿竞走取之” 代表“李子”。 “人问之” 代表“王戎”。 “取之,信然” 代表“李子”。“之”用法之一:指示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 14. 3.想一想:王戎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 李树长在道旁,如果李子又甜又好吃,人们早就摘下来吃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15.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聪明机智、冷静理智
    • 16.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 17. 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 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18.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先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弄清文意,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忆全文。背诵时可按照“诸小儿游→李树多子→诸儿竞取→王戎说理→取之信然”的顺序进行背诵。记忆全文
    • 19.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七岁诸小儿多子折枝竞走取之不动多子苦李信然填一填
    • 20. 徐孺子年九岁,常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 yé pì tóng 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 必不明。” 月中有物,眼有瞳仁。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世说新语·言语》rú
    • 21. 板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背景——王戎与诸小儿游经过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缘由,王戎答曰:此必苦李结果——取之信然勤于思考 善于观察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