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娱乐与化学第九章 思考与练习题
    • 2. 9.1 喜庆用品 一、爆竹和鞭炮 我国人民有一个传统习惯,在喜庆吉日、乔迁开业之时,都要放爆竹、鞭炮,以示庆贺,增添喜庆气氛。 用硬纸做成筒壳,装入火药,并引出导火索(30%硝酸钾溶液浸过的纸卷),则成为爆竹。将若干爆竹用导火索连接,则为鞭炮。爆竹内的火药是以1硫2硝3炭的黑色火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般配方是: 硫磺(S)       2克 硝酸钾(KNO3)    3克 炭粉(C)      4.5克 蔗糖(C12H22O11)    5克 镁粉(Mg)     1~2克
    • 3. 爆炸反应的特点有: ① 反应速度极快,如1千克硝铵(NH4NO3)炸药反应时间为十万分之三秒,功率达30万马力,比一般气体混合物爆炸快万倍;   ② 产生大量热并导致高温。如1千克硝铵爆炸时可放出3850~4932千焦热量,温度可达2400~3400℃;   ③ 体积急剧膨胀,并有冲击波。如1千克硝铵产生869~963升气体,远超过一般气体混合物的作用;   ④ 低敏感度。即任何炸药只要外界供给一定的起爆能就会引爆,有时极微小的震动就足以达到引爆要求无需直接点火。例如硝化甘油(硝酸甘油酯)在160℃时,起爆能仅0.2kg·m/cm2。 点燃后的爆炸反应主要是: S+2KNO3+3C=K2S+N2+3CO2+707千焦
    • 4. 2005年6月20日上午10:20左右,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青衣江化工有限公司采矿分厂雷管分装房内13000枚雷管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8人受伤,厂房被夷为平地。
    • 5. 2005年10月10日早晨7时40分左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乡朝号村发生连环爆炸,造成多名村民伤亡,约有30多户民居被炸毁。
    • 6. 2004年4月22日16时左右,山东省曹县常乐集乡焦村庙村一农户家中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有14人死亡,3人受伤
    • 7.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白石水镇长岭烟花爆竹厂2004年10月4日发生爆炸,到5日上午10时为止,已经死亡27人,受伤59人,其中重伤16人。
    • 8. 二、烟花 烟花即花炮、彩色烟火、礼花,常用于节日之夜,也可用作照明弹、信号弹。 ①结构。由底部和顶端两部分组成。底部为一大爆竹,装黑色火药,爆炸时将顶端推向空中。顶端为一圆球,装有燃烧剂(主要成分为黑色火药)、助燃剂(主要成分为铝镁合金、硝酸钾、硝酸钡等,其中硝酸盐分解放出大量氧,使燃烧更旺)、发光剂(铝粉或镁粉,燃烧时放出白炽光)、发色剂(为各种金属盐,是产生色彩的关键成分)、笛音剂(高氯酸钾和苯甲酸的混合物,燃烧时发出美妙的声音)。
    • 9. ②成分。不同颜色烟花的配方见表11-1 表11-1 常见焰色烟花配方 焰色 配方组成(克) 红焰 氯酸钾2.5 硫磺粉2.5 木炭粉1  硝酸锶8 绿焰  氯酸钾3  硫磺粉1.5 木炭粉0.5 硝酸锶6 蓝焰 硫磺粉2  硝酸钾9 三硫化二锑2   黄焰 氯酸钾3  硫磺粉12 木炭粉2 硝酸钠5 白焰 硫磺粉3 木炭粉2 硝酸钾12 镁粉1 紫焰 氯酸钾7 硫磺粉5 硝酸钾7 蔗糖2
    • 10. 除上述发色剂外,还有硝酸铯(天蓝)、硝酸铷(紫红)、氯化铊(绿)、硫酸铜(蓝)、硝酸铟(蓝靛色)等。高级烟花中有笛音剂(高氯酸钾混合物)。 离子锂钠钾铷銫钙锶钡铜焰色红黄紫紫红紫红橙红红黄绿绿 焰色来源于高温下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在实验室里我们可利用焰色反应来鉴定金属离子(见下表):
    • 1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5. 三、烟幕 战场上的烟幕弹、舞台上的神仙境界,均由化学烟雾剂产生。方法很多,主要有: 1、硝酸铵法 取3份硝酸铵平铺于温热的石棉板上,盖2份锌粉,加水数滴,即产生由氧化锌固体颗粒组成的烟,反应式为:    NH4NO3+Zn ZnO+2H2O 水
    • 16. 2、乙二醇法 将液态乙二醇(HOCH2CH2OH,沸点198℃)密封加压,喷到已加热的电热丝后迅速蒸发形成大量雾状蒸气。此法近年来普遍用于舞台,加入香料可去异味。 3、五氧化二磷法 将干燥的五氧化二磷(P2O5)喷于空气中,因P2O5强烈吸水而呈雾,如飞机作蓝天写字的特技表演。 4、干冰法 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它有很大的饱和蒸汽压,很易升华。升华时会大量吸热(25.23千焦/摩尔),使其附近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因此,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雾滴在空中弥漫,犹如仙境的云雾一般。若配上各色灯光,效果更佳。
    • 17. 9.2 化学游戏 一、彩色温度计 试管中加半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溶解,在常温下为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呈蓝紫色至纯蓝。变色原因是钴的水合物逐步失水所致:    25~52℃     90℃   120℃ COCl2·6H2O  COCl2·2H2O COCl2·H2O CoCl2 (粉红)  (紫色)   蓝紫  蓝
    • 18. 二、万紫千红 在白纸上用硝酸铋、硫酸亚铁、硫酸铜、硝酸银的稀水溶液画上各种景物(粗看不见痕迹),用2%铁氰化钾喷雾,即显出彩色图案。 显色原因:上述各种金属成分与铁氰化物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铁氰化物沉淀,铋,棕色;亚铁,深蓝色;铜,绿色;银,橙色,这种喷雾显色法是纸色层法、薄层色谱法的检测(显色)基础。
    • 19. 三、火花璀灿 方法:将镁粉、铁粉和少许钴、钾、钡的硝酸盐粉末混合,置于玻璃管中,并将此管之一端拉成小口(使粉末能出为度)。将蜡烛竖于一金属盘中点燃。小心地将金属及硝酸盐粉末徐徐洒于烛焰上,立现璀灿的火花。 原理:镁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易氧化,燃烧时反应剧烈发出耀眼白光,常用于制照明弹、镁光灯等。铁也相当活泼,在水汽存在下,高温时燃烧,火星四射。此外,铁粉中有碳粉,燃烧时亦发射火星,各种硝酸盐使火焰着色(即焰色反应)。
    • 20. 四、液中火星 用滴管取8毫升浓硫酸加于试管的底部(勿粘管壁),另用量筒将20毫升无水乙醇小心沿管壁加至试管中;往试管中投几粒高锰酸钾晶体,立即不断产生火星,闪闪发光成焰火状,原因是高锰酸钾(KMnO4)在浓硫酸中生成氧化性更强的七氧化二锰(Mn2O7),后者与乙醇作用时发出火星。
    • 21. 9.3 化学魔术 魔术指以敏捷的动作或特殊技巧把真实情况掩盖,使观众感到或有或无、变化莫测的方术,也叫幻术或戏法。化学魔术指以化学变化为基础的表演技巧。下面介绍的主要是火和水的不同性质的应用。 一、火的魔术 1、烧不坏的手帕 将手帕用50%稀酒精溶液浸透,取出后点燃其一角,一边迅速挥动,一边燃烧,待火焰熄灭后,手帕仍完整无损。 原因是酒精(乙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消耗于水的蒸发,同时边烧边挥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故火焰实际温度不高,达不到手帕的燃点。不过,若酒精浓度太高,且挥动不快,则手帕仍可能烧着。
    • 22. 2、手帕包火 将一粒萘球用手帕包好后以镊子夹住,点燃手帕,很快着火,发出红色火焰并有浓烟。燃烧完毕,火焰熄灭,但手帕无损。因为萘是燃点较低的碳氢化合物,易燃且易升华。升华要吸热,燃烧放出的热量刚好消耗在萘的升华上。但要注意手帕要将萘丸裹紧,使氧气不足,且烧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手帕仍能燃着。
    • 23. 3、纸包火 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到5毫升浓硝酸和10毫升浓硫酸的混和液中,浸泡20分钟后取出,用水洗涤至中性,晾干后即成硝酸纤维(火棉),用一张大报纸包住蓬松的硝化纤维,留一个可点火和观察的小孔,再将一烧红的铁丝或木条伸进小孔点燃火棉,此时可看到包住熊熊大火的纸仍安然无损。 原因:由于火棉容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速度快,而且蓬松后间隙大,燃烧放出的热量消耗在气体和水蒸汽温度的提高上,成为低温火焰,报纸还来不及燃烧时火棉已分解完。当然,如火棉太多,或纸包得太紧时,纸仍可烧着。
    • 24. 二、水的魔术 1、喷烟入瓶 用玻璃瓶盖和布方巾同时盖在瓶子上,表演者远离桌台,点燃一支香烟连吸几口,张口将烟向桌台上的玻璃瓶喷去,打开布方巾和瓶盖,瓶中即装满烟雾。 原因:玻璃瓶中预先放约5~10毫升浓盐酸,瓶盖内预先放入5~10毫升浓氨水,揭盖时将两者混合形成氯化铵烟雾。HCl + NH3 NH4Cl
    • 25. 2、瓶液变色 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水、氢氧化钠及葡萄糖,再加入亚甲基蓝水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摇匀后塞住瓶口,溶液逐渐转为无色。但是,打开瓶塞摇动瓶子,溶液又很快变蓝,再放置又转为无色,蓝色的深度取决于摇动的时间和猛烈程度。 原因:亚甲基蓝在葡萄糖作用下还原成无色物,而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恢复其蓝色。在此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亚甲蓝则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和氧的输送者。
    • 26. 3、各色“饮料” 取8个高脚玻璃酒杯,分别加入半杯5%硫氰化钾、苯酚、乙酸钠、亚铁氰化钾、硝酸银、硫酸钠、碘化钾、碘化钾淀粉液,另在一茶壶中盛10%三氯化铁溶液,给每只高脚酒杯注入壶中溶液,边加边搅拌,分别得到类似玫瑰酒、可口可乐等不同色液。 原因:酒杯中的各种溶液与铁盐生成不同色泽的配合物或沉淀:硫氰化铁(红)、酚铁配合物(紫)、乙酸铁(褐)、硫化铁(黄)、亚铁氰化铁(蓝)、碘(棕)、碘一淀粉(深蓝)、氯化银(乳白色沉淀)。
    • 27. ①准备:先将硫氰酸钾(KCNS)、黄血盐(亚铁氰化钾)、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单宁酸四种药品分别用温水溶解,然后根据需要的颜色,用毛笔分别蘸着药液在白纸上写字或画画(每换蘸一次药液都要把毛笔洗净),晾干后白纸上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再将三氯化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后装入喷雾器里。 ②表演:表演者把三氯化铁水溶液喷到事先绘有药剂的纸上,就会立即出现原来写好的字或画了,颜色分别为:硫氰酸钾,呈红色;黄血盐,呈绿色;水杨酸,呈紫色;单宁酸,呈黑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药品的浓度,可根据经验自行掌握。 4、白纸显字
    • 28. 5、萘球跳舞 ①材料: 无色透明的敞口瓶或烧杯1个;小苏打、柠檬酸结晶粉各1汤匙;萘球数枚;清水1杯。 ②表演:先将两种试剂置于瓶底,然后当众加水至将满,将萘球投入其中,它们就会自行上下翻腾,好似跳舞一般。如在表演时,瓶后有彩色灯光照明则效果更佳;如萘球动作缓慢下来,说明药力逐渐减弱,可重新加药后让其继续表演;依上述药量可使表演延续1小时以上。 原理: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水中起中和反应,使水液上下翻腾。而萘球的比重稍大于水,似沉不沉,故能随水液之运动上下跳起舞来。
    • 29. 3.8.4 化学侦破技术1.隐墨水 指字迹或隐或现的墨水,其特点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平时不会显现出来,须把它加以适当的处理,使其起化学变化,才能呈现颜色。有关隐墨水及显色液的研究是不断进步的,用法越来越奇妙。例如: ①钴水。用此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不显字迹,但加热(如电热吹风或烘烤)即显蓝色;遇水蒸汽(如在热水瓶口移动)字再隐没。原因是CoCl2·2H2O为淡紫色,其水溶液色浅,而无水物COCl2为蓝色。 ②酚酞水。即1%酚酞的酒精溶液。用碱水涂抹时显红色,用酸(如醋酸)涂抹则褪色。 ③淀粉液。1%淀粉水溶液或牛奶液。书写后用碘液涂抹显蓝色,烘烤或微热后由于碘挥发而褪色。
    • 30. 2.无色墨水(一次性密写液) ①亚铁溶液。书写时无色,加热显出字迹。 ②洋葱汁。用白蜡、柠檬汁或洋葱汁、稀硫酸在 纸上写字,干后不留痕迹。烘烤或电热 吹风后,字迹呈棕色。
    • 31. 3.血液检验 血液检验是犯罪现场证据剖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基本步骤 判定可疑血斑是不是血迹,是人血还是动物血,确定血型。 ②主要方法 目视法:看血的颜色、光泽以及组织的稠密程度,可判定是不是血。若是血,则将其溶于水,加稀氨水时不变色,而加浓氨水则变棕色并有凝聚物生成。 化学法:血液中存在过氧化酶可作为特征颜色反应的催化剂。如它催化过氧化氢对联苯胺的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颜色由绿色变成蓝色以至红色,用此法可以判断是否人血。血型鉴定的原理是不同人的血清使红细胞凝结能力是不同的,由标准血清的血型就可判断出未知血样的血型,这是法医检验的力证。
    • 32. 3.8.5 照相与化学 照相(摄影)在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通常大家熟悉的娱乐摄影以外,还有建筑设计的蓝图、电影、X光胶片以及军事侦察、金相分析、宇宙卫星、地图测绘、探险考察、缩微资料复制等多个领域,都要用到照相。 一、银盐的光化学 典型的照相胶片含有由极难溶解的溴化银(AgBr)所组成的微小晶体。这些颗粒悬浮于明胶中,生成的明胶乳剂熔化后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片基上。当适当波长的光照到一个颗粒上时,在颗粒内留下少量游离银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开始了。最初溴离子吸收光子产生一个溴原子:  吸收光Ag+Br- Ag++Br0+e
    • 33. Ag+Br- Ag++Br0+e吸收光 银离子能与电子结合产生银原子(Ag++e→Ag0),颗粒内部的缔合作用产生Ag2+、Ag20、Ag3+、Ag30、Ag4+和Ag40。存在于曝光后溴化银颗粒中的这种游离银提供了潜影。潜影就是保存在卤化银颗粒中的“看不见而又能被显现出来的影像”。在同样条件下,未曝光的颗粒不能被显影剂还原。
    • 34. 二、显影 当曝过光的胶片放入显影液中时,含有银原子核心的颗粒要比不含它们的颗粒还原得更快。在给定的颗粒中,核心越多,反应就越快。温度、显影液浓度、pH和每个颗粒中核心的总数等因素决定显影的程度和在胶片乳剂中沉积的游离银的密度(黑度)。 常被用作显影液的化合物主要有棓酸(没食子酸)、邻氨基酚、对苯二酚、对甲胺基苯酚(米吐尔)、1-苯基-3-吡唑烷酮(菲尼酮)等。
    • 35. 三、定影   如果显影只是在光强最大的地方产生游离银,而对底片不做进一步处理,则把它一拿出暗室,未显影的卤化银就会立刻曝光。常用的定影液是硫代硫酸根离子(S2O32-)。硫代硫酸根离子与银离子形成可溶于水的稳定配合物,以除去未还原的卤化银,达到“固定”底片的目的。
    • 36. AagBr(s)+2S2O32-==Ag(S2O3)23-+Br- 一种常用的酸性定影液的配方为:   定影剂    硫人硫酸钠     250克 保护剂    无水亚硫酸钠    25克 酸      醋酸(28%)    48毫升 坚膜剂    明矾        15克 加水至              1000毫升
    • 37. 四、加厚   曝光不足的相片,所得影像太薄,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加厚,以增加相片的黑度和反差。 五、减薄   在摄影过程中,如果曝光过度或显影过度,都会使影像的黑度加大,这可用化学减薄的方法来补救。   (一)赤血盐减薄法   (二)高锰酸钾减薄法
    • 38. 六、相片调色   用化学方法,可以把影像转变成不同的颜色,这种操作叫做相片的调色。   调色一般是在相片上进行。它是利用化学药品把银影转变成有色的银的化合物,或是将其他金属的有色化合物沉积在影像上面,使照片呈现多种单色的色调。
    • 39. 3.8.6 化学工艺品 一、叶脉书签  叶脉书签小巧玲珑,雅观大方,尤为青少年和读书人喜爱。 制作方法为: 将6份氢氧化钠和6份碳酸钠溶于100份水中制成强碱溶液;在烧杯中将碱溶液加热至沸,加入新鲜树叶继续煮沸5~10分钟并轻轻搅动,直至树叶上的绿色软物质溶解离去,用镊子夹出放于清水盆中;用试管刷软软地刷去绿色的软物质部分,直到完全剩下白色叶脉为止,取出,用清水漂洗后晾干;然后喷洒成美丽的图案或染成五颜六色再晾干;经压平后配上柔软的丝织线,便成一枚惹人喜爱的叶脉书鉴。
    • 40. 二、独特影像 1.瓷像 在瓷碟、瓷杯、瓷片上烧制永固人像,曾经出现过“像章热”在全国盛行过。 烧制黑白瓷像的步骤简介: ⑴购买或自配感光药水。配方(略)。 ⑵上色粉。通常选用彩色瓷釉上色粉(俗称低火颜料)。 ⑶烘干后置于炉中烧之,即得永固瓷像。(此种瓷像之色素已与瓷碟之釉起化学变化,通常在1000℃以内不致变色,1300℃以内不致失去原像。) 欲得理想的瓷像,首先要有一幅清晰的底片;其次是要制成一幅完美的胶膜;第三是用火时要掌握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操作较复杂,需从实际中积累经验。
    • 41. 2.手帕像 在小手帕上印上当地的风景,纪念人像或自己的照片,很受人们喜爱。 制作方法为: ⑴准备两种化学药剂。①铁氰化钾水溶液(铁氰化钾6份、水5份);②柠檬酸铁铵水溶液(柠檬酸铁铵6份、水5份)。分别配成溶液后贮于黑色(或棕色)瓶内备用。 ⑵混合溶液。印照片时,把两种溶液等量混合使之成为淡绿色,然后将手帕放在其中浸透,取出沥去水分,挂在暗室里吹干备用。
    • 42. ⑶手帕干透后铺在木板上,底片平放上去,再用黑纸片把底片以外的地方盖住,其上压以玻璃片,然后放于太阳光下晒10几分钟,手帕上就会出现影像,再把手帕放到冷水中洗涤数分钟,洗去手帕上浸沾的液体,显影即完成。 解释:手帕上未经感光的部分所附着的化学药品,都是水溶性的,可用水洗去恢复原来的白色,已曝光的部分,因柠檬酸铁铵被光线照射还原成为亚铁盐,立即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铁氰化亚铁(又称滕尔蓝)附着在手帕上。经处理后的手帕,在底片部分的黑白即呈现蓝白色,变成色调悦目的影像。
    • 43. 3.树叶像 树叶上出现人的影像,既新奇又雅观。 制作方法是:选择几片嫩的初生叶片,用黑纸将它密包3天,或大量采摘后置于暗房中保鲜搁置3天,使树叶变为嫩黄色;然后去掉黑纸,在树叶正面覆上底片,树叶背面用平的黑纸托住,底片用透明玻璃压平,放于阳光下晒3~4小时;接着在暗处去掉底片和托纸,把树叶投入水浴加热的沸酒精中除去叶绿素,树叶就会变成白色或淡黄色;取出树叶用水冲洗一下,放入碘酒中,树叶就会出现影像,再水洗干净、压平、晾干,一张新奇雅致的树叶像片就会出现在您的眼前。 其反应原理 是因为树叶在阳光下会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微粒,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所以会出现蓝色影像。
    • 44. 三、石膏像 石膏像洁白雅致,令人喜爱。 制作过程:将熟石膏粉按比例加水拌合成糊状,浇灌到模具里,然后凝固成形取出阴干。先将模具合口对齐用铁夹上下坚固,然后左手将模具倒口提起,右手用碗在水桶舀半斤水,再抓150克熟石膏粉,搅拌成稀糊状后全部浇灌于模具里,再腾出右手握紧另一端铁夹处,反复转动到厚薄均匀、初步凝固为止。然后再用粉200克第二次浇灌转匀,并及时将碗里剩的较稠的粉料用手指刮下涂抹到底座四周,放5~10分钟左右就可打开模具,取出塑像。初起的塑像底座往往不平,可用小刀切削。如发现像上有气孔或缺陷处,可用毛笔尖沾水粘上粉末填补抹光,以得到满意的石膏像。如需要彩色塑像,可调制色料,用笔上彩或喷涂上色。
    • 45. 四、人工斑竹及其字画 用斑竹制成家具,显得古色古香,但天然斑竹材料难得,价格也贵。用化学方法使普通竹制品变为斑竹制品,且与天然斑竹毫不逊色,足以乱真,原料即为普通竹制品和稀硫酸、细泥。 制作方法是:把经筛过的细泥用稀硫酸拌成浓浆状的酸泥,随意洒在竹制品上,然后将洒上酸泥的竹制品放在微火上慢慢烘干,待水分几乎蒸干、酸泥开始脱落时,用水洗去竹制品上的泥土,则普通竹制品就变成雅致美观的斑竹制品了。其竹上的斑点,有的显深棕色,有的显淡棕色,几乎与天然斑竹一样。如果用这种酸泥在竹具上题字、绘画,用上法烘烤,则竹制品上就会留下美丽的字画。
    • 46. 原理:酸泥在火上烘烤,由于一部分水蒸发,稀硫酸即变成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能使竹中的纤维素炭化,留下炭化焦点,所以竹上会出现深、浅棕色的斑点。其反应式为:       浓H2SO4 (C6H10O5)n ======== 5nH2O+6nC
    • 47. 五、电镀鲜花 鲜花经过电镀,可以成为永不凋谢的贵金属或普通金属饰物。镀金鲜花是令人喜爱的纪念品或礼品,尤其适合上层女性佩饰。目前,鲜花镀金在新加坡、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极时髦的装饰点缀工艺品。电镀鲜花可以保留鲜花原有的形态和花瓣纹理,并可永远保留鲜花最妖艳的刹那形态。制作工艺(略)
    • 48. 六、玻璃蚀刻 在玻璃上刻出的字画可以永久保存。因此,玻璃字画一直是市场上的一种紧俏工艺品。目前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如在玻璃上刻画山水,刻出誓言、题词、姓名等作为纪念品或旅游商品,很受欢迎。 1.材料和工具 玻璃、氢氟酸、石蜡、刮刀、聚乙烯塑料容器。
    • 49. 2.制法 ⑴涂蜡。将石蜡加热熔化后均匀地倒地玻璃上。 ⑵雕刻。用钢刮刀根据图画的笔划雕刻,刮去石蜡层,绘制成各种图案、图画或书写出文字。 ⑶腐蚀。将氢氟酸倒在绘有图画的玻璃上,氢氟酸能腐蚀已刮去石蜡处的玻璃(发生化学反应SiO2+4HF=SiF4↑+2H2O),而未刮去石蜡处的玻璃则不会腐蚀。 ⑷成品。用流水冲去剩余的氢氟酸,再刮去石蜡。 如果在腐蚀处根据画的需要涂上各种颜料或涂料、油漆等,装入木框并在上面放一张纸,再加压木板,则更美。如果不涂色彩而在石蜡全部清除干净后,再在玻璃腐蚀的那面镀上银,使成为一面刻有图画或写有文字的镜子,更有风味。
    • 50. 注意:氢氟酸有毒,制作要在通风处进行。   玻璃蚀刻剂配方(重量百分比): 氟化铵15%、甘油40%、草酸8%、硫酸钡15%、硫酸铵10%、盐水12%。 用毛笔蘸此剂在玻璃上书写文字、绘画图案,大约2分钟后即可呈现出所书写的文字或描绘的图案。可用于玻璃平板及各种玻璃制品上美化加工,大大简化了玻璃蚀刻工艺,深受用户欢迎。
    • 51. 思考与练习题 1、了解爆竹的制作材料和爆炸原理。 2、简述烟花产生色彩的化学原理。 3、了解几种简易的化学娱乐法及其原理,如彩色温度计、火花璀灿、液中火星等。 4、举例说明几种有关火和水的魔术方法及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