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1 有毒化学物质概述 5.2 常见毒物及其危害 5.4 毒品与化学 5.3 烟草与化学 思考与练习题 本章主要讨论常见的毒物、毒品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第五章毒物与化学
    • 2. 5.1 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世界上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是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 3. 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 1、金属或类金属毒物 常见的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刺激性气体(指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 最常见的有氯(Cl2)、氨(NH3)、二氧化氮(NO2) 、光气(COCl2)、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和硫酸二甲酯[(CH3O)2SO2]等。 3、窒息性气体(指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 窒息性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为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因在空气中含量高,使肺内氧分压下降,导致机体缺氧窒息。例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化学窒息性气体是指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O2运送和组织利用O2功能产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O2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 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若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能引起中毒。
    • 4. 5、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 5.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种途径进入体内。 (1)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有可能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 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 吸收越快。 (2)皮肤 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3)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不良的卫生习惯而造成。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 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 6. 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 随血液迅速分布到全身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 (2)生物转化 毒物被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为毒物的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 或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经转化形成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毒物的排出 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化道途径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通过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 (4)毒物的蓄积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中毒作用。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 7. 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性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少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者)三种。 1、常见中毒症状 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的病状也不一样。如铅中毒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及肾脏损伤;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出现白内障、中毒性肝病、贫血等。同一种毒物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也有很大差别。例如,苯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而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损伤。按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症状分为以下几类: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  呼 吸 系 统
    • 8. 神 经 系 统血 液 系 统 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毒物能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氧化砷可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机能,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致白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发病率为14/10万。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组成。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等。  
    • 9. 消 化 系 统 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很大。如:汞可致汞毒性口腔炎,氟可导致“氟斑牙”;汞、砷等毒物,经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铅中毒,可有腹绞痛;黄磷、砷化合物、四氯化碳、苯胺等物质可致中毒性肝病。   循 环 系 统 常见的有: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对心肌的损害,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现的休克;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   泌 尿 系 统 经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最重要的途径,加之肾血流量丰富,易受损害。泌尿系统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质损害,如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结石,杀虫脒中毒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还是肾损害。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  
    • 10. 2、常见中毒损伤 毒物引起的中毒易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骨 胳 损 伤 长期接触氟可引起氟骨症。磷中毒者首先表现为牙槽嵴的吸收,随着吸收的加重发生感染,严重者发生下颌骨坏死。长期接触氯乙烯可致肢端溶骨症,即指骨末端发生骨缺损。镉中毒可发生骨软化。    眼 损 伤 职业性皮肤病是职业性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伤害,其中化学性因素引起者占多数。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引起皮肤损害的化学性物质分为:原发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常见原发性刺激物为酸类、碱类、金属盐、溶剂等;常见皮肤致敏物有   金属盐类(如铬盐、镍盐)、合成树脂类、染料、橡胶添加剂等;光敏感物有沥青、焦油、吡啶、蒽、菲等。常见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油疹及氯痤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及皲裂等。 。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眼损伤分为接触性和中毒性两类。前者是毒物直接作用于眼部所致;后者则是全身中毒在眼部的改变。接触性眼损伤主要为酸、碱及其他腐蚀性毒物引起的眼灼伤。眼部的化学灼伤重者可造成终生失明,必须及时救治。引起中毒性眼病最典型的毒物为甲醇和三硝基甲苯。     皮 肤 损 伤
    • 11. 化 学 灼 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急症。是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刺激、腐蚀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按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常见的致伤物有酸、碱、酚类、黄磷等。某些化学物质在致伤的 同时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黄磷灼伤、酚灼伤、氯乙酸灼伤,甚至引起死亡。     职业性肿瘤 接触职业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我国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为法定的职业性肿瘤。     总之,机体与有毒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毒后的表现千变万化,了解和掌握这些过程和表现,无疑将有 助于我们对有毒化学物质中毒的了解和防治管理。
    • 12.   5.2 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及其危害 一、毒物的类型 二、天然食物中的毒物 三、其它毒物
    • 13. 一、毒物的类型所谓毒物是指干扰或扰乱人体中化学反应系统的物质。 虽然对生命来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意思是毒性与剂量有关。但仍可根据毒物的性能和危害程度将毒物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化学毒物与生物毒物两类,前者如硫化氢、有机磷农药,后者如各种有毒霉菌、病毒; 2、按毒物性能可分为: ①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它们可迅速破坏生理组织、酶官能团变性或失效,常见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光气(碳酰氯)、氯气、臭氧等; ②代谢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氢氰酸、氟乙酸等可影响代谢过程; ③神经性毒物。它们影响电信号沿神经纤维的传递过程,使传递失误或改变,如有机磷农药均属此类,可麻痹中枢及骨髓系统。大麻等致幻物可破坏人的判断力; ④诱变性毒物。改变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引起子代异常、病变或致畸,如可的松等; ⑤致癌物。如多环芳烃、石棉、灰尘等。
    • 14. 二、天然食物中的毒物 1、食油 食油的毒性来自原油或加工过程。 (1)原油。致毒的食油有:   ①生棉籽油。系将生棉籽直接榨出而得,内常含棉酚、棉酚紫、棉酚绿等毒物,通常不能用加热法除去。中毒后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慌等,影响生育(棉酚为男性避孕药)。生棉籽油切不可食用。   ②菜籽油。含有芥子甙。在芥子酶作用下生成噁唑烷硫酮,具有令人恶心的臭味。因该毒物挥发性较大,在烹调时将油热至冒烟即可除去。 (2)陈油。指高温下用过的或长期存放的油。   ①多次高温加热的油   其中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被破坏,营养价值大降。由于长时间加热,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氧化发生聚合,生成各种聚合体。其中二聚体可被人体吸收,并有较强毒性。动物试验表明:喂食这类油后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胃溃疡,还出现各种癌变。因此,在烹调时应尽量避免过高温度,禁止反复加热。不吃(至少少吃)街头摊贩的油炸食品。   ②存放过久的油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玉米、棉籽、红花、大豆和向日葵油中甚丰)与空气、光、金属接触后,被氧化成有毒的过氧化物,会破坏维E。不饱和成分的双键断裂后形成低分子量的醇、醛、酮等物质,有异味和较大刺激。即使是猪油、牛油等主含饱和酸的动物油,久存后亦会水解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进一步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产生臭味和毒性,通称 "变哈"或酸败。为防止酸败,不宜将油久存。贮存前应充分除去其中的水分,密封容器。用深棕色瓶装油放在冰箱中。还可加些抗氧剂如香兰素、丁香、花椒等以延缓酸败。
    • 15. (1)蔬菜类。靠一般烹调仍不能去毒的有:   ①四季豆(又称芸豆或芸扁豆) 豆荚外皮中的皂素和籽实中的植物血球凝集素均有毒,前者对消化粘膜有强刺激性,后者有凝血作用,产生胸闷、麻木等症状。烹调时需煮较长时间,使原来的生绿色消失,食用时无生味感,毒素方可完全破坏。切忌生吃、凉拌等。   ②发芽土豆。发绿的皮层及芽中含有龙葵素(茄碱),可破坏人体红血球而致毒,产生呼吸困难、心脏麻木等症状。去毒办法是将芽及发芽部位一起挖去,再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炒煮时再适当加醋。   ③鲜黄花菜。含秋水仙碱。此碱本身无毒,但在体内可被氧化成具有强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碱,侵犯血液循环系统。去毒办法是先用开水烫鲜菜,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即可去碱。干黄花菜无害,可放心食用,因为通过蒸煮晒制,秋水仙碱已被破坏。 (2)水果   ①荔枝。荔枝中葡萄糖含量高达66%,有丰富的维A、B、C及游离氨基酸,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营养食品,但过食会出现乏力、昏迷等症,中医称为"荔枝病",西医称为"低血糖"。因其中含α-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②柿子。因柿中含丹宁较多,有强收敛性,刺激胃壁造成胃液分泌减少。空腹过量食用或与酸性食物及白酒等同食,易得"柿石",又称"胃柿石",妨碍消化,致胃痛。柿子不宜与蛋白质等同食。   ③桃仁、杏仁。含苦杏仁酸,在体内水解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使人痉挛甚至死亡。宜炒熟后少量食用。 2、蔬菜及水果 有的蔬菜或水果也含有特殊毒素。
    • 16. 3、其它食物 ①含毒的花蜜。如杜鹃红、山月桂、夹竹桃等的花蜜中含有化学结构与毛地黄相似的物质,会引起心律不齐、食欲不振和呕吐。应充分蒸煮去毒。   ②蘑菇。可食用者有300多种,毒蘑菇的主要毒素有原浆毒(使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神经毒(痉挛、昏厥)、胃肠毒(胃肠剧痛)和溶血(溶血性贫血)四类。毒蘑菇主要特点有:蘑冠色泽艳丽或呈粘土色,表面粘脆,蘑柄上有环,多生长于腐物或粪土上,碎后变色明显,煮时可使银器、大蒜或米饭变黑。可利用这些特征加以识别。   ③生鱼。淡水鱼(如鲤鱼)大都含有破坏硫胺(维B1)的酶称为硫胺素酶,如生吃易得硫胺缺乏症(脚气病或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通过较长时间加热可破坏这种酶,并保留原有硫胺。   ④河豚鱼(又称连巴鱼、气泡鱼、吹肚鱼)。其内脏和皮肤中尤其是卵巢和肝中存在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性毒剂,不仅可毒死猫、狗、猪等动物,也会毒死人。我国东南沿海每年都有中毒者。克服办法是将鲜鱼先去皮和内脏后再烹制。   ⑤熏鱼、熏肉。即通常我国南方用稻草熏制的腊鱼、腊肉,通常含黄曲霉素和亚硝基化合物两类毒物,有致癌性。黄曲霉素耐热性强,在280℃以上才分解,油溶性好。由于盐中常含有硝酸盐,受热时在还原剂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然后转化成亚硝胺。
    • 17. 三、其它毒物 主要指食物保存、烹调失当引起的致病物。 1、霉菌毒素。会引起霉菌病,极为古老。主要有:   ①黄曲霉毒素(一类存在于霉变谷物中的霉素) 世界卫生组织警示指出,人摄入的食物中如果含有1.5毫克/千克的黄曲霉毒素,肝脏就会受损害;若一次摄入75毫克/千克的黄曲霉毒素,人就会死亡。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状是肝损伤、肝癌、食道癌及儿童急性脑炎。人或动物霉菌中毒,迄今尚无药可治。预防和处理的主要措施是:在干燥条件下保存谷物(湿度应低于18.5%)及易霉变的含油种籽如花生、葵花子(湿度应低于9%)等;紫外线辐射、有机酸(乙酸及丙酸混合物或丙酸)作用于谷物、氨气处理棉籽可使毒素失活。   ②麦角菌毒素 该毒素分布于各种黑麦、小麦、大麦中,主症状为全身痒、麻木,长期吃麦角者会痉挛、发炎,最终手脚变黑、萎缩并脱落。通常麦角是一种防止失血、治偏头痛的药物,但食用含量超过0.3%即会中毒。预防办法是谷物加工前应筛去麦角。当出现有关症状后应用无麦角饮食调治。 2、有害细菌。各种食物的腐朽如肉、蛋、牛奶、鱼、蔬菜的变质、酸臭均由于细菌的作用,当吃进大量活的有毒细菌或细菌毒素时,就会产生食物中毒。一般症状为呕吐、腹泻,重者昏厥、致命。主要有:
    • 18. ①肉毒。毒素为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如在烹调中未被杀死,则可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如A型肉毒那样的强毒素,毒性为眼镜蛇毒素的1万倍,为马钱子碱或氰化物的几百万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家制罐装肉和菜豆、玉米等蔬菜等会引起此类中毒。预防办法是充分煮烹,不食用产生气体、变色、变稠的食物,扔掉变凸的罐头;治疗办法是催吐,适当服抗毒素。   ②尸毒。肉类腐败后生成的生物碱之总称,主要有腐败牛肉所含的神经碱、鱼肉的组织毒素,以及腐肉胺、酪胺和尸毒素等。尸毒是动物死后其肌肉自行消化变软,细菌不断繁殖,使其蛋白质分解而成。应禁食各种腐肉。   ③大肠杆菌。是肠道最主要的细菌群落,由人的粪便排出,通过苍蝇和手传到食物和食具上,又未经消毒传染而致病。在旅游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被称为“旅游者疾病”。其特点是严重水性腹泻(称为旅游者痢疾)。食物烹制要充分消毒,食具应用酒处理。可用合成的止泻宁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④葡萄球菌。这是最普遍的致毒细菌,因为很多健康人都是这类带菌者,涉及的食品范围极其广泛。其症状是严重呕吐、腹泻,由于脱水而造成体力不支,通常在食入后数分钟至致小时发作。应饮大量水并催吐。
    • 19. 5.3 烟草与化学 烟草每年造成的死亡估计为1000万人,其中700万人在发展中国家。每10秒,世界上就有一人死在“香烟”手上。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烟民数量约为3.2亿,占世界吸烟者的1/4,其中男性3亿,女性2000万。中国的烟民数量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长,每年有70万人死于吸烟,到2025年,这个速度将增长为每年250万人。每星期有差不多1万左右的中国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 卫生部发布的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说,在接受调查的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中,吸烟者占26%,低于1993年的32%。中国男性吸烟率为48.9%,35岁至54岁年龄组男性吸烟率高於其他年龄组。女性为3.2%,吸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虽然我国人群中吸烟率逐渐下降,但吸烟者吸烟量在增 加,吸烟的严重程度在提高,这也解释了中国香烟销售量不减的原因。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主题是: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 20.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为什么有害健康,必须从烟草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其变化情况来考察。 一、烟草的化学成分   烟草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若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   1、碳水化合物   烟草中碳水化合物约占50%,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我国烤烟烟叶含有相当丰富的单糖,一般含量在10~25%。单糖含量是烟叶质量的重要标志,通常品质好的烤烟烟叶含有较多单糖。烟叶中只含少量双糖,但含相当数量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2、含氮化合物   烟叶中含有许多含氮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和酰胺化合物、烟草生物碱。   蛋白质是烟草植物体的主要营养物之一。烟叶中一般含蛋白质5~15%,随蛋白质含量增加烟叶等级下降。蛋白质燃烧后会产生烟焦油,因此,烟叶中含蛋白质越多其品质越差。烟草中含氨基酸、酰胺等虽然不多,但经燃烧以及烟叶加工过程都产生氨,对吸食的品质影响很大。   烟叶中另一种含氮化合物为烟草生物碱。各种烟草含烟草生物碱量差别很大,低的只含0.5%以下,高的可达10%以上。烟草生物碱的存在,是烟草有别于其他植物的主要标志。烟草生物碱中,烟碱(即尼古丁,Nicotine)约占95%以上。   我国卷烟用烟叶一般含烟碱2%以下,含量超过3%的很少见。烟草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普遍之嗜好品,主要是由于它含有烟碱。当吸食烟草时,部分烟碱被人体器官吸收,摄入适量的烟碱,能兴奋精神,消除疲劳,增加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烟碱毒性较大,过量的烟碱有抑制和麻痹作用,会引起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烟碱对心脏也有毒害。吸烟者的机能虽然逐渐习惯于这种毒性刺激,但仍然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
    • 21. 3、有机酸   烟叶中含有不少酸性物质,含量较多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其次是苹果酸和草酸。有机酸可以增加烟气酸性,醇化烟气,使烟味甜润舒适。   4、苷及多酚   烟叶中含有一种由单糖与酚类组成的化合物,称为苷。它们是组成烟叶色素和树脂物质的成分。苷类性质都不安定,易被催化分解。当烟叶成熟之后,或在干制、发酵过程中,由于酶催化的结果,烟叶中的苷类物质发生强烈水解。苷类物质的分解产物往往具有令人快慰的香气。因此,苷类物质被认为是产生烟芳香气味的重要物质之一。   5.脂肪、挥发油和树脂物   烟叶一般含2~7%的脂肪,通常上等烟叶含脂肪较多。烟叶中还含有具芳香特性的挥发油及树脂物。上等烟叶表面均有香气,这是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挥发油。   6.灰分元素   烟叶中含灰分元素约10%。灰分元素对烟叶的吸食品质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因为某些元素对烟叶燃烧特性有影响,故间接地影响烟叶吸食品质。例如:烟叶中含钾适量时,其燃烧性、保火力均较好,灰色也好;烟叶中含镁量高时,烟叶的灰色变得灰暗;如果镁含量适中,则既能保持烟灰完整、又不易散落。灰分中氯元素含量与烟叶的燃烧性质至关重要。当氯元素含量超过3%时,会导致烟叶燃烧性质变坏,引起熄火。
    • 22. 二、烟草在燃吸过程中的变化   烟草制品在燃吸过程中,靠近火中心的温度可高达800~900℃,由于燃烧而发生干馏作用和氧化分解等化学作用,使烟草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被破坏,有的则又合成了新物质。其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大致如下:   烟草生物碱:它在燃烧过程中除了一部分经干馏作用进入烟气之外,其中大部分(60%以上)则受氧化分解为亚硝胺、菸酸、吡啶、吡啉、吡咯、胺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   蛋白质: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经燃烧产生强烈氧化作用后,分解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氢酸、氨、简单胺化物和脂肪等化合物。   糖和植物酸:糖和有机酸经氧化作用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酸、酚的衍生物、烯烃、醇、醛和酮等物质。   树脂物、多酚和苷类:经氧化后生成挥发性芳香油、醛、酮、醇和酸类物质。    以上物质均进入烟气中,故烟草制品经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化学成分更为复杂。据检测,一支香烟燃烧后可产生4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气态物质占烟气总量的92%,颗粒状物质占8%。气态物质中主要是氮气(58%)和氧气(12%),其余为一氧化碳(3.5%)、二氧化碳(1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挥发性N-亚硝胺、氰化氢、挥发性碳水化合物以及挥发性烯烃、醇、醛、酮和烟碱等物质。颗粒状物质中包括烟草生物碱、焦油和水分以及70多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焦油是不挥发性N-亚硝胺、芳香族胺、链烯、苯、萘、多环芳烃、N-杂环烃、酚、羧酸等物质总的浓缩物。在数千种烟气组分中,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最有害的是焦油、烟碱、一氧化碳、醛类等物质。
    • 23. 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   1、焦油   烟气中焦油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烟焦油中的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其中具有强力致癌作用的苯并芘是其代表。致癌物质改变细胞的遗传结构,使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苯并芘在烟气中的含量大约为2~122μg/1000支。若以每千支100μg计算。日吸烟20支,年吸入苯并芘700μg,此剂量仅次于煤焦炉前的空气污染量,而大于一般城市空气中的含量。   烟焦油中的酚类及其衍生物则是一种促癌物质。促癌物质本身虽不能改变细胞的遗传结构,但能刺激被激发的细胞,导致癌瘤发展。两阶段发癌说认为:第一阶段,正常细胞在致癌物质作用下成为潜在癌细胞;第二阶段,潜在癌细胞在促癌物质作用下发展成癌瘤。因此,烟焦油被认为是诱发各种癌症的首要因素。2、放射性物质   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也是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卷烟中最有害的放射性物质是210Po(钋),它放出的α射线能把原子转变成离子,后者很容易损害活细胞的基因,或是杀死它们,或者把它们转变为癌细胞。据估计,一个吸烟者一天平均接触了比非吸烟者多约30倍210Po的放射剂量。每天吸一包半卷烟的人,全年肺脏接受的放射剂量相当于其皮肤接触了约300次胸部X线照射。有人认为,吸烟者肺癌的半数是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
    • 24. 3、尼古丁(烟碱)   尼古丁是烟草的特征性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十分复杂。吸烟时,尼古丁很快被吸入血,仅7.5秒即可到达大脑,其作用快于静脉注射。尼古丁主要作用于大脑而影响全身。它可刺激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使心肌和其他组织释放出强的刺激物--儿茶酚胺,从而使心率加速,血压升高,排血加大,心脏负荷加重,促使冠心病发作。尼古丁还可使胃平滑肌收缩而引起胃痛。有人认为,长期吸烟的人发生慢性气管炎、心悸、脉搏不整、冠心病、血管硬化、消化不良、震颤、视觉障碍等都与尼古丁有关。   医学界还认为,尼古丁最大的危害在于其成瘾性,其作用相当于鸦片中的吗啡和可卡因。烟民对烟草产生需求愿望的决定因素是尼古丁。尼古丁在人体内无累积性,不会长久停留人体中,吸烟后2小时,尼古丁通过呼吸和汗腺绝大数量即被排除,故它进入血液后只停留几小时。但长期吸烟,身体会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浓度尼古丁的状态。当血液中尼古丁下降时,便会渴望要求尼古丁浓度恢复原来的水平,于是得再吸一支,所以加强了吸烟愿望,形成烟瘾,从而增加其危害性。 尼古丁的杀伤力:1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 25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的尼古丁可毒死一个人。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支卷烟烟雾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约为1~5%。烟气中一氧化碳经吸入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50倍),削弱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减少心脏所能利用氧的数量,从而加快心跳,甚至带来心脏功能的衰竭。一氧化碳与尼古丁协同作用,危害吸烟者的心血管系统,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都有直接影响,由此造成的死亡率是十分惊人的。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要高5~10倍,猝死病高3~5倍,心肌梗塞高20倍,大动脉瘤高5~7倍。   5.醛类   主要是甲醛和丙烯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进黏膜充血,诱发呼吸道炎症。丙烯醛可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促进黏液腺分泌更多的黏液,从而带来呼吸困难,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一旦得了感冒,就有得肺心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且气管、支气管的粘膜上皮细胞为了对付长期不断的刺激,还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病理学上称作"化生",这很可能就是向肺癌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 25. 四、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 我国全年卷烟消费量接近15000亿支。经调查,我国3亿多烟民中15岁以上的人总的吸烟率达33.9%,其中男性高达61%,有3/4是男性中青年,目前有向女性及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烟民结构为: 性别:男性吸烟率61%,女性吸烟率7.04%; 职业:干部吸烟率44.37%,农民吸烟率34.49%,工人吸烟率33.77%,科技人员吸烟率30.79%,医生吸烟率29.50%,演员吸烟率28.36%;大学生吸烟率19.09%,高中生吸烟率31.74%(哈尔滨市),初中生吸烟率达到18.09%(重庆市),小学生吸烟率3.41%; 文化程度: 文盲男性吸烟率67.83%,小学文化程度男性吸烟率66.47%,中学文化程度男性吸烟率53.25%,大学文化程度男性吸烟率44.72%; 不吸烟人中39.75%人受被动危害。
    • 26.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对青少年的危害性更大。青少年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系统、各器官还未成熟或正趋于成熟,因而对有毒有害物质比成人更容易吸收,受的毒害也更深。医学研究证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呼吸器官的天然防病机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青春期,大支气管比较直,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容易长驱直入地进入细支气管及肺泡,麻痹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使纤毛失去排除异物的能力和抑制肺内巨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能力。结果,呼吸道的防御力量被削弱,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来。吸烟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也比较明显。调查证实,吸烟可使学生记忆力和嗅觉灵敏性降低,课堂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理解力差,成绩明显低于不吸烟的学生。而且长期吸烟会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严重者可引起视神经萎缩,最终将导致失明,这在医学上称为“烟中毒视神经病变”。女青年吸烟会使月经初潮推迟、月经紊乱、发生痛经。还可引起子宫颈增生不良和子宫颈癌。吸烟开始越早,各种疾病发病的年龄也随之提早,而且发病率更高。例如15岁以前吸烟的,就比成人发病率高17倍,以后的死亡率也就越高。
    • 27. 烟草及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现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吸烟对健康带来和危害。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措施控制有害物质在卷烟中的含量。这包括开展从烟草中脱除有害物质的研究,生产过滤咀卷烟以减低烟气中焦油及尼古丁的含量,减少一氧化碳的可能产生量,以维护人类健康。但是目前一般醋酸纤维过滤咀卷烟的过滤效率只有59%,加活性碳后效率也只有66%。因此,采用带过滤咀的方法尚不能根除致病危险,所以卷烟生产正面临划时代变革。开发安全卷烟应该引进足够的重视。若能研制出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的保健卷烟,将是对人类健康很可贵的贡献。
    • 28.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2月27日宣布,世界第一个旨在限制全球烟草和烟草制品的公约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当天生效,范围为最早批准这份条约的40个国家。这是由世卫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条约,是首份将视线锁定于烟草制品的公约,迄今已有167个国家签署,中国是第77个签约国。签署国家中57个国家已予以批准,公约定于90天后在其他17个批准国生效。 2005年10月13日,为自觉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举行的中国政府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将对烟草生产实行严格控制,对烟叶种植继续课以农林特产税。不允许新成立中外合资烟草生产企业,不再新建烟厂,对现有烟草企业加大联合重组,坚决打击烟草非法贸易,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 国家工商总局将积极提出立法建议,修改和完善现行烟草广告的规定,查处违法的烟草广告。加强与《公约》缔约方的合作,有效实施对跨国烟草广告的限制。从10月11日起90天后,《公约》即在中国生效。按照规定,《公约》在我国生效3年后,国内所有卷烟制品要印上不低于包装面积30%的健康警语,5年后要杜绝所有的烟草广告。
    • 29. 5.4 毒品与化学 一、毒品的种类 根据联合国公约规定,国际上管制使用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有200多种。如鸦片、海洛因、大麻、美沙酮、杜冷丁、苯丙胺、可卡因、安定、三唑安定、巴比妥类催眠药及苯环已哌啶等麻醉镇静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镇静催眠药及致幻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30. 1、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它是从未成熟的罂粟果上划破后渗出的乳汁经干燥而成的。生鸦片呈褐色至黑色膏状块,味苦、有毒,并具有特殊的臭味。经加工成鸦片,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鸦片中含有罂粟碱等20多种生物碱,可制麻醉药。罂粟果汁中主要的有毒物质是罂粟碱,其分子式为C20H21NO4,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罂粟碱为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熔点147~148℃,易溶于苯、丙酮、热乙醇、冰醋酸,稍溶于乙醚、氯仿,不溶于水,溶于浓硫酸;加热到110℃变为玖瑰红色,至200℃变为紫色,它与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结合生成结晶盐。 鸦片最早用作药物,有止痛、止泻、止咳等作用。但长期服用会成瘾,使人体质衰弱、精神颓废、寿命缩短。过量服用会使人急性中毒死亡。
    • 31. 2、吗啡与海洛因 吗啡也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是C17H19NO3。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制成的最重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吗啡为无色棱柱状晶体,熔点254~256℃,味苦、有毒,其颜色因纯度而异,粗制品多为咖啡色或灰色粉末,纯品为白色。在多数溶剂中均难溶解,在碱性水溶液中较易溶解。它可与多种酸(如盐酸、硫酸等)和多种有机酸(如酒石酸等)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吗啡盐的PH平均值为4.68。吗啡在医疗上有镇痛等作用。但非法吸食、注射吗啡,严重危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综合症。其毒性比鸦片强10~20倍,超剂量吸食和注射吗啡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吗啡对人的致死量为0.2~0.3g。   海洛因,又称二乙酚吗啡,俗称” 白面”、” 白粉”。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酰衍生物。纯净物是白色晶体、味苦、有毒,其毒性相当于吗啡的2~3倍,它是毒品之王。颜色因制作程序和方法不同而异,一般呈白色或淡灰色,有的也呈棕黄色、淡棕黄色、灰竭色或淡灰褐色等,纯品海洛因为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32. 3、可卡因(又名古柯碱) 最早是在1859年由奥地利的化学家从南非灌木中一种叫做古柯树叶子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莨菪烷型生物碱,分子式为C17H21NO4, 分子量为303.36。古柯碱是无色无臭的单斜形晶体,味先苦而后麻,熔点98℃,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但其盐酸盐易溶于水。古柯碱为酯类,用酸或碱水解时,生成苯甲酸、甲醇等。纯净的古柯碱是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医疗上可作为局部麻醉药,也是一种能导致神经兴奋的兴奋剂和欣快剂。但毒性较大,超量服用即成为毒品。 4、大麻(别名火麻,系一年生草本植物) 大麻的叶、花、茎中含有多种大麻酚类衍生物,目前已能分离出15种以上,较重要的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四氢大麻酚酸。大麻酚的分子式为C21H26O2。大麻酚及它的衍生物都属麻醉药品,且毒性较强。世界上最大的大麻产地是哥伦比亚,因此哥伦比亚的毒枭是世界闻名的,它的年产量在7500~9000吨,其次是墨西哥和美国。由于种植和加工比较方便,价格便宜,故被称为穷人的毒品。它的毒性仅次于鸦片,可以口服,吸烟,也可以咀嚼。根据试验表明:人一般吸入7毫克即可引起欣快感。它有生理的依赖性,会使人上瘾。吸食大麻的形式主要有:①把大麻的花、叶和细小的茎枝进行加工后吸食;②吸食从大麻中提取的大麻脂;③吸食从大麻脂中提取的大麻油。
    • 33. 5、咖啡因和安钠咖 咖啡因又称咖啡碱,系质轻、柔韧、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无臭、味苦,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骨胳肌及舒张血管、松驰平滑肌和利尿等作用。咖啡因在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 安钠咖,又名苯甲酸钠咖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性抑制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等。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 6、摇头丸 摇头丸是90年代初流行于欧美,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其主要成分是MDA(3,4-亚甲二氧基安非他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服用后对中枢神经的破坏相当严重,引起颈部运动神经兴奋,表现为头颈摇摆不停、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的毒品。正像俗语所说“摇头丸,摇断头”。
    • 34. 二、毒品的危害毒品名称毒 害 作 用鸦片 (阿片、大烟)吸食鸦片,可造成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即成瘾)。长期吸食,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免疫力丧失,尤其是破坏人的胃功能和肝功能以及生育功能,超剂量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海洛因 (白粉、白面儿)吸食、注射海洛因比吸食、注射鸦片和吗啡更容易使人成瘾,而且对人体危害更大。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艾滋病等。吸食、注射高纯度的海洛因,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体温降低、心跳缓慢、血压降低而导致死亡。大麻 (火麻)吸食大麻使人的脑功能失调、记忆力消退、健忘、主意力很难集中。吸食大麻不仅破坏男女的生育能力,而且由于大麻中焦油含量高,其致癌率也较高。可卡因 打乱人体机能和肾上腺素分泌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兴奋源。可使人瞳孔散大、体温升高、过分兴奋激动、周身颤抖、痉挛、肌肉扭曲、变形,严重时可出现癫狂的幻觉病。大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中枢神经传导受阻,甚至窒息、极度痉挛和心力衰竭,直至死亡。怀孕妇女服用,有可能导致胎儿的流产、早产或死产。
    • 35. 三、我国禁毒情况简介年份破获毒品案件万起数缴获鸦片(吨)缴获大麻(吨)缴 获 海洛因 (吨)缴获 冰毒 (吨)登记在册 吸毒人员(万人)强制戒毒所 收治吸毒人员 (万人次)19955.75241.110.4662.3765220009.6189 2.46.320.98624.8200111.032.820.7513.24.8290.12002111.211.39.293.1910025.2520039.389.535.8310520049.810.82.727.3
    • 36. 第五章 练习与思考题 1、有毒化学物质的主要类型、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2、日常生活中的毒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3、烟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哪些?烟气中的毒物主要有哪些?吸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4、常见毒品有哪些?它们的危害性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