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步审计风险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 2. 一、审计风险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及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 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
    • 3. 值得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 由于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上述反向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 4.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确定(主观),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
    • 5. 审计风险准则的特点:1.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贯彻始终) 2.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不是仅仅只在计划阶段而是全过程更重要)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不得未经过风险评估,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 3.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有因果关系) 4.实质性程序是必须的程序。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认定层) 5.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 6.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不可控因素)和检查风险(可控因素)。
    • 7.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与财务报表的审计。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 8.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2)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 9.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甚至是一定会出错。例如复杂计算容易出错。 固有风险:没有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实施之前存在的风险
    • 10.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取决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序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不可能为零。
    • 11. 目前不再单独提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只是将两者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可以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也可以对两者进行合并评估。具体采用的评估方法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偏好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及实务上的考虑。
    • 12.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 13. 其他原因包括: 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 14. (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 15.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公示变形: 检查风险= 审 计 风 险 /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风险是由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所确定的,一般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为5%-10%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企业有关,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和控制测试,确定检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这种方法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风险模型称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 16. 假设针对某一认定,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5%,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后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25%,则根据这一模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当然,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不一定用绝对数量表达这些风险水平,而选用“高”、“中”、“低”等文字描述。 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上例中,注册会计师根据确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20%),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展开。
    • 1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9. 二、审计风险与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及审计证据的关系越重要的项目,其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就越高,若高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则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要越多,反之,则不然
    • 20. 三、编制审计计划 (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来说,在确定审计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事项:法规规定、报表相关、内控相关,审计计划的时间安排等一切与审计程序有关的内容。
    • 21. (2)、具体审计计划 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 22.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报表层)和具体审计计划(认定层)两个层次
    • 23. 四、风险评估审计实施阶段就是实施审计计划进行取证等等阶段,也是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 1、风险评估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3)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
    • 24. 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 25. 五、风险应对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 26.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 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大的区别:就是要看测试的目的,如果目的是为了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则属于是控制测试,如果目的是为了直接检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则就属于实质性程序,比如:如果是检查销售发票或发运凭证上相关人员的授权签字,就是控制测试;如果是检查销售发票上金额记录的准确性(涉及应收账款或是其他相关项目的准确性认定,看其是否有重大错报),就是实质性程序。
    • 27. 风险导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