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理健康的判定××××
    • 2. 本专题大纲一、心理与心理健康 二、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六种依据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把握
    • 3.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包括认识、情感体验、意志行为。 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Back
    • 4. 二、心理健康标准的六种依据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Back
    • 5.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世界心理卫生大会的标准 (二)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标准 (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 (四)中外心理学家认同的观点的综合标准back
    • 6. “自我实现者”标准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十个方面: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 7.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back
    • 8. (四)中外心理学家认同的观点的 综合标准1、认知和智力正常。    认知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认识过程。对事物的不当认知和不当的观念会导致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保证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们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保证。
    • 9. 2、情绪正常   情绪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是否符合人体的态度时产生的体验。情绪正常的标准是: 稳定性。包括紧张度、强度和激动性。不会大起大落翻云覆雨,不会过度激化。 愉快度。日常的情绪以积极愉快为主,不会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
    • 10. 3.意志健全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确定的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就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它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养成。意志品质主要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
    • 11. 4.行为反应适度与协调外界事物的刺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也不极为迟钝。 正常的行为应当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应当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 其次,意识与行为的一致,言行的一致; 第三,行为反应的强度与引起反应的内外刺激强度相一致; 第四、相同或类似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一致。 FEAR
    • 12. 5、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  例如:少年时代本应天真活泼,但经常表现出少年老成;青年人应该朝气蓬勃,但却老气横秋、老态龙钟,这就不符合年龄特点,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但如果由于生理因素的原因有异常反应,就不应认为是心理不健康。  
    • 13. 6.人际关系和谐与他人和谐相处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这也是获得必要的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丁攒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这也是在心理健康评价中所应遵循的基本标准。 几乎所有的心理健康标准都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人,并在友好的关系中享尝轻松与快乐。只有与他人融洽相处,才有安宁幸福的可能。
    • 14. 7.社会适应良好所谓适应,就是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会实际,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作出相应的适应变化,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生活取得协调一致。 与周围社会能密切接触,能客观地知觉和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在环境不利时,不逃避。 遵循社会规范、准则,达到与社会的目标和谐一致。 思想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15. 8.自我观正确,了解并悦纳自己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目前所处状态和环境、自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摆正自我的位置,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自信心、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发展自己。可从以下四点来评价: 自知。自我评价合理,能接纳自我。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能平衡各种自我,不丧失真实自我。不出现“过社会化的现象” 。 自信。能信任自己的力量。 自控。能控制自己的不当行为。 自强。自我完善,为理想自我而努力。
    • 16. 9.人格健全健全人格就是具体健全的心理生活的人的人格。健全人格的标准可见教材64-74页。 又根据国内心理学家的长期研究,健全人格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他们的人格各成分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及时调整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第二,人格健全者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第三,人格健全者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用到能获得成功的事业上去。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格特征Back
    • 17. 四、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把握第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健康很健康
    • 18. 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是静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都适用的、不变的判别模式。 第三,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要尽量多方位考察以做到客观。 不是主观上的猜测和臆想乱套标准。 不随便根据量表测试下结论。Back
    • 19.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这种依据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这种依据的优点在于:可使心理健康状态客观、具体、可量化,便于比较和分类,易于操作,反映了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这种依据的问题题在于: 1、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现象都是正态分布的, 2、也不是所有对平均值的偏离都意味着心理健康有问题,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的数量界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最出色的人的行为也很可能与众不同。如果根据统计学依据,这些人则被视为异常,因为他们处于正态分布的一个极端上。再有,智力超常是智力显著高于平均大平。 所以,偏离常态的并不都是有问题的。Back
    • 20.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这种依据以每个社会都有某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依据为前提,认为行为符合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健康。 这一依据的问题在于: 1、社会规范本身的地域性和文化方面的局限。 2、社会规范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3、社会规范本身的内容上的真理局限性。 Back
    • 21. 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这种依据是从医学角度来进行确定的,认为没有心理疾病症状者为心理健康的人。 它的局限性在于 1、忽视潜隐的心理问题。事实上,无医学病因与症状者并不能都被认为心理健康。在很多情况下,不健康的心态可能以潜在的方式隐藏着,要在某种诱因下才能发作和表现。 2、忽视发展性的一面。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毕竟是少数。Back
    • 22.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这种依据认为,善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适应者为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适应困难者则为异常。限心理诊断中常用的社会功能正常的标准。 它的局限在于心理健康不是生活适应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学习、生活适应的好与坏并不完全由心理素质决定,因而也有其局限性。Back
    • 23.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人如果自觉痛苦、抑郁等,则被认为心理不健康。应该承认在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时,个人的主观体验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但这个依据往往只是作为一个辅助依据,用于基本正常的人群。 它的局限性在于主观性和片面性。有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反而自觉愉快.或坚决否认自己有“病”.而这恰恰是不健康的证据.而且有的人根据一两个方面的表现就妄下结论。Back
    • 24.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这种依据认为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者为正常,心理发展水平较同龄人明显为低者为异常。 它的局限性在于: 客观性也不够,缺乏操作性。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智力超常者是一种异常,这种异常又该是怎样的异常呢?” 忽视了个体的社会性一面。Back
    • 25. 世界心理卫生大会的标准  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四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back
    • 26. 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标准 ①能主动、直接地将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力争自我的成长。  ②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睦关系,富有同情心,对生命充满爱。  ③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自我形象现实、客观,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即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④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  ⑤能够形成人生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专注和高水平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⑥能够着眼未来,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back
    • 27. 情绪反应 情绪的反应方式有三种: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 表情:是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 生理唤醒:情绪产生时的生理反应。测谎仪就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 28. 情绪的特性情绪的在多个维度上具有两极性 增力-减力:这是动力性特征。积极情绪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否则反之。情绪有积极与消极、愉快与不愉快之分。前者增力后者减力。 激动-平静:这是激动性特征。重要事情发性时,人发出强烈的外显情绪。  强-弱 :同一种情绪有不种的强度。 紧张-轻松:如果情境复杂,心理准备不足,则易使人产生紧张感。back
    • 29.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包括: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当中。它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的含义。 自我: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与自我意识同义。back
    • 30. 自我实现者的16个人格特征1、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2、悦纳自己、别人及周围的世界。 3、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4、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 5、能享受私人生活。 6、有独立的性格。 7、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8、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体验。
    • 31. 10、有至深的知己,有亲密的家人。 11、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13、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14、有创见,不墨守陈规。 15、对世俗,合而不同。 16、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 32. 对希望自我实现者的建议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2、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 33. 5、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的一边,坚持到底。 6、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为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有利于自己的潜力的发挥。 7、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back
    • 34. 什么是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致于顶峰而又超越时空与自我的心灵满足感与完美感。   如经历波折而洞房花烛、金榜提名、突然获得灵感后的心理状态。back
    • 35. 11种不合理信念给人们带来麻烦 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提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 1.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4.事不如意是糟糕可怕的灾难。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 36. 6.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比自己更强的人。 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的解决办法,如找不到这种完美的办法,真是糟糕透顶。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