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回答三个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增长是否会因为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制而产生极限 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制约 经济增长是否必然会导致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2.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 经济学分析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关键在于分析资源投入量和污染排放量为何会过“度” 。 经济学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认识 认为资源环境问题来自于利用自然资源、排放废弃物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理论 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交易费用过高。对应不同观念也就有不同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案——交易费用理论
    • 3.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 经济学分析1. 外部效应理论 2. 交易费用理论 3. 比较和总结
    • 4. 1. 外部效应理论外部效应,某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活动主体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此种影响却不包括在其自身效用函数中,不构成其决策的考虑因素。
    • 5. 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主体的活动对其他主体产生了其未曾预期的福利增进,负外部效应则指对其他主体福利的损害。 自然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是负外部效应。
    • 6. 原因资源、环境系统为人类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很大一部分具有 公共物品性 非市场性 跨时空性
    • 7. 公共物品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是供给具有不可分性,其提供者无法阻止未付费的消费者对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所以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实际上是免费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难以从中获得收益。
    • 8. 非市场性意味着资源环境系统所提供的某些物品或服务没有与其价值相应的价格,其价值难以货币化。 结果,一方面使经济主体易于忽略资源环境系统在此方面的价值,同时也会造成对该物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低估。
    • 9. 跨时空性指当前、本地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或破坏将对后代和其他区域产生负的影响。 由于后代和其他区域利益代表时常缺位,导致缺乏激励机制迫使当前、本地的决策者在决策中考虑对后代和其他区域的损害。
    • 10. 后果外部效应的存在会导致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分离。 个体福利的最大化将不能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经济均衡点将偏离帕累托最优。 (见下页图)
    • 11.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分离对生产最优规模的影响
    • 12. 外部效应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解释当外部效应为负时,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此时经济活动的水平将超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 而在自然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负外部效应,相应地,对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水平也必将超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这就是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 13. 外部效应理论提供的解决方案根据外部效应理论,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由于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分离,市场机制将不能保证私人在追求个人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因此,“看不见的手”失灵,需要“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发挥作用, 即,通过设定污染税等工具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
    • 14. 2. 交易费用理论各种问题总是集中在如何避免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的损害上。 1959年初,科斯通过音波频率混乱的问题提出:此类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避免A对B的损害,而在于确定是A有权损害B,还是B有权损害A,A与B是互相损害的关系,而不是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
    • 15. 交易费用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解释问题的症结是产权界定不清。 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当工厂有权排放污染时,居民就必须和工厂谈判支付一定的减少排污的费用,如果费用过高,则居民将选择搬走;反之,如果居民对空气有产权,则工厂支付居民一定的费用来补偿居民因污染而产生的损失,如果费用过高,则工厂也将选择搬走。无论何种情况,私人成本都将与社会成本一致,不会出现排污过量的情况。
    • 16. 原因解释产权界定需要费用,此种费用属于外生交易费用;而产权界定不清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则属于内生交易费用。 两难选择:提高界定产权的费用则内生交易费用下降,而减少界定产权的费用则内生交易费用上升。所以,两者的权衡将决定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
    • 17. 原因解释有些物品界定产权的费用远低于不界定产权的内生交易费用,此类物品一般都具有明晰的产权; 反之,有些物品或服务界定产权的费用很高,甚至高于不界定产权的内生交易费用,那么此类物品或服务一般都具有不清晰的产权。 ——资源环境系统的情况正是如此 因此,界定产权以及维护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过高才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 18. 交易费用提供的解决方案制度改进,降低界定以及维护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
    • 19. 3. 比较和总结外部效应理论具有相当的启发性,它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某些具体问题而言也确实有效。 但以外部效应的存在论证市场失灵,并进而认为政府干预是解决一切资源环境问题的万全之计,则是不正确的。
    • 20. 首先,外部效应往往相当复杂,政府很难一一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政策将无法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达于一致。 其次,即使是非市场的物品与服务,其价值也未必不能通过市场体现,非市场的服务实际上也在进行着市场交易,只不过采取了依附于其他物品和服务的间接交易形式。
    • 21. 交易费用理论较外部效应理论更为深刻,其所指出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向也是正确的。 但如何降低界定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观念,对政策缺乏明确的指导性。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根据外部效应理论所采取的措施有时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 22. 无论是外部效应还是交易费用理论,它们都假设经济主体对其行为的每一个影响都完全清楚,对资源环境系统的每一项功能都完全清楚。 遗憾的是,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所以,从目前对资源环境与经济间关系的认知程度看,无论依据哪一种理论,都难以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 23. 二、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制约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马尔萨斯 李嘉图 刘易斯 增长的极限 资源丰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荷兰病“
    • 24. 马尔萨斯人口论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是永恒不变的。在此基础上,他根据其所处时代人口变化的规律将人口指数化外推,认为固定的土地资源最终将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结论:资源稀缺将使经济增长停滞。
    • 25. 李嘉图”李嘉图陷阱“ 研究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劳动力的需求由资本存量决定,两者具有固定的比例;劳动力的供给则由劳动者数量决定,在短期内将基本保持不变,没有弹性。
    • 26. 李嘉图陷阱当增加新的投资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升而供给不变,所以工资率将上升。当工资率上升到生存水平以上,人口开始增长,劳动力供给相应增加,工资率重新下降。所以,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工资率将维持在生存水平上。这意味着在长期上工资成本比例保持不变,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不会下降。这样,以利润再进行投资的激励将维持,经济可以持续增长。
    • 27. 李嘉图陷阱在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生存依赖于食品,这是无可替代的,而食品必须由农业部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由于土地资源禀赋的制约,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所以,为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食品需求,农业所使用的土地也必然由最优等土地向次等土地扩展。由于次等土地的耕作成本要高于优等土地,食品生产的边际成本也将不断上升,相应地食品价格也会提高。这样,为维持劳动力的生存水平,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名义工资,则工资成本所占比例上升,企业的利润率下降。这样的过程不断发展,食品价格最终将达到使利润率极低以致无法进行投资的水平,经济增长将在此时停滞。
    • 28.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根据工资率的决定方式将生产部门分为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认为经济现代化的机制是通过现代部门吸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来实现的。 在二元经济模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李嘉图陷阱的问题,有可能使得经济增长过程在达到转折点之前出现停滞。
    • 29. 增长的极限1972年出版 利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大型模型来模拟世界经济的走向,并得出结论:如果按当时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1世纪中叶,环境的极限可能引起世界经济体系的崩溃。
    • 30. 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 有效的警世作用
    • 31. ”荷兰病资源丰富也可能成为经济增长陷阱,尤其是某种资源出口的快速增长,有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危害。 20世纪70年代,荷兰曾发生过因发现丰富天然气储量而导致经济停滞的情况,因此一般将此类现象称为“荷兰病”。
    • 32. 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主要矛盾所在,更具有一般性,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多是建立在资源稀缺基础之上的。
    • 33. 三、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质量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现象
    • 34.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 35. 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解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 36.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单位产品的污染排放系数很低; 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而工业尤其是基础工业的污染排放系数远高于农业,此时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开始上升; 当工业化阶段基本完成,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也开始转移,由基础工业变为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尤其是当服务业占有经济产出50%以上比重时,由于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的污染排放系数都比较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开始下降。这样,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 37. 技术进步直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 有可能为生产过程提供更清洁的能源,由此减少污染排放; 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以及各种中间投入的需求量,可以间接地降低污染排放量。
    • 38. 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从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看,在经济发展之初,人们迫切需要的是直接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直接满足物质需求的消费水平,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有限,有可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实现人均收入增长的经济目标; 随着物质需求满足程度的提高,随着单一经济增长所累积的环境问题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质量,体现出进一步的需求,这种需求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激发了直接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经济活动。
    • 39.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普遍性与差异性普遍性:来自各个国家环境污染程度变化规律的观察 差异性:对不同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和对环境的保护治理方式,该曲线可以有不同的转折点,可以有不同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