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品读释疑22 月光曲
    • 2. 初读课文,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再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从中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精读第8、9 自然段,结合《月光曲》的音乐,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乐曲由舒缓到高亢再到激昂的变化过程,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和美好意境,品味艺术之美。学习文章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最后,背诵第9 自然段。方法导学
    • 3.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 的传奇故事。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 4. 深入探究:《月光曲》的作者是谁?第一部分“交代传说”
    • 5.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 6. 深入探究:贝多芬的创作灵感是怎样被激发起来的的?第二部分“创作背景”
    • 7.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姑娘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姑娘所说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 8. 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为什么说“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由此可见姑娘家境贫穷,她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 9. 《月光曲》是一首非常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感悟!和盲姑娘兄妹俩一同感受这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真研读第六至九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讨论交流:
    • 10.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 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她是怎么知道弹奏曲子的人是贝多芬的?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由纯熟的琴技,再联系到贝多芬在附近演出,这让懂音乐的盲姑娘断定这个人就是贝多芬。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盲姑娘的激动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 11.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首?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在贫困的生活中热爱音乐,渴望听到他的演奏,并在琴声中辨认出了自己,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 12.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讨论交流:
    • 13. 深入探究:《月光曲》让人想到了什么画面?第三部分“创作过程”
    • 14.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把月光比作“银纱”,准确、形象。更加突出了屋内的“清幽”“清幽”一词表现出的画面是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有了诗情画意。
    • 15.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贝多芬看到了什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
    • 16. 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
    • 17.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为,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仔细阅读本课第4 自然段和第8 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想象贝多芬见到的茅屋里的景象,体会贝多芬弹琴时的心理状态。借助环境描写想象画面
    • 18.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这也是《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了出来
    • 19.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舒缓、柔和
    • 20.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微:薄。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平静柔和、逐渐增强
    • 21.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波涛汹涌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急骤奔放
    • 22. 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 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是由于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琴声而产生的。
    • 23.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能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 24.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语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小练习:
    • 25. ○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我最喜欢的一首钢琴曲名叫《吻雨》。当旋律响起的时候,优美而舒缓的旋律与清脆有力的钢琴声融合在一起,悠悠扬扬地弥漫在空气里,这让我想起曾经只是单纯听雨的那段日子。雨洒在树叶上,叶下有虫在避雨,雨落在屋檐上,汇聚成大滴滴在瓷砖上,雨落上伞的面颊,伞这是课后选做题哦!
    • 26. 下的人依旧坚定地向前……这首曲子完全把我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这是雨的世界,纯洁不含一点杂质,没有黑暗,没有压抑,没有寂寞。钢琴声活泼地跳动着,跳进我的心坎,像单纯的孩子,高兴地和同伴嬉戏。原来雨也可以是这样的,并不只是孤单和寂寞,也可以快乐,可以旷达。我想这钢琴声营造的雨的世界,若有颜色,一定是绿色的,象征着春天,象征着新生。乐曲结束了,我点了循环播放,一遍遍地听着。
    • 27. 深入探究:贝多芬记录《月光曲》的心情是怎样的?第四部分“记录《月光曲》”
    • 28.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进入状态,入迷,如痴如醉。
    • 29. 从课文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2.“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后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了《月光曲》。
    • 30. 月光曲交代传说创作背景创作过程记录引起下文听闻弹奏琴声(断断续续)交谈(家境贫寒)一曲,遇知音轻缓增强高昂(音乐)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浪涌)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联想)同情感动激情美好心灵美妙乐曲飞奔,一夜功夫
    • 31. 文中是怎样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呢?本文作者描写《月光曲》的旋律主要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现出来的,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即使我们没有亲耳聆听,也能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这种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表现了贝多芬高超的琴技。 常见的联想方式有: 1. 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 2. 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写法借鉴
    • 32.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草、树根、蜡烛、春蚕等,请你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赞颂一种你喜欢的事物。示例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蜡烛的头上竖起一个辫子,生命就从辫子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辫子,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泪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生活中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自己一生的人,如医生、老师、科研工作者等都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 33. 课文主旨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关爱。
    • 34. 真情创造艺术 一段动人的传说,使一首经典乐曲背后有了生命和灵魂,这说明音乐创作不仅要靠天赋,更要靠高尚真挚的情感。我们在感受艺术的魅力时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学会善待他人,关爱社会底层人民。独特感悟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