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 2.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 4.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 5.   悼词:   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 6.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 7.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悼念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3—7自然段): 评价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业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自然段): 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 8. (1)检查预习情况 注音 悼( )词   估量 ( ) 芜( )杂    豁( )然开朗  嫉( )恨 诬( )蔑 卓( )有成效   诽谤( )  诅咒( )   给( )予答复  文本研习dàoliángwúhuòjíwūzhuófěi  bàngzǔ zhòujǐ
    • 9.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繁芜丛杂—— 浅尝辄止—— 豁然开朗—— 忌恨——多而复杂,无条理。本意指略微尝一下就停止,文中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形容思路或前途忽然开朗或明朗。 因忌妒而愤恨。
    • 10. 研读课文 :   第1节: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伟人之死,将载入史册,因此需要具体准确地交待时间;   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
    • 11.   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用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用了讳饰的手法,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情说出来,把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比较委婉含蓄。
    • 12.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觉”、“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怎样理解?   这些词指出马克思已经去世了。   运用了讳饰的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 13. 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 时间; 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 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用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 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 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下午两点三刻”:“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
    • 14. 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 情的表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还不到两分钟” “在安乐椅上” “永远”、“睡着”
    • 15. 品位本段“破折号”的作用 (1)停顿作用,表示不想说出又不得不说出的矛盾。 (2)解释作用,说明“永远地睡着了”。二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复杂的感情
    • 16.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总纲研读第二部分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重大损失。解读第2段
    • 17.   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      “不可估量”、“空白”陈述了马克思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 18.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      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 19.   速读课文,3-7节:    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作为一个科学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作为一个革命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 20.   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在文中找出关键信息说明理由。)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而作为他事业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 21. 解读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条规律.
    • 22.   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类比;   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
    • 23.   第3段作者先说发现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又指称为“简单事实”,这样说矛盾吗?      不矛盾。“简单”表明这一发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表现其重要性;又与纷繁芜杂对比,说明规律被遮蔽,难以发现,反证了马克思敏锐的思想。
    • 24.   第4段中最能体现马克思第二个发现的作用的词是哪一个词?    “豁然开朗”。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这一社会的根本矛盾开辟了正确道路,对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用这个词说明他这一发现的重要性。
    • 25.   第4段说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时,是怎样表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的?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发现的重要性。
    • 26.   第5段中“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①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 27.   第5段在前两个发现的基础上,使用了哪些副词和修饰语来评价他在其他领域的发现?  这些词语各是从什么角度去叙说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       “都”、“很多”、“任何”、“不是浅尝辄止”等词语。   从他在其他领域发现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说明他的成就之多、之大。
    • 28.   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   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科学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   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对科学的革命的态度)
    • 29.   第6节“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   指上文所说的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深入。
    • 30.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什么基本观点?
    • 31.   第6节中,为什么“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因为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些新发现必然能带来历史的发展、革命的进步。
    • 32.   第7段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他的斗争情况?   这些词语表现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所具有的品质?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表现马克思对革命充满热情,对无产阶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
    • 33.   第8段的开头一句是过渡句,“这样”指代什么?  指前一段所说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卓绝表现和成就。
    • 34. 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 运用的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政府—驱逐他; 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 35.   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中“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比喻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用具体形象的蛛丝来代替抽象的流言,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
    • 36.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 37.   第9段只有一句话,你觉得它和全文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句话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继往开来。
    • 38.   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一句中“永垂不朽”如何理解?   “永垂不朽”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 39. 写作特色 1.内容高度凝练、概括。 全文1300多字,按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概括地介绍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
    • 40. 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他的斗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反动派的蔑视等,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 严密性表现在:句子中的限制和修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承接和照应。
    • 41. 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全文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高度凝练、概括,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对马克思杰出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流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
    • 42. 八、布置作业 1、字词归纳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