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中共宁县县委党校 王军伟
    • 2.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与市场的关系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 3. 前 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及 《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规划到党二十大的任务突出强调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的位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 4. 提 纲01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及现实背景0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03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政治保证020204
    • 5.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及现实背景
    • 6.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1.改革的突破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7.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2.改革的贡献   从物质方面看,它在促进增产增收、解决吃饭问题和贫困问题等方面的效果极为明显。
    • 8.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2.改革的贡献   从观念、理论和制度方面看,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这就引起了一系列更深刻的变化。农业资源配置上开始引入市场机制 开创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农业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是集体所有的,但作用其上的生产工具和其他投入品,是农民家庭的,这就形成了改革初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 9.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3.改革的经验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提出了处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准则,即“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 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业规律、经济规律的结果) 没有引发社会的不安和动荡(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基础性制度)
    • 10.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4.改革的深化和拓展改革商品流通体制 改革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 11. (二)中央为何此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 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 12. (二)中央为何此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必须振兴乡村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反映在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滞后上
    • 13.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小岗村座谈讲话
    • 14. 2020年2035年205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
    • 15. 县委提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2018年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基础建设、环境整治、美丽家园、移风易俗等重点任务,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善乡村治理新机制,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总产保持稳定,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3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4846户1.9万人稳定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25%,为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全县下剩的0.57万户1.67万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年稳定减贫1.52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0.3%以下,9.9万已脱贫人口持续得到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更加稳固,无一返贫,剩余25个贫困村全部达标脱贫出列,整县脱贫摘帽。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基础保障条件持续改善,完成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产业全面升级,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大幅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民生活富裕美好,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建成农业强县。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家园与优秀乡风有机融合,全面建成农业强县,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 16. 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资金投入生态 宜居要素 配置公共 服务生活 富裕干部 配备(二)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17. 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重大任务 “5+1”产业 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 有效生活 富裕摆脱 贫困重点关键保障基础根本前提(三)总要求:“二十字”
    • 18. 产业兴旺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 19. 生态宜居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 20. 乡风文明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 21. 治理有效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 22. 生活富裕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 23.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 24.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一)经营体制 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 25. 走新型农村经济合作化之路 建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存在的问题:缺乏社会的合作;缺乏产业的合作;缺乏人与人的合作 合作方式:土地合作;资金合作;技术、管理、产业合作 【智库建言】:培育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抓手。长期以来,我们在农村扶贫问题上一直坚持“扶产业”、“扶农户”和“扶农民”,而轻视“扶企业”。实际上,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应该主要是企业,只要城乡企业发展了,微观基础牢固了,企业自身就自然可以选择产业和带动农民就业。目前,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股份合作组织等。其核心意义就是要通过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合理配置农村各类资源,折股量化各类扶贫资金和项目,积极稳妥发展富民产业,实现利益最大、风险最小。以推动贫困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李含琳教授在2019年第2期(总第41期)
    • 26.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二)农村治理 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 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 27. 制度人才投资领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汇聚全社会力量,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开拓投融资渠道, 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 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三)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 28.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重头戏” 三个坚持: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这为进城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不用担心土地被收回。 两个允许: 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方便抵押贷款 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土地资源 两个加快: 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权益更完善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农民变股民有分红 一个推开: 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 29.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意见》 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依法合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 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引导工商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等支持。完善融资贷款和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 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 30.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意见》 完善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 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 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鼓励各地探索将其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混合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权。
    • 31. “三变” 改革实践案例与总结
    • 32. 盘县娘娘山农业园区产业项目・1+8联村扶贫按照农旅融合发展理念,通过“三变+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将各种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和山地旅游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生态增值、农民增收脱贫。
    • 33. 盘县娘娘山农业园区产业项目・1+8联村扶贫打破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联合舍烹、播秋等8个村党支部组建全市首个联村党委,形成了“1+8”联村党委(1个联村党委、8个村党支部)。联村党委推出了“村务共商、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矛盾共调”五项举措,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社、一村一产”的思路,通过产业发展改变了过去各村“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状况。
    • 34. 水城县乡村旅游・“荒奇”为股资源变资产的探索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野玉海旅游发展资金,按照彝族文化元素规划建设,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兼具的“千户彝寨”工程,占地面积300亩、建房面积13.5万平方米,容纳1006户4123人。
    • 35. 水城县乡村旅游・“荒奇”为股资源变资产的探索 方式: 变“荒”为股打造度假小镇 “一户一股”打造海坪千户彝寨 作用: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活化乡村。
    • 36. 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俄戛基地项目 ----基地联户股份联心破解三大难题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是水城县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和推进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种植面积10万亩,覆盖5个乡镇,涉及26个行政村11428户39319人,其中贫困户2916户9481人。
    • 37. 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俄戛基地项目 ----基地联户股份联心破解三大难润永恒公司于2012年入驻水城县米箩镇(原米箩乡)俄戛村,投资1.8亿元建设万亩猕猴桃产业园。建成了观光区、采摘体验区、新型架材试验区、休闲度假体验区和野生猕猴桃试验区。
    • 38. 海升苹果——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大产业 苹果产业是宁县农业产业的首位支柱产业,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生命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县委书记侯昌明2018年11月24日接受中央省市媒体采访
    • 39.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这个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四)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 40.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政治保证
    • 41. (一)把好政治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 42. (二)发挥好乡村党组织作用   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弱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再上一层楼。
    • 43. (三)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    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进农村产权明晰化、农村要素市场化、农业支持高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组织化程度,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在方向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 44. 宁·和天下 县·美如画
    • 45.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