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脑卒中的康复措施
    • 2. 古称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梗塞80%)、出血性(脑出血 20%)。中国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 死亡率超过30%,且出血性死亡率高 年死亡率为60~120/10万 致残率40~ 86.5%,且缺血性致残率高 25—33%的患者在2—5年内复发 已成为我国的第一位致残和第一位死亡原因 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 3. 常见的康复问题患侧躯干无力,不能坐起,长期卧床 患者上肢无力,不能抓握,提拉推 患者下肢无力,不能支撑站立,不能行走 不能说话,面瘫,认知障碍 偏盲,患侧忽略 情绪控制异常,强哭强笑 吞咽异常,容易误吸至肺部感染 大小便障碍 患侧上下肌张力高,甚至长期挛缩,不能屈伸
    • 4. 并发症: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 关节挛缩、肌肉萎缩 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损伤:肩关节半脱位、 肌痉挛挛缩、 足下垂、 区域性非特异性疼痛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
    • 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 决定脑卒中后偏瘫预后的因素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1、脑损伤程度 病变性质(出血、梗塞) 病变部位 病变大小 病情进展逐势 2、患者个体因素 年龄 生活史:烟、酒嗜好 营养状况 脑血管病史,心、肺、肾内科并发症 1、治疗开始时间 2、药物、手术 3、护理 4、继发并发症 5、家庭照顾 6、经济能力 7、康复
    • 7. 康 复?运动? 推拿按摩? 针灸中药? 自己锻炼?康复治疗技术?
    • 8. 康复医生 康复护士 康复治疗师 患者家属 护工运动治疗师 理疗师 作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矫形器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营养师
    • 9.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 OT言语与吞咽治疗ST康复心理治疗矫形、辅助器具治疗运动疗法器械治疗(理疗)传统推拿(按摩)治疗常规运动疗法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NPT)运动在学习疗法(MRP)其他技术Bobath 疗法 Rood 疗法 Brunnstrom 疗法 PNF vojta 疗法 CIMT关节运动 肌力、肌耐力运动 肌肉协调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步行训练 心肺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 软组织牵伸技术 水中运动 医疗体操 引导式教育 麦肯基疗法 ……
    • 10. 特别适宜: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脑瘫、偏瘫等) 训练方法特点:通过关键点控制及其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体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及平衡反应,使患者进行主动、小范围、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度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 11. 治疗原则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和基本的运动模式 需要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仰卧位--翻身--侧卧位--肘支撑位--坐位--手膝跪位--双膝跪位--张立位 头颈--躯干--四肢 4.必须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
    • 12. 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利用不同的感觉刺激促进或抑制运动性反应,诱发较高级的运动模式的出现。 治疗原理 (1)使用适当感觉刺激使肌张力正常化,并诱发出所需要的肌肉反应。 (2)治疗必须与患者的发育水平相对应。(应先从头部,开始沿着体节向髋部进行;屈肌群首先受到刺激,第二是伸肌群,第三是内收肌群,然后为外展肌群,最后为旋转肌群。) (3)运动需有目的性 (4)为了学习并掌握运动,需各种运动感觉进行无数次的重复。
    • 13. 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的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基本理论 (1)认为联合反应和异常的协同动作是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正常恢复顺序中的一部分,应予利用而不是加以抑制 (2)在偏瘫的恢复初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使高级中枢对动作的修正受到影响,另因肢体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乃出现联合反应和协同动作 (3)意识和感觉在恢复中有重要作用。认为运动障碍是由感觉障碍所引起的,所以可称为是感觉运动障碍
    • 14. 系统的康复治疗?
    • 15. 评估什么?1. 人体形态:肢体,皮肤,肌肉,骨质 2. 运动功能:关节活动,肌力,肌张力、平衡行走 3. 日常活动能力:吃饭、刷牙、上厕所…… 4. 言语,吞咽功能: 5. 心理评定:性格,智能,心理适应能力. 6. 心肺功能: 7. 神经肌肉电生理. 8. 家庭、护理 9. 职业能力. 10.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 16. 上下楼梯训练 平地行走训练 ADL训练(以IADL为主) 站立平衡训练(静态/动态,原地步行) 坐-起训练(坐位平衡,站起-坐下) 认知功能训练 床-椅转移训练     ADL训练 (BADL为主)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脑卒中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 17. 康复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小时后,脑卒中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康复治疗,但是脑出血患者主张在发病1-2周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 体位摆放(良肢位三种),并不断转换,预防压疮,增加患侧感觉刺激 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头颈、胸腰、肩肘腕指、髋膝踝,预防关节僵硬,挛缩。 肢体肌肉按摩,预防肌肉萎缩 气压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中低电刺激,增加肌张力,刺激肌肉感觉 床上活动,双上肢交叉上举,翻身,双桥运动
    • 18.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主动下床训练 应抑制痉挛,促进分离动作,增强主动运动。 上肢的屈曲模式 下肢的膝过伸模式 足下垂(矫形器,胫前肌力量训练) 站立位平衡训练 迈步、步态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 好上坏下
    • 19. 日 常 生 活 训 练吃饭 怎么完成 手抓握 穿衣 穿坏脱好 入厕 下蹲平衡 持物 双手协调 运动控制
    • 20. 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 影响沟通能力 吞咽障碍,影响进食,易造成误吸、肺炎,甚至窒息。 以上需要康复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进行评估和专门治疗。 分类 1 运动性失语 2 感觉性失语 3 传导性失语 4 完全性失语(也称球性失语症) 5 命名性失语
    • 21. 认知功能障碍 注意力4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具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 理解力 判断力 定向力 自知力 认知功能的障碍直接影响康复的配合程度与预后。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提高认知功能,改善康复预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22. 心理、情绪障碍 否认 震惊 焦虑 抑郁甚至消极 接受 应接受心理评估,可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得到改善,最终提高康复训练的配合程度,改善预后。
    • 23. 康复目标?能不能达到康复目的?合理 实际 有用明确 、合作
    • 24. 中风患者及家属怎样 配合康复治疗?要充分认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在康复治疗师的治疗及监护下,尽量早期的进行康复治疗,若病情允许,尽快进行强化治疗(每天4-6小时的训练)。 要学会转移、搬运病人的技巧 不能盲目追求“能走”,而是要“走好”。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但不能“无微不至” 定期复诊,综合治疗,功能恢复最大化。
    • 25. 祝愿每一位脑卒中患者 真正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