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4 文言文二则
    • 2. 新课导入
    • 3. 学 弈
    • 4.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孟子》(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
    • 5.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一读yìwéihújùzhuó
    • 6.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了______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____________,另一人___________,最终两人的棋艺____________的故事。弈秋专心致志总是分心相差很大整体感知
    • 7.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文解读
    • 8.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的人”。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秋”是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擅长;长于。
    • 9.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教导。只听弈秋的教诲。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将要到来。引,拉。缴缴zhuó(弓缴)jiǎo(上缴)一心一意;精神集中。
    • 10.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
    • 11.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不如。因为。他的,指后一个人。为为wéi(成为)wèi(因为)这样。
    • 12. 句意: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前一个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 13. 1.课文开篇为什么要交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强调老师很会下棋,说明教导的过程没问题。 (2)说明学习下棋的人拥有很好的学棋资源。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4.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5. 写出两人完全不同的学习态度。对比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 16. 3.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为两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 17.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 18. 5.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 19. 学 弈专心致志成功三心二意失败学习之理 贵在专心板书设计
    • 20. 本文讲的是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持不同的态度做事,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主旨概括
    • 21. 两小儿辩日
    • 2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 后世尊为“孔圣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人物介绍
    • 23. 读一读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24.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yúcānɡ
    • 25.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shúrǔ
    • 26.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孔子东游遇见_________,他们在辩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孔子也没能给出科学解释的故事。两个孩子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整体感知
    • 27.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文解读
    • 28.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到东方,去东边。辩论,争论。缘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 29.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认为。离。正午。
    • 30. 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而中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而中午时距离人近。”
    • 31.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到。盛物的器皿。 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 32.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寒凉。把手伸向热水里。这里指天气很热。 句意: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 33.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判断。句意: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谁。你。
    • 34. 1.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什么?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人的远近差别。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2.他们各自提出了怎样的看法?依据分别是什么?
    • 35. 一个根据视觉观看判断,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依据是早晨太阳大如车盖,中午太阳只有盘盂大小。 另一个根据触觉感受推论,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依据是早晨很凉爽,中午天气很热。
    • 36. 3.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标准不同
    • 37. 4.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承认了自己不知道的事实。孔子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8. 5.你从孔子和两小儿辩日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 39. 两小儿辩日近者大善于观察 大胆质疑远者凉远者小近者热晨午板书设计
    • 40. 这则小故事通过写两个孩子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进行辩斗,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主旨概括
    • 41.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 这是由视觉的误差产生的错觉。首先,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的背景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太阳显得大;拓展延伸
    • 42.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作为背景,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就显得大些;中午时,背景是万里晴空,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 43. 一、选词填空。熟孰苍沧( )悉 ( )是( )非 ( )茫 ( )桑熟孰孰苍沧随堂练习
    • 44. 二、翻译下列句子。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 45.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 46. 三、积累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7.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时,一要把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48. “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再如,《两小儿辩日》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正确停顿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49. 背诵指导: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抓住课文叙述顺序来背诵。《学弈》的顺序是:介绍弈秋→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不同→点明原因。《两小儿辩日》的顺序是:人物(孔子、两小儿)→两小儿不同的观点→两小儿各自说明原因→孔子的表现→两小儿的态度。
    • 50.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善于,擅长。指鸿鹄(天鹅)。判断。
    • 51. 老师指导:理解这些加点的字,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推断这个字的意思。例如“善”,联系这句话来理解,“善弈”应该是“很会下棋”的意思,因此可以推断出“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第2句中的“之”字,我们根据这句话本身可以知道,“之”指的是
    • 52. “射”的对象,再联系上文就可以明白,“之”在这里是指“鸿鹄(天鹅)”;第3句中的“决”,联系上文可以知道,两个小孩的观点完全相反,并且各有道理,他们让孔子来说到底谁对谁错。由此可见,“决”是“判断”的意思。
    • 53.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参考答案: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奕秋讲的内容;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奕秋讲课,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
    • 54. 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 55.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一些。”
    • 56.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却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 57.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十分渊博呢?”
    • 58.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参考答案: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的观点;另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远,而中午太阳离人近的观点。
    • 59. 两个小孩都是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一个小孩是通过观察太阳不同时间段的视觉大小,运用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观点的;另一个小孩则是根据不同时间段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也采用了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 60.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课后作业
    • 61.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