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欢迎各位同学假期归来!
    • 2. 考点说明考查角度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题型变化:双选题与主观题。 赏析语句题综合性强,应是主观题备考点之一(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的理解)
    • 3. 古诗阅读赏句题的 答题思路与技巧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赏句题的考查模式。 2、通过典型考题掌握赏句题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 4. 考题回顾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3.(2011年四川卷)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 5. 设问方式综合型 (一)XX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二)结合全诗,赏析XX句的妙处 (三) XX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指向型 (二)请从XX方面,赏析XX句。
    • 6. 参考答案:①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②颔联用词巧妙,蜜蜂随落花飞舞,却用“抱”;鱼儿吞吐水沫荡开水面上的柳絮却用“吹”,更显形象生动。③构思巧妙。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颓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 “晚唐巧句”。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古人认为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 7.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运用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 8. 理清解题思路(1)整体阅读,快速把握诗歌大意及情感。(3)内容分析(2)审题细致,明析角度,有的放矢确定形象类别(景物、事物、人物)用语、构思特点。炼字,写景状物是否另辟蹊径表达技巧。找准,找全。(4)结构分析(句不离篇,句子位置)首句、尾句、中间句。尤其关注“转”句(5)情感分析(知人论世)
    • 9.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 “晚唐巧句”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②运用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①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②巧用“抱”“吹”两个动词。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颓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 “晚唐巧句”。
    • 10. 释句意(如释古文:调、补,全)巧分析(用语、手法、结构,效果)明感情(感情由来)T E X T总结答题模式
    • 11.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尾联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12. 1、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在哭泣。(释句意)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巧分析),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明感情效果)巩固提升3、答案:前三句是叙事抒情,结句是以景结情。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释句意)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多种感情融于景物之中,(巧分析)(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