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6课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2. 思考问题 1.三大杰出诗人当中白居易是处在中唐时期,那么他的作品以表现什么题材为主? 2.关于白居易的诗歌,当时家喻户晓,谁都能理解都能背诵,这样的创作风格与李、杜的诗歌创作风格是否相同?
    • 3. 题解 1.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然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 4.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 5.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 6.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注明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我们学习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 7. 前期(44岁前):少年时曾避乱吴中等地,后“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历任左拾遗等职。其思想以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和“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为主。 后期(44岁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先后任过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选择了亦仕亦隐的道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独善其身”、道家“明哲保身”及佛家“四大皆空”。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 8. 写作背景 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官赞善大夫,是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 9.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唐宣宗吊白乐天诗 美中味真情 看来在唐朝,《琵琶行》已经成为脍炙人口诗篇。其实不光在唐朝。《琵琶行》的美动人心魄,意蕴哀婉动人,情感真切厚重,引来众人共鸣,流传千古不衰。
    • 10. 字词读音湓浦 铮铮然 商贾 悯然 憔悴 转徙 恬然 迁谪 浔阳 荻花 声声思 捻 六幺 霓裳 迸 裂帛 虾蟆 红绡 钿头 银篦 阑干 呕哑 嘲哳pénpǔzhēnggǔmǐnqiáo cuì xǐtiánzhé xúndísìniǎnyāoníchángbèngbóhámá xiāodiànōuyā zhāo zhābìlán
    • 11. 小序左迁:贬官降职。 明年:第二年。 ……者: ……的人,表判断。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 12.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 13. 内容: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小序的内容和作用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 14.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 15. 第一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16. 第二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忧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全遮面。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 17. 第二层: 弹奏琵琶的过程,乐器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的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 18. 第三层:听众的反映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19.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第一层: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第二层: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 20. 第五段: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第四段: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 21. 琵琶女的演奏令人叹服,琵琶女的遭遇令人同情,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作者。 “同是天涯沦落人” 。 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邀相见,情相触 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诉沦落,情相通 三闻琵琶:知人重闻声,青衫湿, 情相融[问题]:诗人多次写到自己被琵琶女的弹奏深深感染,全篇写哪三个音乐回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问题]:是什么触动了作者,让他和琵琶女有着共同感情体验,才会有如此感慨?集中表现作者和琵琶女情感共鸣的那句诗是----
    • 22. [问题]:两个人的“同是”表现在哪里呢?前后交流
    • 23. 同是: 才艺超群,无奈离京, 落魄失意,反差巨大。
    • 24. 合作探究:同是才华横溢大诗人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昔日: 如今:少年: 老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反差巨大名扬京都女艺人自言本是京城女居无定所商人妇才艺超群:无奈离京:落魄失意:一曲红绡不知数才高位显居京城 谪居浔阳处境艰
    • 25. 《琵琶行》 白居易江头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乐女话身世之苦诗人述迁谪之恨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白居易明线暗线开篇置景营造氛围结篇点题抒发感情引出引出双线结构合作 探究结构美 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 26. [问题]诗歌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者有了内心情感的触动,才会泣下沾襟。大家能够从外在的双线的结构美中感受到内在的情感美吗?是什么样的情感呢?解读内蕴:情感美忧怨
    • 27. 一、音乐的描写 1.准确的摹音。 (叠词、双声、叠韵) 2.生动的比喻。 (博喻。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 3.鲜明的层次 (对比)解读音乐美
    • 28. 二、音乐美妙的表现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解析音乐美
    • 29. 拓展延伸:题材美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遭遇作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诗人把她视为自己的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人哭己,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 30.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歌主旨:
    • 31.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