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文处理基本知识 培训与交流会
    • 2. 一、公文概述 1.公文的作用; 2.公文的分类; 3.规范公文的必要性 二、公文种类 三、公文格式 1.眉首; 2.主体; 3.版记 四、公文写作 1.对公文写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2.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3.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提要
    • 3. 第一部分 公文概述 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按照特定的规范体式,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制成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是依法管理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 4. 公文的作用1.法规和准绳的作用。有的公文本身就属于法规文件,有的公文则是法规的具体化。它们对所涉及的对象都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是个人和单位行动的准绳。 2.领导和指导的作用。通过互行公文,上级机关可传达领导意图,下级机关则可遵照执行、贯彻领导意图。 3.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国家行政机关可通过公文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以达到教育、启示、动员、释疑解惑、说明的作用。 4. 联系和知照的作用。通过互行公文,各级行政机关可互相交流、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领导水平。 5.依据和证明的作用。公文是发文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记载,也是收文单位联系、开展工作的书面凭据,起着公认的“立此存照”的作用。
    • 5.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公文是指法定公文,即列入《党政机关公文 处理工作条例》的15个文种; 1.决议 2.决定 3.命令(令) 4.公报 5.公告 6.报告 7.请示 8.批复 9.意见 10.通告 11.通知 12.通报 13.议案 14.函 15.纪要 广义公文是指所有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书,包括计 划、总结、制度、讲话、贺信、协议、简报等。 以下所说的公文均指狭义公文。 公文的分类
    • 6. 按来源分: 收文、发文 按行文关系分: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泛行文 按阅读范围分: 公布性文件、内部文件、机密文件 按使用范围分类: 专用文件、通用文件公文的分类
    • 7. 任何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公文,尤其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政府机关,对公文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规范公文的必要性
    • 8. 一、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法律、法规、规章等都以公文为载体,制发公文不符合权限和程序规范,将影响公文的法律效力。公文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不稳定,都会影响依法行政。
    • 9. 二、代表政府和机关水平与形象 一些公文出现细小的错误也许不至于引起严重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但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会对政府和机关的声誉与形象产生严重的危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 10. 25 十二月 2019  2008年9月9日,明明是中秋节的放假通知,但巴中市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时粗心,竟将“中秋节”错写成“端午节”。四川省巴中市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16日透露,因此事有4人被问责,其中3人被免职,刚上任不久的巴中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停职反省。
    • 11. 三、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公文规范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
    • 12. 2012年4月16日,中共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公 文处理工作条例》(中 办发〔2012〕14 号), 从2012年7月1日起实行。 该《条例》第42条 决定,停止执行上述 1996年、2000年的条例、 办法。
    • 13. 《条例》全文共8章42条 第一章 总则:目的、适用范围、概念、负责机关等 第二章 公文种类:明确了15种党政机关公文文种 第三章 公文格式:对公文的格式作出规定。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作了详细规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行文的原则和规定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 14. 第五章 公文拟制:拟制公文的程序、方法等 第六章 公文办理:对收文、发文、整理归档作出要求 第七章 公文管理:对公文日常管理、保密、撤销、移交等作出规定 第八章 附则:对执行时间、解释机关等作出规定。 原《办法》有9章56条,与其相比,更为精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 15.    公文种类主要有: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4.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第二部分 公文种类
    • 16. 公文种类 6.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0.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 17. 公文种类 1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2.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5.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 18.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公文的格式是指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纸张等)上排列的规定。第三部分 公文格式
    • 19. 眉首秘密等级发文字号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份号标题主送机关主体正文公文格式
    • 20. 主体版记附件标识印章成文日期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二维条码
    • 21. 1.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2.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4.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公文的格式
    • 22. 5.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非[]、【】)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6.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公文的格式
    • 23. 7.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8.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9.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正文中的层次结构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公文的格式
    • 24. 10.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11.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12.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13.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公文的格式
    • 25.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 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 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 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 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 (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 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 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 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 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 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公文的格式
    • 26.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公文的格式□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签名章一般用红色。
    • 27. 14.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15.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 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 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 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16.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 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 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 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 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 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17.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 印日期。 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 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 后加“印发”二字。 18.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 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公文的格式
    • 28. 一、对公文写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1. 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政策,站位高远)。 2. 要有较多的业务知识(精通业务,知识面宽)。 3. 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全面透彻,简洁高效)。 4. 熟悉公文处理的规范(知晓要求,合乎规范)。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 29. 二、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在决定拟写一份公文时,开始之前首先要弄清公文的主题和发文的目的,要全面理解领导的意图,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请示,询问明白。然后按如下步骤着手写作:
    • 30. (一)确定中心内容 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的指导思想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则、措施是什么?汇报情况时打算重点反映什么问题?请示事项时拟请上级机关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等。
    • 31. (二)文种的确定和写作 是请示工作还是报告情况?是发布规章还是审批项目?是联系工作还是通报情况?对方单位是上级机关还是下级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单位和机关等。不同的目的应选择不同的文种,不同文种的写法是不同的。 机关日常使用的通用公文,按照公文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若干种,为每种公文所规定的 固定名称,就是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例如,命令、决定、通知、请示、报告、函、批复等, 都是文种的名称。 文种的作用在于概括地标明公文的性质、制发的目的和要求,便于收文机关进行文书 处理。
    • 32. 列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15个文种:1.决议 2.决定 3.命令(令) 4.公报 5.公告 6.报告 7.请示 8.批复 9.意见 10.通告 11.通知 12.通报 13.议案 14.函 15.纪要
    • 33. 决定是一种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法规性和指令性,下级机关必须坚决执行。 常用文种介绍—— 决 定决定的类别: 1.宣告性决定。把已经做出部署和安排的重大事项向下级机关宣布。 如:《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2.指挥性决定。安排重要工作,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如:《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3.奖惩性决定。对有关单位或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或处分。 如:《交通部关于表彰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决定的适用范围: 1.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安排。 2.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3.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 34.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可以发文和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也可在适当的地点张贴公布。 常用文种介绍—— 通告  通告的主要类型: 1.知照性通告。即告知应当知道或需要遵守事项的通告。    2.办理性通告。即办理一些例行事项的通告,其内容多为注册、登记、年检等。
    • 35.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常用文种介绍—— 通知 通知的分类 1.转发印发性通知:指用于“批转”(上级对下级文件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 、“转发”(转发上级机关和其他机关、单位的文件)和“印发”(发布本机关制定的公文或领导讲话)公文的通知种类。 2.指示性通知:是上级机关用于向下级机关作出某项工作要求的通知种类,是典型的领导和指导性公文。 3.知照性通知:是向下级和有关单位宣布某些应知事项。如成立或撤销机构、启用或作废印章、迁址办公、变更作息时间、安全保卫、放假安排等。 4.任免通知:用于人事任免。
    • 36. 通知与通告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通告功能单纯,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通知则可以指示、可以要求、可以转文、可以任免等等,适用范围比通告要大得多。    (2)受文对象不同。通告的对象一般是公众,对象广泛,有时无法限定,因而具有普遍告知性,一般没有主送单位;而通知的对象一般是与通知内容直接有关的机关、单位或人员,对象明确,范围有限,因而具有特定专指性。    (3)目的要求不同。通告的事项只需知晓和遵守即可;通知的事项一般需要办理和执行。    (4)发文形式不同。通告一般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也可以在公共场所张贴;而通知则一般以文件形式下发。
    • 37.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一般分为两类:即表彰批评性 通报、情况通报。 常用文种介绍—— 通报通报的分类 1.表彰批评性通报:一般由事实、决定事项或处理意见、执行要求 或号召等组成。 如:《关于表彰近期几次重大救助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关于吉林省吉化集团公路运输公司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通报》 2.情况通报:一般由详细情况、基本分析和提出要求等部分组成。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99年各部门报送公文简报情况的通报》
    • 38. 通报与通知的主要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知照性通知和通报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一般事项,以及需要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 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内容具体,要求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该怎样办理,不能怎样办理,要求遵照执行,有严格的约束力;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交流、了解情况,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们,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 3.表现方法不同。通知的表现方法主要是陈述,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叙述具体,语言平实;通报的表现方法则常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 39. 报告是陈述性公文,适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者业务主管机关 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报告属上行文。 常用文种介绍——报告报告的主要类型: 1.工作报告。指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的报告,有例行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 2.情况报告。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的报告。 3.答复报告。指答复上级询问事项的报告。 4.报送报告。指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或有关材料的报告。
    • 40.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属上行文。 常用文种介绍——请示请示的适用范围: (1)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或法规、规章不够明确或 有不同理解,需要上级机关做出明确解释和答复。 (2)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对上级的某项 政策、规定做出变通处理,有待上级重新审定,明确作答。 (3)在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处理而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需要上级机关做出明确指示。 (4)需要请求上级解决本地区、本单位的某一具体问题和 实际困难。
    • 41. (5)按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不经请示无权自行处理的问题。 (6)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涉及面广而本部门无法独立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请示上级领导或综合部门,以求得他们的协调和帮助。 (7)政府的职能部门对自己分管业务范围所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但由于行业和地域的限制,无权要求同级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这就需要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后转发有关地区和部门执行。请示的适用范围:
    • 42. 请示的主要类型: (1)请求 指示 的请示。 这类请示多涉及政策上、认识上的问题。 (2)请求 批准 的请示。 这类请示多涉及项目、人事、财物、机构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3)请求 批转 的请示。 这类请示应附完整的工作方案。
    • 43.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行文目的、作用不同。 (2)行文时间不同。请示需要事前行文,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过程中行文。 (3)主送机关数量不同。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报告有时可写多个主送机关。 (4)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请示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批复。报告属阅件,收文机关可不行文作答。 (5)写作侧重点不同。报告只汇报工作情况,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请示中所陈述的情况只是作为请示的原因,其重点依然是请示事项。
    • 44. 请示的适用范围:批复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指导性公文,适用于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作出答复。 这一文种只能用于对本机关所属的下级机关。 业务主管机关对于平行机关和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答复问题和审批事项,不宜使用批复,可以用函答复。 常用文种介绍——批复
    • 45. 批复的特点: (1)被动性。批复必须依赖请示而存在。先有请示后有批复。任何一份批复都是针对请示而做出的。 (2)针对性。批复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请示什么事项,就批复什么事项。批复的内容是由请示的内容来决定的,批复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批复的主送单位只能是请示的单位,涉及的有关单位必要时可以抄送,但范围必须有一定限制。 (3)权威性。上级机关通过批复表态准许怎样做,不准许怎样做。下级机关必须执行上级机关的批复意见。
    • 46. 批复的类型: (1)肯定性批复。表明同意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提出的请求,认可下级的某种设想或做法。 (2)否定性批复。不同意下级机关的要求,给下级机关否定的答复。
    • 47. 意见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和给予答复; 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 作为平行文,提出意见供对方参考。 常用文种介绍——意见
    • 48. 25 十二月 2019意见的主要类型: (1)指导性意见。这是党政领导机关用于布置工作的下行文,它同决定、通知等文种一样,对下级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和行政约束力,但有别于决定和通知的是它具有较突出的指导性。 (2)评估性意见。这是业务职能部门或专业人员就某项专门工作、业务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后,送交有关方面的鉴定、评估结果。
    • 49. 即公务信件,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进行一般的日常工作问题的联系,如商洽工 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等,还可用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函属于平行文。 常用文种介绍——函函的主要特点: (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既可用于相互商洽工作,询问答复问题,又可用于向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及主管部门审批或答复事项。 (2)短小精悍。函一般篇幅短小,内容单一,语言简洁。有的函只有三言两语。函有公文“轻骑兵”的称誉。
    • 50. 函的主要类型: (1)商洽函。指主要用于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 (2)询问答复函。指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询问答复处理有关问题的函。 (3)请批函、批准函。主要指向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制发的请批函,以及业务主管部门向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制发的批准函。有关机关、单位需向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但又因互相之间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请示行文,就应用函。此类函常常误用为请示、报告或批复。
    • 51. 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它是反映会议议定事项和会议主要精神的一个文种。制发会议纪要,便于与会单位共同遵守和执行会议决议,向上级汇报召开会议的情况,或者向下属单位传达贯彻会议的精神等。 会议纪要的写作特点: (1)纪实性。会议纪要须如实反映会议的内容和议定事项,不能把没有经过会议讨论的问题写进会议纪要。 (2)提要性。会议纪要是会议的要点,不是会议记录,不能有闻必录,平铺直叙,而是对会议繁杂的情况和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性的整理,即概括出主要精神,归纳出主要事项,体现出中心思想,使人一目了然,易于把握精髓。 常用文种介绍——会议纪要
    • 52. 会议纪要的结构: 会议纪要由标题和正文组成。成文时间多写在标题下方。会议纪要不盖公章。 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 会议纪要的正文由导言、主体组成。
    • 53. (三)标题的拟写 标题是公文主题的高度概括,看了标题后就能使人对公文 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好的标题能够对公文产生画龙点睛的 效果。标题一般由3部分组成。 公文标题结构的三要素: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如:国务院关于印发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 54. 要素一(发文机关): 对于有发文机关标志的正式文件(红头文件)可以省略。 要素二(事由): 这是明确主题的主要部分。一定要体现“准确简要”的原则,避免题不 达意。 要素三(文种): 文种是标题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一份公文可以没有发文机关,可以没有 事由,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文种,而且在正式公文中必须使用法定文种。
    • 55. 选用公文文种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混用文种。 如《×××关于改革内部分配制度的请示报告》。如果改革内部分配制度需要上级批准则应使用“请示”, 如果只是备案则应使用“报告”。 2、错用文种。 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 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 ;有的把没列为法定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 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 为文种使用,但可作为“印发”、“批转”式“通知”的“附件”行文。 3、生造文种。 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
    • 56. (四)确定发送范围和对象 发送范围和对象有主送、抄送之分,应根据发文目的来确定。一般来说,需要办理的单位应该主送,阅知即可的单位可以抄送;属于告知性的文件,对不相隶属的机关可用抄送方式。 一件事情涉及多个主管机关,在办理呈请性的文件时,只能主送一个机关,其他相关的机关或部门可采用抄送形式。 行政机关一般不越级行文。 下级机关不得向上级机关领导个人报送公文。
    • 57. 三、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简短。 观点明确就是要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明确主题,把公文的主题直接、扼要、明确、醒目地揭示出来。文中的论述要紧紧围绕主题,不说套话、废话。
    • 58.     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同样的文种,其内容和作用类似,所用语言也大体相同。于是逐渐形成公文的特定用语。 这些特定用语现已基本规范化,定型化,具有含义的确定性。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内容和格式的同时,还能自然地增强简明、严谨的语体风格。公文常用特定用语
    • 59.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序号用语名称 作用 常用特定用语 1开端用语 用于开头,表示发语、引据 为、为了、为着、查、接、顷接、根据、据、遵照、依照、按照、按、鉴于、关于、兹、兹定于、今、随着、由于。 2称谓用语 用于表示人称或对单位的称谓 第一人称:我、我局、本人、本局、我们、我单位。 第二人称:你、你局、贵公司、贵方。 第三人称:他、该公司、该项目。3递送用语 用于表示文、物递送方向 上行:报、送、呈。 平行:送。 下行:发、颁发、公布、发布、印发、下达。 4引叙用语 用于复文引据 收、接、悉、前收、前接、近接、据查、据报、据了解、电悉、敬悉、欣悉 5拟办用语 用于审批、拟办 拟办:责成、交办、办理、执行。 审批:同意、照办、批准、可行、原则同意、原则批准、可 办、不可等。 6经办用语 用于表明进程 经、业经、兹经、已经、一经、经过、前经
    • 60.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 序号用语名称作用 常用特定用语 7过渡用语 用于承上启下 因此、为此、对此、鉴此、据此、综上所述、有鉴于此、总之。8期请用语 用于表示期望请求 请、恳请、敬请、拟请、务请、特请、提请、报请、希望、希盼、切盼。9征询用语 用于征请、询问意见、态度 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无不当、如无不妥、如果可行。 10时限用语 用于表示时限 即、即刻、立即、当即、迅速、从速 。 11批转用语 用于上级对下级 来文的批转处理 批转、转发。 13结尾用语 用于结尾表示收束 上行:当否,请批示;可否,请指示;如无不当,请批 转;请批准;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核。 平行:此致敬礼;为盼;为荷;特此函达;尚望函复。 下行:为要;为宜;为妥;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此 复;现予公布。 14模糊用语 用于表示不确定的内容 最近、近来、少数、绝大多数、在适当的时候、原则上、普遍、几乎、进一步
    • 61. 25 十二月 2019 (7)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8)要认真校对,把好最后一关。
    • 62. 一、公文概述 1.公文的作用; 2.公文的分类; 3.规范公文的必要性 二、公文种类 三、公文格式 1.眉首; 2.主体; 3.版记 四、公文写作 1.对公文写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2.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3.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内容回顾
    • 63. 不当之处 请多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