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 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
    • 2. 第一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的四个突破第二 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第三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
    • 3. 单元内容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单元组合方式有些是题材组合,有些是文体组合,也有综合组合; 增加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作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 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 系统设计语文活动,学生通过语文活动积累语文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4. 第一个突破:单元内容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单元组合方式有些是题材组合,有些是文体组合,也有综合组合。
    • 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 语文教科书单元内容编排主要是组合方式问题,关键是怎么去组合,需要把语文的载体(选文)、语文的栏目内容和语文综合活动结合起来,并且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 7. 第二个突破:增加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
    • 8.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利用好课文示例的作用,表现在教科书重视引导学生读书,读整本的书:课文数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这就是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
    •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学建议-关于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 10. 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主要表现为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的。一般随课文或在设计的活动中学习了解,在练习系统中学习了解一些语言规律与现象,比如拟人句,只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样的句式和语言现象,不出现拟人的修辞概念,不设单独介绍语文知识的栏目。
    • 11. 第三个突破: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 12. 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中的“教材编选要点”指出:“语文教材以阅读为中心。写话和写字,必须充分和阅读联系;尽可能从阅读过的语文课本或补充读物中选取材料(例如说话教材,可用阅读过的语文课文,变换了应用;写作教材,可用阅读过的补充读物来缩写;写字教材,可用语文课本中读过的生字或语句)。”
    • 13. 强调语文教学“阅读与表达并重”,这种表达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还包括口语表达。突出了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涵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在社会全球化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书面表达不只是安排专门的习作内容、习作栏目,还为学生练笔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一些课文后面的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练习题设计。
    • 14. 第四个突破:系统设计语文活动,学生通过语文活动积累语文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15. 语文活动以旁批、阅读提示等形式,设计启发式、引导性的问题,强调自主性、启发性的阅读,初步开展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体现阅读理解与阅读反思相结合,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 16. 第一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的四个突破第二 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第三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
    • 17. 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口语交际 (四)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
    • 18. 一、体系结构 第一学段教科书每册编排8个单元,由识字单元和阅读单元构成,每个单元主要有课文(包括思考练习题)、语文园地两大部分。在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
    • 1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0. 第二、三学段教科书体系结构大致相同,每册编排8个单元(六年级下册6个单元),包含7个阅读单元和1个习作单元,其中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因各编排了1个综合性学习单元,阅读单元相应减少1个。每个单元前面编排单元导语,后面编排语文园地,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不编排语文园地。
    • 2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2. 第二学段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等栏目。其中“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每个语文园地安排1次,其他栏目穿插安排。第三学段语文园地没有安排“识字加油站”,其他栏目安排与第二学段保持一致。
    • 23. “习作”每册安排8次。阅读单元中的7次习作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习作单元中的习作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习作融合在活动中。
    • 2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5. 二、主要内容 (一)识写与写字
    • 26. 体现“多认少写、提前阅读”的编排原则。
    • 27. 识字方面,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除了随课文识字,第一学段各册编排识字单元,利用汉字音、形、义方面的规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与能力;第一学段各册语文园地编排有“识字加油站”,第二学段各册语文园地穿插安排“识字加油站”,每册3次,这一栏目将识字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汉字与积累词语紧密结合。
    • 28. 二年级上下册教科书,除了二年级上册课文全文注音以外,其他各处都是难字注音。三至四年级各册教科书的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相关栏目难字注音。五至六年级各册教科书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相关栏目难字不注音。
    • 29. (二)阅读 第二学段开始编排单元导语。第二、三学段每个单元都编排了单元导语,在精美的画面下,分两部分表述。第一部分用一二句话点明单元主题,一般为名言警句,也有部分内容自编、改编。
    • 3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1. 第二部分主要从阅读与表达的角度,提示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学习任务。这种编排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体,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清楚、明了,便教利学。单元导语页使学习目标与要求更加清晰化,增强了教科书的可操作性。
    • 3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4. 一些导语中还布置了必要的学习准备活动或编排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 3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7. 第二学段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精读课文后面一般编排2—4道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面编排阅读提示,一般不在课后安排思考练习题。
    • 3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 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 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拓展与实践:关注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也可以与“阅读链接”“资料袋”“快乐读书吧”等栏目相结合,拓展延伸。
    • 40. “阅读链接”侧重与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可以适当提出学习的问题,与人教版高年级教科书的编排形式类似。但不同的是,不限于作品的片断,有的是整篇的文章,学习的要求也比人教版高一些,所以要重视阅读链接的学习。
    • 41. 突破语文活动的设计。增加联系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与生活经验、展示学习过程的语文活动。 增加批判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题目。重视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价值追求与探索,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进一步充实阅读策略的指导。设计启发式、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4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4. 语文园地包含多个栏目,如“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字词句运用)”“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书写提示”“写话”“我的发现”“展示台”。
    • 4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6.  “识字加油站”,编排在第一、二学段的语文园地中,该栏目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将识字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汉字与积累词语紧密结合起来,激发识字兴趣。比如,组词识字,联想识字,查字典识字,认识火车票,认识导游图,认识常见蔬菜、花卉,了解古代名人等。
    • 4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9. “词句段运用”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以本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加强字、词、句、段的综合练习,努力将语文学习引向实践运用。
    • 5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2. 交流平台三个方面作用: 发现语言现象,渗透语文知识,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培养阅读习惯。 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
    • 53. 呈现方式多样:对话交流式、读写例话式、示例归类发现规律式、成果展示交流式、知识短文式(含在短文旁边吐泡泡引导运用)、总结交流式、我的发现式。
    • 5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6. “日积月累”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编选了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帮助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5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8. 二年级着重指导汉字的基本结构,三年级着重指导单字的书写,四年级着重指导句子、段落的书写以及如何提高书写速度,五、六年级着重指导古诗、短文等篇章作品的书写。第二、三学段各安排了1次书写活动,即四年级下册的“写格言书签”和六年级上册的“书写作品展览”。
    • 5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0. (三)习作 习作编排力求细化,使学生一课一得,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方法可依,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 61. 习作内容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 习作话题强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 在习作训练目标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发展性。 重视培养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 62. 三年级属于起步阶段,侧重于指导观察,激发想象,为习作奠定基础;四、五年级着力于指导不同类型的习作;六年级总结梳理小学阶段的两个习作要点,为初中的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 63. 第二、三学段“习作”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 一是安排在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训练,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 二是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
    • 64. 记实作文,强调写真实的人和事,第二学段强调写清楚;第三学段强调写具体、写出情感。记实作文话题从自己到他人,从亲身经历的事到看到的、听说的事,范围逐步扩大。
    • 65. 第二学段写清楚
    • 6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8. 第三学段写具体、写出感情
    • 6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1. 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年段目标不明,习作要求过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 7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3. 想象作文,第二学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根据事物的特点想;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想,想象丰富奇特。想象作文话题范围逐步扩大,要求逐步提高。从无拘无束地想,到奇思妙想,到畅想二十年后的家乡,再到尝试写科幻故事,等等。
    • 74. 第二学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根据事物的特点想。
    • 7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7.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想,想象丰富奇特。
    • 7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80. 应用文,重视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不同文章的表达技巧,如通知、日记、书信、解说词、演讲稿、倡议书、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 8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8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83. 册次习作要素册次习作要素三上留心观察三下展开大胆的想象四上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四下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五上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六下表达真情实感
    • 84. (四)口语交际 每册内容安排4次(六下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大部分话题内容与本单元主题有一定关联。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用小贴士的形式,单独列出几项要点提示,使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
    • 85. 倾听,安排的交际活动有听故事、听通知、听新闻等。
    • 8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8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88. 表达,由第一学段讲简单的故事,到第二、三学段讲复杂的故事、讲见闻、谈看法,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以及成段地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口头表达能力。
    • 8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1. 应对,侧重功能性口语交际话题,精选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难的交际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怎样的交际是有效的、恰当的,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较简单的请教、劝说与劝阻安排在第二学段,演讲、辩论安排在第三学段。
    • 9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5. (五)综合性学习 本套教科书努力创新综合性学习中活动的编排,在语文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合理安排活动数量,使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在目标设定上,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传统文化,二是综合运用语文。
    • 96. 册次活动内容学习要求三下中华传统节日了解、记录传统节日的基本情况,展示传统节日的文化。四下轻叩诗歌大门收集诗歌,创作诗歌,制作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感受诗歌的魅力。五下遨游汉字王国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了解汉字文化。六下难忘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写毕业赠言和书信纪念小学生活。
    • 97. 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 98. “难忘小学生活”,分为“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回忆往事”有 三个活动建议:◎借助填写时间轴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珍藏回忆。三个活动层层推进。 活动目标是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 9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00. 第二部分“依依惜别”有二个活动建议:◎一是策划毕业联欢会;◎二是给学校、老师、同学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其中重点展示了策划书的样例和注意事项。 活动目标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