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迹作者:贾 平 凹
    • 2. 初识作者 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 3. 初读积累 1.请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2.积累叠词 3.积累动词
    • 4.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掬着沙争执锨刃粗糙嫉妒踪迹酥酥shūniǎoqùjūzhíxiāncāojí dùzōngsū
    • 5. 初读积累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叠词: (1)院子中央处,是那棵______的桂树, ______的枝, ______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______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______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______的______的感觉;
    • 6. 初读积累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1)月亮里,地该是银___的,墙该是玉______的。 (2)我们都_____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______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______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______ ,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砌铺颤
    • 7.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初读课文,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
    • 8. 细读课文 我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孩子们在寻找月迹的过程中有哪些活动? 2、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9. 《月迹》明确寻月的过程: 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 10. 心理变化过程 镜中看月: “高兴”——“失望” 院中望月:“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饮月”: “越发觉得奇了” 沙滩议月:“都觉得满足了”
    • 11. 精读课文,我能品析文章的词句“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表达
    • 12. 再读品味 “果然有了月亮,款款的,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款款的”读慢些,读出满满的月儿缓缓移动 的优美形象来; “溜”读轻些,读出月儿身姿轻盈的感觉来。
    • 13. 孩子们在追寻美好月儿的过程中,有童趣的对话、有神妙的幻想、有起伏的情绪、有欢腾的场面,你能找出一处来读一读吗? 友情提示:可以是一个人声情并茂的美读, 也可以是几个人分角色的演读……
    • 14. 1.文章为什么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寻月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美好的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三读感知
    • 15. 放声朗读课文,寻找: 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迹,边读边划出表明地点变化的词语。 中堂盼月—— 各处寻月—— 沙滩议月 镜中-院中-杯中-河中-眼中
    • 16. 寻月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 瞳中见月--- 沙滩议月--- ----失望 ----高兴 ----奇妙 ----甜蜜 ----满足
    • 17. 月亮是个什么呢? 弟弟-我所要的 妹妹-好 我-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 18. 若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月亮是一束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人们倍感温暖。 月亮是一曲思念的歌谣,使远在他乡的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
    • 19. 心 有 多 美 世 界 就 有 多 美 !
    • 20. 寻找身边的美好 生活处处存在“美”,时时都有“好”,让我们用这双擦亮的眼睛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好”,并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写下来 。 提示:教室里、校园里、家庭里、小区里、村庄里……
    • 21. 品一品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你认为最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 示例: 第5节: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 22. 课内拓展:这篇课文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大多是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的主题,多是伤感之作 本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不同之处: (1)首先在于不是离人赏月,而是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实在祖辈的引导下共同赏月 (2)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泪、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伤感、悲凉的 (3)作品有意识的把赏月和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让其在寻月的过程中有一种心灵的升华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