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课导入富春江
    • 2. 11 与朱元思书
    • 3.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 4. 富春江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支流胥溪注入处,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别庙”等古迹。
    • 5. 走近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 6. 文体介绍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 7. 字词积累缥碧 急湍 窥谷 轩邈 泠泠 鸢飞戾天 横柯piǎoxuān miǎolíngkēyuānlìkuī tuān
    • 8.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疏通文意同样的颜色表示约数独一无二(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全,都向东或向西
    • 9.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 10.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指飞奔的马比箭还快湍急的江流
    • 11. 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 1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1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1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 1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冲击,撞击。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形容水声清越长久不断地叫
    • 16.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绿而密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 17.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1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至、到达指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同“返”,返回互相掩映横斜的树枝
    • 19. 译文: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 20.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21. 整体感知 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富春江的景色:描写异水描写奇山总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结构美
    • 22.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写。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 23. 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 24.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 25. 文章怎样用“异”“奇”二字写水山?异水奇山水色——山势——山声——山色——水态——缥碧静(清)动(急)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夸张、侧面描写比喻、夸张比拟(秀丽、高峻)(幽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林茂荫浓)对偶意境美
    • 26. 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27. “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 28.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 29.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志趣美
    • 30. 品味语言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语言美
    • 31. 从视觉来写: 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32.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33.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④ “负势竞上……千百成峰”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生命和动感。
    • 34.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来写: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朗朗上口 节奏感强
    • 35. 质疑探究 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
    • 36. 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 37. 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 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
    • 38. 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39. 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 40. 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水之色、清、净、急 山之色、形、声——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 41. 随堂练习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 42. 相同之处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 43. 不同之处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