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2. 讲一讲: 我所知道的邓小平
    • 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 邓小平的出生地 邓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一)寻求真理
    • 5.    在欧洲的岁月   1920年10月,邓小平搭乘海轮抵达法国马赛,是当时这批“勤工俭学”者中个子 最矮,年纪最轻的一个。 (一)寻求真理
    • 6. 1922年夏,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7月,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7. 身处险境        邓小平1927年回到了内战纷纭的祖国。那年秋天,邓小平随中央迁回上海,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1929年12月11日,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名义在百色镇中心升起了镰刀斧头交叉的旗帜。邓小平担任了部队的政委和前委书记。(二)转战前线
    • 8. 1931年邓小平来到了中央苏区,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出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二)转战前线
    • 9.    红军开始长征时,邓小平只担任了周刊《红星》报的主编 。(一落) (二)转战前线
    • 10.    长征途中,他又一次担任了中央秘书长,并出席了遵义会议。(一起)(二)转战前线
    • 11. 刘邓大军所向披靡,从“百团大战”到“挺进大别山”,从淮海战役到解放大西南,为新中国的诞生,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二)转战前线刘邓大军
    • 1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3. (三)开国元勋开国大典
    • 14. (三)开国元勋 邓小平在中央先后任副总理、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领导岗位上
    • 15. (三)开国元勋 邓小平在中央先后任副总理、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领导岗位上
    • 16. (四)文革磨难 “第二号走资派” 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邓小平成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8年10月,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保留了党籍。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厂参加劳动。 (二落)
    • 17. (四)文革磨难 1972年8月3日,致信毛泽东,希望再为党和国家多做几年工作。毛泽东批示肯定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8月,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二起)
    • 18. (四)文革磨难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976年4月,北京发生悼念周恩来总理、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被撤销一切职务。(三落)
    • 19. 中国1976 这是1976年1月19日的《时代》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中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全世界也对中国的前途问题强烈关注。1月19日,邓小平的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但色调极为暗淡、阴郁。封面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这种暗淡、阴郁、疑虑的格调,不仅反映了观察者当时眼中的中国,而且也揭示了美国以及美国人的集体心理状态。
    • 20. 复出工作 (四)文革磨难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三起)
    • 21. (五)总设计师 走向现代化 改革与开放 中华民族的振兴 
    • 22. 之一:推动科技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一开始,他自告奋勇主管教育科技的工作,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高考 邓小平二三事
    • 23. 文革 取消高考 1966年,文革爆发。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声称以往的招生 考试办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的框框”,必须“彻底改革”。5天后,《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开始以更激烈的言辞来抨击高考制度,宣布要将它"扔进垃圾堆里去"。高考终于成了被打倒的对象,全国高校停止招生。从1966年-1972年的6年间,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高等学校试点招收少量工农兵学 员外,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几近停滞。“文革”宣传画。图中人物为刘少奇。因之前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执行的是修正主义路线,有关规章制度必须批判,首当其冲的是大学高考招生制度。
    • 24. 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门被关闭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办法":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从此,"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就成了中国大学录取方法。
    • 25. 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提议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座谈会请来了包括周培源、童第周、苏步青在内的40多位教育界专家和官员在人民大会堂畅谈教育。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的前一天,最年轻的与会者、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先生发言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17年”(即1949-1966)上大学靠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现在上大学靠权。群众对一些党的干部利用特权招收自己子女非常气愤:"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因此"十六字"方针不推倒,招生质量得不到保证,"走后门"不正之风不刹住,党风不能端正,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风气不可能扭转。 查全性,1925年,安徽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电化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中科院院士。 在他的积极建言下,停止了11年之久的高考于1977年冬季恢复,20多万考生通过差点失之交臂的考试走进大学殿堂,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场考试,也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回春天推开了大门。
    • 26. 20分钟邓小平一言拍板, 重开关闭11年的高考大门 听完查全性的发言,邓小平表态:"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    查全性的讲话大约15分钟左右,包括邓小平插话表态,直到最后的拍板,整个过程也就是20分钟。可以说,恢复高考的决定,是小平同志主持的这次科教座谈会的压轴戏。 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们 走进考场。
    • 27.  全国1160万人参考,创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纪录 恢复高考的冬夏两季,全国有1160万人参加考试,那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当年全国共需招收40.1万名大学生,实际录取比例是29比1。  1977年的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周岁,婚否不限。图为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 28. 读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
    • 29.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月28日至2月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从此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选择了邓小平,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惊叹:“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2月5日,即邓小平离美回国之日,他的形象再度出现在《时代》封面上,标题是“邓来了”。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之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30. 之三: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 31. 拨乱反正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 32. 之四:改革开放总设计师(1978-2018)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 南方谈话
    • 33. 之五:带头退休 1982年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 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1990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作用。
    • 34.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
    • 35. 人物评价毛泽东: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  美国《时代》: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评价邓小平:“对中国和全世界而言,他都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政治伟人”。
    • 36.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邓小平是“塑造现代中国的一位杰出领袖”。  “邓小平对整个世界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可以如何管理和快速发展;而中国又能够因此向整个世界作出何等的贡献。”对于“一国两制”成功解决香港问题,他说:“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 西哈努克国王: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曾宪梓:“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进步和富强,也没有香港的今天。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无法用语言形容。”  李嘉诚:邓小平是一位有创见有远见爱国爱民的伟人。
    • 37. 邓小平自我评价: “我算是比较活泼的人,不走死路的人。我是实事求是派。”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38. 邓小平家庭简介★1925年和邓小平相识于莫斯科中山大学 ,那时邓小平22岁,张锡瑗20岁,她活泼、爽快、性情温和,对人很好,长相则是“少有的漂亮”。 1928年刚过年不久,邓小平和张锡瑗于白色恐怖的上海结婚,邓小平不到24岁,张锡瑗不到22岁。 1930年张锡瑗生小孩时难产,因产褥热不幸去世。  ★她英年早逝,夫妻情缘仅两年。
    • 39. 1931年7月,邓小平从上海赴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和他同行的,有一位和他同岁的女同志,名叫金维映,人们都称她阿金。后来两人结为夫妻。1933年,邓小平被划为“毛派分子”,遭到“左”倾领导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当他被关进“审讯室”的时候,金维映被迫把离婚书送到了他面前。为了不使妻子受株连,邓小平签了字。 为“红章纵队”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 1941年在莫斯科治病期间死于战乱,时年仅37岁 。
    • 40. 卓琳原叫浦琼英,1916年生于云南宣威一个开明的实业家家庭。 1936年,卓琳中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全云南省,卓琳是第一个考进北京名牌大学的人。    “七·七”事变后,卓琳离开北平,途经天津、青岛、济南,抵达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1937年11月,与女友张煜及一队青年学生长途跋涉,进入延安。
    • 4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2. 长女邓林 多才多艺 长女邓林出生在1941年的太行山区,由于当时条件相当艰苦,她被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里。4岁时离开父母,进入延安保育院,一直由他人照顾。       邓林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同年入中央美院国画系,1967年毕业。现为一名优秀的一级画师,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会长,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会长。
    • 43. 长子邓朴方:第一个获得人权大奖的中国人 邓朴方,1944年出生,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8年受迫害致残,1984年起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8年起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执行 理事会理事长,1993年起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共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邓朴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曾于2003年12月获得"联合国人权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人,也是全球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残疾人。
    • 44. 次女邓楠:官职最高的邓家子女 次女邓楠,1945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国家科委政策局副局长,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司长。1991年11月,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98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3年9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 2004——2011,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正部长级。 邓楠一直担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理事长。
    • 45. 三女邓榕:晚年邓小平的“助听器” 笔名萧榕,小名毛毛,1950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三等秘书。著有《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和《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此期间留下的许多照片上都可以找到邓榕的身影。晚年的邓小平听力不好,邓榕几乎充当了他的"助听器",许多信息和邓小平做出的决定都是通过邓榕传达。
    • 46. 幼子邓质方:低调简行 邓质方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学成后回国。1993年初,邓质方正式加入“四方集团”,任上海四方公司总经理。1993年5月,邓质方连同首钢、长实、加怡,共同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开达投资”,并易名为“首长四方”。后邓质方逐步退出该公司。     邓质方妻子刘小元曾与他就读於美国同一所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留学期间生下一子。邓质方之子邓卓棣,是邓小平唯一的孙子。
    • 4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4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4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全党全国人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
    • 50. 时代背景历史根据 现实依据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51. 1900-1950:战争与革命时期 1950-1980:冷战和对抗时期 1980-2000:战争和革命、冷战和对抗开始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变.20世纪的百年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战去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以下一段话
    • 52. 1977年底,邓小平第一次作出了“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的判断;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他进一步作出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判断; 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53. 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提出了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54. 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或“时代主题”。 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55. 时代背景历史根据 现实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许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 56. 时代背景历史根据 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 57.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的新事物、新经验为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
    • 58. 理论发端构建轮廓形成体系 树立旗帜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59. 理论发端构建轮廓 (十二大)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形成体系 树立旗帜 五、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 60. 形成体系 构建轮廓理论发端树立旗帜 (十三大~十四大)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十二个理论点,确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邓小平的理论创造,构建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五、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 61. 树立旗帜 (十五大以后)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构建轮廓理论发端形成体系 五、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 62. 邓小平同志作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伟大贡献,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 63.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 64. 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65. 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回顾: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开始了人类的先进分子对高于资本主义美好社会理想即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追求。
    • 66.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立者:莫尔 Thomas More
    • 67. 《太阳城》1623年 描述了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理想国家康帕内拉的
    • 68. 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劳动券
    • 6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0.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71. 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 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按预定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采取从社会存储中直接供应的方法进行; 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 国家将逐步自行消灭; 人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72. “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列 宁 1918年
    • 73. 马克思的科学 社会主义欧洲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集权式 社会主义毛泽东晚年所主张并实行的“一大二公”社会主义邓小平主张和创造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五种模式
    • 74.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在《共产党宣言》后来在《资本论》一卷中都讲: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包括资本主义)“建立公有制”,并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还说,未来社会将在资本创造物质基础上,实现劳动和劳动条件的结合,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结合,“以自由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生产条件”。 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商品、货币、市场,更没有资本、利润。这个社会能使产品极大丰富起来,并对产品生产、交换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和分配,和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有计划的按需分配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 75. 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寻求如何不通过暴力而能达到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大体上说,在经济上,他们看重的并不是生产资料是公有或私有,而是经济民主。他们主张,在扩大公共财政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有差别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分配。 有人把这种社会称之为“福利型的社会”;在政治上,他们不主张暴力革命,而更重视在议会中争取多数,实现“和平过渡”,平稳地夺取政权,并利用这种政权,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 欧洲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
    • 76. 列宁斯大林集权式社会主义
    • 77. 建立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制度,在物质极端短缺的情况下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原则。毛泽东晚年所主张并实行的“一大二公”社会主义
    • 78. 从经济上看,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 一是,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或很不发达,因此,首要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是,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包括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三是必须发展市场经济,主要利用市场运作,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效益,增多财富,扩大积累,提高收益; 四是, 必须使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共荣,并相互竞争 (首先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求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五是,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内外交换,以求融入世界经济行列。 六是,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其中包括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邓小平主张和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7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 基本理论问题是“两个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 80. “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毛泽东 1956年
    • 81. 案例: 社会主义的吃饭问题 1978年3月,万里到安徽定远县考察。万里和一位穿着破棉袄的农民交谈。万里问:“你有什么要求?”这位农民打开空心破棉袄,拍着肚皮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了。” 万里说:“这个要求太低了,还有什么要求?”农民又拍拍肚皮说:“这里面少装点山芋干子就行了。”
    • 82. 事后,万里对随同的新华社记者张广友说:“你看,我们的农民多好啊! 他们的要求不高啊!可是,解放28年了,我们连农民这么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 万里1978年01月-1979年12月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
    • 83. 反思:我们整天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连老百姓吃饭都解决不了,社会主义还有什么优越性可言,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
    • 84. 万里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大力支持、推广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凤阳县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为开辟中国农村改革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的。” ——邓小平评价
    • 85. 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发生停滞和倒退。 1955年,我国GNP(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7%,1978年下降到2.5%; 1960年,我国GNP与日本相当,而1978年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 86. 同样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发展也是挫折不断: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走向僵化,最终解体!
    • 87. 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 占陆地面积由:24%-7.5%; 人口由:16亿-13亿多; 共产党由:180-130家;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7800万。
    • 88. 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89. 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共同受穷?共同富裕?阶级斗争?平均主义?个人极权?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又将何去何从?不能不深思的问题:
    • 90.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
    • 91.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 92.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 93. 如何发展? 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集中回答了: 社会主义
    • 9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5. 思考如何看待贫富差别?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 96. 96 华西村:共同富裕的典型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是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 97. 97 吴仁宝
    • 98. 98俯瞰华西村
    • 99. 99华西仿造的美国国会大厦
    • 100. 100华西仿造的罗马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