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XX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2. 帕金森病/ 震颤麻痹 Parkinson disease
    • 3.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4.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5. 一 概述/简介 常见于中老年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进展的,以“运动迟缓 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 姿势步态平衡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存在多种并发症风险的,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的但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严重运动障碍疾病。
    • 6. 普及对PD认识必要性 忽视 延误及早强占时间!
    • 7. 简单回顾运动的产生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 ↓ 椎体外系统 下运动神经元 小脑系统 ↓(最后通路) 骨骼肌运动
    • 8. 协调运动,调节肌张力
    • 9. 椎体束传导通路 → 运动?有无 锥体外系 → 运动?合适
    • 10.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11. 二 病因和病理1.遗传因素:家族易感性10% 2.环境因素: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 工农业毒素:杀虫剂 除草剂 3.神经系统老化/年龄: 黑质DA神经元<50% 纹状体内DA<80% 4.其他危险因素:重大精神创伤 头外伤 脑力劳动
    • 12. 5. 多因素交互作用: 遗传+环境 ↓ 年龄增长 ↓ 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泛素-蛋白酶体异常 ↓(病理) 黑质致密部DA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 残留神经元胞浆出现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 ↓(生化) 纹状体 DA↓ ACh↑
    • 13.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14. 三 发病机制 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 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 15. 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 环路 直接通路:+易化 间接通路:- 抑制 +-
    • 16. 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黑质DA: 增强直接通路 抑制间接通路 ↓ 易化大脑皮层发放运 动冲动。 黑质DA↓ ↓ 运动皮层兴奋性输入↓ ↓ 运动皮层发动运动↓+-↓
    • 17.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18. 四.临床表现不对称N字型缓慢进展N
    • 19. 四大运动症状 1 2 3 4
    • 20. 四大运动症状 1 2 3 4
    • 21.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始动困难,减少变慢。(慢 拙) 早期:精细动作 晚期:全面动作↓+肌张力↑ 查体: 快速重复动作异常 小字征 面具脸 慌张言语
    • 22. 四大运动症状 1 2 3 4
    • 23. 静止性震颤
    • 2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5. 静止性震颤搓丸样动作:4-6Hz 部位: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扩展至四肢
    • 26. 四大运动症状 1 2 3 4
    • 27. 肌强直 铅管样强直 齿轮样强直 屈曲体态/猿猴姿势 头前倾 躯干俯曲 扭头转身困难 四肢 路标征 关节痛 椎间盘突出
    • 28. 四大运动症状 1 2 3 4
    • 29. 步态平衡异常步态:(早期)上肢摆幅小,下肢拖曳 (进展) 双上臂摆臂消失 双足擦地 步伐小慢 冻结现象 慌张步态/前冲步态
    • 3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1. 5.非运动症状
    • 32. 5.非运动症状感觉障碍: 嗅觉减退 肢体感觉异常 睡眠紊乱: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 多汗 油脂面 排尿障碍 性功能↓ 精神障碍:抑郁 焦虑 幻觉 认知障碍
    • 33.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34. 五.诊断 病史+体检 中国PD临床诊断标准: A 病例特点:中老年 缓慢进展 单侧起病 B 四主征:运动减少 (必备) + 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不稳 C 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 35. 一. 概述/简介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发病机制 四 .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
    • 36. 六.治疗 原则: 综合治疗;药物为主 药物: 加强DA作用效果;减弱ACh作用效果。
    • 37. 个体化 年龄? 严重程度? 有无认知障碍? 衡量药物副作用 运动并发症?
    • 38. 总结病因PD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 生化
    • 3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0. 科学普及 综合治疗 长期管理 共同抗帕
    • 41. “安享”
    • 42. “自由”
    • 43. 参考文献 1. 李芳君:《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临床表现产生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 展》,《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第13卷,第1期。 2. 李政:《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第41卷第4期。 3.叶芳:《中国人群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的Meta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年第27卷第2期。 4.程琦:《帕金森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老年医学与保健》,2006年第12卷第4期。 5.孙斌:《帕金森病的现代观》,《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年第7卷第1期。 6.姚泰:《生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147页。 7.吴江:《神经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第290页-299页。
    • 44. 感谢聆听
    • 45. 易感人群:中老年 平均55岁,多60以后发病,≥55 患病率 1.1% ≥65 患病率 1.7%
    • 4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8. 小字征
    • 49. 面具脸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