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影方案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初探”主题课 说课展示2019 5.11汇报人:
    • 2. 01讲述材料目 录03教学目标02讲述学情04教学学法05教学过程
    • 3. 01第一部分 讲 述 材 料
    • 4. 01第一部分 讲 述 材 料《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小说分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叛乱”和“流浪时代”四个章节。同名小说获得了第十二届银河奖的特等奖。电影来源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02故事内容
    • 5. 《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电影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第一部分 讲 述 材 料01评 价 内 容02 《流浪地球》剧情中的种种反套路设置,是末世危机面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科学合理的设想.山挡路了移走,海成灾了填掉,天破了补起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些融于中国人血脉中与天地抗争的豪情,与面对末世争生机、寻希望的电影主题异常合拍。影片凸显不惧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饱和式救援。首先在于它掐中了观众痛点,成为中国科幻电影攀登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满足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影片具有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质的独特创新。 03 《流浪地球》带有浓厚的中国哲学和印记,片中隐而不现但始终横贯的主题,可以归纳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哲思,故事的缘起和结束都在于家庭和传承,具有浓重的中国“家国情怀”。04 《流浪地球》带有浓厚的中国哲学和印记,片中隐而不现但始终横贯的主题,可以归纳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哲思,故事的缘起和结束都在于家庭和传承,具有浓重的中国“家国情怀”。1.《人民日报》评 2.《经济日报》评 3. 台湾《旺报》评 4.《香港商报》评
    • 6. 02第二部分 讲 述 学 情
    • 7. 第二部分 讲 述 学 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第三学段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与低年级的学生相较,他们的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产生更为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 在这一学段,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知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
    • 8. 03第三部分 教 学 目 标
    • 9. 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大致了解科幻相关知识并阅读《流浪地球》原著小说,尝试读后感的写作,掌握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知识与能力1过程与方法2结合小说原著文本的阅读观影,通过对比,初步感知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能够自主梳理人物关系,主人公的行进路径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把握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并能概述电影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个性化地表达描述最打动自己的一段台词或是一个场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流浪地球》所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基于材料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材料、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加之观影活动是为了使学生有所体验感悟这一初衷,我将理解感受电影所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念设置为重点,体会小说的影视改编,把握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个性化地表述感后感(包括说和写)则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 10. 04第四部分 教 学 方 法
    • 11. 第四部分 教 学 方 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为辅;以活动、合作为主线,创设情境,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对话与合作等方式方法组织教学。
    • 12. 05第五部分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二)观看电影,初步感知(三)高潮迭起,引发思考(四)小结作业,深化提升
    • 13.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启发教学,循循善诱,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跟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们在阅读文本和观看电影的同时,学会体会生活当中蕴含的哲理。1展示电影片头中出现的灾难新闻报道,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问如:你认为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吗?为什么?如果会,那么你将如何应对?引入“流浪地球”电影。2接着播放电影的片尾,该片尾极具创意,由《流浪地球》纸质书籍的碎片联结、拼凑成地球等场景,并展示了电影的主创人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于主创人员的介绍。(这里会着重介绍电影原著的作者刘慈欣,2015年他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并推荐阅读他其代表作《三体》。)3在活动前一周,已经布置了《流浪地球》原著短篇小说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自主查阅任务,接着进行小组内交流和讨论。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和组内讨论成果思考:什么是科幻?小说中哪一段话或哪一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场景在改编为电影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影。4观影之前下发便签纸,记录“彩蛋”细节。(我发现了电影“彩蛋”活动:张贴在班级,观影结束后贴出,可自由观摩交流。)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
    • 14. 05第五部分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二)观看电影,初步感知(三)高潮迭起,引发思考(四)小结作业,深化提升
    • 15.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二)观看电影,初步感知 课标同时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高度注意资源的开发的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这次观影活动的设计中,我力求结合多方有利因素,因势利导,抓住科幻题材作品兼具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感性发散的“幻想”自由的特质,打破学科的绝对界限,跨学科对话,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只有将不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并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生活价值的。1什么是“流浪地球”计划?让地球“流浪”的原因是什么?2电影中的“地下城”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上城”有什么区别?他们逃离“地下城”的原因是什么?(对比:书中和电影中有什么不同?)3你关注到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电影内容的起承转合、主人公的行动线索,再结合2个多小时较长的电影时长,我设计将电影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观影:逃离地下城,误入救援队和点燃木星三个叙事阶段,其中以点燃木星为整个电影的高潮和最为出彩的部分。我会先和学生一同观看第一部分——刘启带着妹妹韩朵朵“逃离地下城”的电影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
    • 16.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二)观看电影,初步感知 1观看“误入救援队”部分,记录主人公所在救援队的行动路线(沿途环境),提取关键信息,画出主要人物关系图(人物)。[通过串联人物关系和路线环境概括主要内容]2你关注到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情节)3电影中哪句话/哪个场景触动到了你?为什么?在接着进行第二部分的观影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研究话题:
    • 17. 05第五部分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二)观看电影,初步感知(三)高潮迭起,引发思考(四)小结作业,深化提升
    • 18.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三)高潮迭起,引发思考 1电影中哪句话/哪个场景触动到了你?为什么?2这次你又关注到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细节能让我们知道了在电影发生时,地球上其他地方也有其他“刘启”们在上演着一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整个地球是以一个整齐在努力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志成城”的精神价值,极具中国特色。)3看完电影,除了以上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与大家交流讨论吗?或者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试着说说看。“点燃木星”是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在观看电影最后一部分的过程中,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将之前画好的人物关系图中去世的人物用铅笔轻轻划去。(这一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感受,虽然人的生命脆弱无常,却又能为爱牺牲的勇敢无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在道德层面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许多同学都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落下的感动的热泪,电影落幕,学生的心境也随着主人公的心境改变而发生了改变。这时,再次追问:贯穿以上三部分的对于细节描述(及其作用)和触动心弦的语句/场景的反复追问,在电影情节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深入和强化,使重难点自然地得以突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哲思, 故事的缘起和结束都在于家庭与传承,具有浓重的中国“家国情怀”。
    • 19. 05第五部分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二)观看电影,初步感知(三)高潮迭起,引发思考(四)小结作业,深化提升
    • 20.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四)小结作业,深化提升 1回家给父母讲讲你看的电影《流浪地球》,从内容/细节/人物/体悟等方面进行讲述。a这次你又关注到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细节能让我们知道了在电影发生时,地球上其他地方也有其他“刘启”们在上演着一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整个地球是以一个整齐在努力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志成城”的精神价值,极具中国特色。)b看完电影,除了以上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与大家交流讨论吗?或者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试着说说看。写作二选一2
    • 21. 06第六部分 板 书 设 计
    • 22. 第六部分 板 书 设 计流 浪 地 球情 节人 物刘启、韩朵朵、韩子昂、Tim环 境开 端逃离地下发 展全球救援高潮/结局点燃木星 CN171-11救援队: 王磊、刚子、吴倩、黄明、锤子、溜子、李一一、老何全球各国救援人员(群像)地 下 城 北京-济宁-济南-徐州-上海-杭州-苏拉威西 (空间站)苏拉威西三号 “转向发动机”指挥中心 (空间站)
    • 23. 本课特色1在观影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文学常识,并以此为线索梳理电影内容。通过小说文本与电影艺术的相互观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2关注细节描写,在观影的不同阶段,随着情节的推动发展,对学生情感体悟进行反复追问,在动态变化中,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点突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述。
    • 24.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