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勇者的面对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高新区第四小学 张云霞
    • 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 由于一个普通中国女孩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日本青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这位青年能直面中国和历史,请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勾画出山崎的变化和女孩的言行,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5. 推荐阅读 1、《日本教师追寻历史真相——访谈》 2、《山崎之叹》
    • 6. “支那”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在明治维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日本书中常见的中国称谓乃是“汉”、“汉土”、“唐土”、“中土”、“中国”或者以相应朝代的名称称呼中国,如隋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不忿叫我国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国,为了培养大和民族的优越感,一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称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近代中国的耻辱推向极点。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上街游行,狂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
    • 7. 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 8. 北洋舰队:在世界近代史上,中国大清王朝曾经拥有一支称雄亚洲,号称第一,跻身于世界海洋强国之林第十名的强大舰队,它就是北洋舰队。它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被采纳。遂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并从关税、厘金项下每年拨款400万两作为经费。从1875年(光绪元年)起,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1879年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日常事务。1880年设天津水师学堂,不久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炮台,建设军港。1881年奏请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未参战。战后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以会办掌实权,提出整饬海军,增购外国舰船。两三年中,“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济远”等舰陆续编入舰队,实力大增。
    • 9.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成,共有军舰25艘,内含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除5艘小舰系福州船政局制造外,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4000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聘英国、德国人指导军事训练。颁发《北洋海军章程》,确定船舰等级、人员编制、俸饷杂支及员弁升擢等制度,并规定3年举行一次会操。舰队成立后,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平远”兵轮外,再未添任何舰只。舰队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调来部分舰只驻防北洋,又设北洋统领及帮统官,管理海军事宜,仍难复旧规。1905年以萨镇冰总理南北洋海军。1909年以贝勒载洵、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设立海军事务处,把南、北洋各舰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取消了南、北洋舰队的名义。
    • 10. 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中国抗战8年,军队、平民伤亡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
    • 11. 九一八事变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 12.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 1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 14.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管理,唯独是靖国神社由军方管理。现时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一起按每年春、球友天皇或皇室主持代表大祭,曾是宣扬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政策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国家不参与靖国神社的祭祀活动。但仍有不少军国主义分子借该处祭祀侵略者亡灵,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