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章 护理心理学基础
    • 2. 学习内容:第一节 认知过程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 第三节 意志过程 第四节 人格
    • 3. 学习目标:掌握: 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概念,遗忘规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分类。 3、意志的概念及特征。 4、人格的概念;人格结构;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气质的分类学说。
    • 4.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第一节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 5. 一、感觉 1、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眼睛看见颜色、 鼻子闻到花香、 耳朵听到声音等
    • 6. 2、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2)感觉是人们有效地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 7. 3、感觉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五种。 (2)内部感觉 ——动觉、内脏觉和平衡觉等
    • 8. 4、感觉的基本特性(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像 (4)联觉 (5)感觉补偿
    • 9. (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受性:机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的大小)。 1.听觉适应 2.视觉适应 3.嗅觉适应 4.触觉适应
    • 10. 1.同时对比 2.先后对比(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11. (3)感觉后像感觉后像:当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 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做感觉后像。
    • 1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4. (4)联 觉 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如:彩色灯光、室内的色调、冬天的红棉袄等等
    • 15. (5)感觉补偿指某种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来弥补。 盲人听觉、触觉敏锐。
    • 16. 二、知觉1、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如:一个苹果,一个人
    • 17. 2、分类 (1)空间知觉 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有距离、形状、大小和方位等。
    • 18. (2)时间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 19. (3)运动知觉 是人脑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 20. (4)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 21.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 *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 *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 22. (2)整体性 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 23. (3)理解性 主动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知识经验不同,知觉的理解性不同。
    • 24. (4)恒常性 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变化,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 25. 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个别属性 整体属性 联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 26. 三、注意1、定义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性 注意的指向性 注意的集中性
    • 27. 3、注意分类 (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28. (2)有意注意—有预设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 29.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30. 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性
    • 31. (1)注意的广度 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能否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的某种活动上。 保持的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
    • 32. (3)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分配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与对象的能力。 如:边听讲,边做笔记;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4)注意的转移 根据一定的目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注意的转移有目的、而分心没有目的。
    • 33. 四、记忆1、概述 (1)定义 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作用 1)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 2)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3)是知觉、思维和创造的基础。
    • 34. 2、记忆的分类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情景记忆
    • 35. 依记忆时间保持长短:瞬时记忆 0.25—2秒 容量较大、形象鲜明 短时记忆 2秒—1分钟 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 ﹥1分钟 容量无限
    • 36. 请记住以下的内容EY URDYM FIEO NRA
    • 37. 请记住以下的内容YOU ARE MY FRIEND
    • 38. 3、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由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组成。 (1)识记—是识别或记住事物的过程。 (2)保持—是识记后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也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 39. (3)再现和回忆—是对头脑中信息的提取过程。 再现 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 回忆 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仍能够在头脑中将该事物再现出来的过程。
    • 40. 4、遗忘 (1)定义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原因 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
    • 41. (3)遗忘的规律: 1.时间规律 2.材料的性质 3.学习程度 4.遗忘与位置的关系 5.对所识记内容的骨架支柱不容易遗忘,细枝末节容易遗忘。
    • 4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 43. 5、开发、改善记忆的方法 (1)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信心、培养兴趣、集中注意力 (3)遵循记忆的客观规律: (4)增加知识的范围:丰富的知识经验,对新材料的识记具有联系意义,更容易对材料保持牢固性及回忆的准确性 (5)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
    • 44. 1、概述 (1)定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3)分类 五、思维
    • 45. 2、如何运用思维解决问题发 现 问 题提 出 假 设验 证 假 设分 析 问 题
    • 46. 心理定势: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倾向。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 47. 动机强度是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强弱。动机的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成效有密切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 48. 迁移(正、负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经验和技能产生的影响; 原型启发指从实际生活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牢固地赋予某一物体。就是说一个人只能看到某一物体的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功能。如盆可当雨伞。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人一定要灵活;
    • 49.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小明—踢足球—下雨—失望农民—庄稼好收成—下雨—高兴 定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通过人们的表情来体现。
    • 50. 一、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区别 联系
    • 51.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基本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 52. (二)情绪状态 1、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如:心情好时,看什么都的美好的;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心烦 2、激情—一种突然爆发的、强烈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事件(情况)所引起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 53. (三)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理智感—是个人对智力活动的需要和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如新研究成果的取得 3、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
    • 54. 三、情绪情感与健康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消极的情绪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延缓疾病的康复,同时能加速疾病的恶化,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
    • 55. 四、情绪的调节1、合理宣泄 2、转移注意力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4、提升幽默感 5、放松训练 6、认知调节
    • 56. 第三节 意志体验: 同学们用嘴叼着笔写几个字,看看你们的 字写得怎么样?
    • 57. 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办? 1、要考试了,你准备早上一大早起来背书,但是你发觉你太困了。 2、周末,你本来打算做作业的,这时候,同学叫你去逛街。 3、当你刚拿起书在看时,电视里播放的是你最喜爱的综艺节目。
    • 58. 一、意志过程 意志 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常以语言或行动来表示。 二、意志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 59. 意志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执行决定阶段 包括两个方面:执行计划、克制阻碍因素
    • 60. 四种冲突形式冲突指个体内心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不能同时满足时,往往会产生动机冲突。动机由需要产生,而冲突由两个或多个动机而引起,有动机才可能有冲突。
    • 61. (1)双趋冲突:两个对个体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但双不能兼得时形成的内心冲突。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如高考报志愿、找工作、找朋友等,如果有两个目标都很有吸引力,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 62. (2)双避冲突:两个对个体不利的目标都想回避但不得不选择其一的内心冲突。 所谓“前遇悬崖,后有追兵”,就是典型的双避式冲突。 如一个牙疼的病人,医生建议拔牙,但他又害怕拔牙手术,在忍受牙疼或接受拔牙手术之间需要作出选择。
    • 63. (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利又有害,即想追求又想回避的内心冲突。如想吃鱼增加营养,又不喜欢鱼的腥味。 如:“甜食与肥胖” (4)多重趋避冲突:当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此时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目标的心理冲突。
    • 64. 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5、独立性 三、意志的品质
    • 65. 四 、意志的培养1、树立正确而具体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2、多参加实践活动 3、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4、加强自我锻炼、培养兴趣 5、讲究科学的方法和规律
    • 66. 果汁软糖实验 对象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院的孩子,将4岁孩子留在一间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要出去一下,你们可以马上吃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 14年追踪调查 得到两块软糖——适应性较强、比较自信、独立、性格良好的少年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
    • 67. 第四节 人 格一、人格的概念 指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68. 二、人格倾向性 人格倾向是个体积极活动的指向和推动人格发展的内部动力。包括:理想兴趣信念需要动机世界观试想一下,现阶段你们都有什么样的需要?
    • 69. (一)需要1、需要的概念 需要 是指机体的不平衡状态使人对缺少的东西产生的欲望和要求。
    • 70. 2、需要的分类
    • 71.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维持生命、繁衍后代人身、财产安全家庭、朋友、爱情尊重他人、被人尊重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72.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本能和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潜能和需要,称为高级需要。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顺序排列,但这种顺序不是完全固定的。马斯洛指出,需要的发展是连续的、重叠的和波浪式地向前推进的。
    • 73. (二)动机1、动机 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2、动机的冲突
    • 74. 人格心理特征是个体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三、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75. (一)能力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 潜在能力。
    • 76. 能力的分类 能力的倾向性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美术能力专门能力: 从事某种专 业活动或特殊 领域活动所 表现出来的 能力。普通能力:完 成各种活动都 必须具备的最 基本的能力。两者的关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特殊能力的 发展会促进一般能力的提高。
    • 77. 2、能力的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在能力的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差异。如: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唱歌很动听、有的人听觉或视觉很发达等。 能力类型的差异不标志能力高低,说明能力的发展的倾向性不同。
    • 78.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如IQ(智商)在140以上者为智力超常,IQ在70以下者为智力低下。IQ高的很高,IQ低的也很低,造成两个极端。绝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 正常智商:90<IQ<110
    • 79.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速度上还存在着早晚差异。有人很小就表现出超常的能力,被称为神童。如莫扎特三岁半能谱曲、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四岁能阅读等。 而有的人则属于“大器晚成”者。如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早年均被认为是智力平平的孩子,但最终成为天才。
    • 80. (4)能力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女平均智商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智力结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女性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方面优于男性,而男性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数学能力方面优于女性。
    • 81. 1、气质的概念 气质 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二)气质
    • 82. (1)具有明显的先天性,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所制约。 (2)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不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3)不决定个人的成就。 (4)比性格、能力等人格特征更具有稳定性。
    • 83. 2、气质的类型(1)按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分4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 84. 胆汁质—兴奋型 急躁、直率、热情、情绪易爆发、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性。
    • 85. 多血质—活泼型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改变、具有外向性。
    • 86. 黏液质—安静型 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向性。
    • 87. 抑郁质——抑制型 行动迟缓、易伤感、孤僻、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觉察小事细节、具有内向性。
    • 88.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神经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兴奋型 强 不平衡 活泼型 强 平衡 灵活 安静型 强 平衡 抑制型 弱
    • 89. (三)性格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 诚实、善良 虚伪、残忍1、性格的概念
    • 90. 1、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 2、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25岁以后 稳定成年期少年期婴儿期3岁之前 不稳定初中以后 可塑性
    • 91. 2、性格的类型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所共有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以功能优势学说: 理智型 以理智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支配和控制其行为,处事成着冷静。 情绪型 言谈举止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遇事不能三思而后行。 意志型 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断,有较强的自制力。
    • 92. 以内外倾向学说: 内向型:处世谨慎,深思熟虑,适应环境能 力差,不善交际等。 外向型: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易适应环境变化,不拘小节等。
    • 93. 独立顺从学说: 顺从型: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缺乏主见,不过多的考虑就接受他人的意见,紧急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措。 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外界事物干扰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94.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联系: 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2、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