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吹响治国治国理政的集结号 奏响四个全面的时代强音
    • 2. 目录1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我们党治国理政新境界三、“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 3. 引 言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大国复兴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中华民族奋进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
    • 4. 一、“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界定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也是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 5.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强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目标——时间已经近在咫尺。 2月11日,习近平、俞正声、张高丽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党外人士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 6.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 全面小康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缩小区域、城乡、阶层三大历史性形成的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同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在深圳年收入49000元,而在合肥的收入为12158元,汉川为8020元,镇宁为8294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纯收入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
    • 7. 深化改革是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必须从严治党:习近平强调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 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必须建设法治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但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 8. ※“四个全面”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 “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人民立场。 “四个全面”深刻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 9. ※“四个全面” 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
    • 10. 3、“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完整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四个全面”是党在探索的经验、积累的规律基础上的整合,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
    • 11. 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4年10月 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8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2012年11月 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提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 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 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 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
    • 12. 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 13. 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 十六大的报告题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提出“两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5+1+1”的七个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是与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五位一体”的建设相对应的,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国防与军队改革。具体内容涉及15个领域、336多个项目。
    • 15. 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
    • 16. 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
    • 17.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问题。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引领各项工作”。
    • 18. 人民日报从今年的2月23日到3月1日连续发表了五篇系列评论员文章。 “两会”代表热议“四个全面”。 3月15日,人民日报当天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奏响四个全面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与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 19. 二、“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和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 第一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基本内涵是
    • 20.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 21. 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表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 22. 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主权利如何保障?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文化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瓶颈如何突破?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 23.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还是硬道理,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发展到了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作为、新动力、新活力,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样一个“双目标”。
    • 2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5. 发展必须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双目标” “双引擎”
    • 26. 发展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迈向 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
    • 27.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目标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百姓将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 28.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连着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记者的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民期盼的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他接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29.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5年3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 30.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31. 议一议结合实际想一想,我们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了吗?“小康”一词是古老的词汇,是炎黄子孙长期的憧憬,古代共有三种解释。生活比较安定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恩格尔系数下“小康”定义——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贫富的标准
    • 32. 给中国描绘一个什么颜色,我想可能是两个,一个是五彩缤纷的中国和一个五颜六色的中国。从五彩缤纷看一下,一是工业化的中国。因为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了。二是法治的中国,因为我们讲到了依法治国,基本落实法治政府,到2020年,那确实是一个法治的中国。三是文化的中国,因为对文化的要求提了很多,比如公共文化的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四是人才的中国,这一点十八大报告中也谈到了,我们要到2020年进入人才强国,或人力资源强国。五是民生的中国。民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再有就是贫富差距缩小的中国,中等收入占多数。这也是我们对民生中国的要求,当然还强调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总体实现,这都是体现了一个民生中国的要求。这是我说的五彩缤纷。还有五颜六色,比如蓝色的中国,因为初步建成海洋强国。另一个是绿色的中国,就是我们要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对2020年的环境建设也提了一些要求,当然是一个初步的预案,这个绿色就是中国变得越来越绿。再一个是金色的中国,经济上到2020年有可能在总量上是世界上比较大的。还有一个是红色的中国,其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主旋律是能够唱响。当然还有一个青色的中国,就是所谓的廉洁政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亲民,色彩斑澜。
    • 33. 2.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 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
    • 34. 第二个“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其基本内涵
    • 35. 首先看全面 首先指的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 其次指的是覆盖领域之全面。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 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 36.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论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 改革地位论:两个“关键一招”。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2. 改革时态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同志关于明确改革政治定位和保持战略定力的论述,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推进改革指明了政治遵循。3. 改革定力论:明确政治定位。 再看深化
    • 37.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论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两个半程”的论述具有深邃的历史和战略眼光,阐明了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改革新的历史任务和长远战略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4. 改革任务论: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阐明了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和总方向。5. 改革目标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38.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论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6. 改革特征论: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这些论述,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遵循。7. 改革方法论:尊重改革规律。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五要”新思维,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优先顺序、推进时机等基本原则,对于确保正确、准确、有序、稳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8. 改革推进论:有序推进“五要”。
    • 39.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论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这一论述深刻阐明,只有在加强党的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动力,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9. 改革动力论:党的领导与改革合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担当的这些论述,向全党指明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向全社会表明了我们党迎接改革攻坚“大考”的坚强决心,蕴含着激励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强大能量。10. 改革担当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40. 从改革的内容上看,过去的改革、80年代初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旧体制,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统的过死、管的过严,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而我们今天的改革既有对旧体制的一面,可能更多的是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弊端,比如说贪污腐败,比如说贫富差距。
    • 41. 压血高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 发展中带来非正常死亡人数太多 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比如资源压力、土地压力、环境压力、空间压力、工作压力。 经济社会的“高血压”问题
    • 42. 突破利益藩篱的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勇于突破利益藩篱。
    • 43. 解决制度天花板的问题天花板现象: 指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的状况。 解决天花板问题: 让更多的人有创业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有成长的空间。
    • 44. 社会流动性的问题社会流动: 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层转向另一个社会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转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转向另一种职业的过程。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
    • 45. 特权问题特权: 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影响,仍然存在着某些领导干部搞特权的现象。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反对特权作风
    • 46. 腐败易发高发的问题腐败问题: 腐败处在一个高发易发期,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出这个腐败高发易发期,要逐步为建设一个廉洁的中国,一个政治清明的中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47. 3.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 第三个“全面”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终极目标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即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其基本内涵
    • 48.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五个方面:一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二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维护法治的权威性;四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分。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私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就是“两个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49.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是要坚持依宪执政。 把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12月4号是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的日子,确定为宪法日有利于保障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习近平: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 50. (3)强调树立法治权威 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
    • 51. (4)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52. (5)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实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就是在不折不扣贯彻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3. 4.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第四个“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 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面临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时所表现出的高度清醒和自觉。 简而言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基本内涵
    • 54. 改革开放伊始,小平同志就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02年十六大和2007年十七大-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也有叫战略格局。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2年十八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进行部署, 今天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 55. 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全面,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十八大之后,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开启了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的整风运动。随后发文要求清理不合格党员则是向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刀”。至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正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而就在10月8日的总结大会上,习总书记前后共提了98次“严”字,彰显了从严治党决心。“一系列由表及里、治标治本的政策措施出台,就是为了从严治党,就是要"严"出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如何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八项要求: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 56. (1) 从转变作风入手
    • 57.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对于这项工作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与行动。
    • 5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9. (2)用反腐败整党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反腐倡廉关键在于“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 60.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1991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苏联,这个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
    • 61. 苏联解体前,苏联社科院曾进行过一次社会调查:被调查者中,认为苏共仍能代表工人阶级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和机关、干部的竟高达85%。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在不在台上与自己没有关系。 因此,苏联垮台重要原因之一是失去民心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失误。苏联共产党在拥有35万多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 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
    • 6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 63. 党中央制定出台并率先垂范、带头践行八项规定。两年来,刹风肃纪的猛拳挥出,近9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受到查处,1000多起典型问题被通报曝光。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
    • 64. (3)用信仰塑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全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 65. 三、“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是一个小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关联递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新常态下波澜不惊、破浪前行的压舱石。
    • 6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目标而提供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围绕目标实现而确定的法治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目标实现的领导力量;
    • 6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0. 总之,“四个全面”是从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延伸、丰富和发展。它继承了党的战略思想和理论,又是对新的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
    • 71.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开创治国理政的新局面   所谓新局面就是始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一切艰难险阻发起冲击。    首先,党治国理政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破解各种难题。    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决消除影响党的战斗力的沉疴。在纪念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坚定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表现。 四、“四个全面”开辟我们党治国理政新境界
    • 72.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影响中国发展的陷阱问题,不断实现治国理政的新气象   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陷阱很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寻找陷阱、跨越陷阱的布局。    首先,我们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一词最早出现于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报告》。它是指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特别是达到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政治体制转化,经济增长出现乏力,人均GDP长期甚至几十年徘徊在6000美元左右,由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次,我们面临“修昔底德陷阱”。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实则并非修昔底德本人的发明,而是西方学者面对中国崛起创造出来的概念,意在强调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第三,我们面临“党大还是法大”的政治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2号明确指出:“我说过,‘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
    • 7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面 深化改革 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到达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收入无法跨越一万美元的门槛,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中等收入陷阱” 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于是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 74.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不断探索治国理政新规律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要认识和把握改革的规律性,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要把握对外开放的规律,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依法治国要认识和把握人类法治建设的一般规律,要以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坚定不移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也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就要深化对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要深化对“历史周期率”的认识。
    • 75.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整体谋划的高效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顶层设计。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他提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谈到南疆发展,他认为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特事特办;谈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谈到住房改革与发展,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谈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合作时,他提出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1+2+3”合作格局。如何实现这诸多顶层设计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去进行设计和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进行各方面顶层设计的基础保证,也大大提升了顶层设计的整体效能。
    • 76.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大方向,不断开辟治国理政的新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型政府、学习型社会、“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两型社会等,这都要求治国理政要有新的方式。什么方式?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也同样包含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和架构作用,离开了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走弯路、走邪路。
    • 77. 五、“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1.路线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大思路、大蓝图。2.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升华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 7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 79. 3.新高度——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表明党的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更加清晰、也更加成熟、更趋定型。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4.总抓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个全面”,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着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 80. (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基本要求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才能科学推进落实。
    • 81.   1.把握全面性,在全面推进上用心思 “四个全面”在实践中必须全面抓全面推进。思路上要想全,要把全面推进作为规划部署的基本要求,环环相扣,互相嵌入,以全面统筹防止顾此失彼现象;方法上要抓全,始终围绕全面做文章,以全面抓抓全面防止“瘸腿”现象;工作掌控上要顾全,多做固强补弱工作,在克服弱环上用力使劲,以始终瞄准短板不断消除短板。2.把握基础性,在根本建设上下气力“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又是一个小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些要素事关全局、事关根本,处于最基础、最根本、最管长远的环节,必须反复下气力抓。比如,公平正义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事关广大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信心;鼓励大胆改革,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事关社会焕发改革精神;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事关社会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正风肃纪严规矩,事关党的战斗力和向心力,等等。
    • 82. 3.把握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上出招数 “四个全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有个形象比喻:全面奔小康是“鸟”和“车”要去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从严治党是“鸟之头”和“车之体”。这就意味着,“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实质就是“四个全面”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4.把握可持续性,在保持后劲上见实效 保持后劲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抓落实难题是什么,影响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是什么;保持后劲要有到位的计划性,用计划控制发展步速和节奏,防止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持后劲要有扎实的作风,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踏石留印、抓铁留痕,注重做实在、管用的工作;保持后劲说到底需要对党和国家伟大事业长远负责的政绩观,不搞急功近利,不图一时出名挂号,把个人追求融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83. 结束语  “四个全面”高度凝炼了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设计,将共同撑起“中国梦”。“四个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使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 84. 2019/5/2184
    • 85. 识收获知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视频: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