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11章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1.1 学术规范 11.2 学术论文的撰写 11.3 学术论文的投稿
    • 2. 11.1 学术规范 11.1.1 学术剽窃及其防范 11.1.2 学术规范的本质与层次 11.1.3 学术规范的体系
    • 3. 11.1.1 学术剽窃及其防范 1.学术造假、抄袭与剽窃概述 在科学界,学术造假行为被定义为有意欺骗,以区别于失误与疏忽大意。 学术造假行为通常被分为三类:伪造、篡改和剽窃。 凡是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他人的思想见解或语言表述,而没有申明其来源的,就是剽窃。
    • 4. 11.1.1 学术剽窃及其防范1.学术造假、抄袭与剽窃概述 一般而言,剽窃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 总体的剽窃:整体立论、构思、框架等方面抄袭; ⑵ 直接抄袭:直接的从他人论著中寻章摘句,整段、整页地抄袭;为了隐蔽,同时照搬原著中的引文和注释; ⑶ 在通篇照搬他人文字的情况下,只将极少数的文字做注,这对读者有严重的误导作用; ⑷ 为改而改,略更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或换一种句型; ⑸ 错误理解综述的概念:“综述”的意义在于,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出自不同的论者,因而有必要将其归纳整合,形成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视角。抄袭是将部分综述对象照单全收。 ⑹ 跳跃颠转式抄袭:从同一源文本中寻章摘句,并不完全遵循源文本的行文次第和论述逻辑; ⑺ 拼贴组合式抄袭:将来自不同源文本的语句拼凑起来,完全不顾这些语句在源文本中的文脉走向。
    • 5. 11.1.1 学术剽窃及其防范2.司法实践中对剽窃的界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剽窃或抄袭,“一般理解为将他人作品的全部或部分,以或多或少改变形式或内容的方式,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创作一部新作品时仅仅自由使用他人作品中的思想与创作方法,不能与抄袭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抄袭一般也不得理解为仅仅限于形式上的相同,以一种新的文学和艺术表现形式将他人作品的内容加以改编,冒称自己的原作公诸于众,只要被改编的内容并非众所周知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则亦为抄袭。”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是同一概念,是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抄袭侵权需具备四个要件:①行为具有违法性;②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③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④行为人有过错。 一般来说,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剽窃(抄袭)应当遵循两个标准:第一,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 6. 11.1.1 学术剽窃及其防范3.学术剽窃的主观控制 一字不差地直接复制引用,确保不作任何改变; 在做笔记时清晰地记下作者和资料来源细节; 熟悉文中的引用方法; 仅引用对论点至关重要的段落; 在开始查找文献资料之前,先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然后用他人的成果支持或反驳这些论点。 有选择性地引用,不要引用过多; 解释的时候要注意材料运用得当; 阅读完资料后,凭记忆作笔记。
    • 7. 11.1.1 学术剽窃及其防范4.学术剽窃的客观防范 在教育上,美国针对剽窃规定了多种多样的防治途径和惩罚措施。 在法律上,我国的台湾、澳门等地已把剽窃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 在技术手段上,在北美和中国香港等地大学被广泛使用的“Turnitin”(http:// www.turnitin.com)、CrossRef首创并与iParadigms公司共同开发的“CrossCheck”、我国同方知网出版集团所属的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开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沈阳副教授领衔开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都是防止学术剽窃的很好的技术手段。 防止学术剽窃,教育、法律和高科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的古训,也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尤为重要。这实际上是当今时代“学术规范”所要讨论的问题.
    • 8. 11.1.2 学术规范的本质与层次 所谓学术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学术实践活动中所逐步形成的被学术界公认的一些行为规则。 这类规则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技术层次,包括各种符号的使用、成果的署名、引文的注释等等; ②内容层次,包括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等; ③道德层次,包括对待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等。其中技术层次的规范,虽然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在内容和道德层次上所达到的水平,是基础性、核心性的,也是最重要的规范要求。 如果从学科角度考察,学术规范至少可分为两个层次: ①各学科通行的基础性规范; ②在某一学科内通行的学科规范(如史学规范、经济学规范等)。
    • 9. 11.1.3 学术规范的体系1.学术道德规范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人[2002]24号),对学术道德规范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其内容主要有: ⑴ 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⑵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⑶ 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⑷ 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
    • 10. 11.1.3 学术规范的体系2.学术法律规范 学术法律规范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 学术研究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单位的技术秘密。 ⑵ 学术活动不得干涉宗教事务。 ⑶ 学术活动应遵守著作权法、专利法规定。 ⑷ 应遵守语言文字规范。
    • 11. 11.1.3 学术规范的体系3.学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应用到学术上,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学术引用规范,其中尤以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最为重要。 学术论文写作技术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⑴ 学术成果应观点明确,资料充分,论证严密;内容与形式应完美统一,达到观点鲜明,结构谨严,条理分明,文字通畅。 ⑵ 学术成果的格式应符合要求。 ⑶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要求。
    • 12. 11.2 学术论文的撰写 11.2.1 学术论文概述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
    • 13. 11.2.1 学术论文概述1.定义 学术论文又称学术文本或研究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是作者向社会描述自己研究成果的工具。 我国国家标准(GB 7713-87)将它定义为:“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研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的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 14. 11.2.1 学术论文概述2.特征 与其他文章不同,学术论文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其中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各国衡量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决定论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反映它自身价值的标志。
    • 15. 11.2.1 学术论文概述3.种类 学术论文的种类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 另外,文献综述、专题述评和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三种类型的情报调研报告也属于学术性论文的范畴。
    • 16. 11.2.1 学术论文概述4.格式 国际:主要有MLA格式(主要用于人文科学)、ACS格式(主要用于化学领域)、AMA格式(主要用于生物医学领域)、APA格式(主要用于心理、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CMS(芝加哥)格式(应用于图书、杂志、报纸以及人文科学领域)、CSE格式(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温哥华(Vancouver)格式(主要用于生物医学期刊)、哈佛(Harvard)格式(也叫作者-日期体系,应用于各学科)。 国内:198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作了规定。 遵循所要投稿的期刊对于论文的格式要求。
    • 17.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学术论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题名、著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等; 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附录部分包括插图和表格等。
    • 18.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1)章、条的编号 学术论文的章、条的划分、编号和排列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的号为1.1,1.2,…,2.1,2.2,…;三级标题的编号为1.1.1,1.1.2,…,如此等等, 详细参见GB/T1.1-2000和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19.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2)题名(篇名) 题名是学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 题名应简短,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对于我国的科技期刊,论文题名用字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 20.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3)著者 文章的著者应同时具备三项条件:①课题的构思与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②文稿的写作或对其中重要学术内容作重大修改;③参与最后定稿,并同意投稿和出版。 论文的执笔人或主要撰写者应该是第一作者;对于贡献相同作者,可用“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来表达。 对于不够署名条件,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者,可以“致谢”的形式列出,作为致谢的对象通常包括:第一,协助研究的实验人员;第二,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的人员;第三,对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仪器,检查等)的机构或人员;第四,资金资助项目或类别(但不宜列出得到经费的数量);第五,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建议,给予审阅和提供其他帮助的人员。 著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科学技术文章一般均用著者的真实姓名,不用变化不定的笔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以便读者在需要时可与著者联系。
    • 21.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4)摘要 根据GB 6447-86的定义,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 22.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4)摘要 ⑴ 摘要的分类 按摘要内容的不同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按编写的形式可分为传统的摘要和结构式摘要。
    • 23.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4)摘要 ⑵ 摘要的要素 ①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②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③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④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⑤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 24.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4)摘要 ⑶ 摘要的详简度 摘要应简明,它的详简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通常中摘要要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摘要可以简短一些,应控制在200字上下。 GB6447-86规定:报道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一般以400字为宜;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GB7713-87规定:中摘要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摘要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摘要的编写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进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 25.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4)摘要 ⑷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①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 ②不得简单地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③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气呵成,一般不分或力求少分段落;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文章,可在摘要中作扼要的讨论。 ④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 ⑤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尚未规范化的,以采用一次文献所采用的为原则。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⑥不要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⑦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号、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等; ⑧必要提及的商品名应加注学名。
    • 26.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5)关键词 GB/T 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 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 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 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献的基础上,逐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
    • 27.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6)引言 论文的引言又叫绪论。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引言内容。①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②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是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③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引言的写作要求。①言简意赅,突出重点:②开门见山,不绕圈子:③尊重科学,不落俗套:④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
    • 28.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7)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性。 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一般应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
    • 29.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8)结论和建议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 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为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 结论的内容与格式。 ①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②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③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 结论和建议的撰写要求。①概括准确:措词严谨。 ②明确具体,简短精练。 ③不作自我评价。
    • 30.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9)致谢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而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因此,当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作者应当对他人的劳动给以充分肯定,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致谢的对象是,凡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致谢也可以列出标题并贯以序号,如“6 致谢”放在如“5 结论”段之后,也可不列标题,空1行置于“结论”段之后。
    • 31.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10)参考文献 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有“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据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按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的顺序逐项著录;后者首先根据文种(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集中,然后按参考文献著的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献被参考引用时,再按文献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给出。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学术期刊所普遍采用。
    • 32.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10)参考文献 ⑴文内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按它们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码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序码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⑵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或出版社编辑部要求的格式。各类文献著录格式及举例详见教材P246-248页。
    • 33.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11)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增加文献正文部分的篇幅和不影响正文主体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或解释、说明,以及提供有关数据、曲线、照片或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框图和程序软件等。 附录与正文一样,编入连续页码。 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依次用大写正体A, B, C,…编号,如以“附录A”、“附录B”做标题前导词。 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A1”,“图B2”;“表B1”,“表C3”;“式(A1)”;式(C2);“文献[A1]”;“文献[B2]”等。
    • 34.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1.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12)注释 解释题名项、作者及论文中的某些内容,均可使用注释。能在行文时用括号直接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 不随文列出的注释叫做脚注。用加半个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等,或用圈码①,②,③等作为标注符号,置于需要注释的词、词组或句子的右上角。 每页均从数码1)或①开始,当页只有1个脚注时,也用1)或①。 注释内容应置于该页地脚,并在页面的左边用一短细水平线与正文分开,细线的长度为版面宽度的1/4。
    • 35.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数字与符号的使用规则 1)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 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场合。 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 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  纯数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以及一部分概数。  产品型号、样品编号,以及各种代号或序号。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数字(古籍除外)。 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 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以及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数字。  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  各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及月日。 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的词组中的数字。
    • 36.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数字与符号的使用规则 2)数字的书写规则 ⑴ 书写和排印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要采用三位分节法。 ⑵ 小数点前用来定位的“0”不能省略。 ⑶ 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外的汉字数词连用。 ⑷ 数值的有效位数必须全部写出。 ⑸ 表示数值范围和公差时应注意几点:①表示数值范围或量值的波动变化幅度采用浪纹号(~,占一个汉字位置)。②表示百分数范围时,前一个百分号不能省略。③用“万”或“亿”表示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能省略。④单位不完全相同的量值范围,每个量值的单位应全部写出。⑤量值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上下公差也相等时,单位可以只写1次。⑥量值的上下公差不相同时,公差应分别写在量值的右上、右下角。⑦表示带百分数公差的中心值时,百分号(%)只需写1次,同时“%”前的中心值与公差应当用括号括起。 ⑹ 用量值相乘表示面积或体积时,每个数值的单位都应写出。 ⑺ 一组量值的单位相同时,可以只在最末一个量值后写出单位,其余量值的单位可以省略。
    • 37.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数字与符号的使用规则 3)英文中符号的使用规范 ⑴ 标点占的字符数:英文标点中除了破折号“-”占2个英文字符外,其余均占1个英文字符(大致半个汉字);数字范围号“-”占2个英文字符,连字符“-”占1个英文字符;英文中的省略号为3个由空格隔开的英文句点“…”,而不是“…”。 ⑵ 英文标点符号中没有“《》”、“、”和“~”。英文中书名一般用斜体表示,该用顿号时用逗号表示,数字范围用半字线“–”。英文中鄂化符(即半角浪纹号)“~”有时用在阿拉伯数字前表示近似。 ⑶ 标点符号的空格与取舍:英文中引号内句子或短语末尾的逗号和句号等一律封闭在引号之内;英文破折号、数字范围号和连字符前后均不空格;英文引号和括号外面前后均空格,里面前后均不空格。带省略号的缩略语位于句末时,可省略一个黑点;但省略号位于句末时,句点不能省略。
    • 38.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3.图表的设计和制作原则 1)精省性 一般能用文字表示清楚的内容就不必用图表,用大量文字还说不明白而用图或表就能方便说明的内容才用图表;只用1幅或1个表就能说明的内容,就不要用2个或更多的图或表。 2)应有图序或表序 每个图表都应有图序或表序,图序的格式为“图1”、“图2”、“图3”等,表序的格式为“表1”、“表2”、“表3”等。 3)应有图题或表题 每个图表都应有图题或表题。图题或表题应是以最准确、最简练的并能反映图或表特定内容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4)图表中标目的形式 图表中的标目,采用量与单位比值的形式,即“量名称或(和)量符号/单位” 。
    • 39.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4.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的选取 1)中图分类号选取的原则 ⑴ 在文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应以内容为主要依据;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系上以其内容重点、作者写作意图、读者对象的需要为依据。 ⑵ 尽可能给予较详细的分类号,以准确反映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 ⑶ 在涉及文献内容中应用与被应用的关系时,一般都选取被应用的学科专业所属的分类号。 ⑷ 在分化学科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关系上,如果这门新兴学科是由某一门学科分化出来的则应选取该学科分类号。
    • 40.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4.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的选取 2)中图分类号选取的方法 ⑴ 利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选取正确的分类号。具体做法是利用该词表中“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部分,以主题词款目和主题词串标题的字顺为序,从主题词入手,及时、便捷地查到分类号。 ⑵ 通过查找数据库中类似的主题论文,了解其中图分类号,经过分析、比较,选定相应的分类号。具体步骤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或《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或其他有关数据库)中检索与作者即将投稿的论文主题相类似或相近的主题词,可以在得到一批相关文献的同时,清楚了解相应的分类号并限定所需的分类号。
    • 41. 11.2.2 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4.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的选取 3)文献标识码的选取 文献标识码是我国目前较有影响的大型全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其收录的期刊上刊登的论文的类型所规定的标识码。各标识码的具体含义是: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 42.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 1.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IMRAD模式 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第一步就是推敲结构,使之成为西方人易于理解的形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采用IMRAD模式(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and Disscussion),这是西方科技论文最通用的一种方式。 IMRAD结构的逻辑体现在它能依次回答以下问题:  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答案就是Introduction;  这个问题是怎么研究的?答案就是Materials and Methods;  发现了什么?答案就是Results;  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答案就是Disscussion。
    • 43.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与中文论文没有什么区别,一般也包括:①标题及作者;②论文摘要和关键词;③引言;④正文;⑤结论和建议;⑥致谢、附录及参考文献。 但并非所有的论文都要必备这些项目,可根据论文的类型及其内容自由选择其项目及这些项目的安排顺序。
    • 44.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1)Title(标题)与Author(著者) ⑴ 标题不等于句子,不采用句子形式,不必强求主语、谓语、宾语齐全。 ⑵ 标题中“Some Thoughts on”,“Study of”,“Investigation of”,“Research on”等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⑶ 标题中不要使用缩略语、化学分子式、专利商标名称、罕见的或过时的术语。 ⑷ 对于中文科技论文题目中常见的“浅谈”、“漫谈”、“初探”、“试论”、“之我见”等自谦词,不宜使用。 ⑸ 题目不要太长,同时按惯例,英文标题的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 45.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2)Abstract(摘要) (1)英文摘要的基本内容。英文摘要应包括: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及过程;主要结果及结论;本文的创新及独到之处。通常在摘要之后还要提供关键词,作为索引的补充,也表明文章的特性。关键词一般为3~10个,从论文中选出。在格式上,英文摘要由三部分组成:目的、过程及方法、结果和结论。 (2) 英文摘要的写作要点。“目的”主要说明写作目的或主要解决问题,这往往是摘要的开头。 “过程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如何解决“目的”中提出的问题。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结果和结论”说明论文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在写作这一部分时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曲线等来说明。
    • 46.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2)Abstract(摘要) (3)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  英文摘要要使用正规英语和标准术语,避免使用缩写词。使用语言要简洁、明确,一般不超过150个词。  摘要本身要完整。  英文摘要要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 不要过于简单地只把论文标题加以扩展,使读者无法得到全文梗概。同时要尽量提高文字的信息含量,删去所有多余的字句。  摘要要尽量用短语,用动词的主动语态,如:A exceeds B比用B is exceeded by A更好,同时最好用第三人称。
    • 47.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3)Introduction(引言) 好的引言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介绍研究课题(性质,范围等等);陈述对于该课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解释你对课题研究的特殊贡献,例如使用了什么新方法等。 写这一部分应该尽量简练。好的启始句非常重要,因为Introduction应该吸引读者而不是让读者生厌。 写作引言时要采用客观的口气,由读者对论文的水平做出他自己的评价。
    • 48.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4)Body(主体) 在主体这一部分,作者要详细说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及其他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⑴ Methods(方法)。方法部分的目的在于描述所用的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理论模型,计算方法。 ⑵ Results(结果)。在结果部分只需要如实地汇报结果和数据即可,无需加入自己的解释,让结果和数据来表达研究结论。 ⑶ Discussion(讨论分析)。讨论分析是论文的精髓所在 。 ⑷ 主体部分的写作应注意的问题。①对实验所用材料要详细说明。②详细说明实验仪器、规格、实验条件及获得数据的方法。③对实验或研究结果的分析要严格区分事实和推断的界限。
    • 49.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5)Conclusions(结论) 在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应该总结阐明论文的主要结果及其重要性,同时点明局限性或有所保留的地方。结论应该是水到渠成,不应有让读者感到惊奇的内容,通常也不应该引用文章其他部分未曾提及的文献。爱希比教授的“概念图”表明,Conclusions实际上就是把Results和Disscussion的精要部分进行总结。结论可以分点陈述,简洁概括,达到“豹尾”的效果。
    • 50.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6)Acknowledgements(致谢)、Appendix(附录) 致谢常包括下列内容: ⑴ 对为论文提供建议、帮助或者解释者,表示感谢。在“致谢”中可指出其具体内容及所起的作用。 ⑵ 对为研究工作提供帮助的机构或个人表示感谢。特别是对那些提供实验设备或其他材料的人员表示感谢。 ⑶ 若课题或论文利用了外来的经济上的资助,则应对支持者表示感谢。
    • 51.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2.英文学术论文的组成及其写法 7)Reference(参考文献) 在英文论文中凡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章、观点或研究成果,都应在参考文献栏中标明出处。 各学术期刊所采用的参考文献格式并不一样,主要有系列格式(详细链接请参见教材P256-257页所示):
    • 52.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7)Reference(参考文献) ⑴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格式:主要用于人文科学领域。 ⑵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ACS)格式:主要用于化学领域。 ⑶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协会,AMA)格式:主要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⑷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国心理学协会,APA)格式:主要用于心理、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 ⑸ Chicago Manual of Style(CMS,芝加哥格式):应用于图书、杂志、报纸以及人文科学领域。 ⑹ 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 科学编辑理事会(CSE,前身为生物学编辑理事会CBE)格式: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 ⑺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生物医学期刊对原稿的统一要求》,又称温哥华格式(Vancouver style):主要用于生物医学期刊。 ⑻ Harvard Style(哈佛格式,也叫Author-date system,作者–日期体系):应用于各学科。
    • 53.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3.英文学术论文的语言技巧 1)时态 撰写英文论文会涉及时态。通常科技论文采用的时态为一般过去时,但在列表、进行统计分析或描述不争事实时应该采用一般现在时。 但根据1989年R. A. Day提出的建议,论文中凡涉及研究领域内已存在的理论和知识(包括他人在此之前发表过的论文)时均应采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对理论贡献者们的尊重。
    • 54.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3.英文学术论文的语言技巧 2)语态 读者可能会发现大量英文学术论文都采用被动语态,这虽然是事实,但并不是规则。 科技论文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可以并用,具体使用哪种语态首先取决于句子所要强调的重点,同时应该考虑表达的简练和精确。
    • 55. 11.2.3 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3.英文学术论文的语言技巧 总之,写一篇好的英文学术论文需要反复推敲,修改。写完初稿后最好把它搁在一边两三天后再拿过来修改。在最终定稿前要仔细检查格式、标点符号,核对参考文献等等,每一细节都不应忽视。
    • 56.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 1.文献综述的特点与功能 1)文献综述的特点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综合、语言概括、信息浓缩、评述客观和参考文献数量多等特征,其标题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综述”、“概述”、“述评”、“评述”、“进展”、“动态”,或是“现状、趋势和对策”、“分析与思考”等文字。 与一般的学术论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 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 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
    • 57.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1.文献综述的特点与功能 2)文献综述的功能 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其基本功能包括: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 58.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2.文献综述的分类与结构 文献综述主要有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等类型。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
    • 59.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3.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一般都包含四部分: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以及有关情况都应作较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观点也写进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参考文献是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 60.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4.文献综述撰写的方法和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撰写的基本步骤包括收集文献、概括与归纳、摘要、批判、建议等。
    • 61. 11.2.4 文献综述的撰写5.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⑴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⑵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⑶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⑷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 62. 11.3 学术论文的投稿 11.3.1 国际学术成果发表制度 11.3.2 投稿与审稿结果的处理 11.3.3 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策略 11.3.4 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
    • 63. 11.3.1 国际学术成果发表制度1.学术刊物的运作流程与编辑供应链 国际学术期刊运作流程与编辑供应链可概括为:作者→主编→责任编辑→生产→使用者(包括作者)。 链条的第一阶段是作者,接下来是主编。 责任编辑负责编辑部的具体操作,在主编和副主编对稿件作出学术决定后,把决定付诸实施。责任编辑每天的工作是确保期刊从主编处转来后,及时送到生产部门去。 最后,进入到读者阶段,也回到有效的链条开头,因为作者通常也是期刊的用户。
    • 64. 11.3.1 国际学术成果发表制度2.匿名评审制度 匿名评审制度是一套专业的隐名的外部人审稿制度。这是当代世界学术规范的程序表征。 “专业的”:审稿人不能是行政主管或财界大亨,而须是对稿件主题素有研究的学者。 “隐名的”:被审稿件的作者和审稿人的名字均不告知对方,以保证审稿人“对文不对人”。 “外部人”:审稿人不应限于编辑部成员,更不应是稿件作者本单位的同事;
    • 65. 11.3.1 国际学术成果发表制度3.双匿名评审及出版周期 多数B类以上期刊(A类基本为一级学会的学报、SCI收录期刊和一流大学的学报等,B类为公认的核心刊物)都为双匿名或多匿名评审。 一般当编辑部收到稿件会给通讯作者发出稿件收悉确认函。评审期内稿件不得它投。发表的论文一般要经过3~5次评审,三次评审后拒绝发表也并不少见。顺利的情况下,一篇论文从第一次寄出评审到最后接受大约需一两年;从接受到刊出约1年。 论文发表已变得日益困难,高水平期刊的文章发表比例很低(每百篇来稿中能发表的篇数为3%~8%)。
    • 66. 11.3.1 国际学术成果发表制度4.评审费 评审人有少量的补偿,因此多数期刊需交付稿件评审费,但评审费与稿件接收与否无关,评审人主要看重对其学术的承认。
    • 67. 11.3.2 投稿与审稿结果的处理1.拟投稿期刊的选择 投稿期刊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读者须知”中有关刊登论文范围的说明,作者本人经常阅读和引用的期刊,期刊的声誉,引证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期刊在科学界的影响力(同行的看法),出版时滞(稿件自接收至发表的时间),是否收取版面费等。
    • 68. 11.3.2 投稿与审稿结果的处理2.投稿前的准备 稿件录入与排版应注意:①尽量不要使用脚注;②A4纸,Times New Roman字体,12号字,单面,通栏,隔行打印;③打印稿应留有足够的页边距(不少于25mm);④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拼写方面的不同;⑤文字处理软件视要求选用(备份一个纯文本格式);⑥使用指定的绘图软件制作图件(>600dpi的分辨率);⑦避免使用连字符来分隔单词(各行的右端不必对齐)。 作者本人一定要仔细阅读打印稿(包括投稿信);投稿前请一位或多位同事阅读稿件(检查一下稿件中是否还有拼写错误或表达不够明白的地方);如有可能,请英语国家的合作者或朋友阅改,以提高文字的表达质量,符合西方人的思维。另外,还要花两周以上的时间在引言和结论上。 投稿前需要检查的项目包括:①是否满足期刊所要求足够份数的原件和复印件;②作者详细的通信地址、E-mail地址、电话号码;③论文的字数、摘要的格式等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④表格和插图分别单独打印,并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⑤确保参考文献目录中的各著录项准确且完整无缺,并且在正文中分别有引用标注;⑥注明正文的字数,附寄所有作者签名的声明信(贡献单),说明已获得所有致谢人的书面同意,附寄所有直接引用资料的书面同意函,等等。
    • 69. 11.3.2 投稿与审稿结果的处理3.投稿信与同行评议的内容 国外学术期刊一般都要求提供投稿信(cover letter),以简述所投稿件的核心内容、主要发现和意义,拟投期刊,对稿件处理有无特殊要求等(如“not to review”list)。 同行评议(Peer Review)又称“同行评审” ,为一种审查程序,即把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计划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加以评审。在出版单位主要以同行评议的方法来选择与筛选所投送的稿件录用与否;资金提供的单位,也是以同行评议的方式来决定研究奖助金是否授予。同行评议的内容一般包括稿件的内容是否新颖、重要,实验描述是否清楚、完整,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文字表达与图表使用是否正确。不过,在论文投稿时,也要意识到同行评议是有问题的,即具有抵制激进、创新观点的倾向。
    • 70. 11.3.2 投稿与审稿结果的处理4.国内、国际核心期刊投稿的方法 投国际刊物,请参考JCR(包括科技版和社科版),选择自己想要找的学科类目,按照影响因子排序,挑选适合的刊物。然后在《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或其WEB站点(http://www.ulrichsweb.com或http://www.ulrichsweb.com.cn)查找刊物的地址或网站信息,登录刊物的网站,查找在线投稿信息。 投国内刊物,请参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从中选择自己想要找的学科类别,然后按照影响力,挑选适合的刊物。投稿地址信息可以参考工具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也可以登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网站,在“来源刊”栏目中浏览或查找相关学科、专业的期刊,或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的“期刊大全”栏目查找刊物的投稿信息。
    • 71. 11.3.2 投稿与审稿结果的处理5.审稿结果的处理 1)处理意见。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同意接收毋须修改;②原则上接收但须根据匿名评审人的意见进行一些小修改;③原则上可以发表,但须作重大修改;④先做重大修改,再重新审阅是否够格发表;⑤没有修改的必要,拒绝发表。 2)修改信。修改信应逐条说明按要求修改的内容,如果认为审稿人或编辑的修改建议不合理,可坚持己见,但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尽快返回修改稿。 3)退稿的处理。如果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应认真思考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一般都是一些如何加强文章某些薄弱环节的建议,如果没有,可以询问他们)。处理退稿的方式有:①暂不再投稿;②修改稿件,并重投到同一份期刊;③修改稿件,改投其他期刊。被拒绝的论文一般不再寄回同一期刊进行再次申请评审,也不要将不做任何修改的原稿件转投他刊。
    • 72. 11.3.3 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策略1.论文发表意味着什么 首先,论文被出版意味着文章是可信的,从而使作者赢得学术声望。这种声望是靠同行评议程序来保证的,而该程序基本上由期刊编辑部或发行期刊的出版商所掌控。 再者,发表的文章是永久的。论文一旦出版,就会有一个永久的位置,即论文的作者总是在为研究服务。 最后,论文被出版意味着会被许多人阅读。OA在线出版在文章的认证等方面等同于纸本出版,但文章会被更多的人看到。
    • 73. 11.3.3 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策略2.论文发表的基础 正在从事博士或硕士论文的写作;成功地完成某一研究项目;正在斟酌某一没有解决方法的问题;有与导师或咨询员合作的经历;对某一主题有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给学术会议提交过论文或在学术会议上有发言的经历。
    • 74. 11.3.3 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策略3.论文成功发表的技巧 1)提供高质量的文摘 2)寻找目标期刊 3)进一步的考虑 4)作者本人同行评议 5)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 6)在线传播 7)文章的修改 8)发表前文稿的校对
    • 75. 11.3.4 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 1.二次发表 二次发表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表,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 二次发表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①已经征得首次和二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二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的文章; ②二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 ③二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 ④二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采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 76. 11.3.4 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 2.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 但下列情况不属于一稿多投: ①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 ②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以上数据的论文; ③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简单的内容描述)。
    • 77. 11.3.4 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 3.规范投稿行为,切忌一稿多投 一稿两投、多投对个人和社会均会造成的严重的后果。 如果一稿两登或几登,可引起版权纠纷,并给刊物造成经济损失。这种行为不但占用了刊物宝贵的版面,而且使刊物的声誉受到了损害,所以任何刊物都不想刊发这类稿件。因侵权而造成刊物经济损失的,可以区分责任,要求作者赔偿。另外,一稿两投也助长了不良的学术风气,污染了学术环境,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 78. end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