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铁路修筑现场,去感受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去感受筑路大军无穷的智慧与坚强的毅力
    • 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助读资料初读感知结构主旨深入感悟当堂检测课堂拓展
    • 3. 1.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妖娆、狰狞、效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重点)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难点)学习目标
    • 4. 相关资料青藏铁路  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 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 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多公里,翻越唐 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 5. 点击 听朗读
    • 6. 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7. 易读错字开凿(záo zháo) 逞凶( chěng chéng ) 世界屋脊(jǐ jí )•√••√√
    • 8. 难nán(难度 困难) nàn(灾难 遇难)多音字落luò(落难 降落) lào(落枕) là(丢三落四)
    • 9. 妖娆: 巍峨: 狰狞: 下马威: 理解词语娇艳美好,妩媚多姿。本课指被冰雪覆盖的风火山娇美艳丽。 造句: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江河锦绣,分外妖娆!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本课指昆仑山高大雄伟。 造句:他高大的身影,犹如一座巍峨壮丽的高山。 (面目)凶恶。 造句:鬼子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造句:新老师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 10. 严阵以待: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理解词语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本课指工地上的突击队队员和机械摆好阵势,准备开凿隧道。 造句:战士们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形容零碎、不完整。 造句:各种杂志、报纸等七零八落地被扔在地上。 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造句: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烧饼、油条已经不翼而飞了。
    • 11.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西部建设者在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贯通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斗志昂扬、科学创新、吃苦奉献的精神。
    • 12. 品读提示: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 1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写出了筑路大军的誓词。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风火山隧道开凿场面及风火山隧道在青藏铁路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写筑路大军如何克服复杂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 第四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风火山隧道贯通,青藏铁路建设不断推进。交流分段情况
    • 14. 核心问题: 筑路大军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串珠问题: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2.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4.青藏铁路有什么作用?
    • 15.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朴素无华的话语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16.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zhēng)狞(níng)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狰狞”指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在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形象地写出了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给筑路大军带来的困难。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拟人
    • 17. 仿写: 1.请写一个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顽皮的雨滴正在雨伞上跳舞。
    • 18. 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后面部分描写了“极度缺氧”给筑路大军造成的困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施工,可见筑路队员们的顽强与坚韧。 在内容安排上:恶劣天气这一困难写得较为简略,极度缺氧这一困难写得较为详细。作者之所以详写极度缺氧,是因为它比较难攻克,同时也为了引起下文。这段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 19.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筑路工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 20. 核心问题:他们身上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筑路大军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1.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串珠问题:
    • 22. 2.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多年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三大困难。
    • 23. 3.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多年冻土层利用科技攻关解决,恶劣天气是筑路大军顽强克服的,极度缺氧是靠建大型制氧站来解决的。
    • 24. 4.青藏铁路有什么作用?青藏铁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福广大人民。
    • 25. 课文结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开篇点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吃苦耐劳 无私奉献 科技创新开凿隧道:困难重重:隧道贯通:(场面描写)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铁龙”向前延伸
    • 26.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开凿了风火山隧道,赞美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以及吃苦奉献的精神。课文主旨
    • 27. 推荐阅读难题攻关 青藏铁路建设正式开工,张鲁新被聘(pìn)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负责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咨询和决策。 为了检验多年冻土地段工程设计理论、工程措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指导全线工程的设计、施工,2001年张鲁新和来自中科院、铁科院等处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在风火山隧道和清水河等5个冻土工程试验段,开展了39个课题的施工先期试验,内容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各个方面。
    • 28. 张鲁新每年十几次深入试验段,协调解决设计、研究、施工单位之间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咨询,数次为主要研究单位讲课,并在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科学结论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见解,得到大家认同。大家对路基、桥涵、隧(suì)道领域主要工程试验研究课题有了初步结论,验证了部分设计和工程措施的有效性。 青藏高原冬季不能施工,施工人员冬休了。但是,张鲁新并没有休息,三年冬休他从没有顾上参加青藏总指挥部安排的度假疗养。他把冬休期当成深入研究青藏铁路冻土问题的机会,一门心思为解决青藏铁路冻土问题提前提出对策,更好地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
    • 29. 2001年冬休期间,他和他的学生们认真研讨了有关路基填土和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填石路基的作用机理,提出了用片石填筑路基底层,解决路基高度和施工工期矛盾的建议。2002年冬休期间,他和他的学生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用碎石护坡解决路基阴阳坡地基温度场差问题的建议。 2002年冬天起,张鲁新负责冻土区路基变形检测及其数据分析工作,这是青藏铁路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课题。 2003年元月,是青藏高原最寒冷、最艰苦的季节。为了弄清试验段路基出现变形问题的原因,他和设计院技术人员不顾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和缺氧的困难,走向工地。走到昆仑山时,当时已56岁的张鲁新感觉胸闷(mèn)气短,头痛
    • 30. 难受。这是对人生理极限的挑战。他和设计院的同事互相鼓励,坚持一线考察,准确掌握了路基变形和裂缝发生情况。
    • 31. 国学诵读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杂诗》陶渊明)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秋望》李梦阳) 
    • 32.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布达拉宫】 相传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的一座宫殿。 【“拉萨”的藏语意】 在藏语里“拉”是神,“萨”是土地,“拉萨”的意思就是神地或圣地。
    • 33.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小结
    • 34.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妖娆(ráo náo) 机械(xiè jiè) 巍峨(wěi wēi) 隧道(shuì suì) 逞凶(chénɡ chěnɡ) 狰狞(zhēn zhēnɡ)·√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 35.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严阵(  )(  )  始料(  )(  ) 夜以(  )(  ) (  )(  )不断 (  )零(  )落 斗志(  )(  ) 不(  )而(  ) 银(  )素(  ) 杯(  )车(  ) (  )(  )忘食以 待不 及继 日源 源七 八高 昂翼 飞装 裹水 薪废 寝
    • 36. 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    )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    )拟人 比喻
    • 37.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怎么可能呢?因为温度太低,所以混凝土无法凝固。
    • 38. 完成《点拨》“基础知识练”“阅读方法练” “写作方法练”。A组—基础篇课后作业完成《典中点》“主题探究”。B组—提升篇
    • 39. (本页无文本内容)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