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划线句子赏析专题总结
    • 2. 修辞手法划线句的赏析,总共分为四个步骤 (1)说出该句的修辞手法。 (2)将该修辞手法的作用简单地描述一下。以比喻为例:把……比作了…… (3)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以比喻为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本体”……特征/特点。 (4)回答该句在情感或内容上的作用。 前三点,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但是呢,第(4)点这个情感义是小可爱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哦。
    • 3. 肖复兴《四个五角粽》中:“她就像一个戏迷,独自在静静的角落里唱念做打,神情专注,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解析:   (1)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把奶奶比喻成戏迷,把她包粽子的动作比喻成唱戏时的唱念做打。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奶奶包粽子时的动作和神态。   (4)从而表达了奶奶对包粽子这一传统手工活的热爱和投入,同时也反衬出老人对孙子的关爱之情。
    • 4. 人物描写手法划线句赏析,分为三个步骤 (1)说出该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 (2)结合划线句一一指出哪里体现了……描写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3)指出该句的情感义。
    • 5. 毕淑敏《地铁客的风格》中:“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 6. 解析:   (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2)“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可知是外貌描写,“冲决门口”“挺了上去”“撞到中部”可知是动作描写,“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可知是神态描写,“甚是欢快”可知是心理描写。例句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了芝加哥地铁上的黑人妇女挤入地铁后的得意之情,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鲜活可感。   (3)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其粗鲁表现的厌恶之情。
    • 7. 环境描写划线句赏析,总共分为两个步骤 (1)判断该句是环境描写中的哪一个(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2)写下相应作用
    • 8.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②渲染了/营造了……的氛围。 ③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④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⑤为下文的……做铺垫/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⑦奠定……的感情基调。
    • 9.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身份。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揭示社会特征。 ④反映社会主题。 ⑤暗示人物命运。 ⑥为下文的……做铺垫/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10. 雾躲闪在灌木丛中,柳莺单调无味地唧唧着,鸽子胆怯地拍打着翅膀,溅起阴凉的露珠。 ——萨琴科《森林之路》解析及答案:   (1)这句话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   (2)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了人物当时内心的张皇失措,为下文的妮娜被抓遇害做下了铺垫,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 11. 中心主旨句的赏析,总共分为三个角度:
    • 12. 写出这句话所在段落的段落结构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很清楚,蕴含主题,富有哲理的中心主旨句通常都是位于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那么此时,这个句子所在段落的段落结构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比如,结尾段的主旨句赏析,我们一定也要考虑结尾段的段落结构作用,如:升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扣题、首尾呼应的作用。
    • 13. 写出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 很多同学反映说,不知道什么是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在老师看来,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深层含义实际上就是把中心主旨再说一遍而已。那么应该怎么说呢?怎么说能够拿到满分呢?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具体分析,比如这句话升华了/深化了……主题/中心思想。
    • 14.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小说中或者是叙事性散文、写人类回忆性散文,中心主旨句的作用,一定包含对人物形象的凸显作用的。
    • 15. “只是时间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一瞬间就把两个人的童话都带走了。” ——《在秋天爱上父亲》解析及答案:   该题为主旨句分析题。答题思路为“表层意思+深层意思”。   小时父亲会给我讲鬼故事,现在我长大了,父亲也老了,他不会再给我讲童话。这句话实际上写出了随着“我”的成长、父亲的老去,儿时的温馨与亲密关系不再,表达了作者对儿时与父亲的亲密关系的怀念。该句体现了我对现实的感伤,并由此引出“我”开始怜惜父亲的衰老,也开始爱父亲。
    • 16. 职业 文/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 17.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 18.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gè)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 19.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 20. 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 21.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 22.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 23.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 24.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 25.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5 5  6— —│5 3  2— —‖     椒盐 饼子  西洋 糕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5 5  6— —│5 3  2— —‖     捏着鼻子 吹洋 号
    • 26.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 27.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 28. 问题 文章的结尾很有味道,作者说当那个孩子“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