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篇 可靠性基本理论
    • 2. 主要内容 1 概论 产品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指标论证 4 可靠性分配
    • 3. 产品的寿命特性
    • 4. 产品的可靠性定义产品的可靠性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包括下列四要素: (1) 规定的时间; (2) 规定的环境和使用条件; (3) 规定的任务和功能; (4) 具体的可靠性指标值。 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应按上述各点分别给予具体的明确的定义。
    • 5. 可靠性的特征量可靠度 定义: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记作R(t),也称为可靠度函数。 当t=0时,R(0)=1;当t=∞时,R(∞)=0
    • 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 不可靠度 定义: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产品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也是时间的函数,记作F(t),也称为累积失效概率。失效概率密度f(t) 定义:失效概率密度是累积失效概率F(t)对时间的变化率,它表示产品寿命落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的概率,即t时刻,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 8. 瞬时失效率 λ(t),(简称失效率)定义:是在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 9. 中位寿命:满足R(t0.5)=0.5的t0.5称为中位寿命,即寿命比它长和比它短的产品各占一半 特征寿命:满足R(te-1 )=e-1=0.368 的te-1称为特征寿命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
    • 10. 可靠性指标及其内在关系
    • 1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2. MTBF 和 MTTF对不可维修的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从开始投入工作,至产品失效的时间平均值。也称平均失效前时间,记以MTTF,它是英文(Mean Time To Failure)的缩写。 对可维修产品而言,其平均寿命是指两次故障间的时间平均值,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习惯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用MTBF记之,它是英文(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的缩写。
    • 13. 维修性指标对可维修产品还有平均维修时间,它是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时间的平均值,或设备修复时间的平均值。记以MTTR,它是英文(Mean Time To Repair)的缩写。其中:m(t)是维修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对应可靠性的失效概率密度函数。
    • 14. 维修性指标维修度(对应可靠度)M(t):它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 修复率μ(t)(对应失效率):定义为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个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
    • 15. 维修性指标可维修产品的有效度A,它表示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概率:
    • 16. 可靠性、维修性指标的论证和确定可靠性是定量的概率统计指标 在设计中它必须是可预计的,在试验中它必须是可测量的,在生产中它必须是可保证的及在现场使用中它必须是可保持的。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可以从两方面论证:一是研究被论证系统应该具有或侧重于哪些可靠性和维修性指标;二是决定这些指标水平的高低。
    • 17. 可靠性指标的选择的依据a、装备的类型,例如对坦克为平均无故障里程(MMBF)、对于飞机为平均无故障飞行小时(MFHBF)、对一般设备则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b、装备的使用要求(战时、平时、一次使用、重复使用)对于一次使用的产品则为成功率(例导弹) c、装备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厂内试验验证则用合同参数,外场验证则用使用参数。
    • 18. 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不能或难以维修产品例如:卫星、导弹和海缆等,不言而喻,维修性方面的指标是无需考虑的,关键是系统在规定工作期间的可靠度指标。平均工作时间或平均寿命也不宜用作此类系统的可靠性指标,除非有附加说明,因为具有相同平均工作时间指标的系统,其实际可靠度可能差异很大。例如一套寿命为复合指数分布的并联冗余双工系统与一套寿命为指数分布的系统,假设具有相同的平均寿命,当系统规定的工作时间为系统平均寿命的十分之一时,后者的失效机会约比前者增大七倍多。
    • 19. 视间断使用或连续运行的不同,可维修系统对可靠性和维修性指标的考虑也有较大差别。如测量雷达、炮瞄雷达和部分军用电台等间断使用系统,可靠度或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作为主要可靠性指标,而有些类型的测量仪表,虽然也是间断使用设备,但人们更关心的则是它们的利用率;对诸如广播、电视、通讯、卫星通讯地面站和港口管制雷达等连续运行系统,有效度应是它们的主要指标。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 20. 论证了不同任务应选用的不同指标之后,继而要论证这些指标的高低。指标低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乃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甚至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军事装备的可靠性太低,不仅会丧失战机,而且还将处于被动挨打状态;民用设备,例如钢铁和化学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过低,将会发生冻结和爆炸事故。因此,从后果判断,后果严重的,可靠性指标应该高些,后果不严重的,指标可以低些。另一方面,可靠性指标定得过高,从使用角度来说虽然是有利的,但会造成额外经济损失,还会延长工程周期,所以也是没有必要的。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 21. 以黑白电视接收机为例,假设第一种电视机是由次品组装而成的,售价为50元,MTBF=100小时,第二种由正品经过筛选组装而成,售价为360元,MTBF=5000小时,第三种采用宇航级元器件组装,售价为1500元,MTBF上升到5万小时。无疑,第一种电视机虽然价格低廉,但故障率太高,平均不到一个月就可能发生一次故障,从收看效果、耽误的时间和支出的修理费用来看是得不偿失的;第三种电视机的性能价格比(此处指MTBF)最好,但人们一般不会支付这样高的代价去换取并不必要的高可靠性指标。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 22. 考虑任务要求 在指标论证中,要注意被论证系统是独立地完成某种任务呢,抑或属于更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单元。对于后者,即完成任务的前提是整个大系统要完成任务,则其可靠性指标,应该根据大系统来分析和确定。如果被论证的系统与大系统内其他组成部分相比,在同样复杂程度下,其MTBF已经高出数倍以上,一般就不应再花大劲去提高它的指标要求了。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 23. 实际的可靠性指标试验方案: θ1 检测值下限 θ0 检测值上限 dm 鉴别比 β使用方风险率 α 生产方风险率 一般为0.2 θ1 检测值下限=最低可标称值 (GJB450-88) θ0=dmθ1 为缩短试验时间,dm可取大些,如 dm=3 规定值+25%=设计值 即: θd=1.25θ0 预计值:θp=1.25θd=1.252θ0=1.252dmθ1 美国民兵导弹 规定值 可靠度= 0.9 ,投入使用时为:0.5,四年后 达到 0.7
    • 24. 可靠性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 25. 可靠性模型的组成可靠性模型包括可靠性框图和可靠性数学模型二项内容。可靠性框图应与产品的工作原理图及功能框图相协调,功能框图表示产品中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而原理图则表示产品各单元之间的物理关系。可靠性框图用来简明扼要、直观地描述产品为完成任务的各种组合(串并联框图)。为了编制可靠性框图必须全面了解产品完成任务的定义及使用的任务剖面,并给出一般的和专门的假设。
    • 26. 可靠性数学模型从数学上建立可靠性框图与时间、事件和故障率数据的关系。这种模型的“ 解”就是所预计的产品可靠性。 因此,可靠性数学模型应能根据可靠性试验和其他有关试验信息、产品配置、任务参数和使用限制等的变化进行及时修改; 可靠性数学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应与产品分析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相一致。 根据用途,可靠性模型可分为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
    • 27. 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基本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这里的故障是指引起引起维修工作的事件或状态。这种故障可能影响,可能不影响产品完成任务的功能。 基本可靠性涉及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要求。 任务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从完成任务的角度看,危及任务成功的事件或状态才算故障。称之为致命性故障。
    • 28. 基本可靠性模型是一个全串联模型。它用以估计产品及其组成单元引起的维修及后勤保障要求。 因此,构成产品的所有单元都应包括在模型内,包括产品所有用于储备工作模式的单元,因为构成产品的任何单元发生故障后均需要维修及后勤保障。
    • 29. 基本可靠性模型的详细程度应根据可以获得可用信息的产品层次(系统、分系统、设备、组件或零部件级)而定,而且其故障率或MTBF等效参数可用来估算维修及后勤保障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图2-1为美国海军F/A-18A战斗攻击机的基本可靠性模型的可靠性框图,从图中看出,该可靠性框图表示F/A-18A飞机上各个系统串联的模型。
    • 30. 图2-1 F/A-18A飞机的基本可靠性框图
    • 31. 任务可靠性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的模型,包括一个可靠性框图及其有关的可靠性数学模型。 任务可靠性模型应能描述产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其各组成单元的预定作用,储备工作模式的单元在模型中反映为并联或旁联结构,因此复杂产品的任务可靠性模型往往是一个由串联、并联及旁联构成的复杂结构,图2-2是一个F/A-18A飞机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 32. 图2-2 F/A-18A飞机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 33. 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权衡产品设计师的现任就是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用基本可靠性模型及任务可靠性模型进行权衡,在满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取得最优的设计方案。 简化产品设计和采用高可靠性的元器件既可提高基本可靠性,又可提高任务可靠性,采用赢余设计只能提高任务可靠性而降低基本可靠性。
    • 34. 应综合考虑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当任务可靠性相同时,基本可靠性高好 若一个设计的基本可靠性比另一个高很多,即使任务可靠性稍低也是可取的 若一个设计的任务可靠性预计结果不能满足合同要求,往往降低基本可靠性以获得提高任务可靠性
    • 35.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 36.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目的及程序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分配、预计和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根据可靠性模型、工作循环和任务时间等信息,拟定数学表达式或计算机程序,利用这些表达式和程序,以及相应的故障率和成功概率的数据,可进行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分配、预计和评估。
    • 37. 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应建立产品可靠性模型,以有助于设计评审,并为产品的可靠性分配、预计和拟定纠正措施的优先顺序提供依据。当产品设计、环境要求、应力数据、故障率数据或寿命剖面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修改可靠性模型。 下述步骤是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38. 第一步 确定产品的定义建立可靠性模型的前提是对与可靠性定义有关的产品定义的理解。对建立基本可靠性而言,产品的定义是简单的,构成产品的所有单元构成串联模型。然而,就任务可靠性模型的建立而言,产品可靠性模型及完成任务定义就可能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余度及储备工作模式的复杂多功能产品更是如此。适当的产品定义确定产品是否按规定要求使用,是否处于预定的工作环境,它的配置更改是否超出原有的要领以及是否完成其规定功能。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39. 产品的定义内容完整的产品定义包括: 确定产品的目的、用途及任务 规定产品的性能参数和允许极限 确定产品的结构极限和功能 确定产品故障判据 确定产品的寿命剖面 解 释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0. 第二步 绘制可靠性框图绘制可靠性框图应依据以下八个原则: 框图标题——每个可靠性框图应该有一个标题,该标题包括产品的标志、任务说明及寿命剖面的有关部分,以及对工作方式的说明。 规定条件——每个可靠性框图应规定有关的限制条件。这些条件将影响框图形式的选择、可靠性参数或可靠性变量,以及影响绘制框图时所做的假设或简化。 完成任务——应该用专门的术语规定任务的完成,并确切地说明在规定的条件下,可靠性对产品完成任务的影响。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1. 方框顺序——可靠性框图中的方框在串联环节中的相对位置是没有物理意义的,但是,为了表示工作过程中事件发生的顺序, 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方框含义——可靠性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应只代表构成产品的一个功能单元,所有方框均应按要求以串联、并联、旁联或其组合形式连接。 方框标志——可靠性框图中的每一方框都应进行标志。为避免混淆,对具有许多方框的框图应按照有关编码系统的标准统一规定的代码进行标志。应专门说明在可靠性模型中未包括的产品中的硬件或功能单元。 可靠性变量——每个方框应规定可靠性变量,以表明每个方框完成其规定功能所需的工作时间(循环次数、或事件等),并用于计算方框的可靠性。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2. 总之,可靠性框图表示产品在寿命剖面中所有功能的相互关系及独立性。产品的所有储备及其他防止故障影响的措施也应在框图中表示出来,以便采用防止单点故障对更高一级的产品造成灾难性影响的措施。对每一工作阶段或每一工作模式需要绘制一个独立的可靠性框图,因为产品的用途及致命性可能随着任务阶段或工作模式的不同而变化。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3. 构画产品可靠性方框图示例可靠性方框图只表明组成产品的分系统或组件与产品的可靠性关系的连接,通常,它是产品组成子系统或组件的串、并联的某种组合,但组件在串联环节中相对位置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它只表明产品完成规定任务所必须保证的各功能组件的关系。
    • 44. 储备电源系统的原理图和可靠性框图
    • 45. 可靠性框图应注意的事项各方框之间的所有连线不具有可靠性值。这些连线只用来表示框图中各方框的连接关系,而不代表与产品有关的导线和连接器。导线和连接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框或构成一个单元或功能的一部分。 不能与电路的串并联混淆 产品的所有输入在规定的极限之内。 就故障概率而言,框图中一个方框所表示的单元或功能不受其他方框的影响。 对于电子设备,若电路中采用可靠性并联结构或其他储备方式时,其框图的分解与绘制应表示这种结构。不可简单地以PCB板来区分。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6. 利用故障树分析(FTA),可以构划复杂的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关于该部分,将另文介绍.
    • 47. 第三步 建立可靠性模型建模方法 普通概率法 利用普通的概率关系式,根据产品的可靠性框图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这种方法可用于单功能和多功能的系统。 布尔真值表法 利用布尔代数法,根据产品可靠性框图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这种方法比普通概率法麻烦,但在熟悉布尔代数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还是有用的。它适用于单功能及多功能的系统。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8. 逻辑图法 利用逻辑图根据可靠性框图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这种方比普通概率法麻烦,但它是布尔真值表法的简化方法,通过各项合并来简化任务可靠度公式。 蒙特卡罗模拟法 利用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可靠性框图进行可靠性预计。当已知产品中各单元的概率(或等效可靠性参数),但任务可靠性模型过分复杂,难以推导出一个可以求解的公式时,可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这种方法不是产生一个完成任务的通用公式,而是根据产品各单元的概率和可靠性框图,计算产品完成任务的概率。 作为一个例子,下面用普通概率法来建立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 49. ① 串联系统定义: 系统中的下属几个组件全部工作正常时,系统才正常;当系统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件失效时,系统就失效,这样的系统就称串联系统。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就是下属几个组件的串联图。设系统下属组件的可靠度分别为 串联系统的框图为
    • 50. 用Ss和Si分别表示系统和单元的正常工作状态,则依据串联系统的定义, 串联系统中正常事件是“ 交”的关系,逻辑上为“ 与”的关系,系统要正常工作,必须各子系统都正常工作,则有
    • 51. 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各单元概率之积,因此由于所以
    • 52. 对于指数分布
    • 53. ② 并联系统设组成组件的可靠度分别为 相应组件的失效(故障)概率分别为 并设并联系统的失效(故障)概率为 Qs定义: 系统中的几个下属组件,只要其中一个工作正常,则系统就正常工作,只有全部组件都失效时,系统才失效,这样的系统就称并联系统。并联系的可靠性方框图为n个组件的并联图。
    • 54. 用Ss和Si分别表示系统和单元的正常工作状态,用FS 和 Fi表示系统和单元不正常工作,则依据并联系统的定义, 并联系统中不正常事件是“ 交”的关系,逻辑上为“ 与”的关系,系统要不正常工作,必须各子系统都不正常工作,则有
    • 55. 系统不正常工作的概率为各单元不正常工作概率之积,因此由于所以
    • 56. 对于指数分布,若失效率用λ表示当N个相同时,则
    • 57. 串联模型计算示例一种机载侦察及武器控制系统将完成6种专门的任务,每项任务的定义见表2-2,由于体积,重量及功率的限制,为了能够完成各项任务,每一任务专用的设备必须与其他任务专用设备组合使用。例如下表所示,为了完成任务E,必须由设备3、4及5一起工作。
    • 58. 整个任务时间为3h,为完成所有任务,要求在3h内所有设备都工作。某一设备可能同时保证几项任务成功 求解:成功完成每项任务的概率? 在3h中成功完成所有6项任务的概率?
    • 5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0. 值得注意的是,成功完成6项任务的概率Ps不等于完成各项任务可靠度RA、RB、RC、RD、RE、RF的乘积。因为有的设备,如设备1、设备2、设备3及设备4具有多功能。若采用这种任务可靠度相乘的办法,将会使某些设备多次参加计算,从而造成错误计算。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功能部件的例子,后面还会讲到。
    • 61. 本示例所表明的要点是,多任务或多工作模式系统的可靠度应该用各个任务的可靠度表示。这种方法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使我们能够评价系统研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状态,而不是总的任务可靠度。例如,我们假设任务A及B是主要的任务,我们知道在3h中有88%的可能性会成功完成2种功能。然而,如果我们把任务A及B与其他不太重要的任务一起计算,我们只了解到整个系统有68%的机会可能完成任务。根据任务A及B的重要性及成功完成任务A及B的高概率,将有利于管理部门决定继续研制该系统。
    • 62. 循环工作的可靠性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产品,如飞机的起落架和电冰箱的压缩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循环工作的。 这些产品的故障率定义为循环故障率或开关故障率λcy,并用每个循环或每个开关动作的故障数表示。 如果λcy不随时间变化,那么该产品可靠度 式中:C——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循环次数。
    • 63. 示例假设在完成一项任务过程中,某产品需要循环动作100次,而且其故障率λcy=5次故障/106循环,则其可靠度RC为
    • 64. 如果该产品在其正常工作中为循环地接通和断开,而且在工作时产品的故障率为λon,不工作时的故障率为λoff(λon与λoff均用每小时的故障数表示),其循环或开关故障率λcy(用每个循环的故障数表示),则该产品的平均故障率λav,由下式表示
    • 65. 式中:t——任务时间(h); cf——循环或开关频率(循环/h); tcy——循环或开关过程中所占累积时间(h); ton——工作状态的累积时间(h)。 则该产品的可靠度R(t)为
    • 66. 表决系统(n中取r系统)设有一个由按n个单元组成的系统,其中任意r个或r个以上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称为n中取r系统。其可靠性度为:下表
    • 67. 冷储备系统 冷贮备系统或称非工作贮备系统,其组成单元的可靠性则不是互相独立的。冷贮备系统在工作单元失效后,使非工作单元投入工作,而这个贮备的非工作单元在投入工作之前是处于良好状态的。其可靠性方框图见下:
    • 68. 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方法概述(1)一般的方法:经过由元件到组件,由组件到整机,由整机到系统这种逐级计算法,因为: 整机包括并联贮备,元件数增加了,而整机的可靠必将有所提高,但按元器件失效率累加的系统失效增加了。 同样的元件在不同的线路中使用,其可靠性也可能不同 “系统”是广义的:系统对下属子系统或整机,整机对下属组件,组件对下属部件、元件等均可称为系统。
    • 69. 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概述(2)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很多,如数学模型法、真值表法、状态变换分析法、失效树法、贝叶斯法和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 Method)等。对各种方法的运用取决于产品的类型、已知的条件和要求。 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在整机和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计算中(如可靠性预计、可靠性分配和可靠性评定)都要用到,因此应引起重视;但在各种运用中,应注意各种方法的条件和适用对象。
    • 70. 串联、并联系统可靠性的计算由产品的可靠性框图,写出系统的可靠性数学表达式的方法很多。采用串联、并联系统可靠性公式进行化简是常用的方法。例,对下图(a)所示的系统,化成下图(b)所示的串联系统,若以小写字母代表各组件的可靠度时,化简后的、两个环节的可靠度表达式如下:
    • 71. 化简后两个环节的可靠度表达式如下如果各组件可靠度为已知,代入其可靠度表达式,便可算出系统的可靠度。Rs=abfxy
    • 72. 多功能系统可靠性分析对一个包括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或完成不同任务的可靠性命题,可分别构画出它们的可靠性框图,同时写出各自的可靠性数学表达式,然后再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综合。 对于系统的下属组件只有一种功能者,或者各组件在时间上是相继工作的,即各组件不是同时使用的,都属于单一功能系统。
    • 73. 系统下属组件包括多种功能者,则属于多功能系统。例如某一系统有两种功能,功能Ⅰ要求组件A或者B工作,功能Ⅱ要求组件B或者C工作,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要求功能Ⅰ、Ⅱ两种功能都正常。此系统功能Ⅰ和功能Ⅱ及完成任务的可靠性框图见下图。假定各组件可靠度已给出: ra=0.9,rb=0.8,rc=0.7
    • 74. 功能可靠度计算如下: 功能Ⅰ:R1=ra+rb-rarb=0.98 功能Ⅱ:R2=rb+rc-rbrc=0.94 应特别注意:RS≠0.98×0.94=0.9212 因为系统中包括多功能组件B,系统的可靠度表达式中有共同的rb,这时应按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把系统可靠度表达式先化简,再代入数值计算: Rs=(ra+rb-rarb)(rb+rc-rbrc) 逻辑代数中rbrb=rb,代入上式化简得: RS=rb+rarc-rarbrc =0.8+0.9×0.7-0.9×0.8×0.7=0.926
    • 75. 温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温储备系统的储备单元处于轻载工作状态,不处于完全不工作状态,例如,若电子管的储备单元处于不工作状态,一旦要求投入工作,由于电子管灯丝需要预热,使系统会在一段时间内中断工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计时通常加上灯丝电压,有时还需加上低于正常工作的阳极电压和假负载。这样,一旦要求投入工作,系统不会中断工作。另一方面,当设备处于比较恶劣的环境时,不工作储备单元的故障率要比轻载的故障率大得多,这时也必须使储备单元处于轻载工作状态。例如,处于潮湿环境中的电子设备,通电工作的故障率要比长期储存(不工作)的失效率低。
    • 76. 设单元A的工作故障率为λA,储备单元B的工作故障率为λB、轻载储备故障率为λ'B,参见下图。可求得其可靠度和MTBF是:
    • 77. 两单元相同时当λA=λB=λ、λ‘B=λ’,即,工作时A、B两单元工作故障率相同时,可求得:
    • 78. 若检测和转换装置的故障率λK不为零或不能忽略时
    • 79. 逻辑代数和真值表法对于系统下属单元包括两种状态,即正常工作或失效的状态,可以采用逻辑代数和真值表法进行系统可靠性的计算。 此法不仅适用于简单串、并联系统,也适用于复杂系统可靠性的计算。 对单元的正常工作状态用逻辑“ 真” 值”1”表示;失效状态用逻辑“ 假” 值 “ 0” 表示
    • 80. 系统可靠性框图中的串联连接对应于逻辑“ 与”(AND),并联连接相当于逻辑“ “ 或”(OR)运算。 这样处理之后,可以把可靠性数学表达式与逻辑代数方程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可以建立系统可靠性框图对应组成系统单元的逻辑联接图。 这样便把求解可靠度表达式变成求解逻辑代数方程问题了。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
    • 81. 2/3系统
    • 82. 用真值表法求解系统可靠度表达式设有一个按A、B、C三个单元组成的系统,其中任意两个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对系统的“ 1”值选项求和即可得到系统的可靠度表达式为 Rs=3r2-2r3excel
    • 83. 2.3 可维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基本概念、假设及计算步骤 可维修系统系是指在执行任务期间允许进行维修的系统。这种系统通常有2个或更多的储备设备组成,只要在任务结束之前,至少还有一个设备正常工作,系统便允许进行维修。
    • 84. 在一个由N个设备组成的系统中,存在着N+1个状态,它们分别为: 状态N:所有设备是可工作的并正在工作。 状态N-1:N-1个设备是可工作的并正在工作,一个设备已故障并在修理。 状态N-2:N-2个设备是可工作的并正在工作,2个设备已故障并在修理,一次修理一个(单个修理),或一次修理多个(多个修理)。 ……………… 状态1:只有一个设备可工作并正在工作,其余的设备正在修理,单个或多个修理。 状态0:所有设备已故障,没有设备在工作,系统已邦联而不能转离状态0。
    • 85. 为了便于获得系统的可靠度,通常给出下列假设: 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故障率是恒定的,设备的修理率也是恒定的。系统工作开始时处于N状态(所有设备正常工作)。 系统从一种状态到下一种状态的转移概率与系统的状态无关。 系统的工作是连续的。
    • 86. 由于设备的故障率λ及修理率μ均是恒定的,因此,如果设备在t时刻正在工作,那么在(t,t+△t)中发生1个或N个故障的概率为: λ△t+(λ△t)2+(λ△t)3+…+(λ△t)N 如果△t很小,则△t的幂更小,他们便可忽略不计。因此,在(t,t+△t)中发生多于1个故障的概率为0,而发生1个或多个故障的概率为λ△t。 假设修理过程也是指数分布的,于是大部分故障可以在短时间内修理好,而那些不常发生故障的零部件需要更长的时间修理,因此修复率μ也是恒定的。 假设设备在时间t尚未完成修理,那么在时间段(t,t+△t)中完成一次修理的概率为μ△t,而且在(t,t+△t)中完成一次或多次修理的概率也是μ△t。
    • 87. 可维修系统可靠性的确定基本上可按下述6个步骤进行:①确定可维修系统所有状态,如状态0、状态1、状态2等; ②列出在(t+△t)时间段内每个状态的概率,即Pi(t+△t); ③用微分形式表示在第②步中所列的概率; ④把第③步得到的每一方程构成一组微分方程式; ⑤对第④步得到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状态0的概率P0(t); ⑥根据P0(t)计算可维修系统的可靠度Rs(t)=1- P0(t)
    • 88. 思考题列出下图所示系统的真值表并计算系统的可靠度Rs,设各子系统的可靠度全部为ri。 答案:可求得:Rs=r5-r4-3r3+4r2
    • 89. 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在研制具有可靠性指标要求的电子设备时,会遇到可靠性指标的分配问题,它是可靠性预计的逆过程,即在已知系统可靠性指标时,如何考虑和确定其组成单元的可靠性指标值。
    • 90. 可靠性分配考虑的因素子系统复杂程度的差别 子系统重要程度的差别 子系统运行环境的差别 子系统任务时间的差别 子系统研制周期的差别 对于个别研制周期长的单元,允许反复改进设计的时间较紧,在分配指标时应适当放宽。 作为一项设计,除了满足性能和可靠性指标之外,还应满足如重量、体积、成本等一些要求。因此,如何在重量、体积和成本等一些限制条件下,使产品的可靠性分配方案更为合理,也是可靠性分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 91. 考虑复杂度和重要度的分配方法这个方法是美国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AGREE)首先提出来的,也称AGREE分配法。 这个方法是假定设备的故障时间符合指数分布的。这一假设对大部分系统和整机均适合。 各装置的基本组成单元数,反映了各装置的复杂程度。
    • 92. 重要度第i个装置的重要度定义如下:第i个装置的故障引起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为:
    • 93. 可靠度分配式
    • 94. 讨论等分配方式 (子系统的MTBF分配值)考虑装置复杂度之后的分配方式(AGREE法)(子系统的MTBF分配值)(子系统的失效率分配值)
    • 95. 重要度的确定此式的含义是,引起系统故障的某装置的故障概率与该装置的故障概率之比 若给不出确切的统计数值,还可用经验评分法确定之 式中: di----对某装置的经验得分数,di≤c。 c----总分值
    • 96. 计算示例
    • 97. 综合因子法分配公式: Ci为分系统i的加权因子 其中: λs为系统规定失效率 λi为分配给分系统i的失效率; t为任务持续时间; n为分系统数目; Wi为分系统i的因子之积; γij为分系统i的第j个因子; m为所考虑因素的数目。
    • 98. 本算法提供以下几种考虑因子:复杂性 成熟性 功能因子 环境类别 重要性 其他因素 因子量值的确定可用专家评分法,一般取值为1到10
    • 99. 按预计失效率等比例分配法这里讨论的是组成系统的各装置能进行可靠性预计时的分配方法。它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可靠度分配,子系统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约定: λi’ 为第个装置的失效率预计值。 λi 为第个装置的失效率分配值 λ’s---- 系统失效率预计值。 λs- ----系统失效率指标值。 并引入相对失效率(失效率之比值)
    • 100. 分配公式在上式中:T为系统任务时间;ti为装置工作时间;Wi为装置的重要度;表示该装置的故障会导致系统故障的概率。 若组成系统的各装置的失效率预计值都已得到,应首先利用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求出系统可靠度或系统失效率的预计值,并与要求的指标值进行比较。若系统失效率预计值(一般)小于或等于系统失效率指标值时,可不必进行可靠性分配,此时即可把各装置的失效率预计值作为各装置的失效率指标值。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