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一、会计信息收集与处理过程主体1主体N信息验证分微观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数据仓库信息析取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公共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交易通用报告违规报告社会监察、执法部门通过验证信息未通过验证信 息或违规线索报告获取主体2交易交易……
    • 2.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二、会计信息验证 1.概念 公共信息会计的信息验证是指对微观会计主体向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的经济活动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检查、证实等工作,目的在于对微观会计主体宣称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鉴证,从而实现对微观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监控与管理。
    • 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二、会计信息验证 2.微观会计主体间交易信息的验证 微观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至少有两个微观会计主体参与,由于经济交易所存在的必然联系,参与经济交易的微观会计主体向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的经济交易信息必然能够互相参照。
    • 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二、会计信息验证 3.微观会计主体内部事项信息的验证 微观会计主体内部的事项活动只在微观会计主体内部进行,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所接收到的也只是微观会计主体自己主张的事项活动信息,不能相互参照。所以,这些信息所反映的事项活动就无法进行真实性的比对验证,而只能进行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的验证。
    • 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二、会计信息验证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不能验证事项信息的真实性,不意味着微观会计主体就可以随意提供虚假的事项信息。只要微观会计主体提供的事项信息符合该项业务活动的法规和准则的规定,所提供的各项事项信息组成的内部经济活动链条能够与其交易信息匹配,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就认定这些事项活动是真实的。 同时,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也可以通过从可比的微观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同类事项信息对某一微观会计主体所主张的事项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事项活动信息的质量。
    • 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三、会计确认 1.概念 “确认”是现代会计上非常常用的一个词汇,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概念表述。 我们认为:会计确认是指决定某一项目是否记入会计要素以及记入哪个会计要素的过程。
    • 7.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三、会计确认 2.确认基础 会计理论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但目前,世界各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普遍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确认基础。 本人认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互相对应的两个概念,应该将两者统一起来,发挥其各自独有的作用 。
    • 8.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三、会计确认 3.确认标准 (1)FASB的确认标准 可定义性: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 可计量性:应具有相关并充分可靠的可计量属性; 相 关 性:有关信息应能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足够的影响; 可 靠 性:有关信息应能如实反映,并可验证和不偏不倚。 效益大于成本、重要性
    • 9.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三、会计确认 3.确认标准 (2)IASB的确认标准 符合某一财务会计要素的定义; 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 10.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三、会计确认 3.确认标准 (3)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标准 符合某一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定义; 对于货币性要素可以使用货币单位进行可靠地计量,而对于非货币性要素可以用多种属性表示其量值。
    • 11.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四、会计计量 1.概念 关于会计计量的含义,目前理论界没有太大的争论,基本都认为:会计计量就是确定某欲确认的会计要素在某种标准单位下的数额的过程,也称为会计要素计量。 或者说,会计计量是使用某种计量单位来确定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过程。
    • 12.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四、会计计量 2.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指计量时采用的具体标准单位,如千克、米、美元、人民币等。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单位就是进行财务会计要素计量时所选择的那种标准单位。在众多的计量单位中,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单位选择货币作为标准单位,但由于货币购买力经常变动,就又产生了名义货币和一般购买力货币两种计量单位供企业选择。
    • 1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四、会计计量 3.计量属性 目前常用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等。其实,公允价值并不是与其他计量属性对立的,而是具有复合计量属性特点的一种计量属性。它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是未来会计要素计量的主要属性,也是将资产定义为“法定经济权利”后的必然选择。
    • 1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五、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是指将已确认应在现在进入会计系统的项目以所计量的金额采用特定方法记载在会计系统中的具体工作。 会计记录方法包括复式记账、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 1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九节 会计报告一、概念 会计报告是指会计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外提供其各方面状况的过程和所提供的书面文件。
    • 1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九节 会计报告二、会计报告的信息内容 首先,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经过可靠性验证的公共财务会计信息。 其次,公共信息会计也报告未经可靠性验证的私人财务会计信息。 再次,公共信息会计还报告私人或其他机构提供的财务分析信息。 最后,公共信息会计更可以将各个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在经济交往中形成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宏观经济情况信息向外报告。
    • 17.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九节 会计报告三、会计报告的信息组织方式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信息组织方式是指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的相互联系方式,即怎样将各个独立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关联结构。 由于公共信息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多方面的、彩色的,所以这些信息的载体也将是多样的,如表格、图形、文字、照片、录像等等。
    • 18.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九节 会计报告四、会计报告的手段 4.报告手段 报告手段是指会计提供信息时所使用的信息传输工具。公共信息会计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只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所以,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手段应是计算机网络为主,辅以其他渠道(如报纸等)。
    • 19.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六、会计报告的频率 报告频率是指会计系统提供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公共信息会计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收集、验证、处理、提供信息的大系统,完全可以实现提高报告频率的需要,所以公共信息会计报告应是实时报告,辅以定期总结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