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第一节 现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 2.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一节 现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一、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的概念 是指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及其制度安排。
    • 3.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一节 现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二、现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描述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公开会计报告业务人员管理当局会计机构政府等有关部门注册会计师
    • 4.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一节 现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三、现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弊端割裂了社会经济联系 有效运行条件要求高会计信息不对称和有意造假
    • 5.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一、基于系统功能的分析 会计系统的功能只能取决于更大系统的要求。但会计这个子系统却从属于两个不同的大系统:一是微观会计主体大系统;一是社会经济大系统。 现行财务会计理论未区分这两个大系统对会计系统的不同功能要求,而错误地将企业大系统对企业会计系统的对外功能要求和社会经济大系统对提供公共财务会计信息的会计系统发布公共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混同,进而形成了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公共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生产模式。
    • 6.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一、基于系统功能的分析1.从微观会计主体大系统看会计的功能 按照法约尔的理论,微观会计主体(企业)系统的活动包括6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这6个系统协同动作以实现企业大系统功能。 适应微观会计主体系统的功能要求,其会计系统(本人将其定义为个体会计系统)的对内功能是:①反映各子系统的活动情况;②监督各子系统的运行;③参与对其他子系统的控制。而后两个功能是因其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各系统活动情况,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采用授权的方式赋予会计系统的。
    • 7.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一、基于系统功能的分析1.从微观会计主体大系统看会计的功能 个体会计系统的对外功能源于微观会计主体大系统与其系统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向外提供能够充分表明主体状况的可信的财务会计信息。 “可信”并非等于“可靠”。正是由此使得微观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系统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生产可以使信息获得者认为“可信”但并不“可靠”的信息,实现对主体优势的夸大宣传。为此,本人将这种由微观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系统基于其对外功能而向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定义为“私人会计信息”,它能否转化为社会产品取决于其能否被社会接受。
    • 8.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一、基于系统功能的分析2.从社会经济大系统看会计的功能 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由一个个企业来完成的,企业从社会上取得资金、人力、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履行对社会的广泛责任。企业履行责任的情况要通过一个机构的工作向社会反馈,以便社会来决定对该企业的处置:扩大其规模、缩减其规模、强制其解体等等。这种处置通过政策的调整和个体的决策来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或通过法律的途径实现。 从社会经济大系统出发,要求会计系统必须向社会经济活动决策者提供能够反映每个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客观可靠情况的财务会计信息。
    • 9.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一、基于系统功能的分析2.从社会经济大系统看会计的功能 这种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客观可靠性”,是对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客观状况的可靠反映,从而有别于个体会计系统所提供具有“广告宣传”作用的“可信”的财务会计信息。本人将其定义为“公开会计信息”。 3.必须建立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专属会计系统 由个体会计系统独立生产“公开会计信息”是导致社会经济运行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公开会计信息生产机构从企业内部独立出来,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担负向社会经济大系统提供公开会计信息的职责。
    • 10.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二、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 1.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的概念主要有三种: 公共产品有两个本质特性:一是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完全具备这两个特点的产品为纯公共产品,不完全具备这两个特点的产品为准公共产品,完全不具备这两个特点的产品为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是基于社会契约的外在性产品。具有绝对外在性的是纯公共产品,不具外在性的产品为私人产品,介于其之间的为准公共产品。 为社会公众所拥有的产品为纯公共产品,为个人所拥有的产品是私人产品,其他为准公共产品。
    • 11.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二、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2.公开会计信息是纯公共产品 公开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产品,它完全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的特征。 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具有无限的外在性。 公开财务会计信息一经发布就成为社会甚至全世界共同拥有的资源,任何人再也无法对其他人主张产权的特点也是存在的。
    • 12.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二、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 3.公开会计信息的特殊属性 一般公共产品提供者不会因提供公共产品而获得除政府补偿外的收益,而企业提供公开会计信息可以获得宣传企业和管理当局、吸收资金等等好处。从这一角度看,主体会千方百计地利用由其自己提供反映本身状况的公开会计信息进行类似于“广告”性质的宣传。 当然这也可能带来风险,如商业渠道、客户等信息的暴露可能会影响微观会计主体的发展。正是基于此才需要信息接收者只能在法定的范围内使用信息并负有保密义务。
    • 13.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二、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 4.公开会计信息只能由政府组织生产 公共产品有两种生产方式: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和政府要求或委托私人生产,但适用于不同公共产品的生产。由于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开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必须将生产公开会计信息的工作从微观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建立面向社会的生产用于反馈微观主体状况的公开会计信息生产系统,使之能够独立地从事公开会计信息的生产,并保证其生产信息的可靠性。
    • 14.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 社会生产技术的改变必会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所以会计信息化条件也必应改变传统的会计理论。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条件是通过改变会计理论构建基点进而改变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
    • 15.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 1.现行会计理论的形成 为提高生产活动效益、保障财产权利,产生了会计。它最初便安置在了发生经济活动的那个主体之内。在自然经济时期,这没有问题。商品货币经济使得资本来源多元化,且产权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再加上其他处于主体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主体活动影响力的加强,会计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维持现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这就导致财务会计系统具有了一个“隶属于企业内部,服务于企业外部”的独特方位并带来信息操纵的可能后果。为了遏制处于主体内部的会计系统对外提供不完整或虚假的财务信息,开始制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报告标准——会计规范。为了保证财务会计准则能够被严格地遵守,还建立了对主体财务会计报告及其生产情况进行鉴证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 16.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 2.现行财务会计理论构建的基点 财务会计系统只能建立于主体内部。 财务会计系统可以直接提供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但只能满足其共同需要。 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受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约束。 财务会计系统只能在众多计量属性中选择一个数值来描述该项目的价值。
    • 17.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 3.对现行会计理论构建基点的反思 财务会计系统是否只能建立于主体内部 财务会计系统真的可以直接提供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 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受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约束 财务会计系统是否只能在众多计量属性中选择一个数值来描述该项目的价值
    • 18.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必须变革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 4.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理论的基本构架 由主体内部的会计信息生产系统(个体会计系统)将其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网络向外发布,由建立于主体外部的会计信息生产系统(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将各主体提供的信息进行联合检验后生成各主体的公开会计信息,由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决策需要进行析取使用。
    • 19.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一、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描述信息验证信息析取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外部信息使用者交易主 事 体 X 项交易交易…………个体会计系统事项法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内部会计信息报告 其他外部会计信息主体X内部 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信息析取信息析取信息处理生成数据仓库个体会计系统事项法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其他外部会计信息 内部会计信息报告 主体Y内部 信息使用者主 事 体 Y 项
    • 20.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二、未来个体会计信息系统 个体会计系统对外报告的对象不再直接面向外部信息使用者,而是面向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不再使用现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而是采用事项法财务会计的报告方法。由于报告对象不再直接面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必然要求个体会计系统无需调查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应将主体从事各项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信息全部对外报告,由公共信息会计系统进行后续的信息验证与处理。这样,个体会计系统就只能采用事项法财务会计理论进行对外报告。
    • 21.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三、未来公共信息会计系统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就是独立生产用于社会对微观会计主体进行评价和监控的公开会计信息的工作系统。它是由政府组织建立一个机构,通过法律强制要求微观会计主体向该机构提供反映其自身情况(交易和事项)的各种财务信息,由该机构对微观会计主体提供的信息进行查验、汇总后按用户级别向用户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开会计信息。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如图3-2。
    • 22.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三、未来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主体1主体N……社会经济信息用户公共信息会计系统主体2
    • 23.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三、未来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特征:它是一个社会经济监查机构。 它是公开会计信息的生产机构。 它是宏观经济管理参谋机构。
    • 24. 第三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第三节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三、未来公共信息会计系统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和个体会计系统是并行的。个体会计系统受命于微观会计主体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管理;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受命于代表社会经济系统各方利益的国家对微观会计主体进行外部反映和监控。微观会计主体将其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易等经济活动的信息及时提交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由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对不同主体提交的反映同一经济交易活动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通过验证的信息进入后续处理、报告环节,不能通过验证的信息提交社会监管部门进行查处。两个系统在不同层次上的协调运行,既保证了微观会计主体的内部管理需要,又保证了社会经济大系统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