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事项会计公共信息会计 事项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各种各样决策模型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而把经济事项本身的信息运用到决策模型中是信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所以从作为决策基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观点来考察会计信息是有益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得按照各自的要求对事项信息进行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
    • 2. 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信息检查系统。 从事项会计理论的观点看,这四个系统都取之于同一经济事项,按其决策的种类和层次不同,给予不同的标识,经过不同的处理,就能得到不同的信息。
    • 3. 在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中,按事项会计理论,在定义工资的基础数据项、固定资产的卡片时,都要增加一些特定的项目(标识),例如工种、部门、固定资产是否在使用等等,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不同的目的信息汇总。会计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大部分取之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这就需要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初始数据(事项)输入时,事先定义好一些标识,供管理和决策所用。
    • 4. 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核算、管理、决策的需要,还要考虑查账(审计)的需要。按事项会计理论,预先应设定好一定的标识(审计线索)以备查账。 微观会计系统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凭证输入)
    • 5. 事项会计提供的公共信息会计需求: 用事项会计理论来描述,凭证是经济活动发生的事项,代码是描述事项特征的一种工具,代码库里的不同数据项,按不同需要预先设定好不同的标识,就能满足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有些标识是为内部信息使用者服务的,有些标识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的。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的,就需要有一个由信息使用者提供的统一标识(数据结构)。
    • 6. 事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以数据采集为中心的信息报告方式 从会计信息供应链来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与报告三个环节,价值法下这三个环节都由企业来提供,用户只是被动地接受已加工好的信息并用于决策,这一理论的前提是假定信息用户的需求是单一而且确定的,会计能为用户的决策模型提供最优输入值,即收益值和资本价值。但事实上会计数据被用于多种用途,每一特定用途的用户使用各种不同的决策模型,这些模型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未知的或者根本不可知的,因此,价值法所产生的数据不可能对各种用途来说都是最优的,并且价值法提供的会计数据不完整,只反映了影响收益和净资产价值的交易性事项,很多有用的经济活动信息被排除在外,
    • 7. 在事项法下,会计人员只提供“原汁原味”的数据,即“事项”,而且为了使外部人了解其经济本质,应尽可能“全面描述”事项与用户决策相关的主要特征,而不仅仅是事项的货币属性,除此之外并不做进一步处理和综合,用户利用这些原始信息可以观察事项发生的状况,并根据特定的决策模型自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作为输入值。因此,在事项法下,企业只是掌握信息的采集及贮存这一个环节,信息处理规则及最后的输出环节都由用户决定。
    • 8. (二)提供价值创造过程而非价值结果 事项法认为会计应提供“原汁原味”的数据,价值法只是提供按照规定程序(主要是会计准则)所产生的固定的一组数据,从表面上看,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提供信息的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综合。实质上,两者之间的分歧在于:会计信息所提供的应该是企业最终的价值结果还是价值创造过程?
    • 9. 事项法是用已发生的事项(即“因”)来推断企业的价值,因为价值只是经济活动的产物,对用户来说,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就是这些关键事项,也是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创造活动的依据,是一种直接的因果推断模式,这一思路以“事项”将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与信息的生成及报告联结起来,形成了“企业战略-事项-会计信息数据库”这样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
    • 10. 事项法的特点是完全面向用户,目的是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决策所需。以事项会计思想为基础结合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等新技术构建一种新型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从用户的决策有用性来看,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完整性上都会有所突破,但从会计信息供给方的利益来看,事项会计却未必能提供足够的激励。
    • 11. 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合约的确立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合约的贯彻与执行过程,即企业作为各生产要素的一种利益分配机制,要具备生产的功能以及价值创造的功能,站在汇集各方利益的联接点即企业的角度,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而每个企业的价值形成过程是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的生存秘诀,在这个问题上企业更愿意作为一个“黑箱”存在
    • 12. 在实际中,会计信息披露往往是选择性的,甚至是蓄意造假的结果,事项法则能够有效地减少信息操纵和价值法导致的信息扭曲,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加大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但这将与管理者自身的利益相冲突,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
    • 13. 建立公用的事项会计信息披霹平台 事项会计信息存储在各个企业自己的数据库中,这样不利于使用者方便快捷地对不同企业的数据库进行访问,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用于信息披露的网站,在该网站中汇集所有企业的基本信息并与各企业的数据库实行适时链接。使用者在该网站中找到某企业的基本信息后,点击链接就能直接访问该企业的数据库。
    • 14. 在中国,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上开始披露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但对这些网站来说,披露企业的年报资料并不是其主要的使命,这一方面会限制信息披露企业的数量,另外一方面也会影响所披露的信息量。因此,应该建立专司信息披露之责的大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