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耳压疗法
    • 2. 耳穴动画.exe
    • 3. 耳压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炎症性疾病如牙周炎、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功能紊乱性病症如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癔病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 4. 耳穴疗法的特点 一、耳全息穴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现在的耳穴也叫“耳全息穴”。(全息指一个局部包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
    • 5. 耳穴疗法的特点二、耳穴的特点 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轻一碰,就能触及穴位。 2.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映。 3.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
    • 6. 耳穴疗法的优点 一、耳穴的分布有规律,易学易记易用:耳穴的穴位名称基本上都是以人体身上的生理名称命名。 二、穴位敏感度高,疗效好 三、信息点多,应用面广
    • 7. 耳穴疗法的优点五、耳穴与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强,可与其他疗法联合,形成强大合力 四、刺激手段多 六、耳穴疗法有“多病同治”的功效
    • 8. 记忆方法 照解剖状态分解为“卷、平、凸、凹” 四种状态和“1、2按、3、4”十个板块。
    • 9. 记忆方法1个“卷”: 指卷曲的耳轮。对应膈肌, 含有膈肌信息,可调节膈肌。 耳轮及耳轮角分布耳中、 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肛门、耳尖、结节、以及、 轮1、轮2、轮3、轮4 共11个穴位)
    • 10. 记忆方法2个“平”: 指2个平面。一个是耳垂和对耳屏合起来的大平面,另一个是耳屏这个小平面。对应头、面部,含有头面部信息。 耳垂对应面部(眼、舌、扁桃体、垂前、内耳、牙、颌、面颊、屏间前、屏间后共10个穴); 对耳屏对应头部(对屏尖、脑干、缘中、枕、颞、额、皮质下共7个穴位); 耳屏对应鼻、咽部(耳屏外侧有外耳、外鼻、屏尖、肾上腺共4个穴位;内侧有内鼻、咽喉2个穴位。
    • 11. 记忆方法3个凸:指突起。是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含有椎体、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颈椎、胸椎、腰骶椎、颈、胸、腹);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臀、坐骨、交感);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趾、跟、踝、膝、髋)。
    • 12. 记忆方法4个凹:指凹陷。 包括耳甲腔、耳甲艇、 三角窝和耳舟四个 凹陷部位。 含有内脏和上肢的信息。 耳甲腔对应胸腔(心、肺 气管、内分泌、脾、三焦 口、食道、贲门);
    • 13. 记忆方法耳甲艇对应腹部(肝、胰胆、肾、膀胱、输尿管、艇中、艇角); 三角窝对应盆腔(神门、盆腔、内生殖器、角窝中、角窝中); 耳舟对应上肢(指、腕、风溪、肘、肩、锁骨共6个穴位)。
    • 14. 耳穴功能归类 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 神门(止痛要穴,止一切痛) 交感(止内脏痛) 肝(止关节痛) 脾(止肌肉痛) 肾(止骨痛) 肺(止皮肤痛)1
    • 15. 耳穴功能归类2、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枕、内耳、眩晕点和耳尖 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对屏尖、神门、枕、脑干 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对屏尖、角窝中、肾上腺、风溪。
    • 16. 耳穴功能归类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神门和内分泌。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脾 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中、耳尖和心 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枕、心
    • 17. 耳穴功能归类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 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艇中、艇角、肾 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肠、大肠、便秘点 12、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肾上腺
    • 18. 耳穴功能归类13、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内分泌、缘中 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肾、内分泌、肾上腺 15、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风湿功能的耳穴: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
    • 19.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
    • 20. (一)耳穴探查1、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毫米。
    • 21. (一)耳穴探查2、探查步骤: (1)确定耳穴探查的区域: 耳穴探查的区域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及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是指用肉眼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穴部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水泡等阳性反应。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包括:
    • 22. 变色: 红色反应:鲜红色反应常见于急性病症,淡红或暗红色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白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疾病,白点边缘红晕属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灰色反应:多见于宿疾和肿瘤。 变形:有结节状突出于皮肤或点状、沟形凹陷。常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有些慢性器质性疾病,病愈后在耳穴上仍反应痕迹。
    • 23. ①与疾病部位相关的耳穴区如胃病反应在胃穴、目病在眼穴、肩痹在肩关节穴等。 ②与中医证候相关的耳穴区如骨痹、耳鸣等,因肾主骨、开窍于耳,故反应在肾穴;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反应在胆穴。 ③与现代医学理论相关的耳穴区如月经不调反应在内分泌穴,消化性溃疡反应在皮质下、交感穴等
    • 24. (一)耳穴探查(2)探查方法: 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
    • 25.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1、治疗工具:王不留行籽、胶布、镊子、碘伏、棉球。 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厘米大小的胶布小央,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郎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
    • 26.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3、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 27. 常用耳压方法(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用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2)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本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不适用力过重,适用于各种虚证、久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敏感者。
    • 28. 常见的治疗反应1、即时效应 治疗施术后,症状立即缓解,甚至消失。 2、延缓效应 治疗开始时无明显改变,1-2个疗程后,症状逐步好转。 3、短时反跳反应 治疗施术后,症状在短时间内反而稍有加重,然后逐步恢复好转。
    • 29. 常见的治疗反应4、无效反应 经几个疗程治疗(一般10次为1个疗程)仍未见效果,应改用其他方法,或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5、不良反应 在治疗中偶可见个别患者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停用。
    • 30.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一)牙痛常由外感风邪、胃火炽盛或肾虚火旺等致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表现为牙齿疼痛、牙龈红肿、面颊部肿胀等。相当于西医的牙龈炎。 治则:清热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
    • 31. (一)牙痛操作步骤: 1、取穴:口、屏尖、颌、牙、神门。 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牙龈红肿、嗳腐可加用胃、大肠;兼有发热、恶寒、咽喉痛加用耳尖、轮1、轮2、轮3;牙痛兼有反复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加用肾。
    • 32. (一)牙痛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日1换。
    • 33.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二)不寐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其主要原因为心、肝、脾、肾等脏腑失调。 治则:解郁降火、养心宁神。常用弱刺激按压法。
    • 34. (二)不寐操作步骤: 1、取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 2、配穴:脾胃不和加用脾、胃、大肠;心肾不交者加心、肾;心胆气虚者加心、胆、肝;心脾两虚者加心、脾;肝郁气滞者加肝、三焦。
    • 35. (二)不寐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 36.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三)鼻鼽病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等,多由于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之邪袭肺客于清窍。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 治则:益气宣肺,开通鼻窍。
    • 37. (三)鼻鼽病操作步骤: 1、取穴:内鼻、外鼻、肺、气管、肾上腺。 2、配穴:脾虚者加脾;肾虚者加肾;头痛者加脑点、皮质下。
    • 38. (三)鼻鼽病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 39.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四)头痛头痛为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多由外感邪气、或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房劳无度所致。常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前额头痛为阳明头痛;头颅两侧头痛为少阳头痛;枕部头痛为太阳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 治则:通络止痛。
    • 40. (四)头痛操作步骤: 1、取穴:神门、皮质下、耳尖、枕。 2、配穴:阳明头痛者加额;少阳头痛者加颞;太阳头痛者加膀胱;厥阴头痛者加肝;痰浊头痛者加脾、胃;肾虚头痛者加肾;肝阳上亢者加肝;气血亏虚者加脾、心。
    • 41. (四)头痛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 42.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五)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指排出了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所产生的肥胖,其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虚引起痰湿积聚于内所致。 治则:健脾利湿祛痰。
    • 43. (五)单纯性肥胖操作步骤: 1、取穴:饥点、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皮质下。 2、配穴:大便秘结者加大肠、直肠下段;小便量少者加膀胱;心悸气短者加心、神门。
    • 44. (五)单纯性肥胖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 45. 三、耳压疗法的禁忌症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 2、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 3、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 46. 四、耳压疗法的注意事项1、耳廓暴露在外且血液循环较差,皮肤受损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炎症,故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 2、年老体弱者宜卧位,用弱刺激按压法。 3、湿热天气耳穴压丸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宜1~2天一换。 4、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 47.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响水县中医院
    • 48. 教学目标 1 .掌握耳郭的表面解剖及耳穴的分布规律 2 .掌握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3 .熟悉耳血埋籽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 49. 教学内容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五、耳穴的探察 六、耳埋的临床应用 七、注意事项
    • 50.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阳经直接入耳或耳周围,阴经通过各自的经别间接地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二)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 51. 二、耳郭的表 面解剖 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其前面凹陷,后面隆凸。
    • 52. 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耳穴是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 概 念
    • 53. 分 布 规 律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
    • 5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5. (一)耳轮部 (二)耳舟部 (三)对耳轮部 耳穴图 (四)三角窝部 (五)耳屏部 (六)对耳屏部 (七)耳甲部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 5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7. 耳轮部 【直肠】 部位: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 【尿道】 部位:直肠穴上方,与膀胱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耳尖】 部位:耳轮顶端与对耳轮上脚后缘相对的耳轮 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 有退热、消炎、止痛、降压、降转氨酶作用 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 58. 对耳轮部 【坐骨神经】 部位: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 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 部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即 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 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自汗、盗汗、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对内脏有镇痛解痉、血管扩张作用。
    • 59. 三角窝部【神门】 部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 处分稍上方,即三角窝4区。 有安神、镇静、止痛、消炎的作用。 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 【子宫】 部位:三角窝内前1/3的凹陷处。 主治: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功血、月经不调、宫缩痛等子宫、盆腔疾病。 【降压点】 部位:三角窝的前上方
    • 60. 耳屏部 【肾上腺】 部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即耳屏2区后 缘处。 有调节血管、抗感染、抗休克、抗过敏、止血等作用 主治:低血压、休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 毛细血管出血、渗出、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镇咳、平喘。 【内鼻】 部位:耳屏内侧下1/2处 治疗:感冒、鼻炎 【咽喉】 部位:耳屏内侧上1/2处 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
    • 61. 对耳屏部【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止痛、消炎、镇静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 视。 【枕】 部位:对耳轮外侧面的后上方 主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膜刺激征,如头痛、头晕、晕车、晕船、休克 【平喘】 部位:对耳轮的尖端 作用:调节呼吸中枢,抗过敏、镇咳、止痒,常用于哮喘、胸闷、过敏性瘙痒症
    • 62. 耳甲部 【胃】 部位: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 消化不良。 【小肠】 部位:耳轮脚上方中部,即耳甲6区。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大肠】 部位:耳轮脚上方前部,即耳甲7区。 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 【阑尾】小肠与大肠穴之间。主治阑尾疾病。 【膀胱】 部位:对耳轮下脚下方前1/3处。 主治:膀胱炎、遗尿症、尿潴留、腰痛、坐骨 神经痛、后头痛。
    • 63. 耳甲部 【肾】 部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 有明目、聪耳、益肾等强壮的功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 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 【肝】 部位:耳甲艇后下部。 疏肝、利胆、明目、健胃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 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单纯性青 光眼。 【脾】 部位:耳甲腔后上方。 健脾益气作用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 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 64. 耳甲部【肺】 部位:耳甲腔中央周围,心的上、下、外三面。 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 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鼻炎、便秘。 【心】 部位:耳甲腔中央最凹陷处。 治疗心系疾病、养心安神。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 症、休克、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气管】 部位:心与外耳道后方的口之间 治疗:支气管的疾病 【内分泌】 部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三焦】 部位:外耳道的后下方,肺与内分泌之间。 主治:五脏六腑的病症。便秘、腹胀、耳鸣、耳聋
    • 65. 五、耳穴的探察 (一)直接观察法 (二)按压法 (三)手指抚摩法 (四)电测定法
    • 66. 直接观察法 即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直接观察有无变形、变色等征象,如凹陷、脱屑、水泡、丘疹、硬结、疣赘、软骨增生、充血、色素沉着等。这些反应处一般有较明显的压痛或电阻变低。
    • 67. 按压法 即用探针、毫针柄或火柴棒,在与疾病相应的耳区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或者从上向下探压,或对肉眼观察所发现的阳性反应点进行探压。压到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挑选压痛最明显的一点作为耳针治疗点。 录象
    • 68. 手指抚摩法 医生以食指紧贴耳背,拇指指腹轻抚耳郭前面,比较有无隆起、增厚、结节、及其大小、硬度等情况。少数病人应用按压法找不到压痛点时,可用手指按摩该耳区,然后再测。
    • 69. 电测定法 用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电位、电容等变化。患者可在与疾病的相应耳穴处出现电阻下降,导电量增高的现象,这些反应点称为“良导点”,可作为耳针的刺激点。
    • 70. 六、耳针的临床应用 (一)辅助诊断 (二)处方选穴原则 (三)适应范围 (四)操作方法
    • 71. 辅助诊断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部位有病时,尤其是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可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临床上可以利用这些阳性反应,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等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
    • 72. 处方选穴原则1.按脏腑辨证 选穴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反应选取耳穴。如肺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皮肤病取肺、大肠 2.按病选穴 根据临床诊断,选取与疾病相应部位的耳穴。 3.对症选穴 根据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知识,对症选取耳穴。交感 4.经验选穴根据临床经验,选取有效耳穴。如外生殖器治腰腿痛
    • 73. 按经络取穴 牙痛,取大肠穴
    • 74. 适应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 2.各种炎症性病症 3.功能紊乱性病症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 5.内分泌及代谢性病症 6.部分传染性病症 7.各种慢性病症
    • 75. 操作方法(1)定穴 根据诊断,确定处方,选定耳穴。 (2)消毒 除了针具和医者手指消毒外,耳穴皮肤应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并脱碘,或者用酒精或碘伏消毒2次。 (3)针刺 耳针的刺激方法很多,根据治疗需要可选用短毫针、电针、揿针、三棱针进行针刺,亦可作耳穴注射、埋针、压籽、温灸、激光照射等。其中毫针刺法、压籽法较常用。
    • 76. 压丸法是指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方法。 材料有多种,其中王不留行籽因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而多用。应用前应用沸水烫洗,晒干装瓶备用。 操作:先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6 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已选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m,3~7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 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用强刺激法。 压丸法录象
    • 77. 七、注意事项(一)严密消毒,防止感染,如有感染征象及时处理。(二)耳郭有湿疹、溃疡、冻疮等,不宜用耳穴治疗。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耳针,妇女怀孕期间应慎用。(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极度衰弱,酒醉、大惊、 高度贫血、出血性疾病、不配合者禁用。(四)耳针可能发生晕针,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五)埋籽法可隔5-7天一次。急性病,可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
    • 78. 谢谢聆听!